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動物是如何運用超聲波的
比如:
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而人類的聽覺范圍介於16-20千赫之間,人類無法聽到海豚回聲定位所發出的超聲波。
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見的「超聲波」,這種聲音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像光照到鏡子上那樣反射回來。蝙蝠用耳朵接受到這種「超聲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斷,靈巧的自由飛翔,捕捉食物。
B. 海豚會用超聲波捕食
准確地說是用聲吶,蝙蝠也這樣。聲吶的原理是海豚發出高頻率、高聲波的喀噠聲,聲音打到可食用魚身上便返回來,海豚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根據方向去捕食。但至今科學家仍不知道為什麼海豚能分辨出不同的魚反射回來的聲音。
C. 為什麼海豚能在海底發超聲波
海豚頭部結構像一個較完整的聲納。它的頭部具有瓣膜和氣囊系統,通過這類系統發出超聲波,當超生信號遇到障礙或目標,便形成低頻的反射信號,再由耳或頭部其他器官接收,構成完善的聲納系統,能夠幫助海豚准確定位,在茫茫大海里也不迷航。
D. 海豚是利用什麼波
海豚會用超聲波捕食 海豚能發超聲波躲避障礙 由於海豚大腦的記憶容量和信息處理能力與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如果人類能與海豚相互溝通,就應該獲得許多有關海洋動物的寶貴資料,並學習到不同的表達和思維模式。與海豚一起潛水就會發現,海豚是相當「聒噪」的動物。根據錄音調查記錄顯示,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而人類的聽覺范圍介於16-20千赫之間,人類無法聽到海豚回聲定位所發出的超聲波。因此,我們在水中聽到的海豚叫聲,可能是海豚同類間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頻聲音。 人類要與海豚溝通,先決條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語言,這樣就必須分析海豚發出的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錄音設備就可能進行海豚聲音分析。然而,聲音與行為之間的並聯卻不容易掌握,目前人們還無法確切了解海豚發出的各種聲音所包含的含義。 為使人類與海豚溝通,第二種方法是讓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20多年前,美國海洋大學的專家們就是採用這種方式開發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專家的訓練下,已經能從訓練人員的手勢中,學習並了解單字與復合語句的意義並能作出適當的反應,但尚無法達到能與人自由交換信息的境界。 不論是研究海豚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還是教導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以目前的進展來說,距離人類與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溝通的最終目標都還相當的遙遠。
E. 海豚的發聲原理
海豚是我國非常稀有的動物之一,那麼你知道海豚的發聲原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海豚的發聲原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海豚的發聲原理
經科學家研究證實,海豚能夠發出超聲波,然後根據反射回來的信號,判斷目標的方位。它的這種回聲定位能力,要比現代化的聲納設備還靈敏呢!水中的一根小草,它都能准確地發現。海豚聽覺最靈敏的范圍是在超聲范圍,即聲波的頻率高於20千赫茲。而水中雜訊的頻率都在10千赫茲以下,因此,它的超聲回聲定位非常優越。
科學家認為,海豚的發聲原理和其他哺乳動物不一樣,它沒有可供發聲的聲帶,它的頭頂有一個呼吸洞,裡面長有瓣膜,當空氣進入呼吸孔時,它可用瓣膜調節氣流的大小,從而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來。前顎有兩個角狀氣囊,可以定向發射聲波。它發射的聲波不是單一頻率,速度也是可變的。接收時,顎部接收高頻聲波,耳朵接收低頻聲波。海豚這種超水平的天然聲納,著實令人類驚嘆不已!
海豚的形態特徵
海豚是小到中等尺寸的鯨類。體長約1.5~10米,體重50~7000公斤。
雌性通常比雄性大。多數海豚頭部特徵顯著,由於透鏡狀脂肪的存在,喙前額頭隆起,又稱“額隆”,此類構造有助於聚集回聲定位和覓食發出的聲音。
一些海豚雖有額隆,但喙部較短,隆起的前額僅勾畫出方形外觀。多數海豚的體型圓滑、流暢,有彎如鉤狀的背鰭(也存在其他形態)。某些海豚體表有醒目的彩色圖案,另一些則是較為單調的顏色。
通常,鼠海豚(porpoise)被用於和海豚相關的物種,它們沒有形態完好的喙吻,頭部近似方形、體型較短粗。而多數海豚的喙部形態顯著,體纖細呈流線型。海豚頭骨的面部凹陷寬闊,上頜骨後端自喙上延伸,鱗骨顴突小,被擴大的上頜骨和額骨遮掩,喙部形態從寬短到狹長各不相同。
下頜與分支融合長度不超過40%。上齒列後偏,牙齒橫截面呈圓形較多。
海豚的生活習性
海豚不像其他鯨類那樣長時間深度 潛水 。游速快並帶有雜耍特徵。
豚泳是海豚科動物獨有的 游泳 方式,整個身體以小角度躍離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這是區別改天和其他鯨目動物的 方法 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鯨類動物都不會採用這種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時30-40km左右,個別種類的海豚時速可以超過55km/h,是海洋中的長距離游泳冠軍。
有些海豚是高度社會化物種,生活在大群體中(有時超過100,000頭個體組成),呈現出許多有趣的集體行為。群內成員間有多種合作方式,一個例子是,集群的海豚有時會攻擊鯊魚,通過撞擊殺死它們。成員間也會協作救助受傷或生病的個體。海豚群經常追隨船隻乘浪前行,時而雜技般的躍水騰空,景象蔚為壯觀。
F. 海豚是超聲波交流嗎
准確地說是用聲吶,蝙蝠也這樣。聲吶的原理是海豚發出高頻率、高聲波的喀噠聲,聲音打到可食用魚身上便返回來,海豚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根據方向去捕食。但至今科學家仍不知道為什麼海豚能分辨出不同的魚反射回來的聲音。
海豚的超聲波即使用來交流的語言,又是用來尋找食物的工具,殺死(打擊)食物的工具,也是用來探測遠處情形的聲納系統
G. 海豚的超聲波探測能力是怎麼來的
人們還發現,海豚有很強的超聲波探測能力,即使把它眼睛給蒙上,它也能找到目標。這種能力從何而來呢?
有人認為,海豚的外耳已經退化,已起不到耳朵的作用,其聲音是通過下頜的脂肪傳到內耳的。對這種說法有人表示反對,他們看到海豚的耳道中充滿了水,認為海水對聲音有很好的傳導作用,因此,它的耳朵仍然是主要的聽覺器官。
圍繞著海豚的聲納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實驗,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最終的解決,尤其是在接收回聲問題上,仍然是迷霧重重。假如有那麼一天,海豚的聲納問題被徹底揭開,對人類將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H. 下面關於海豚聲波的問題怎麼回答
海豚是經由呼吸孔呼吸空氣中的氧,在水下游動的時候,呼吸孔關閉起來,經由一陣復雜的「水管」系統作用,空氣會被來回推動,加上震顫的蓋口與共鳴的腔室的幫助,製造出極高頻率的聲音,但聲音不是由嘴部發出,而是由前額所發出。
1、海豚發聲頻率范圍Δf/Hz 7 000~120 000。
2。海豚聲納的最大發射距離可達70米,但通常在20米—40米。聲音都是依靠介質振動來傳播,超聲波也不例外。
3、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
海豚所發的聲音除用於回聲定位外,還用於相互間的聯系。他們會發出尖叫聲、口哨聲、嘆息聲、啊啊聲…等等,而世人認為海豚的聲音能夠顯露感情。它們的聲音是非常多采多姿的,每種聲音信號有何意義以及所表達的情緒反應…等等。
4、海豚是一類智力發達、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既不像森林中膽小的動物那樣見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獸那樣遇人就張牙舞爪,海豚總是表現出十分溫順可親的樣子與人接近,比起狗和馬來,它們對待人類有時甚至更為友好。
(8)海豚怎麼用超聲波的擴展閱讀
海豚不像其他鯨類那樣長時間深度潛水。游速快並帶有雜耍特徵。
豚泳是海豚科動物獨有的游泳方式,整個身體以小角度躍離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這是區別海豚和其他鯨目動物的方法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鯨類動物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採用這種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時30-40km左右,個別種類的海豚時速可以超過55km/h,並能維持很長時間,是海洋中的長距離游泳冠軍。
有些海豚是高度社會化物種,生活在大群體中(有時超過100,000頭個體組成),呈現出許多有趣的集體行為。群內成員間有多種合作方式,一個例子是,集群的海豚有時會攻擊鯊魚,通過撞擊殺死它們。
成員間也會協作救助受傷或生病的個體。海豚群經常追隨船隻乘浪前行,時而雜技般的躍水騰空,景象蔚為壯觀。
主要以魚類和烏賊為食,其中虎鯨也捕食哺乳動物(比如鯨魚、鰭足類)以及鳥類和大型魚類。像其他齒鯨一樣,海豚依賴回聲定位進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聲強擊暈獵物。
I. 海豚是怎麼利用超聲波在水中靈活遊行和捕食呢
"海豚聲吶的靈敏度很高,能發現幾米以外直徑0.2毫米的金屬絲和直徑1毫米的尼龍繩,能區別開只相差200微秒時間的兩個信號,能發現幾百米外的魚群,能遮住眼睛在插滿竹竿的水池子中靈活迅速地穿行而不會碰到竹竿;海豚聲吶的目標識別能力很強,不但能識別不同的魚類,區分開不同的物質材料,而且,海豚聲吶還具有感情表達能力。業已證明,海豚是一種有"語言"的動物,它們的"交談"正是通過其聲吶系統。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的白鰭豚,它的聲吶系統分工明確,有為定位用的,有為通訊用的,有為報警用的,並有通過調頻來調制位相的特殊功能。人類運用仿生學原理發明了聲吶,潛艇在水下航行時,也靠的是聲納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
J. 海豚是怎樣「聲吶」探測力的
聲吶是一種在水下利用回聲來定位、測量距離和探測目標的設備。海豚的「聲吶」探測能力很強。它能夠在幾米以內發現0.2毫米粗細的金屬絲和10毫米長的小魚。而且海豚的「聲吶」能識別目標的性質。人們在海豚面前放置一條真魚和一條假魚,蒙上海豚的眼睛,結果發現海豚毫不猶豫地向真魚方向游去。這一特點是人類所發明的聲吶設備無法相比的。科學家發現,海豚頭上長著的鼓包(叫額瓜)里有一種油質物,它能像光透鏡聚光一樣匯聚聲波,把海豚發出的超聲波匯聚成一個狹窄的波束,所以海豚的「聲吶」具有很高的分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