A. 大學物理,關於製冷機的一些疑問,希望有研究的朋友來講解下。
首先卡諾循環是理想的可逆循環,且其效率k=1-(t1/t2)
正循環實質上是工質從高溫熱源吸熱,對外做功,向低溫熱源放熱。
那麼對此循環進行時間反演(即逆向),工作方式將表現為外界對工質做功,從低溫熱源吸熱,向高溫熱源放熱,功熱比仍等於k。
而製冷效率的定義為q/w,帶入可得答案。
B. 製冷機冷凝溫度高溫是什麼原因
有以下幾個原因可以導致製冷機組冷凝溫度偏高:
1、周圍環境溫度過高或者是通風不順暢;
2、冷凝側風機電機異常導致風量衰減,冷凝效果變差;
3、製冷機製冷系統管路內存有過多的空氣;
4、製冷機製冷系統管路內充注的冷媒過量。
C. 高溫熱泵用什麼製冷劑
按照一般的定義,「熱泵」是一種能從自然界的空氣、水或土壤中獲取低位熱,經過電力做功,輸出可被人們所用的高品位熱的設備,是一種節能、環保、清潔的採暖和熱水設備。
熱泵是利用製冷劑常溫下氣態超低溫或加壓下液態的特性,將低溫熱源收集起來,通過壓縮氣態製冷劑從而得到高溫熱源的一種裝置。
簡單的說,熱泵是一種利用製冷劑轉換熱量的裝置。
所以理論上說,製冷系統所用的製冷劑,熱泵系統全都可以採用,譬如R22、R407c、R134a、氨水都可以,還可以和製冷系統一樣使用混合製冷劑。但是具體到實際情況,則要考慮制熱的溫度,制熱效率等問題,需要對製冷劑進行精心選取。
參考;
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而欲將水提升或傳輸時,則須依靠某種動力驅動的水泵。同樣道理,熱可以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而欲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也必須依靠使用某種動力驅動的裝置—熱泵。這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所闡述的:熱不可能自發地、不付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當熱泵在將熱由低溫物體傳至高溫物體的過程中,在低溫物體一端,由於熱的失去而產生製冷效應,在高溫物體一端,則由於熱的獲得而產生制熱效應。因此,熱泵工作的過程中,製冷與制熱兩種效應是同時並存的。概括地說,就是一個過程,兩種效應。但在實際應用中,或用其製冷,或用其制熱,或用其輪換製冷制熱,或用其同時製冷及制熱。同時製冷及制熱除外,熱泵單獨用作製冷或制熱時,其相對的另一種效應是不加以利用的。
長期以來,熱泵的製冷功能在空調等領域應用相當廣泛,而其制熱功能的應用則相對推遲和少了許多。原因並不復雜,天然冷源的作用十分有限,正是為了追求人工冷源,人們開發和逐漸完善了製冷機—應用其製冷功能的熱泵。而熱卻可以通過柴草煤炭以及油氣等的燃燒很容易地獲得。不必要花費過多的金錢去購置熱泵這種精密的設備,和交付昂貴的電費。上世紀七十年代能源危機之後,人們開始對可以利用低品位熱能的熱泵重視起來。國內從九十年代開始,由於第一、熱泵製造技術的引進,使其性能提高,售價降低;第二、環保意識日漸提高;第三、電力供應狀況的改善,用電政策發生轉變等原因,熱泵的制熱功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製冷與制熱雙功能的大氣源熱泵應用漸多,地下水水源熱泵也開始在建築空調甚至採暖系統中使用。
正所謂存在決定意識,由於長期以來在空調領域內,熱泵主要用於製冷,理論著述也多以製冷為主線,一般只在末尾單列熱泵章節,簡略表述其制熱功能。論著也多以空調製冷或空調冷源為名。而在以熱泵為名的專著中,則以其制熱功能為主要內容。對於熱泵,實際上存在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按照狹義理解,只有以制熱或制熱兼製冷為目的時,才稱其為熱泵。並且定義,以空氣或水為低溫熱源的熱泵,為空氣源熱泵和水源熱泵。裝有四通換向閥、製冷制熱雙功能者,也被稱為「熱泵式」或「帶熱泵的」等等。而廣義的理解,熱泵的功能即包括製冷,也包括制熱,或製冷兼制熱。製冷機實際上是用作製冷的熱泵。也可以說,製冷機即熱泵,或確切地說,製冷機是熱泵的一種類型。因此,在空調領域認識這一概念應該統一為空調熱泵,而非空調製冷與熱泵分立。
D. 中央空調的製冷制熱的運作原理是什麼請通俗點講!!
中央空調的制熱製冷運作原理如家用空調的熱製冷運作原理一樣,其詳細介紹如下:
製冷:中央空調利用液體汽化的原理製冷。空調的製冷循環過程中,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通過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從而達到降低全屋溫度的效果。
制熱:制熱過程其實就是利用液化時要放出熱量與汽化時要吸收熱量的自然現象。空調制熱時,冷媒(氣態)被壓縮機加壓,成為高溫高壓氣體,進入室內機的換熱器,冷凝液化變為液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將冷凝器加熱,經風機吹出熱風,從而提高室內的溫度。
雖然中央空調與家用空調的冷熱運作原理一致,但是由於其系統的多樣導致中央空調具有以下優點:
1、舒適度高:家庭用中央空調每台室內機分別有一個送風口和一個回風口,氣流循環更合理,室內溫度更均勻,能夠堅持±1℃的恆溫狀況,給人非常好的感受,尤其是水體系中央空調,舒適性十分高;而傳統家用壁掛機和櫃機,非常容易呈現氣流死角,室內溫差顯著,容易得空調病。
2、節約空間,顯示裝飾層次:家庭用中央空調室內機安裝在吊頂內,避免了像櫃機相同安放佔用室內空間,給家私的擺放帶來更多自在,如在安放櫃機的當地放個花架等。
3、使用成本低:傳統分體機受室內環境溫度改變影響較大,定頻空調壓縮機啟動頻繁,耗電大,恆溫效果不明顯。而中央空調選用直流變頻技術和新冷媒技術,每台室內機可獨自操控,可以有針對性的對房間進行溫度調節,使用方便,耗電小。而且,房間面積越大,裝置中央空調越合算。
E. 高溫熱源有哪些
高溫熱源有導熱油(一般為270℃),高壓蒸汽(一般為191℃),酒精噴燈。
另一種說法是:
在常規情況下都是由高溫流向低溫。此時高溫物體是高溫熱源。但低溫物體並不是低溫熱源。而低溫熱源用空調為例、當我們讓製冷時有熱泵把冷氣團強制推向熱氣團、此時空調就是低溫熱源了。
F. 常規空調的冷熱源的原理是什麼
空調器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制熱工作原理 熱泵制熱是利用製冷系統的壓縮冷凝器來加熱室內空氣。空調器在製冷工作時,低壓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蒸發吸熱而高溫高壓製冷劑在冷凝器內放熱冷凝。熱泵制熱是通過電磁換向,將製冷系統的吸排氣管位置對換。原來製冷工作蒸發器的室內盤管變成制熱時的冷凝器,這樣製冷系統在室外吸熱向室內放熱,實現制熱的目的。
G. 空調的製冷原理是什麼
液態的氟利昂經毛細管,進入蒸發器(室內機),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氟利昂就會汽化,(從液態到氣態是個吸熱的過程),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然後氣態的氟利昂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發生器流出的濃溶液,經熱交換器降溫、降壓後自流進入吸收器,與吸收器原溶液混合成為中間濃度的濃溶液。中間濃度溶液被吸收器泵輸送並噴淋,吸收從蒸發器出來的製冷劑蒸汽變為稀溶液。稀溶液由發生器泵送達發生器,重新被熱源產生製冷劑蒸汽再次形成濃溶液,進入下一個循環周期。二元溶液在發生器內被熱源加熱沸騰,產生出製冷劑蒸汽在冷凝器中被冷凝為冷劑液體。
H. 關於太陽能製冷的原理
根據不同的能量轉換方式,太陽能驅動製冷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先實現光─電轉換,再以電力製冷;二是進行光─熱轉換,再以熱能製冷。
電轉換
它是利用光伏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用於驅動半導體製冷系統或常規壓縮式製冷系統實現製冷的方法,即光電半導體製冷和光電壓縮式製冷。這種製冷方式的前提是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其關鍵是光電轉換技術,必須採用光電轉換接受器,即光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光伏效應。
太陽能半導體製冷。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能來供給半導體製冷裝置,實現熱能傳遞的特殊製冷方式。半導體製冷的理論基礎是固體的熱電效應,即當直流電通過兩種不同導電材料構成的迴路時,結點上將產生吸熱或放熱現象。如何改進材料的性能,尋找更為理想的材料,成為了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的重要問題。太陽能半導體製冷在國防、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廣泛地用作電子器件、儀表的冷卻器,或用在低溫測儀、器械中,或製作小型恆溫器等。目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裝置的效率還比較低,COP 一般約0.2~0.3,遠低於壓縮式製冷。
光電壓縮式製冷。光電壓縮式製冷過程首先利用光伏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製冷的過程是常規壓縮式製冷。光電壓縮式製冷的優點是可採用技術成熟且效率高的壓縮式製冷技術便可以方便地獲取冷量。光電壓縮式製冷系統在日照好又缺少電力設施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得到應用,如非洲國家用於生活和葯品冷藏。但其成本比常規製冷循環高約3~4 倍。隨著光伏轉換裝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光電式太陽能製冷產品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熱轉換
太陽能光熱轉換製冷,首先是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再利用熱能作為外界補償來實現製冷目的。光─熱轉換實現製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即太陽能吸收式製冷、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太陽能除濕製冷、太陽能蒸汽壓縮式製冷和太陽能蒸汽噴射式製冷。其中太陽能吸收式製冷已經進入了應用階段,而太陽能吸附式製冷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
太陽能吸收式製冷的研究。太陽能吸收式製冷的研究最接近於實用化,其最常規的配置是:採用集熱器來收集太陽能,用來驅動單效、雙效或雙級吸收式製冷機,工質對主要採用溴化鋰- 水,當太陽能不足時可採用燃油或燃煤鍋爐來進行輔助加熱。系統主要構成與普通的吸收式製冷系統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就是在發生器處的熱源是太陽能而不是通常的鍋爐加熱產生的高溫蒸汽、熱水或高溫廢氣等熱源。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系統的製冷原理是利用吸附床中的固體吸附劑對製冷劑的周期性吸附、解吸附過程實現製冷循環。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系統主要由太陽能吸附集熱器、冷凝器、儲液器、蒸發器、閥門等組成。常用的吸附劑對製冷劑工質對 有活性炭- 甲醇、活性炭- 氨、氯化鈣- 氨、硅膠- 水、金屬氫化物- 氫等。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具有系統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雜訊小、無須考慮腐蝕等優點,而且它的造價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
I. 空調冷熱源是什麼
空調系統常用冷熱源有以下幾種:
1、空氣源:即對空氣加熱和放熱,常見的各種家用空調就屬於空氣源。
2、地源:包括直接對泥土,以及利用地下自然水系熱能的(類似水源的其實是地源的),地熱井、火上熱等。
3、水源的:包括自然水源的江河湖泊海洋水庫;利用工業系統的尾水熱能的;
4、其他:一般都是利用工業系統余熱的。
J. 卡諾製冷機放給高溫熱源的熱量比從低溫熱源吸取的熱量大,增加的那一部分熱來源於什麼#(呵呵) ,謝謝
增加的一部分熱量來自於對電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