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內蒙古庫倫旗有沒有灌液氮的地方呀
有灌液氮的地方。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庫倫旗家畜改良輔導站前往各蘇木鄉鎮進行液氮配送,免費更換配齊液氮罐、授精器材等設備。
『貳』 液氮哪有賣
化工廠、醫院、氣站都可以買到,液氮可是危險品,必須用液氮專用的儲存罐液氮罐才行。液氮:液態的氮氣。是惰性的,無色,無臭,無腐蝕性,不可燃,溫度極低。
擴展資料
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凈化後,在加壓、冷卻的環境下液化,藉由空氣中各組分之沸點不同加以分離。人體皮膚直接接觸液氮瞬間是沒有問題的,超過2秒才會凍傷且不可逆轉。
儲存防護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宜超過30℃。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但當作業場所空氣中氧氣濃度低於18%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
中毒處理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本品不燃。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可用霧狀水噴淋加速液氮蒸發,但不可使水槍射至液氮。
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排風機將漏出氣送至空曠處。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
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2.2類不燃氣體。
『叄』 武漢冰葬設備多少
據網路爆料,冰葬的費用將近三十萬元。我國已經引進一項冰葬技術,現在已經在武漢試運行。冰葬技術非常好,但是機器設備很昂貴,整體來看有利有弊。
『肆』 液氮一般哪裡有買
液氮一般需要在化工廠,氣體市場,醫院,美容院,畜牧站,氣站可以買到。
液氮是危險品,必須用液氮專用的儲存罐液氮罐才行。
由於無嗅、無色、無味、無刺激性,氮沒有警告性特徵。人類沒有能夠探測到氮的存在的官能。盡管氮無毒且很大程度上不活潑,通過取代空氣中的氧,使之下降到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水平以下,它可以成為簡單的窒息物。過量吸入氮會導致眩暈、惡心、嘔吐、失去知覺和死亡。
死亡可能來源於錯誤的判斷、精神混亂或者阻止了自救的失去知覺。在低氧濃度情況下,意識不清和死亡會在幾秒鍾內發生,而且沒有警告。 除非備有自給式呼吸器(SCBA)或空氣管呼吸器,任何人,包括救援人員,都不能進入氧濃度低於19.5%的區域。
液氮容器購買選擇知識:
首先要看標本量的多少,冷凍標本量的多少將決定液氮容器容積的大小,標本少的要選擇容積小液氮容器,冷凍標本體積的大小同樣決定購買液氮容器的大小,標本體積大就要選擇容積較大的液氮容器。還有標本直徑的大小對於選擇液氮容器也很關鍵。
一般要選擇液氮容器的口徑要比所冷凍的標本直徑要大,比如你的標本直徑是90mm,而你購買了口徑80mm的液氮容器,你的標本就放不進去,不能滿足你的使用。
還有如果需要存放凍存管,而且儲存量較大。你可以選擇大口徑,大容積的液氮容器來儲存,大口徑大容積的液氮容器內部可以放抽屜式不銹鋼凍存架,是轉為儲存2mm凍存管的設計的。
標本量:液氮保.存天數較長的可以選擇容積30升或35升50mm口徑的液氮容器來儲存,液氮靜態保存天數都在半年以上。
冷凍標本體積的大小同樣決定購買液氮容器的大小,標本體積大就要選擇容積較大的液氮容器,如購買了小容積液氮容器來冷凍,標本將佔去液氮容器內部的空間,液氮容器內只能裝少許的液氮,從而減少了液氮的保存天數,有可能在造成冷凍標本因缺少液氮而壞死。所以標本體積的大小對於選擇液氮容器的大小至關重要。
標本直徑:一般要選擇液氮容器的口徑要比所冷凍的標本直徑要大,比如你的標本直徑是90mm,而你購買了口徑80mm的液氮容器,你的標本就放不進去,不能滿足你的使用。
注意事項:
1、液氮罐在充填液氮之前,要檢查好外殼有無凹陷,真空排氣口是否完好。若被碰壞,真空度則會降低,嚴重時進氣不能保溫,這樣罐上部會結霜,液氮損耗大,失去繼續使用的價值。
2、填充液氮時要小心謹慎:對於新罐或處於乾燥狀態的罐一定要緩慢填充並進行預冷,以防降溫太快損壞內膽,減少使用年限。充填時也要講究方法的。充填液氮時不要將液氮倒在真空排氣口上,以免造成真空度下降。蓋塞是用絕熱材料製造的,既能防止液氮蒸發,也能起到固定提筒的作用,所以開關時要盡量減少磨損,以延長使用壽命。也是再間接的減少了成本的產生。
3、液氮罐檢查完畢後就是對液氮罐貯存液體進介質時,請務必要關閉進/排液閥和增壓閥,必須打開放空閥。避免日後發生爆炸,發生危險。
4、裝有液氮的液氮罐運輸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具有危險性的,所以也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液氮罐運輸液氮介質時,務必保證各閥門的開關狀態應和貯存時的一樣,並請將包裝箱底座墊在容器座圈子下,用繩索將液氮罐可靠地固定在汽車上,使液氮罐在運輸的過程中不會搖動,這樣也更有安全保證。
5、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可以用眼觀測也可以用手觸摸外殼,若發現外表掛霜,應停止使用;特別是頸管內壁附霜結冰時不宜用小刀去刮,以防頸管內壁受到破壞,造成真空不良,而是應將液氮取出,讓其自然融化。
液氮保藏,主要利用微生物在低於-130°C的低溫下新陳代謝趨於停止的原理,在液氮中(-196°C的超低溫下)有效地進行菌種保藏的方法。此法操作簡便、高效,保藏期一般可達到15年以上,是目前公認的菌種長期保藏技術之一,並且適用於各類微生物菌種的保藏。但是,採用液氮保藏,需購置超低溫液氮設備,且液氮消耗量大,費用高。
液氮低溫保藏的保護劑,一般選擇甘油、二甲基亞碸、糊精、血清蛋白、聚乙烯氮戊環、吐溫80等,最常用的是甘油(10%〜20%),不同微生物應選擇不同的保護劑,保護劑的濃度應控制在不造成微生物死亡為宜。
『伍』 在中國 可以冰葬嗎
冰葬(bīngzàng)是指在零下196℃的低溫下利用液態氮氣儲存死者遺體。2011年2月22日,韓國大田保版健大學殯葬指導教權授張萬石一行在與武漢殯葬業交流時,介紹了韓國殯葬業引進的「冰葬」新技術,有民政部門人士表示,將進一步了解該技術,如條件成熟,不排除這種技術將來為武漢殯葬業引用。
我國實行
2011年2月22日, 張萬石一行韓國客人在漢先後參觀了長樂園、石門峰文化名人公園等陵園,並與武漢殯葬同行就葬祭文化、殯葬技術進行了交流。
據張教授介紹,「冰葬」通過在低溫環境下將死者遺體急凍,再將遺體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體氮中浸泡。通過低溫浸
泡,遺體有機組織很快就會脫水,再利用超聲波短暫機械振動,可化成粉末;最後通過金屬過濾器,將冷凍後留下的金屬和其他雜質濾走。相對於目前的火葬等方
式,這種遺體處理方式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我國對該政策還在進一步研究中,目前還沒有冰葬的事例
『陸』 韓國冰葬設備多少錢
摘要 您好一套生產液氮的設備就需要投入100萬人民幣
『柒』 武漢開始試行冰葬,你能接受嗎
武漢開始試行冰葬,你能接受嗎
武漢開始試行冰葬,你能接受嗎,國外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喪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著超低溫度瞬間凍結遺體,之後在整體性的敲碎,武漢開始試行冰葬,你能接受嗎。
近幾年來,冰葬這一新興的葬禮方式又被引入國內,並且已經在武漢開始嘗試推廣了。有人據此推測,冰葬將來可能取代火葬,成為人們的首選,這是真的嗎?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冰葬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冰葬?
冰葬最早起源於北歐,它是愛斯基摩人的喪葬傳統。比如,一位大限將至的老人對子女說,自己年老睏倦,要睡覺了。兒女們會意,就在外面挖了一個冰洞讓父親躺進去,用獸皮將老人的身體蓋好,最後出洞時再用冰塊封住洞口,老人就這樣去世了。五天後,兒女們在冰洞上挖一個小孔,以便死者的靈魂能夠升往天堂,但是他的遺體卻再也不會被人看見了。
依據這種喪葬方式,瑞典最早發明了冰葬技術,這與最原始的冰葬方式有很大區別。冰葬技術不再是將去世的人放在自然界的冰天雪地里埋葬,而是一種高效的處理方式。
首先向遺體噴灑零下196℃的液態氮,使之完全浸泡並且充分降溫,這時人體不再是原本柔軟的血肉之軀,而是凍結得像冰塊一樣堅硬。
然後使用機器進行高頻振動,凍結的遺體就會像玻璃一樣,一塊一塊得碎裂脫落,直到形成細小的顆粒。隨後加入乾燥劑去除多餘的水分,等到人體的水分流失了70%以後,再過濾掉牙齒等不能處理的部分,這樣通過超聲波粉碎後的骨灰重量就會被降到最低。
最後,工作人員將無法處理的牙齒等組織交給死者的親人,而真正的骨灰會被埋入地下。由於粉碎得比較充分,在一年後就會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土壤里的有機物。這個過程和枯樹葉的分解沒有什麼區別,最終都化作了植物生長的養分。
冰葬技術被瑞典發明出來以後,最早被韓國引進到了亞洲。在2011年,韓國大田保健大學殯葬指導教授張萬石一行人,在與武漢殯葬業交流時,介紹了韓國殯葬業的「冰葬」新技術,這才引起了中國對於冰葬的注意。
冰葬和火葬選哪個?
作為一種新興的喪葬方式,冰葬真的能夠取代火葬嗎?
不可否認,冰葬的優點是獨一無二的,它比土葬或火葬更加環保和高效。
因為冰葬機器可以連續不間斷地處理遺體,在作業上效率更高。而且由於冰葬技術使用的超聲波粉碎,比土葬處理得更加充分,所以更容易被分解。冰葬處理後的骨灰會放入一個能被分解的袋子中,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會變成有機的粉末融入土壤中,成為樹木和土地的養分。
而土葬和火葬一般是不會讓屍體回歸自然的。雖說土葬埋藏在地下,但是由於棺槨的層層保護,隔絕了遺體與自然的接觸,所以很難進入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而且為了讓棺槨能夠不受腐蝕,它們的外面一般都有油漆和防腐材料,其中的汞砷和甲醛都會對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火葬同樣有其自身的缺陷,我國每天要火化4萬多具遺體,火化一具就需要消耗10公斤以上的柴油、和20多度電。這些損耗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因為屍體燃燒會排放出具有毒性的一氧化碳,污染周圍的空氣,而二氧化碳則會加劇溫室效應。
不過冰葬也並非沒有缺點,因為冰葬技術需要使用液氮和高技術設備,所以成本非常高。雖說冰葬需要用到的液氮並不貴,但是液氮的儲存花費卻比較高,最關鍵的還是包括冰床和超聲波設備比較貴,一套至少也在一百萬以上。可見,冰葬的處理費用也不會低。
另外,冰葬技術是一種外來文化的喪葬方式,其中對屍體進行「粉身碎骨」的處理,並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死者為大」的內涵,很有可能會被當作不尊重死者的行為。雖然冰葬和火葬同樣會對死者的遺體造成巨大的破壞,不過火化後的骨灰會被裝入骨灰盒中保存起來,供親屬祭拜。而冰葬最終是被植物當作養分吸收了,總會讓人覺得死者變成了「有機化肥」。
所以說,冰葬雖然具有環保的優點,不過想要被大眾接受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如何平衡喪葬文化與實用價值的關系?
在人地資源日益緊張的現代社會,傳統的土葬逐漸被火葬所取代。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火葬無法表達生者對死者的尊敬之情,因此將現代的喪葬方式與傳統文化對立起來,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那麼,作為現代人,我們該如何做到傳統喪葬文化與實用價值的統一呢?
其實喪葬文化歸結起來,就是一個「禮」字。最初的人類像動物一樣,隨地拋棄親人的遺體也不覺得愧疚。
直到上古時候,有一個不安葬自己親人的人,他的親人死了,就把屍體扛起來丟到山溝里。後來路過那裡,看見狐狸在咬食屍體,蒼蠅蚊蟲也來叮咬。他的額頭上就冒出了汗,斜著眼不敢正視,感到內心痛苦,甚至流出淚來,這些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於是他就用藤蔓野草和灌木將屍體包裹起來,又挖了一個坑將死者埋葬好。
於是,喪葬文化逐漸將保護死者的遺體作為一個重點,直接埋在地里不放心,就為死者造一個棺材;一層棺材還不放心,就在棺材外面加一個槨。可見古人對孝道的重視。
直到唐朝時期,火葬的方式開始出現,被士大夫們稱為不孝之舉,甚至還被官方封禁,卻屢禁不止。為什麼呢?因為火葬花錢少,很多窮人是買不起棺材,辦不起葬禮的,影視劇里常見的「賣身葬父」也不是瞎編的。在這個時候,家裡的老人去世,年幼的孩子需要撫養,指不定什麼時候來個大災,要是欠債辦葬禮到時候估計全家人都得餓死。
古人說,侍奉死者要把他當成活著的時候那樣對待,但其實在現代社會幾乎做不到。舉個例子,古人說要守孝三年,一個家庭三年不生產,不勞動,在現代就沒有辦法實現。不然一個家庭怎麼維持,一個國家怎麼強大?
放在土葬和火葬身上也是一樣的,人死後遺體就會變質腐爛,而死者已經沒有感覺了,無論哪種喪葬方式,都不會讓人死而復生。
所以一些對社會和環境有益的喪葬方式更值得被推廣。比如:
雲南彝族的樹葬,鼓勵「多種一樹、少建一墓」,費用減半,還有補助。
「深埋土葬」法,無需火化,用綠色可降解的棺材存放遺體,深埋於地下,通過微生物降解回歸自然。既綠色環保,又符合「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
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這也是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物種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幾十萬年的演化時間,人類發展出智慧文明,靠著聰明的大腦登上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級。
而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提高,不僅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一些傳統的觀念。中國人有很濃的鄉情講究落葉歸根,同時也有很強烈的意願,尤其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去世後大家都喜歡土葬,而在城市內比較多的是火葬,少數民族還有一些特殊的喪葬形式等等。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沒有靈魂沒有意識一說,所有的都變成回憶和虛無。但是從情感上來講,親人們不願意相信死者徹底消失,他們還寄託著很多的情感,因此很多人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
但實際上土葬會浪費土地資源,而火葬會污染空氣環境,而國外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喪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著超低溫度瞬間凍結遺體,之後在整體性的敲碎,靠著科技手段把裡面的物質提取出來,最後就是清潔干凈的骨灰便於儲藏和祭奠。
「冰葬」技術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性,雖然看起來整體的操作過程清潔無污染,但是從情感上來講很多人並不願意接受這種處理方式,因為想要留給親人最後的溫柔,很多人想方設法的去土葬。但實際上人體自然腐化的過程更殘忍,只不過很多人註定無法親眼目睹罷了,但事實就是如此。
火葬自不必說,遺體被處理成僅僅剩下骨骼,但整個過程就是燃燒,自然會對環境有一定影響。而少數民族的更加像遠古人類一樣,死後無需特別的處理直接回歸大自然,只是需要通過動物來實現,我們吃動物一生,死後被動物吃掉,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冰葬的由來
冰葬是北美愛斯基摩人的傳統喪葬形式,因為基於他們特殊的生存環境,自然難以進行土葬和火葬,冰天雪地下「冰葬」就是唯一的選擇。他們的傳統喪葬形式,在我們看來也許有些殘忍,當老人患病或者大限將至前,他們會向兒子提出自己年老睏倦想要休息,這個時候孩子會准備一個冰洞,當老人躺進去,最後再封鎖冰洞。
一個星期之後,老人面帶笑容安然離去,兒子會把洞開一個口,他們的觀念中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老人的靈魂離開冰洞進入天堂。其實這里邊面帶笑容安然離去,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跟凍死的人「反常脫衣現象」是類似的,都是在臨死前大腦欺騙了自己,產生了溫暖的幻覺。
冰葬的流程和優勢
地球大氣層中主要的成分就是氮氣,如果把氮氣變成液態,溫度需要達到零下196°C。把死者的遺體放入液氮中,有機質瞬間脫水,再藉助超聲波等,機體會變成粉末狀,之後通過一些手段去除金屬雜質等,就會得到粉末狀的骨灰。
這些骨灰再運去安葬,在一年內很快就會被降解消散,達到最快速度的回歸大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大自然不會產生污染。但相對於土葬和火葬,冰葬的造價會更高一些。
冰葬技術開始於瑞典,韓國曾在2011年引進該技術進行試驗,而我國武漢也曾引進該技術,作為試點研究。目前我們無法評估這樣技術的好壞,很多人都還在土葬和冰葬之間爭論著,專家說土葬不利於環境和發展,更加推崇火葬。
而大部分人從情感上來考慮更偏向於土葬,現在又出現一個冰葬,要想讓大部分人接受這種形式,可能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對於死亡,很多人是恐懼的,雖然說人固有一死,但是感受到生命的流失,他們心裡也未免慌張。但是人們已經看慣了生死,到自己時雖然不願也只能接受,於是很多名人都會提前安排後事。而普通人對生前身後名也非常看重,因而我國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形成了傳統的土葬儀式。
我國古代認為人有靈魂,因此講究入土為安,《周禮》中便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禮運》也提到了「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因而我國出現了一套又一套的葬禮禮儀,比如說墓葬大小、棺材大小、隨葬品多少、墓穴是不是風水寶地等等。死後厚葬成為了我國千年來的傳統,但凡為父母厚葬的人都會被稱為孝子。
然而土地就那麼多,人類又代代不息,死後屍體腐爛又會產生細菌,一不小心還會傳染疾病,土葬這種方式也慢慢地被取締了。在1949年後,只有落後的地區和農村還習慣土葬,城市基本上採取了火葬的方式。
火葬顧名思義則是用火將屍體焚燒,將骨灰收斂至盒子里再下葬的方式,這一種葬禮來源於歐洲,在我國古代幾乎很少有這樣的習慣,因為我國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很多人連頭發都捨不得斷,更何況將身體燒毀呢!如前文所言,火葬目前在中國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不過可惜的是,火葬同樣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會排放出多種污染物,對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而,現如今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葬禮形式,那就是冰葬。冰葬最早來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他們有一個傳統是,當感覺到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話,那就對自己的孩子說,想要睡覺,需要獸皮。他的兒子便會給他准備一個冰洞,讓他躺在冰塊里。而這個老人最終會安詳地死於冰塊之中,等到五天後,他的兒子會在冰塊上面挖一個洞,讓他的靈魂能到達天堂。
參考了這種做法的冰葬主要是利用液體氮氣,它分為5個步驟,首先是將屍體放置於零下18度的櫃子里,雖然再將它置於液氮之中冷卻,液氮的溫度能達到零下196度,因而屍體在這種環境下會變得又脆又干。隨後就可以將遺體放到震動儀器之中搖晃,在劇烈的搖晃之中,屍體會迅速粉碎融化變成碎粒。
當然,變成碎粒後,還需要用乾燥機將裡面的水分給弄掉,最後再將其他物質過濾,裝入有機棺材之中。冰葬有個好處就是,人體會很快地分解,因而對環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2011年,武漢從韓國了解了相關技術,這種制度也在武漢試行了。
不過,冰葬也有弊端,首先在於冰葬比普通的葬禮要貴,其次在於液氮消耗要花費很多能量,無法完全達到減排的作用。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並不在乎死後屍體的處理方式,因為自己已經渾然不知世事,除非有意交代,不然很難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遺體。
當然,冰葬現如今還是一種試推廣的形式,還不能完全取代火葬和土葬,也許富有創造力的人類又發現了什麼新興的處理遺體的方式呢!
『捌』 國內有哪些大型液氮及液氮設備生產廠家,全國有多少家這種廠家
設備廠家全國共有7家,金鳳、新光、新亞、新鄉等。品質最好的是金鳳價位略高些,價錢最好的是新光品質差,其他幾家沒比金鳳差多少,但是價位和金鳳不分上下,甚至比金鳳還要高。
液氮廠家那可就多了,沒法計算衡量
『玖』 韓國冰葬設備多少錢
摘要 冰葬就是在人死後將屍體放進機器當中,然後機器在屍體中噴上零下196度的液氮,大約一小時,屍體剩餘水分會迅速流失;接著機器就會把屍體震到粉碎
『拾』 中國什麼時候引進瑞典的冰葬
目前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的火葬,仍然是火化後,再尋找一個墓穴葬版入,跟傳統土葬幾無權區別。這意味著什麼?幾千年來傳統習俗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火葬還沒搞定,就想引進瑞典冰葬?所謂冰葬,就是把遺體用極低溫凍住然後粉碎處理掉,確實不會像土葬一樣佔用寶貴土地資源,也不會像火葬一樣產生空氣污染。但這種方式在我們中國叫啥知道不?挫骨揚灰啊這是,傳統上來說,這是對付與自己不共戴天的大仇人用的方式啊。我覺得目前咱們中國人民無法接受。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或許有朝一日能夠引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