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控銑床加工中,刀具補償有哪些內容
分為絕對補償和相對補償兩種方式。
1)絕對補償
當機床回到機床零點時,工件坐標系零點,相對於刀架工作位上各刀刀尖位置的有向距離。當執行刀偏補償時,各刀以此值設定各自的加工坐標系。如圖所示。補償量可用機外對刀儀測量或試切對刀方式得到。
2)相對補償
在對刀時,確定一把刀為標准刀具,並以其刀尖位置A為依據建立工件坐標系。這樣,當其他各刀轉到加工位置時,刀尖位置B相對標刀刀尖位置A就會出現偏置,原來建立的坐標系就不再適用,因此應對非標刀具相對於標准刀具之間的偏置值Δx、Δz進行補償,使刀尖位置B移至位置A。標准刀具偏置值為機床回到機床零點時,工件坐標系零點相對於工作位上標准刀具刀尖位置的有向距離。
刀具補償功能是用來補償刀具實際安裝位置(或實際刀尖圓弧半徑)與理論編程位置(或刀尖圓弧半徑)之差的一種功能。使用刀具補償功能後,改變刀具,只需要改變刀具位置補償值,而不必變更零件加工程序。刀具補償分為刀具位置補償(即刀具偏移補償)和刀尖圓弧半徑補償兩種功能。
『貳』 什麼是刀具偏置 數控車床。什麼事刀具偏置是刀具的位置補償跟半徑補償嗎
刀具偏置:刀具位置沿平行於控制坐標方向上的補償位移。
刀具偏置是在一個加工程序的全部或指定部分,施加於機床坐標軸上的相對位移.該軸的位移方向由偏置值的正負來確定。
刀具補償:通過切削點垂直於刀具軌跡的位移補償,用來修正刀具實際半徑或直徑與其程序規定值之差。
刀具半徑補償:數控機床在加工過程中,它所控制的是刀具中心的軌跡,為了方便起見,用戶總是按零件輪廓編制加工程序,因而為了加工所需的零件輪廓,在進行內輪廓加工時,刀具中心必須向零件的內側偏移一個刀具半徑值;在進行外輪廓加工時,刀具中心必須向零件的外側偏移一個刀具半徑值。這種根據按零件輪廓編制的程序和預先設定的偏置參數,數控裝置能實時自動生成刀具中心軌跡的功能稱為刀具半徑補償功能。
當刀具中心軌跡在編程軌跡(零件輪廓)前進方向的右邊時,稱為右刀補,用G42指令實現;反之稱為左刀補,用G41指令實現。
用途:(1)由於刀具的磨損或因換刀引起的刀具半徑變化時,不必重新編程,只需修改相應的偏置參數即可。(2)加工餘量的預留可通過修改偏置參數實現,而不必為粗、精加工各編制一個程序。
『叄』 數控車床加工圓球刀補問題
一般情況不存在會大會小的情況,主要是你師傅對刀沒對好。應為我輸入G03x。。。y。。。r25以後,刀具走的路線肯定是圓弧為r25的圓弧,導致加工出來的圓弧有偏差一般刀具沒對好,或者是刀具的圓弧半徑補償不準確,導致圓弧變形。由於刀具圓弧半徑導致圓弧加工不正確的情況只能在刀具半徑補償裡面改。所以不會用到xz方向刀補。
如果是刀沒對好的情況(x方向的和z方向尺寸一樣的情況下),x方向是直徑編程,z方向是多少就寫多少。那麼補償的時候如果z是補償0.2那麼x方向肯定是0.4.應為x方向算的是直徑而不是單邊半徑。
(其實x和z無關) 其實z方向不用補償因為圓球的大小隻和x方向有關,圓球的位置才和z有關。(z和x不一樣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規定了圓球和零件有z方向的尺寸關系,可能要調整,跟x無關。)
『肆』 數控切割機切割割縫補償值如何設置
對於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編程方面,軌跡的行走方向、起點位置都會對於最終的切割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一般優秀的切割軌跡要能保證良好的切割質量,又能盡量減少切割時間和燃氣用量。比如等離子切割時最大限度減少抬槍空行的距離節省時間,火焰切割時,由於火焰空行時不熄火,減少距離也意味著減少燃氣用量。
一:首先對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順序及方向的安排。原則上存在內外輪廓的圖形要先切割內輪廓然後外輪廓,外輪廓的切割方向上要先將預留部分少的部分先切割。如果一個板面存在多種零件的切割下料,切割的先後順序要盡量減少熱變形,按照先小後大、先里後外的順序統一安排。
二:其次是切割引入、引出線的設置。為了達到良好的切割效果,建議用戶在編輯切割軌跡時都要設置引入線和引出線,如果對工件的要求不是太高或者有後期的加工處理可以不設引線直接切割。引線設置的原則是將一條軌跡斷開並延伸至預留區或廢料內,引線的長度至少要大於一個割縫的寬度。
三:最後是割縫補償,對於補償量的大小需要綜合考慮數控切割機切割方式、切割厚度以及切割速度,補償量為割縫寬度的一般。一般來說,火焰切割10mm以上和等離子切割6mm以內的板材,在其他工藝參數合適的情況下,其割縫寬約在2mm左右,其補償量可以在1-1.2mm較為合適,如果要特別精準還是建議用戶去試切割,實際測量割縫的寬度。
『伍』 cnc數控磨床誤差補償都有哪些原理方法
磨削加工中,砂輪的磨損狀態是影響磨削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砂輪在磨削過程中,磨粒逐漸磨鈍而失往切削能力,若繼續磨削,就會增加砂輪與工件之間的摩擦而發熱,磨削質量將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於磨粒的鈍化,砂輪表面被堵以及砂輪外形失真所致,因此實時檢測砂輪狀態並及時修整,對保證磨削質量意義重大。
傳動誤差及補償技術:
傳動誤差主要指傳動鏈的製造精度與傳動間隙,採用數控系統軟體誤差補償方法,可以在機床的機械部分不作任何改進的情況下,使其總體精度明顯進步。精度軟體誤差補償技術對進步數控機床的精度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與製造精度的進步相結合,使數控機床的總體精度上升一個新的台階。二是在cnc數控磨床化改造時實施軟體誤差補償,以實現廉價的機床精度升級。
1、齒隙誤差補償原理
cnc數控磨床磨削不錯!齒隙補償又稱反向間隙補償機械傳動鏈在改變轉向(如工作台改變移動方向,旋轉軸改變轉向)時,由於齒隙的存在,會引起伺服電機空走,而工作台無實際移動,又稱失動在半閉環系統中,這種齒隙誤差對於機床加工精度具有很大影響,必須加以補償,CNC系統是在位控程序計算反饋位置的過程中加進齒隙補償以求得實際反饋位置增量。各坐標軸的齒隙值被預先測定好,作為機床基本參數,以伺服解析度為單位輸進內存。每當檢測到坐標軸改變方向時,自動將齒隙補償值加到由反饋元件檢測到的反饋位置中,以補償因齒隙引起的失動。
2、等間距螺距誤差補償
所謂等間距指的是補償點間的間隔是相等的,等間距螺距誤差補償選取機床參考點作為補償的基礎點,機床參考點由反饋系統提供的相應基準脈沖來選擇,具有很高的正確度,是機床的基本參數之一。在實現軟體補償之前,必須測得各補償點的反饋增量修正值(以伺服解析度為單位存進表中),較高精度的CNC系統,一般採用激光干涉儀丈量的實際位置與發送的指令位置相比較,得到相應補償點的反饋增量修正值。即:補償點反饋增量修正值=(數控指令命令值一實際位置值)/伺服解析度。
螺距誤差補償程度一般包含在位控程序中。在控制系統算出工作台當前位置的盡對坐標時,調用螺距誤差補償程序,實現反饋增量的補償及位置的補償。由於等間距螺距誤差補償各坐標軸的補償點數及補償點間距是一定的,通過給補償點編號,能很方便地用軟體實現。但這樣的補償,由於補償點位置定得過死而缺少柔性,要想獲得滿足機床工作實際需要的補償,最好是使用螺距誤差補償法,即不等間距的螺距誤差補償法。採用反向間隙補償和等間距的螺距誤差補償後,機床的精度明顯進步,運動精度由140μm進步到40μm以內。
cnc數控磨床損檢測與修整:
cnc數控磨床磨削加工中,不僅磨粒的尺寸、外形和分布對加工過程有影響,而且砂輪的氣孔狀況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氣孔被嚴重堵塞時,砂輪壽命會過早結束。砂輪堵塞是磨削加工中的普遍現象,不論加工條件選擇的如何公道,要完全防止堵塞是不可能的。砂輪堵塞會加劇磨損,影響磨削質量。為避免磨削加工中出現廢品,就需要在磨削加工過程中對砂輪實施在線檢測技術,在線檢測能在製造的早期階段消除質量題目,這樣就不會造成廢品。
接觸式砂輪磨損檢測方法:
在磨削加工中,砂輪的磨損狀態是砂輪磨削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cnc數控磨床影響著磨削加工的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砂輪在磨削過程中,磨粒逐漸磨鈍而失往切削能力,若繼續磨削,就會增加砂輪與工件之間的摩擦而發熱,磨削質量將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於磨粒的鈍化、砂輪表面被堵以及砂輪外形失真所致。利用激光功率譜的檢測、CCD的動態監控和應用粗糙集理論建立專家知識庫進行在線監測意義重大,但磨削加工中受磨屑、切削液的影響,信號檢測輕易失真,而且投進較大,實際應用、維護有很大難度。
檢測砂輪時,砂輪首先移動到某一固定點(可以設為第二參考點),在砂輪轉動的情況下,感測器沿軌道在A到B點間往復移動,檢測到的最大與最小信號值之差即為砂輪修整量,把經過處理的信號值輸進單片機,從而控制砂輪修整量。
『陸』 數控機床幾何誤差及其補償方法
數控機床幾何誤差及其補償方法
摘要:對數控機床幾何誤差產生的原因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將系統誤差的補償方法進行了歸納,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各類誤差補償方法的應用場合,為進一步實現機床精度的軟升級打下基礎。
關鍵詞:數控機床;幾何誤差;誤差補償
前言
提高機床精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提高零件設計、製造和裝配的水平來消除可能的誤差源,稱為誤差防止法 (error prevention)。該方法一方面主要受到加工母機精度的制約,另一方面零件質量的提高導致加工成本膨脹,致使該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另一種叫誤差補償法(error compensation),通常通過修改機床的加工指令,對機床進行誤差補償,達到理想的運動軌跡,實現機床精度的軟升級。研究表明,幾何誤差和由溫度引起的誤差約占機床總體誤差的70%,其中幾何誤差相對穩定,易於進行誤差補償。對數控機床幾何誤差的補償,可以提高整個機械工業的加工水平,對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提高我國國防能力,繼而極大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1幾何誤差產生的原因
普遍認為數控機床的幾何誤差由以下幾方面原因引起:
1.1 機床的原始製造誤差
是指由組成機床各部件工作表面的幾何形狀、表面質量、相互之間的位置誤差所引起的機床運動誤差,是數控機床幾何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1.2 機床的控制系統誤差
包括機床軸系的伺服誤差(輪廓跟隨誤差),數控插補演算法誤差。
1.3 熱變形誤差
由於機床的內部熱源和環境熱擾動導致機床的結構熱變形而產生的誤差。
1.4切削負荷造成工藝系統變形所導致的誤差
包括機床、刀具、工件和夾具變形所導致的誤差。這種誤差又稱為“讓刀”,它造成加工零件的形狀畸變,尤其當加工薄壁工件或使用細長刀具時,這一誤差更為嚴重。
1.5 機床的振動誤差
在切削加工時,數控機床由於工藝的柔性和工序的多變,其運行狀態有更大的可能性落入不穩定區域,從而激起強烈的顫振。導致加工工件的表面質量惡化和幾何形狀誤差。
1.6 檢測系統的測試誤差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測量感測器的製造誤差及其在機床上的安裝誤差引起的測量感測器反饋系統本身的誤差;
(2)由於機床零件和機構誤差以及在使用中的變形導致測量感測器出現的`誤差。
1.7 外界干擾誤差
由於環境和運行工況的變化所引起的隨機誤差。
1.8 其它誤差
如編程和操作錯誤帶來的誤差。
上面的誤差可按照誤差的特點和性質,歸為兩大類:即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
數控機床的系統誤差是機床本身固有的誤差,具有可重復性。數控機床的幾何誤差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也具有可重復性。利用該特性,可對其進行“離線測量”,可採用“離線檢測——開環補償”的技術來加以修正和補償,使其減小,達到機床精度強化的目的。
隨機誤差具有隨機性,必須採用“在線檢測——閉環補償”的方法來消除隨機誤差對機床加工精度的影響,該方法對測量儀器、測量環境要求嚴格,難於推廣。
2幾何誤差補償技術
針對誤差的不同類型,實施誤差補償可分為兩大類。隨機誤差補償要求“在線測量”,把誤差檢測裝置直接安裝在機床上,在機床工作的同時,實時地測出相應位置的誤差值,用此誤差值實時的對加工指令進行修正。隨機誤差補償對機床的誤差性質沒有要求,能夠同時對機床的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進行補償。但需要一整套完整的高精度測量裝置和其它相關的設備,成本太高,經濟效益不好。文獻[4] 進行了溫度的在線測量和補償,未能達到實際應用。系統誤差補償是用相應的儀器預先對機床進行檢測,即通過“離線測量”得到機床工作空間指令位置的誤差值,把它們作為機床坐標的函數。機床工作時,根據加工點的坐標,調出相應的誤差值以進行修正。要求機床的穩定性要好,保證機床誤差的確定性,以便於修正,經補償後的機床精度取決於機床的重復性和環境條件變化。數控機床在正常情況下,重復精度遠高於其空間綜合誤差,故系統誤差的補償可有效的提高機床的精度,甚至可以提高機床的精度等級。迄今為止,國內外對系統誤差的補償方法有很多,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2.1單項誤差合成補償法
這種補償方法是以誤差合成公式為理論依據,首先通過直接測量法測得機床的各項單項原始誤差值,由誤差合成公式計算補償點的誤差分量,從而實現對機床的誤差補償。對三坐標測量機進行位置誤差測量的當屬Leete, 運用三角幾何關系,推導出了機床各坐標軸誤差的表示方法,沒有考慮轉角的影響。較早進行誤差補償的應是Hocken教授,針對型號Moore 5-Z(1)的三坐標測量機,在16小時內,測量了工作空間內大量的點的誤差,在此過程中考慮了溫度的影響,並用最小二乘法對誤差模型參數進行了辨識。由於機床運動的位置信號直接從激光干涉儀獲得,考慮了角度和直線度誤差的影響,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1985年G. Zhang成功的對三坐標測量機進行了誤差補償。測量了工作台平面度誤差,除在工作台邊緣數值稍大,其它不超過1μm,驗證了剛體假設的可靠性。使用激光干涉儀和水平儀測量得的21項誤差,通過線性坐標變換進行誤差合成,並實施了誤差補償。X-Y平面上測量試驗表明,補償前,在所有測量點中誤差值大於20μm的點佔20%,在補償後,不超過20%的點的誤差大於2μm,證明精度提高了近10倍。
除了坐標測量機的誤差補償以外,數控機床誤差補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1977年Schultschik教授運用矢量圖的方法,分析了機床各部件誤差及其對幾何精度的影響,奠定了機床幾何誤差進一步研究的基礎。Ferreira和其合作者也對該方法進行了研究,得出了機床幾何誤差的通用模型,對單項誤差合成補償法作出了貢獻。J.Ni et al更進一步將該方法運用於在線的誤差補償,獲得了比較理想的結果。Chen et al建立了32項誤差模型,其中多餘的11項是有關溫度和機床原點誤差參數,對卧式加工中心的補償試驗表明,精度提高10倍。Eung-Suk Lea et al幾乎使用了同G. Zhang一樣的測量方法,對三坐標Bridge port 銑 床21項誤差進行了測量,運用誤差合成法得出了誤差模型,補償後的結果分別用激光干涉儀和Renishaw的DBB系統進行了檢驗,證明機床精度得以提升。
『柒』 數控銑床中刀徑的補償和磨耗有什麼區別刀長的補償和磨耗有什麼區別求解析,多謝
補償和磨損之間得關系,刀具在切削時會產生磨損,如果是正常磨損,不影響刀具使用,但會影響尺寸精度,這時就需要刀具補償來控制尺寸,刀具得底齒和周齒都會產生磨損,所以分為半徑和長度補償。當然還有一種是刀具製造時得誤差或者裝刀時得誤差也需要用到補償。
『捌』 數控機床的誤差分析及補償方法
數控機床的誤差分析及補償方法
數控機床的精度是機床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影響工件精度的重要因素。那誤差的差源有哪些呢?補償的方法是什麼?我為你解答如下!
數控機床的精度可分為靜態精度和動態精度。靜態精度是在不切削的狀態下進行檢測,它包括機床的幾何精度和定位精度兩項內容,反映的是機床的原始精度。而動態精度是指機床在實際切削加工條件下加工的工件所達到的精度。
機床精度的高低是以誤差的大小來衡量的。數控機床的生產者與使用者對數控機床精度要求的側重點不同,機床生產者要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是很困難的,一般只能保證機床出廠時的原始製造精度。而機床使用者只對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感興趣,追求的是工件加工後的成形精度。
數控機床誤差源分析
根據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情況,可將影響數控機床加工精度的誤差源分為以下幾類。
1)機床的原始製造精度產生的誤差。
2)機床的控制系統性能產生的'誤差。
3)熱變形帶來的誤差。
4)切削力產生的“讓刀”誤差。
5)機床的振動誤差。
6)檢測系統的測量誤差。
7)外界干擾引起的隨機誤差。
8)其他誤差。
誤差補償方法
提高數控機床精度有兩條途徑:其一是誤差預防;其二是誤差補償。誤差預防也稱為精度設計,是試圖通過設計和製造途徑消除可能的誤差源。單純採用誤差預防的方法來提高機床的加工精度是十分困難的,而必須輔以誤差補償的策略。
誤差補償一般是採用“誤差建模-檢測-補償”的方法來抵消既存的誤差。誤差補償的類型按其特徵可分為實時與非實時誤差補償、硬體補償與軟體補償和靜態補償與動態補償。
1)實時與非實時誤差補償
如數控機床的閉環位置反饋控制系統,就採用了實時誤差補償技術。非實時誤差補償其誤差的檢測與補償是分離的。一般來說,非實時誤差補償只能補償系統誤差部分,實時誤差補償不僅補償系統誤差,而且還能補償相當大的一部分隨機誤差。靜態誤差都廣泛採用非實時誤差補償技術,而熱變形誤差總是採用實時誤差補償。非實時誤差補償成本低,實時誤差補償成本高。只有製造超高精度機床時,才採用實時誤差補償技術。此外,在動態加工過程中,誤差值迅速變化,而補償總有時間滯後,實時補償不可能補償全部誤差。
2)硬體補償與軟體補償
在機床加工中誤差補償的實現都是靠改變切削刀刃與工件的相對位置來達到的。硬體補償是採用機械的方法,來改變機床的加工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置達到加工誤差補償的目的。與利用計算機的軟體補償相比,此方法顯得十分笨拙,要改變補償量,需改制凸輪、校正尺鄧補償裝置,或至少得重新調整,很不方便。再者,這種方法對局部誤差(短周期誤差)一般無法補償。
軟體補償是通過執行補償指令來實現加工誤差的補償。由於軟體補償克服了硬體補償的困難和缺點,逐漸取代了誤差的硬體補償方法。採用軟體補償方法,可在不對機床的機械部分做任何改變的情況下,使其總體精度和加工精度顯著提高。軟體補償具有很好的柔性,用於補償的誤差模型參數或者補償曲線可隨機床加工的具體情況而改變,這樣在機床的長期使用中,只要實時對機床進行誤差標定,修改用於軟體補償的參數,就可使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多次再生。
3)靜態補償法與動態補償法
誤差的靜態補償是指數控機床在加工時,補償量或補償參數不變。它只能按預置的設定值進行補償,而不能按實際情況改變補償量或補償參數。採用靜態補償方法只能補償系統誤差而不能補償隨機誤差。動態誤差補償是指在切削加工條件下,能根據機床工況、環境條件和空間位置的變化來跟蹤、調整補償量或補償參數,是一種反饋補償方法。這種方法也叫綜合動態誤差補償法,它不但能補償機床系統誤差,也可以補償部分隨機誤差,能對幾何誤差、熱誤差和切削載荷誤差進行綜合補償。動態補償法可以獲得較佳的補償效果,是數控機床最有前途的誤差補償方法,但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高的附加成本。
相關閱讀:數控機床齒隙補償的原理
齒隙補償也稱反向間隙補償。在數控機床上,由於各坐標軸進給傳動鏈上驅動部件(如伺服電機、伺服液壓馬達和步進電機等)的反向死區、各機械運動傳動副的反向間隙等誤差的存在,造成各坐標軸在運動反向時形成反向偏差。由於齒隙的存在,在開環系統中會造成進給運動的實際位移值滯後於指令值;當運動反向時,會出現反向死區,從而影響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在閉環系統中,由於有反饋功能,滯後量雖可得到補償,但反向時會使伺服系統產生振盪而不穩定。
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先採取調整和預緊的方法,減少間隙。而對於剩餘間隙,在半閉環系統中可將其值測出,作為參數輸入數控系統,則此後每當坐標軸接收到反向指令時,數控系統便調用間隙補償程序,自動將間隙補償值加到由插補程序算出的位置增量命令中,以補償間隙引起的失動量。這樣控制電動機多走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等於間隙值,從而補償了間隙誤差。需要注意的是,對全閉環數控系統不能採用以上補償方法(通常數控系統要求將間隙值設為零),因此必須從機械上減小或消除這種間隙。有些數控系統具有全閉環反轉間隙附加脈沖補償,以減小這種誤差對全閉環穩定性的影響。也就是說,當工作台反向運動時,對伺服系統施加一定寬度和高度的脈沖電壓(可由參數設定),以補償間隙誤差。
;『玖』 機床刀具補償操作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數控機床上製造工件可以清楚看出刀具中心運動軌計與工件輪廓不重合,這是因為工件輪廓是刀具運動包絡形成的。在數控加工中是按工件輪廓尺寸編製程序,還是按刀位點的運動軌跡尺寸編製程序,這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下面簡單介紹下刀具補償的注意事項:
一、小型機床的刀具補償
(1)在普通數控機床中有刀具補償功能,可按工件輪廓尺寸進行編製程序,建立、執行刀補後數控系統自動計算,刀位點自動調整到刀具運動軌跡上。直接利用工件尺寸編制加工程序刀具磨損,更換加工程序不變,因此使用簡單、方便。
(2)經濟型數控機床結構簡單,沒有刀具補償功能只能按刀位點的運動軌跡尺寸編制加工程序,這就要求先根據工件輪廓尺寸和刀具直徑計算出刀位點的軌跡尺寸。因此計算量大、復雜,且刀具磨損、更換需重新計算刀位點的軌跡尺寸重新編制加工程序。
二、大型數控機床系統中刀具補償
(1)刀具位置補償刀具磨損或重新安裝刀具引起的刀具位置變化,建立、執行刀具位置補償後,其加工程序不需要重新編制。辦法是測出每把刀具的位置並輸入到指定的存儲器內,程序執行刀具補償指令後刀具的實際位置就代替了原來位置。
(2)刀具圓弧半徑補償編制數控車床加工程序時車刀刀尖被看作是一個點,但實際上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車刀刀尖被磨成半徑不大的圓弧,這必將產生加工工件的形狀誤差。另一方面,刀尖圓弧所處位置,車刀的形狀對工件加工也將產生影響,而這些可採用刀具圓弧半徑補償來解決。
(3)刀補參數每一個刀具補償號對應刀具位置補償和刀具圓弧半徑補償,在自動執行過程中數控系統按該存儲器中的數值,自動修正刀具的位置誤差和自動進行刀尖圓弧半徑補償。
三、數控中心、數控銑床刀具補償
(1)數控中心、數控銑床的數控系統,刀具補償功能包括刀具半徑補償、夾角補償和長度補償等刀具補償功能。
(2)刀具半徑補償刀具的半徑值預先存入存儲器中,執行刀具半徑補償後數控系統自動計算,並使刀具按照計算結果自動補償。刀具半徑左補償指刀具偏向編程加工軌跡運動方向的左方,刀具半徑右補償指刀具偏向編程加工軌跡運動方向的右方。
(3)夾角補償兩平面相交為夾角,可能產生超程過切導致加工誤差,可採用夾角補償來解決。使用夾角補償指令時需注意,本指令為非模態的,只在指令的程序段內有效,只能在指令後才能使用。
(4)刀具長度偏置利用刀具長度偏置指令可以不改變程序而隨時補償刀具長度的變化,補償量存入由碼指令的存儲器中。表示存儲器中補償量與程序指令的終點坐標值相加,取消刀具長度偏置可用。
以上就是機床設備刀具的補償操作需要注意的問題,合理安排工藝可以有效提高工件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