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已知機組壓縮機的製冷量,如何計算所需換熱器的換熱量
根據釺焊板式熱交換器不同應用場合,換熱機組 甚至超越您原有的需求,可用不同方法來清洗.製冷用換熱機組冷卻塔迴路中的冷凝器,換熱機組 對應您給定的工況要求,其水質較差,換熱機組 由國內自行設計和製造的30萬t/a合成氨的氮肥裝置,可用化學清洗、反沖洗或兩者組合除去污垢.
如果污濁主要由沉澱作用造成,定期的現場反沖洗是最簡單的,換熱機組是最有效的選擇.
可是如果出現結水垢,則必須進行化學處理.可將中性或弱酸清洗劑用高粘度泵在大約兩倍常規流量下反方向通過熱交換器進行清洗.按與正常使用的相反方向在系統中循環(通常24小時).系統清洗完後,應該用清水沖洗至少30分鍾.
防耐腐蝕板
無縫管鋼對大多數的化學葯品具有高的耐腐蝕能力,但對氯離子的濃度比較敏感.為此,必須限制其濃度在280ppm或更小(低於55℃).並且水換熱機組PH值必須保持在~之間.此外釺焊工藝中用的銅對強酸和氨比較敏感.所以在實際應用中,例如清洗換熱器換熱機組時候就絕對不可以用鹽酸作為清洗劑;例如換熱器用於泳池水的換熱,其泳池水換熱機組氯離子濃度就不可以高出280ppm;又如換熱器用於某些化工、制葯等行業,其流體介質換熱機組是不可以含鹽酸、硝酸等強酸和氨水溶液.
4安裝注意事項
換熱器必須有專門支架固定而不能依靠連接管道做固定支架,清洗釺焊板式熱交換器,以保證不會使連接管道受應力和引起振動.建議將釺焊板式熱交換器放置於台架上,並用金屬夾板將其拉緊固定.不推薦使用軟管連接水路,這容易導致壓力振盪.
釺焊板式熱交換器必須直立放置,換熱機組 所有人,以便使換熱器內換熱機組空氣完全排出.如果換熱器內存有空氣,將使換熱效果大大降低.
❷ 製冷機的節能方法
離心式製冷機節能方法1.製冷機節能原則:提高蒸發溫度,降低冷凝溫度。在滿足設備安全和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蒸發溫度和降低冷凝溫度。為此加大了冷卻塔的改造,以保證冷卻水效能。
2.防止和減少管道結垢以提高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換熱效率補充水如果水處理做的不好,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受熱產生的碳酸鈣和碳酸鎂會沉積在管道上。使導熱性能下降,影響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換熱效率,並使設備運行電費大幅度上升。此時除了採用水處理技術外,還可以利用管道定期自動清洗設備進行管道清洗。
3.調整製冷機設備合理的運行負載
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情況下,製冷主機運行在70%-80%負載比運行在100%負載時,單位冷量的功耗更小。運用此方式開機要結合水泵、冷卻塔的運行情況綜合考慮。
4.採用製冷機變頻裝置,調節離心製冷機壓縮機的轉速低壓的冷媒經過離心機後,壓力升高。離心機的轉速越大,壓力升得越高。在實際運行中,設備大多是在非滿負荷運行。固定轉速的離心機在設備小負荷運行時,造成能源浪費。而變頻離心製冷機可以依據負荷的變化,自動調節壓縮機轉速,節能空間比較大。
❸ 製冷系數與製冷效率有何區別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
製冷系數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1]
中文名
製冷系數
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
在吸收式或蒸汽噴射式製冷機中採用熱力系數(英文對照詞為heat ratio)表示這一特性,與製冷性能系數涵義是一致的。
在美國還採用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國內技術界稱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數,定義為在規定條件下製冷量(單位用BTU/h表示)與總的輸入電功率(單位用W表示)的比值,涵義上也是一致的。
這里要說明,由於計算時採用不同單位,因此所得數值也不相同。例如,當製冷量和輸入功率一定的情況下,單位分別採用kcal/h和W表示時,COP=1;當採用法定計量單位(即均用W)表示時,COP=1.16;當分別採用英熱單位(BTU/h)和W表示時,EER=3.97。
上述術語名稱,在國內外製冷技術領域都使用,只是使用場合或不同國家習慣有所不同而已。這里要進一步說明的是,COP或EER是指在標准條件下運行的能源利用系數,實際上製冷機大都是在非標准條件下運行,因此美國還提出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即季節性能效比等術語,涵義也沒本質上的不同。
❹ 影響換熱器換熱效果的因素
1、環境溫度:換熱器外部的環境溫度直接影響換熱器的蒸發或冷凝溫度,直接決定換熱器管內外的溫差,換熱器溫差越大,則換熱能力越大。
2、環境濕度:製冷時室內濕球溫度對冷量的影響很大,正常情況下,環境濕度越高,換熱器換熱效果越好。
3、通風量、風速:一般情況下風量越大、風速越高,換熱能力越強,換熱效率越高,但同時產生的噪音也越高,所以需要根據性能指標要求合理確定風量。室外風量選擇同樣存在換熱能力與噪音的矛盾,一般情況下單排換熱器迎風面積相對較大,風量較大。
4、壓縮機能力:換熱器的換熱能力與壓縮機能力成正比,壓縮機排量大,製冷劑在系統中的循環量大,會加快換熱器管內製冷劑的流速,提高管內側換熱效率。但如果用大馬拉小車,則成本上升、EER下降,有點得不償失,一般不提倡,僅適用換熱器過小補償。
(4)製冷主機怎麼看換熱效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根據換熱器的形式,應在管式板式換熱器的兩端留有足夠的空間來滿足條件(操作)清洗、維修的需要。浮頭式換熱器的固定頭蓋端應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便能從殼體內抽出管束,外頭蓋端必須也留出一米以上的位置以便裝拆外頭蓋和浮頭蓋。
2、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兩端應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能抽出和更換管子,並且用機械法清洗管內時。兩端都可以對管子進行刷洗操作,U形管式換熱器的固定頭蓋應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抽出管束,也可在其相對的一端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能拆卸殼體。
3、換熱器不得在超過銘牌規定的條件下運行。應經常對管,殼程介質的溫度及壓降進行監督,分析換熱管的泄漏和結垢情況。
❺ 影響製冷效率有哪些主要因素
首先明確製冷效率的定義:COP=得到的冷量/付出的功。
影響製冷效率的因素有很多的。1、冷凝溫度。冷凝溫度高,製冷效率會很低。 2、蒸發器、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比如說蒸發器是否結霜。在結霜初期,傳熱效率是上升的,所以製冷效率上升;如果結霜多了,嚴重影響換熱,製冷效率急速下降。 3、蒸發溫度。就是你想得到多低的溫度。如果蒸發溫度低,製冷效率就低。一般民用的製冷劑COP都是大於一的一般在3到4之間,但是工業用的低溫製冷機很多設備的COP都是低於一的。 5、製冷劑的種類也會影響製冷效率。 6、壓縮機的壓比也會影響製冷效率。 7、節流裝置也會影響製冷效率。節流裝置引起的功的耗散越大,製冷效率就越低。 8、應該還可以想到很多,暫時想不到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專業的。如果不是專業的回答如下:
1、環境溫度。環境溫度越高,效率越低。 2、製冷裝置性能的好壞。 3、機器的用途。想要得到的溫度越低,製冷效率越低。 4、想不到了。。。
❻ 求教!製冷機組設計的問題
兄弟,我也是名大學生,只是剛出來實習,大學學習很重要哦,努力啊。
前面的仁兄只給你機組型號,沒告訴你選型號的方法,讓我來告訴你。
一,你要確定冷熱源方案。因為你已經有了該房間的冷負荷了,1000KW,接下來你就選機組咯。一般來講,116KW 以下的適宜選用水冷的或風冷的小型活塞式或渦旋式機組;116-350KW之間的適宜選用中小型的螺桿機組;350-580KW 的選用螺桿式或溴化li式;580-1163KW 的選用較大型的螺桿式,離心式;製冷量在1163KW 以上的適宜選用大型的離心式製冷機組。(個人認為現在的熱泵系統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了,很多地方都用上該系統,多點關注有很大用處,感覺116KW 以下的都可以用的上熱泵系統。因為熱泵系統節能,還有其他很多優點,我鄭重向你推介)
二,在選擇冷水機組時,在相同的製冷量前提下,應盡量選用COP 值叫大的冷水機組。
三,接下來就是根據老師給的氣象參數資料,或說是室內設計參數,室外計算干濕球溫度來計算空調房間的送風量。空調設備就主要根據該房間的冷負荷和送風量以及空調方案來綜合考慮選擇的。根據初選的空調設備冷量或計算總冷負荷,冷凍水流量確定主機台數,型號,冷凍水量,冷卻水量。
四,凡是採用水冷式冷水機組或冷熱水機組都必須配置冷卻水塔。
在選冷卻塔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首先考慮冷卻塔的安裝條件,圓形逆流式冷卻塔換熱效率高,但高度較高,方形橫式冷卻塔佔地較少,高度也低,便於安裝,但換熱效率較小。2)考慮冷水機組的冷卻水進出口水溫的要求。3)考慮冷卻塔是否有雜訊要求。
確定冷卻塔型號,規格:冷卻塔的冷卻水流量W是選擇冷卻塔的重要參數。
W=Qc/c(Tw1-Tw2)(kg/s)式中,Q--冷卻塔排走的熱量,可近似等於冷水機組Qc=Qo*1.3;Qo為製冷機的製冷量;c為水的比容,常溫下C=4.1868kj/(kg.oC)
算完後與冷水機組樣本對比,選大的。冷卻塔台數應與主機數對應。
五)水泵選型根據:1,冷凍水系統形式;2,水泵的揚程(壓頭)P ,流量L
水泵流量L =(1.1或1.2)*Lmax(1.2或1.1為附加系數,單台泵取1.1,多台泵取1.2,Lmax為設計最大流量。Lmax的取枝應根據機房水系統的方按,冷卻水泵,冷凍水泵流量與主機所需冷卻水量應大致相同)
基本上就是這些,因為你這只是製冷機房,如果是大型一點的建築物就不可能這么簡單了,呵呵,我也要不斷學習的,努力哦。。。。。
❼ 影響製冷機性能的因素
真空度,機組真空度下降會影響機組的製冷量和使用壽命及溶液的質量。如果機組的真空度下降,則傳熱管表面容易存在空氣,會增加熱阻力,使用傳熱系數降低,直接影響換熱量,使用機組製冷量下降。
蒸汽壓力。加熱蒸汽壓力下降,首先引起濃溶液溫度與濃度降低,隨之吸收器中吸收冷劑蒸汽的能力減弱,濃度差減小。因此,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溴化鋰製冷機組的製冷量隨加熱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增大。
水質,水質不好將造成機組傳熱管內結垢、腐蝕或兩者兼而有之,如不嚴加管理,生成的泥垢和水垢將影響傳熱管的傳熱。導致機組製冷量下降和效率下降,而腐蝕更可能使得機組因傳熱管發生點潰蝕而被迫停機。
影響製冷效率的因素有很多的。1、冷凝溫度。冷凝溫度高,製冷效率會很低。 2、蒸發器、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比如說蒸發器是否結霜。在結霜初期,傳熱效率是上升的,所以製冷效率上升;如果結霜多了,嚴重影響換熱,製冷效率急速下降。 3、蒸發溫度。就是你想得到多低的溫度。如果蒸發溫度低,製冷效率就低。一般民用的製冷劑COP都是大於一的一般在3到4之間,但是工業用的低溫製冷機很多設備的COP都是低於一的。 5、製冷劑的種類也會影響製冷效率。 6、壓縮機的壓比也會影響製冷效率。 7、節流裝置也會影響製冷效率。節流裝置引起的功的耗散越大,製冷效率就越低。
❽ 簡述壓縮式製冷機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經壓縮機壓縮的氣體先在冷凝器中被冷卻,向冷卻水(或空氣)放出熱量,然後流經回熱器被返流氣體進一步冷卻,並進入膨脹機絕熱膨脹,壓縮氣體的壓力和溫度同時下降。氣體在膨脹機中膨脹時對外作功,成為壓縮機輸入功的一部分。
同時膨脹後的氣體進入冷箱,吸取被冷卻物體的熱量,即達到製冷的目的。此後,氣體返流經過回熱器,同壓縮氣體進行熱交換後又進入壓縮機中被壓縮。
(8)製冷主機怎麼看換熱效率擴展閱讀:
一、結構特點:
1、要求高,不允許向內和向外泄漏。因此大、中型製冷壓縮機在主軸伸出機體處均設有軸封,小型製冷壓縮機則做成半封閉式或全封閉式。
半封閉式壓縮機通常是將機體與電動機的機殼做成一體,或將兩者用法蘭連接。全封閉式還只限於小型往復壓縮機和滾動轉子壓縮機,用一個密封的鋼罩殼把壓縮機與電動機封閉起來,一般不進行拆修。
2、氟利昂能溶於潤滑油中,故常在曲軸箱的油池中裝有加熱器。有些螺桿壓縮機和滾動轉子壓縮機用噴油法來實現機內密封和冷卻,除噴油裝置外還設有高效率的油分離器。
3、壓縮機吸入的是飽和蒸氣。氨氣容易帶液,故往復氨壓縮機設有防止液擊的安全蓋。
4、多級壓縮時各級的流量不相同,故多級離心壓縮機和螺桿壓縮機大多設有中間補氣系統,再配以省功器,藉以提高製冷機的運轉經濟性。
二、製冷機節能方法:
1、製冷機節能原則
提高蒸發溫度,降低冷凝溫度。在滿足設備安全和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蒸發溫度和降低冷凝溫度。為此加大了冷卻塔的改造,以保證冷卻水效能。
2、防止和減少管道結垢
以提高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換熱效率補充水如果水處理做的不好,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受熱產生的碳酸鈣和碳酸鎂會沉積在管道上。使導熱性能下降,影響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換熱效率,並使設備運行電費大幅度上升。此時除了採用水處理技術外,還可以利用管道定期自動清洗設備進行管道清洗。
3、調整製冷機設備合理的運行負載
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情況下,製冷主機運行在70%-80%負載比運行在100%負載時,單位冷量的功耗更小。運用此方式開機要結合水泵、冷卻塔的運行情況綜合考慮。
❾ 如何計算冷卻塔的效率
冷卻塔是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的一種設備,它主要由風機、電機、填料、播水系統、塔身、水盤等組成,而進行熱交換主要由在風機作用下比較低溫空氣與填料中的水進行熱交換而降低水溫。水塔的構造及設計工況在說明書上有註明,而我們現在採用的水噸為單位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單位。在計算選型上比較方便,另冷卻塔在選型上應留有20%左右的餘量。以日立RCU120SY2為例:冷凝:37℃蒸發:7
℃蒸發器:Q
=
316000
Kcal/h
Q
=
63.2m3/h冷凝器:Q
=
393000
Kcal/h
Q
=
78.6m3/h這些在日立的說明書上可以查到;如選用馬利冷卻塔則:
78.6×1.2
=
94.32
m3/h(每小時的水流量)選用馬利SR-100可以滿足(或其它系列同規格的塔,如SC-100L)在選用水泵時要在SR-100的100噸水中留有10%的餘量,在比較低的揚程時可選用管道泵,在揚程高時則宜選用IS泵。
100×1.1=110噸水/小時選用管道泵GD125-20可以滿足;而在只知道蒸發器Q=316000Kcal/h時,則可以通過以下公式算出需要多大的冷卻塔:316000×1.25(恆值)=
395000
Kcal/h,1.25——冷凝器負荷系數395000÷5
=
79000
KG/h
=
79
m3/h79×1.2(餘量)
=
94.8m3/h(冷卻塔水流量)(電製冷主機—通式:匹數×2700×1.2×1.25÷500...冷卻塔是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的一種設備,它主要由風機、電機、填料、播水系統、塔身、水盤等組成,而進行熱交換主要由在風機作用下比較低溫空氣與填料中的水進行熱交換而降低水溫。水塔的構造及設計工況在說明書上有註明,而我們現在採用的水噸為單位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單位。在計算選型上比較方便,另冷卻塔在選型上應留有20%左右的餘量。以日立RCU120SY2為例:冷凝:37℃蒸發:7
℃蒸發器:Q
=
316000
Kcal/h
Q
=
63.2m3/h冷凝器:Q
=
393000
Kcal/h
Q
=
78.6m3/h這些在日立的說明書上可以查到;如選用馬利冷卻塔則:
78.6×1.2
=
94.32
m3/h(每小時的水流量)選用馬利SR-100可以滿足(或其它系列同規格的塔,如SC-100L)在選用水泵時要在SR-100的100噸水中留有10%的餘量,在比較低的揚程時可選用管道泵,在揚程高時則宜選用IS泵。
100×1.1=110噸水/小時選用管道泵GD125-20可以滿足;而在只知道蒸發器Q=316000Kcal/h時,則可以通過以下公式算出需要多大的冷卻塔:316000×1.25(恆值)=
395000
Kcal/h,1.25——冷凝器負荷系數395000÷5
=
79000
KG/h
=
79
m3/h79×1.2(餘量)
=
94.8m3/h(冷卻塔水流量)(電製冷主機—通式:匹數×2700×1.2×1.25÷5000
或
冷噸×3024×1.2×1.25÷5000
=
冷卻塔水流量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