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氨為製冷劑的冷凍機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1873年,德國工程師、化學家卡爾•馮•林德發明了以氨為製冷劑的冷凍機。林德採用一個小蒸汽機為動力來源,它驅動壓縮泵,使氨受到反復的壓縮和蒸發,產生製冷作用。林德首先將他的發明用於威斯巴登市塞杜馬爾釀酒廠,設計製造了一台工業用冰箱。後來,他將工業用冰箱加以改造,使之小型化,於1877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製冷的家用冰箱。到1891年時,林德已在德國和美國售出12000台冰箱。
② 氨機的製冷原理及結構、操作方法
氨機的製冷過程,是在氨壓縮機、冷卻器、調節閥、蒸發器等組成的循環密閉系統中進行,氨液通過調節閥降低壓力進人蒸發器後,吸收被冷卻介質的熱量而蒸發,使介質溫度降低,達到製冷的目的;蒸發的氨氣被壓縮機吸 回,經壓縮排人冷卻器,使氨氣降溫凝為氨液,然後,通過調節閥再進人蒸 發器蒸發,如此反復循環達到製冷的目的。
一個完整的製冷系統,一般由壓縮機、冷凝器、儲氨器、油分離器、節流閥、 氨液分離器、蒸發器、中間冷卻器、緊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種閥門、壓力表和高低壓管道組成 。 其中,製冷系統中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冷庫排管)是四個最基本部件。它們之間用 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製冷劑氨在系統中不斷循環流動,發生狀態變化,與外界進行 熱量交換,其工作過程是:液態氨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物的熱量之後,汽化成低壓低溫的氨氣,被 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壓高溫的氨氣後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卻水降溫放熱冷凝為高壓氨液, 經節流閥節流為低溫低壓的氨液,再次進入蒸發器吸熱氣化,達到循環製冷的目的。這樣,氨在系統 中經過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四個基本過程完成一個製冷循環。
在實際的製冷系統中,完成一次製冷循環,製冷劑需要通過上述四大件外,還通過許多輔助設 備,這些設備是為了提高運行的經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設置的。以雙級壓縮機製冷系統為例,完 成一次製冷循環,氨必須依次通過低級氨壓機、一級油分離器、中間冷卻器、高級氨壓機、二級油分 離器、冷凝器、儲氨器、節流閥、氨液分離器、調節站、蒸發器、再回到低級氨壓縮機,這樣才完成 一次循環,實際製冷工藝流程是較為復雜的。
製冷學原理是一個能量轉化過程。即電能轉化機械能,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又通過氨的作 用進行冷熱交換,完成製冷的過程。
③ 氨換氟利昂製冷可以嗎
不可以的,新系統未加過氨液的可以改,但是弊端多多,低壓循環桶耗費大量冷媒,無色無味的氟利昂泄漏發現不能及時。
④ 使用氨製冷劑的系統如果想換成氟利昂製冷劑可以嗎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行。氨壓縮機就是氨壓縮機,氟利昂壓縮機就使氟利昂壓縮機。無論從結構、功率、密封材料等,都有很大的差異。系統中還要改管道、改閥門、加裝乾燥過濾器等,很多的改動。
如果要改裝的話,很麻煩,焊接時更要注意:排空、置換、敞口、通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