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製冷什麼意思
一、製冷的意思:又稱冷凍,將物體溫度降低到或維持在自然環境溫度以下。
1、實現製冷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天然冷卻,一是人工製冷。天然冷卻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卻物體,但其製冷量(即從被冷卻物體取走的熱量)和可能達到的製冷溫度往往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天然冷卻是一傳熱過程。人工製冷是利用製冷設備加入能量,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的一種屬於熱力學過程的單元操作。
2、製冷原理:製冷原理是利用保險展示櫃冷卻水從主冷凝器頂部流入,混合蒸汽經冷卻水淋灑後被冷凝,與冷卻水一起由下部排入水池。積存在主冷凝器內的未凝結蒸汽和空氣,由第一輔助噴射器抽出,經過 第一輔助冷換器的冷凝,再由第二輔助噴射器和第二輔助冷凝器抽吸冷凝後直接排入大氣。
3、應用實例
二、製冷
【詞語】:製冷
【拼音】:zhìlěng
【解釋】: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溫。
【出處】:胡茵《製冷機的工作原理》:「製冷機主要是利用低沸點液體蒸發時吸收熱量的原理達到製冷效果。」人工製造低溫(低於環境溫度)的技術。使用較廣的製冷方法有壓縮式和吸收式兩種。
【例句】:想保住這些產品,需要精良的製冷設備。
【詞性】:動詞
B. 電子冰箱製冷是什麼意思冷藏和冷凍有啥區別!
冷藏是指製冷溫度在零度以上
冷凍一般是指製冷效果在零度以下
可以結冰
電子冰箱達不到冷凍的效果
C. 空調開始製冷時在什麼溫度
和室外溫度不要相差超過5~8℃,設定太低費電,太高了效果不好!
D. 製冷是什麼
製冷,是使某一空間或物體的溫度降到低於周圍環境溫度,並保持在規定低溫狀態的一門科學技術,它隨著人們對低溫條件的要求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發展。
製冷就是使某一空間或某物體達到低於其周圍環境介質的溫度,並維持這個低溫的過程。(製冷技術與應用)
製冷系統
製冷系統由4個基本部分即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部件、蒸發器組成。由銅管將四大件按一定順序連接成一個封閉系統,系統內充注一定量的製冷劑。一般的空調用製冷劑為氟里昂,以往通常採用的是R22,有些空調的氟里昂已經採用新型的環保型製冷劑R407。以上是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 以製冷為例,壓縮機吸入來自蒸發器的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氟里昂氣體,然後流經熱力膨脹閥(毛細管),節流成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汽液兩相物體,然後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液體在蒸發器中吸收來自室內空氣的熱量,成為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又被壓縮機吸入。室內空氣經過蒸發器後,釋放了熱量,空氣溫度下降。如此壓縮-----冷凝----節流----蒸發反復循環,製冷劑不斷帶走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降低了房間的溫度。 制熱時,通過四通閥的切換,改變了製冷劑的流動方向,使室外熱交換器成為蒸發器,吸收了室外空氣的熱量,而室內的蒸發卻成為冷凝器,將熱量散發在室內,達到制熱的目的。
E. 空調開到多少度最冷
最低溫度16度。
空調設定溫度范圍一般在16~30度之間。
這個溫度是跟據歐洲標准確定的,現行的家用空調溫度通行的最低溫度都是16度,中央空調室內標准溫度為26度。空調不論是製冷還是制熱,它可設定的溫度最高為30℃、最低是16℃,這個溫度極限值只適用於氟冷媒系統空調機;如果是其它冷媒系統,溫度范圍可以向兩邊延伸,比如最低可達5℃、最高可達60℃。
(5)製冷是什麼溫度擴展閱讀:
國內現行家用空調溫度通行的最低溫度都是16℃,主要還是從節能和人體舒適度角度綜合來進行考慮的。
其實,16度不是為製冷設計的,而是為制熱准備的。就是說:製冷不能設置16度,因為有害於身體。制熱可以設置16度,可以有益於健康。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夏天就得熱,冬天就得冷。由此,空調溫度的設置:制熱20度。最好是16度。只要不僵手僵腳即可。
製冷26度。最好是設置的溫度在26~29度,比室外溫度相差3~6度,室外29度設置26度,室外35度設置29度。目的是縮小室內外溫差,有益於健康
F. 什麼是製冷
空調在作製冷運行時,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被壓縮機吸入後加壓變成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在室外換熱器中放熱(通過冷凝器冷凝)變成中溫高壓的液體(熱量通過室外循環空氣帶走),中溫高壓的液體再經過節流部件節流降壓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液體,低溫低壓的液體製冷劑在室內換熱器中吸熱蒸發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室內空氣經過換熱器表面被冷卻降溫,達到使室內溫度下降的目的),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再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循環。
一、採用兩級壓縮的原因
製冷系統的冷凝溫度(或冷凝壓力)決定於冷卻劑(或環境)的溫度,而蒸發溫度(或蒸發壓力)取決於製冷要求。由於生產的發展,對製冷溫度的要求越來越低,因此,在很多製冷實際應用中,壓縮機要在高壓端壓力(冷凝壓力)對低壓端壓力(蒸發壓力)的比值(即壓縮比)很高的條件下進行工作。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Pv/T≡C可知,此時若採用單級壓縮製冷循環,則壓縮終了過熱蒸氣的溫度必然會很高(V一定,P↑→T↑),於是就會產生以下許多問題。
1.壓縮機的輸氣系數λ大大降低,且當壓縮比≥20時,λ=0 。
2.壓縮機的單位製冷量和單位容積製冷量都大為降低。
3.壓縮機的功耗增加,製冷系數下降。
4.必須採用高著火點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溫過熱蒸氣帶出的潤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負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傳熱性能。
綜上所述,當壓縮比過高時,採用單級壓縮循環,不僅是不經濟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滿足生產要求,實際中常採用帶有中間冷卻器的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但是,雙級壓縮製冷循環所需的設備投資較單級壓縮大的多,且操作也較復雜。因此,採用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利的,一般當壓縮比≥8時,採用雙級壓縮較為經濟合理。
二、雙級壓縮製冷循環的組成及常見形式
兩級壓縮製冷循環,是指來自蒸發器的製冷劑蒸氣要經過低壓與高壓壓縮機兩次壓縮後,才進入冷凝器。並在兩次壓縮中間設置中間冷卻器。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可以是由兩台壓縮機組成的雙機(其中一台為低壓級壓縮機,另一台為高壓級壓縮機)兩級系統,也可以是由一台壓縮機組成的單機兩級系統,其中一個或兩個汽缸作為高壓缸,其餘幾個汽缸作為低壓缸,其高、低壓汽缸數量比一般為1:3或1:2 。
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由於節流方式和中間冷卻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環方式,通常分為:兩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兩次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一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和一次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四種兩級壓縮製冷循環方式。其中,兩次節流是指製冷劑從冷凝器出來要先後經過兩個膨脹閥再進入蒸發器,即先由冷凝壓力節流到中間壓力,再由中間壓力節流到蒸發壓力,而一次節流只經過一個膨脹閥,大部分製冷劑從冷凝壓力直接節流到蒸發壓力,相比之下,一次節流系統比較簡單,且可以利用其較大的壓力差實現遠距離或高層冷庫的供液。因此實踐中採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節流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至於採用哪一種中間冷卻方式,由選用製冷劑的種類來決定。通常兩級壓縮氨製冷系統採用中間完全冷卻,而兩級壓縮氟利昂製冷系統,則常採用中間不完全冷卻。
G. 製冷和冷卻有什麼區別
冷卻的自然發生的,一般溫度不會低於其所處的環境溫度,製冷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強制的。
製冷即致冷,又稱冷凍,將物體溫度降低到或維持在自然環境溫度以下。實現製冷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天然冷卻,一是人工製冷。
天然冷卻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卻物體,但其製冷量(即從被冷卻物體取走的熱量)和可能達到的製冷溫度往往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天然冷卻是一傳熱過程。
人工製冷是利用製冷設備加入能量,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的一種屬於熱力學過程的單元操作。
製冷,是使某一空間或物體的溫度降到低於周圍環境溫度,並保持在規定低溫狀態的一門科學技術,它隨著人們對低溫條件的要求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發展。
製冷就是使某一空間或某物體達到低於其周圍環境介質的溫度,並維持這個低溫的過程。(製冷技術與應用)。
冷卻,指使熱物體的溫度降低而不發生相變化的過程。
將食品的溫度逐步降低到接近食品的冰點,但食品內的水分尚未結冰的討程.稱為食品的冷卻。處於冷卻狀態的食品稱為冷卻食品。
H. 冷卻機的製冷溫度范圍是多少
用於食品冷卻的製冷溫度范圍一般冷卻10~15度,你說的冷卻溫度達到是用於食品冷卻的工藝。這也要看你的設備是什麼設備。工藝不同所需要的冷卻水溫度不同,沒有統一的規定的。這個需要查看你設備的需求參數或者工藝生產中原材料所需要的參數。目前環速公司已有,可以滿足食品溫度10℃工藝上使用。
I. 什麼叫製冷
製冷指的是:
冷凍,指降低溫度,使物體凝固、凍結。也叫「製冷」,是應用熱力學原理,用人工製造低溫的方法,冰箱和空調都是採用製冷的原理。
從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採用一種臨界點高的氣體,加壓液化,然後再使它汽化吸熱,反復進行這個過程,液化時在其他地方放熱,汽化時對需要的范圍吸熱。
發展:
冷凍技術是一種古老的食品保存技術。早在公元前1000年,我國已經懂得利用冰窖冷凍儲藏食品;而希臘人和羅馬人則會在地窖中放入壓碎的雪塊用以食品的冷凍。
我國的冷凍食品商品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80年代,隨著家用冰箱、冰櫃和冷藏櫃的普及,推動了冷凍食品的發展;90年代,我國冷鏈初步形成,品種不斷增加,生產企業大幅度增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製冷
J. 空調「製冷」和「制熱」標記的溫度是什麼比如,室溫26℃,製冷26℃和制熱26℃,結果分別是什麼
製冷和制熱,是空調的其中兩個工作模式。
室溫26度:這里的26是指空調回風溫感探頭探測到的房間內的實際溫度。
製冷26度:這里的26是指你設置要求房間內需要達到冷的溫度,如果房內溫度高於這個數值,空調才會啟動製冷模式,一直到達到26度,製冷暫停。
制熱26度:這里的26指的是你設置房間內需要加熱到26度。如果房間內溫度低於26度,空調才會啟動制熱模式,一直加熱到26度,制熱模式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