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開利熱泵機組制熱量小於製冷量
所有熱泵機組的制熱量基本都會小於製冷量,這是由於卡諾循環原理決定的,熱泵冬季制熱要從室外低溫環境中吸熱,假如室外溫度太低,循環可能完成不了,或者需要停機除霜,而和製冷比起來,室外環境完成冷卻冷凝器的過程,這個過程和冬季比起來要容易的多,最終是由於製冷這熱工況下環境差異造成COP的差異,一般製冷的COP少說都有個3.0以上,螺桿機都有6.0+的,而冬季制熱的熱效率鮮有大於3.0的設備,在輸入功率一定的情況下,輸出功率僅跟COP有關,冬天COP低,自然制熱輸出功率就低
⑵ 為什麼空調的制熱量要高於製冷量
制熱的熱量里包含壓縮機運轉時的機械功在內,所以會比製冷時的熱量大。
製冷時,室內側蒸發器內的低溫低壓液態冷媒吸收空間里的熱;汽化成為常溫低壓的氣態冷媒進入壓縮機,利用電能帶動壓縮機將冷媒泵壓成高溫高壓的氣態冷媒,這個被壓縮機排出的高溫冷媒所含的高溫熱中,就包括冷媒因壓力瞬間改變時的物理特性原理;所產生之升壓升溫的熱能,及壓縮機因電能轉化為動能時產生的機械功熱能。這高溫高壓的氣態冷媒再經室外側的冷凝器散熱;液化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冷媒。
而制熱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只是讓壓縮機排出的高溫冷媒,經由管路系統的切換,先進到室內側的熱交換器內;進行散熱冷卻成為常溫高壓的冷媒液體,這冷媒再經由膨脹閥的節流原理使冷媒降壓降溫成為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再進入室外側的熱交換器中吸取室外的熱汽化為低壓常溫的氣態冷媒回壓縮機。這就是冷媒的循環原理。
所以制熱時,釋放到室內的暖氣制熱量,包括冷媒系統運行中吸受的熱能及機械功熱能,高於製冷時,冷媒從室內空氣中吸收熱能將空氣溫度降溫吹出冷氣的製冷量。
⑶ 請問風機盤管的制熱製冷量和熱泵的制熱製冷量有沒有聯系
風機盤管和制熱製冷量有很大的關系,兩者相差不到10%就可以了。
⑷ 為什麼空調熱泵制熱量會比製冷大
看一下製冷系統的壓焓圖,可以知道的哈,制熱量比製冷量多了一個壓縮機的功率,壓縮機的功率轉換成了熱量,被系統帶走了,所以在製冷系統中,制熱量=製冷量+壓縮機功率。祝君好運
⑸ 為什麼同一匹數的冷暖空調,名義制熱量都比名義製冷量高一點
因為製冷相對於制熱要容易一點,製冷降低十幾度就能讓人感到舒服,制熱上升十幾度可以還沒到20度,人還是覺得冷,所以制熱量要要更大一點。
⑹ 機組的制熱量比製冷量大,但是在計算建築的冷熱負荷時,冷負荷大於熱負荷很多
一般設計採用一個或二個大機組,另配一個小機組,這樣根據負荷情況可進行合理開機。
⑺ 空調制熱和熱泵制熱區別是什麼
空調制熱的制熱量小於製冷量約5%,因此制熱時就添加了電輔熱加熱器的輔助,所以空調的制熱量是空調的自身制熱量與電輔熱加熱器熱量之和,而熱泵型空調的制熱量比它的製冷量高很多,根本不需要用電輔熱加熱器輔助,制熱時的能效就達到一級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