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音波和超聲波的區別有哪些
小夥伴們都知道什麼是超聲波,超音波吧。但是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兩者之間的區別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超音波和超聲波的區別,希望你們喜歡。
超聲波與超音波兩者的區別
何謂超音波:人耳可以聽見的波動,其頻率約在16Hz到20KHz之間,如果”波動〃的頻率高於此范圍,則人類則無法聽見,特稱之為超音波。
超聲波是指: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於20KHz或小於20Hz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5兆赫茲。
超聲波與超音波只是名稱上有區別,實際上都是指振動的頻率超出人們能夠聽到(20Hz-20KHz)聲音范圍。
超聲波與聲波的區別
聲波是一種壓力、密度的波動;人們對聲波最敏感的頻率是2000Hz,高於和低於2000Hz時,人們的聽力會下降,根據人聽力的這一特性,將20000Hz以上的聲波稱為超聲波,將20Hz以下的聲波稱為次聲波,將20-20000Hz的聲波稱為音頻聲波;頻率越高指向性越強,反射性能增加,繞射、衍射性能減弱,如超聲波可用於探傷、診斷;頻率越低指向性越弱,反射性能降低,繞射、衍射性能越強,如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傳播距離可以很遠,繞地球幾圈還能被檢測到;
電磁波的主要介紹
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人們也看不見無處不在的電磁波。電磁波就是這樣一位人類素未謀面的“朋友”。 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 在高頻電磁振盪的情況下,部分能量以輻射方式從空間傳播出去所形成的電波與磁波的總稱叫做“電磁波”。在低頻的電振盪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反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然而,在高頻率的電振盪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反回原振盪電路,於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電磁波為橫波。電磁波的磁場、電場及其行進方向三者互相垂直。電磁波的傳播有沿地面傳播的地面波,還有從空中傳播的空中波。波長越長的地面波,其衰減也越少。電磁波的波長越長也越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中波或短波等空中波則是靠圍繞地球的電離層與地面的反復反射而傳播(電離層在離地面50~400公里之間)。振幅沿傳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變,其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帶動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其速度等於光速(每秒3×1010厘米)。光波就是電磁波,無線電波也有和光波同樣的特性,如當它通過不同介質時,也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等。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距離最近的電場(磁場)強度方向相同和量值最大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電磁波的波長。電磁波的頻率γ即電振盪電流的頻率,無線電廣播中用的單位是千赫,速度是c.根據λγ=c,求出λ=c/γ.
電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帶來電,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場,這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所以電磁波也常稱為電波。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 總結 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按照波長或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話,它們是工頻電磁波、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r射線。
用的波長在10~3000米之間,分長波、中波、中短波、短波等幾種。傳真(電視)用的波長是3~6米;雷達用的波長更短,3米到幾厘米。電磁波有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各種光線和射線,也都是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其中以無線電的波長最長,宇宙射線的波長最短。
無線電波 3000米~0.3毫米。
紅外線 0.3毫米~0.75微米。
可見光 0.7微米~0.4微米。
紫外線 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線 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線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線 小於0.001毫微米
電磁輻射
廣義的電磁輻射通常是指電磁波頻譜而言。狹義的電磁輻射是指電器設備所產生的輻射波,通常是指紅外線以下部分。
電磁輻射對人體有的傷害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等。
熱效應:人體內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相互磨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處於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正常循環機能會遭受破壞。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於人體後,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或危及生命。對於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各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證明:長期接受電磁輻射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紊亂、 記憶力 減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視力下降、血壓異常、皮膚產生斑痘、粗糙,甚至導致各類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婦女易患月經紊亂、流產、畸胎等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視、電腦、微波爐、電熱毯、電冰箱...等家用電器越來越普及,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越來越嚴重。但由於電磁波是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且其傷害是緩慢、隱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比如電熱毯是使用最廣與人體接觸最近、接觸時間最長,對人體危害最嚴重的家用電器。現在人們在用的絕大多數電熱毯電磁波輻射強度超過安全值20~100倍,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極為嚴重,但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現仍被廣泛使用,千千萬萬的電熱毯用戶仍在遭受著電熱毯電磁波的傷害,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猜你喜歡:
1. 超聲醫學論文範文
2. 超聲波探傷技術論文
3. 思美人全集網路雲
4. 電磁波和機械波的區別
⑵ 超聲波與超音波的區別
超聲波與超音波沒有區別。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
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
(2)理療超音波和超聲波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超聲效應:當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由於超聲波與介質的相互作用,使介質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力學的、熱學的、電磁學的和化學的超聲效應,包括以下4種效應:
機械效應。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可促成液體的乳化、凝膠的液化和固體的分散。當超聲波流體介質中形成駐波時,懸浮在流體中的微小顆粒因受機械力的作用而凝聚在波節處;
在空間形成周期性的堆積。超聲波在壓電材料和磁致伸縮材料中傳播時,由於超聲波的機械作用而引起的感生電極化和感生磁化(見電介質物理學和磁致伸縮)。
空化作用。超聲波作用於液體時可產生大量小氣泡。一個原因是液體內局部出現拉應力而形成負壓,壓強的降低使原來溶於液體的氣體過飽和,而從液體逸出,成為小氣泡。
⑶ 超音波與超聲波有什麼區別
其實沒區別
⑷ 超音波和超聲波有什麼不同
產生超音波的方式有二種,一種是利用「電」來產生超音波,此種超音波已
被廣泛地應用在洗碗機、洗眼鏡、寶石、手術刀等用途,但對人體有副作用。
另一種是由氣泡所產生,即由特定微粒細小氣泡群互相撞擊破裂所產生的天
然超音波,對人體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最常被用來做醫療復建的輔助器材。
⑸ 美容用的超聲波和超音波有什麼區別,分別,都有什麼作用呢
超聲波和超音波是一樣的意思。
用於美容的話主要是化解色斑、溶解皮膚毛孔里的污垢、按摩活血等等。
詳情:http://ke..com/view/92539.htm
⑹ 超聲波和超音波有什麼區別嗎
首先樓主要了解超聲波和超音波的區別,根據網路的網路資料,超聲波和超音波的網路是一樣的,至於焊接機和熔接機,應該只是稱呼上的不同而已,實質是一回事。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希望能幫到樓主,順便祝生意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