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沈陽機床的i5m8操作系統怎麼樣
i5機床都是搭載的沈陽機床自主研發的i5系統,國人開發的系統,是比較適合國人的操作習慣的,而且是電腦鍵盤式操作,方便,快速,至於系統方面,最大的亮點要數他的網路功能模塊,支持在線下單生產,也就是說你的i5設備只要連著互聯網,和你的辦公電腦連著的話,那你在辦公室,就可以下單讓他在線生產,甚至你在北京,機床在深圳都是可以的在線下單的
⑵ 沈陽機床廠加工中心i5系統老是突然停機是什麼情況
沈陽機床的i5智能機床,還遠遠達不到世界領先,首先是核心,系統不是領先的,i5用的是飛陽系統,而飛陽系統是仿造義大利的菲迪亞系統,並不是自主研發,在國內只能說有這個實力,在國際上還不是主流系統,畢竟日本發那科和德國西門子還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二者皆對我們技術封鎖,其次是零件,沈陽機床生產的所有設備的所有核心關鍵部件全部依賴進口,而且是進口國解禁的部件,說白了就是人家覺得沒什麼技術含量了,想仿就仿吧,這里我要多說幾句,沈陽機床生產的設備中用到的滾珠絲杠,直線導軌,角接觸球軸承,向心推力軸承,滾子軸承,主軸軸承,全部都是小日本的,而且是三流的,他們自己用的是一流的,出口到西方國家的是二流的,剩下的才輪到我們,最後就是最最關鍵的人,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工匠精神,說白了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而機床的生產就是要有這個耐心,還要有技術,任何產品,質量都是第一位,機床更要精益求精,要想機床領先,人才必須領先,要想人才領先,就得多去學習學習學習,可是國企的生產氛圍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領導一換政策全變,為何發那科西門子都能做到百年企業,而我們才剛剛學會爬,窮則思變,弱則自強,機床是工業的母機,甚至關系國家的存亡……沈陽機床並不領先,刮骨療傷才能亮劍……
⑶ 誰說離開日本不行,看沈陽機床如何「智造」i5
如果國產設備的精度和控制系統能達到日本設備的水平的話就不用從海外偷運日本加工設備到國內進行軍工產品的加工了。
⑷ i5數控系統究竟怎樣
1.首先硬體單品上。機床沒有任何問題。各部件均為優質進口。2。裝配 和精度控制。質量保證這塊。你可以參考一下沈陽機床其他系統產品。幾乎相同、3.售後服務這塊。應該來說是國內最好的。4.很重要的一點。系統本身。跟FUNUC. 西門子。有一定客觀差距。當然I5也有很多比較好的功能。漢化也更加徹底。編程操作這塊跟西門子很像。上手也不難。總的來說正常加工沒有問題。但是跟國外很多年的成熟系統比。穩定型欠一些。
⑸ 如何理解沈機"i5"數控系統對中國工業的意義
「i5」不是中國開發出來的第一個數控系統,但卻是中國第一個不跟隨外國領先者的技術軌道而開發出來的數控系統,它因此顯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不僅可以讓一個國產數控系統「活下來」,而且正在展現出改變市場競爭格局的力量:中國在數控系統技術上的突破將由此實現。
比如,「i5」正在改變機床本身。當數控機床與機器人以及所有的系統都被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機床還會是現在的樣子嗎?傳統的機床是一個獨立的單元,那是因為要適應人工操作的要求。一旦生產過程完全實現數字化,機床作為其中的一種工具/設備就可能成為生產系統或其中一個單元的組成部分。
雖然機床作為機器工具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知識仍然會存在下去,但機床的形式恐怕會變成另一種樣子。如果這種變化發生,那麼由數控機床的智能、互聯所導致的革命過程也將繼續深入下去。
也就是說,生產工具的智能、互聯,對於製造方式帶來的可能變化之一,就是打開原來不得不採取的企業內部縱向一體化的方式,代之以通過網路連接的社會專業分工。這種變化也會波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床企業之一的沈機自身。
由於沈機將來的經營活動中必將增加復雜的成分,如金融、租賃、雲服務等,所以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能改變以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縱向一體化結構,在智能、互聯的支持下實行更加專業化的「系統集成」。
如果能夠打開原來封閉式的產業鏈,就可以把大量新創企業整合進新的產業鏈,形成圍繞沈機機床製造的產業集聚。如果不光沈機而且還有其他龍頭企業也這樣做,那麼就可以形成「機器帶」,即機器產業的集聚,這將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條新路。
「i5」革命代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向,因為僅從技術本身來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哪一個不體現在它身上?
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智能、互聯的數控系統,「i5」將改變工業模式,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預言者。迄今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智能、互聯產品都是消費品,但「i5」機床是機器工具(資本品或生產資料),所以它會直接引發製造業的革命:改變製造方式;不僅重塑機床工業的價值鏈,而且可能重塑許多使用機床的工業的價值鏈並改變它們的邊界;支持中國眾多製造工業的升級。
「i5」數控系統是中國機床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重大技術創新。它的意義不僅是為中國機床工業提供了一個可用的數控系統,而更重要的是以其改變工業模式和製造方式的潛力,為中國向新工業革命的邁進開創了一條路徑,並再次預示著中國工業可以通過自主創新趕上技術變化的步伐,讓西方國家以新技術瓦解中國製造優勢的想法化為泡影。
⑹ 沈陽機床場研製的i5T3數控系統 好嗎
沒見過,國產數控系統都是抄襲三菱的,就是價格便宜,可靠性什麼就別提了,高檔機床還真不能用。
⑺ 沈陽冠強工業產品營銷中心合沈陽達飛哪個企業更值得選擇
一是在美國加德納公布的世界機床行業排行榜上,沈陽機床憑借27.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億元)的銷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歷經5年攻關,i5智能機床操作系統研發成功,這是世界上首個全智能機床「大腦」。
後來證明,這兩大里程碑事件標注的,不僅是沈陽機床發展的頂點,更是興衰的拐點。接下來的時間里,沈陽機床業績斷崖式下跌,走上巨虧之路,資不抵債,最終於2019年被司法重組。
朝陽即落日的背後,是一個個巨大的疑問:是什麼原因讓業績全球第一的機床一哥,突然之間走向衰落?技術領先的i5智能機床,為何未能挽救沈陽機床的頹勢?
朱志浩告訴記者,i5本身的技術是成熟的,但i5是一個組合品,體現在用戶端的不僅僅是i5的技術功能,還有信息、控制等系統,以及不同場景下的用戶使用習慣等,這些都會給機床使用體驗帶來差異。從推廣使用情況來看,i5在市場上有成熟穩定的使用表現,當然它也有持續迭代和完善的空間。
「i5量產推廣的時候,生產、組織、管理、營銷等方面都有欠缺,我認為是存在的。但由此否定i5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我是不能同意的。」他說。
朱志浩同時認為,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到目前為止i5還是領先的。「現在大家所走的技術路線,和我們幾乎是一樣的,技術上沒有超出我們目前達到的水平。」
知情人士介紹,對於i5機床的技術領先,關錫友始終高度自信。在關錫友看來,i5機床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商業化之路沒有走好,這也與商業創新本身比技術創新更難有關。「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為什麼我們有這么多的技術創新,產業化卻這么低?就在於我們輕視了商業創新。商業創新面對的是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需要企業家來洞察,並和社會建立廣泛聯系。可以說,對商業創新的重視不足是行業發展的一大制約。」關錫友表示。
一位業內專家說,i5機床的適用性還需要在市場中驗證,單靠一個技術或產品,短期內看也許並不能改變企業或行業,但沈陽機床率先發力,在機床行業深度應用互聯網思維,力圖打造機床行業的生態平台,從這一點看,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有眼光的。
他認為,從更深層次來講,沈陽機床通過研發i5機床,以自主研發技術向高端機床邁進,從國外市場壁壘中突圍開辟新大陸,這是應該受到肯定的。正如路風在一份i5機床的報告中所評價的:「它不但突破了中國機床工業長期處於弱勢的數控技術,而且以其智能、互聯的特性為中國製造業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