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控車床如何改後處理讓X,Z單獨移動
pcan1, pbld, n$, *sgcode, pwcs, pfxout, pyout, pfzout, strcantext, e$改為 pcan1, pbld, n$, *sgcode, pwcs, pfxout, pyout, e$, pfzout, strcantext, e$
2. 請問各位前輩,CAM的後處理要怎麼做
CAM的後處理:就是數控編程軟體通過刀具相對於加工工件的位移產生數控機床所能認識的代碼(數控機床只接受數字,如X_Y_Z_數值及G.M代碼。
MasterCAM的在加工主界面下選擇右邊的「後處理」(英文是POST)。進入後處理界面後按確定;彈出對話框再選擇「否」;給後處理文件命名如:ABD0492.CNC「即可;保存的路徑就可以啦.
UG也是在數控加工的模塊下,選擇一個或多個已經生成的程序。滑鼠右擊.選擇下面的機床後處理.進入後處理界面後選擇你所用數控機床的後處理包.給後處理文件命名如:ABD0492.CNC「;單位是公制;保存的路徑(必須是英文的文件夾下)按確定即可
MasterCAM後處理出來的現在的數控機床都能直接加工;UG後處理通常要你所用數控機床的後處理包,沒有就選擇它自帶的3軸數控機床,也可以在網上下載安裝上去,修改下程序頭.尾通常也能用.
3. 數控機床有z軸方繞X軸轉A軸怎樣出後處理
一個是,你的後處理要跟你機床實際的軸定義要一致。第二是,你編程的時候,坐標軸也要跟你的機床實際軸定義要一致。最後,就是編程的刀軸控制要正確。
4. 數控編程軟體的後處理是什麼意思
把刀位數據文件轉換成指定數控機床能執行的數控程序的過程就稱為後置處理。
對於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需藉助計算機使用規定的數控語言編寫零件源程序,經過處理後生成加工程序,稱為自動編程。
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先進的數控系統不僅向用戶編程提供了一般的准備功能和輔助功能,而且為編程提供了擴展數控功能的手段。FANUC6M數控系統的參數編程,應用靈活,形式自由,具備計算機高級語言的表達式、邏輯運算及類似的程序流程,使加工程序簡練易懂,實現普通編程難以實現的功能。
數控編程同計算機編程一樣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有一點不同的是,現在電腦發展到了以微軟的Windows為絕對優勢佔領全球市場.數控機床就不同了,它還沒發展到那種相互通用的程度,也就是說,它們在硬體上的差距造就了它們的數控系統一時還不能達到相互兼容.所以,當我要對一個毛坯進行加工時,首先要以我們已經擁有的數控機床採用的是什麼型號的系統.
(4)數控機床怎麼寫後處理擴展閱讀:
程序格式
1)程序開始符、結束符
程序開始符、結束符是同一個字元,ISO代碼中是%,EIA代碼中是EP,書寫時要單列段。
2)程序名
程序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英文字母O(%或P)和1~4位正整數組成;另一種是由英文字母開頭,字母數字多字元混合組成的程序名(如TEST1 等)。一般要求單列一段。
3)程序主體
程序主體是由若干個程序段組成的。每個程序段一般佔一行..
4)程序結束
程序結束可以用M02或M30指令。一般要求單列一段。
5. 那位搞數控系列的高手個解釋一下「後處理」的概念,求骨灰級專業解釋,菜鳥靠邊,SB誤擾!
後處理,一般要用軟體編程才能用上,其實簡單的數控機床是用不上的!只有CNC,或者是車削中心,復合機床上的編程比較長用!其實它的功能就好像你用手動,編程編好了一個KND系統的程序,可是你又想把它放在西門子的系統上去用!就需要修改了,不對應的代碼就需要改過才能在另外的系統上用!現在就需要處理了,這是手動的後處理!軟體上的後處理,一般編程軟體處理好以後,就需要讓它把那些刀路處理為數控系統可以讀的程序,這個處理程序的步驟就叫後處理!但是出來的程序不是每個系統的合適,也不是最優化的,所以在電腦上就需要去下個能和這個編程軟體匹配後處理!這樣就可以你用的什麼系統就處理出來什麼樣格式的程序了!比如法那科系統,你就下個法那科系統的後處理,西門子系統就下個西門子系統的後處理,等等的後處理才能程序一出來就可以直接用,而不需要在費力去修改它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惑,給你點幫助
6. 數控加工怎樣進行刀具路徑的後置處理
後處理技術
經過自動編程刀具軌跡計算產生的是刀位數據(Cutter location date)文件,而不是數控程序。因此,這時需要設法把刀位數據文件轉變成指定數控機床能執行的數控程序,然後採用通信的方式或DNC方式輸入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才能進行零件的數控加工。把刀位數據文件轉換成指定數控機床能執行的數控程序的過程就稱為後置處理。刀位數據文件必須經過後置處理轉換成數控機床各軸的運動信息後,才能驅動數控機床加工出設計的零件。後處理程序是在設計完成的待加工零件模型基礎上,對已安排好的加工方式、刀具選擇、下刀方式、刀路安排及切削參數等工藝參數進行運算,並編譯生成機床能識別的G代碼。這一步的代碼處理准確與否,直接關繫到零件的加工質量及數控機床的安全。
在安裝數控編程軟體(CAD/CAM)時系統會自動設置好一些後置處理程序,當編程者採用的數控系統與之相對應,就可以直接選擇相對應的後置處理程序,而實際加工時選擇的後置處理程序也應與編程者的數控系統相一致,所以在利用編程軟體進行數控編程時,必須對後處理器進行必要的設定和修改,以符合編程格式和數控系統的要求。若編程人員在數控編程時不了解數控系統的基本要求,沒有對後處理程序進行設置,結果生成的數控代碼中就會有很多錯誤或多餘的指令格式。這就要求在程序傳人數控機床前,必須對NC程序進行手動增加或刪減,如果沒有修改正確,極易造成事故。
7. 數控編程的步驟是
數控機床程序編制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一.工藝方案分析
î確定加工對象是否適合於數控加工(形狀較復雜,精度一致要求高)
î毛坯的選擇(對同一批量的毛坯餘量和質量應有一定的要求)。
î工序的劃分(盡可能採用一次裝夾、集中工序的加工方法)。
二.工序詳細設計
î工件的定位與夾緊。
î工序劃分(先大刀後小刀,先粗後精,先主後次,盡量「少換刀」)。
î刀具選擇。
î切削參數。
î工藝文件編制工序卡(即程序單),走刀路線示意圖。程序單包括:程序名稱,刀具型號,加工部位與尺寸,裝夾示意圖
三.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î用UG設置編出數控機床規定的指令代碼(G,S,M)與程序格式。
î後處理程序,填寫程序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