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氟利昂為什麼會破壞大氣的臭氧層
製冷劑是壓縮式製冷中的工作介質,在系統中循環流動。 它在低溫下吸熱汽化,再在高溫下凝結放熱。歷史上曾用過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氣等作為製冷劑。1930年美國開發出氟利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總稱,氟利昂是一大類,有幾十種。它們的熱力性質有很大的區別,但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又有許多共同的優點。因此,從1930年到1990年,氟利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975年美國學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在離地面25-40的平流層。它能夠屏蔽對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太陽輻射的紫外線有各種波長,其中的波長為0.28-0.32微米以下的紫外線會危害生命。臭氧層能夠阻擋這些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生物。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的理論到九十年代被廣泛接受,該理論於1995年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根據該理論,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在平流層會分離出來,與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和氧分子。氧化氯能與臭氧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這樣不斷重復,使臭氧大量被破壞。
研究表明,臭氧層的臭氧每減少1%,則有害輻射增加2%。其後果是皮膚癌和眼病增加,人體的免疫系統性能下降、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被破壞、一些植物生長受影響(包括農作物減產)。有人提出,當臭氧層餘下1/5 時,是地球生命的臨界點。
2. 冰箱里的氟利昂為什麼會破壞臭氧層
氟利昂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它是20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20世紀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
3. 氟利昂製冷劑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嗎
是主要原因,其實氟利昂是一個家族,有很多種,只有含Cl的氟利昂才能破壞臭氧層。二氧化碳主要是溫室效應
4.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理是什麼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理是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後,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與O3發生鏈反應。當氟利昂遭受太陽中紫外線的照射,逐漸分解出活性極大的氯原子,當它碰到臭氧時,氯原子就與氧分子緊密結合,當其他的氧分子碰到這一氯氧化和的分子結構,就又把氧分子搶回去,構成一個氧原子,而成單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壞其他的臭氧了。
臭氧層的作用
地球臭氧層可以把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里的高度處。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
5. 冰箱空調是怎樣破壞臭氧層的
據有關資料顯示:臭氧層出現空洞與電冰箱、空調有關。電冰箱能製冷並完好保存食物的新鮮,空調能吹出自然風、調節室內的溫度,都與氟利昂這種製冷劑有關。氟利昂在常溫下都是無色氣體或易揮發液體,略有香味,低毒,化學性質穩定。但它也能變成氣體,當它揮發到臭氧層中,能破壞臭氧的整體結構,從而使臭氧的濃度減少產生空洞。除此之外,只要是含有氟類的物質,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也會排放到大氣中造成臭氧層出現空洞。電冰箱、空調製冷劑的氟氯代烷的大量排放、漂浮在大氣高層中,在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分解下使臭氧日益減少,破壞著人類的天然屏障。不僅如此,還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整個生態系統失衡。
6. 氟製冷劑為何會破壞臭氧層如果它不泄露會不會破壞臭氧層
之所以會破壞臭氧層是因為有些氟製冷劑裡面含有「氯」元素;
當然,絕對不泄漏是不會破壞臭氧層的.
但是,實際上絕對不泄漏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