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海爾空調掛機外機雖小為什麼製冷效果那麼好
與空調機組本身質量和安裝質量、使用狀態都有一定的關系,而跟空調室外機的外形尺寸之間沒有太大的直接關聯性。
分體式家用空調從產品設計理論角度來說,同匹數的室外機外形尺寸越大,空調整體的製冷降溫效果會約好。但除此之外,還跟空調機組的安裝質量和使用狀況有很大關系。
如果安裝質量不好,即使是室外機外形尺寸很大,空調製冷降溫效果可能也不會好。
㈡ 家用空調製冷效果比制熱效果好還快一些是怎麼回事
感謝您的問題邀請!我個人認為家用空調製冷效果比制熱效果好一些是因為:
在溫度高和溫度很低的差距下,並且空間一樣大的情況,夏天溫度高,降下幾度的溫度就會讓人感覺到涼爽,無論夏天溫度有多高,溫度降下5度,已經讓人感覺到舒適了,。
而冬天來說,把空調從0℃左右上升到20℃,這是已經超負荷了很多了,跨越的溫差很大,機器也一哈適應不過來。
從一方面來說,在低溫的情況下,要吸取很多熱量是不容易,並且效率也低。有時候溫度的下降,內外的結合都會影響吸熱效果,效率也低了很多。有些老空調,時間久了不能正常工作的,制暖效果更不如製冷效果。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有不對的地方,大家提出來,謝謝!
㈢ 空調怎麼才能製冷效果好
臨近夏天,天氣也變得越來越炎熱,相信很多家庭都已經開上了空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空調開除濕模式,製冷效果好,還能省電」這樣的概念就變得非常流行,也因為這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在使用空調的時候會選擇開除濕模式,認為沒有必要開製冷模式。
到底空調開除濕模式,能不能製冷和省電呢?如果能,那我們在使用空調時,應該開除濕模式還是製冷模式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些問題。
空調運行原理
在了解空調的製冷和除濕模式之前,我們首先看一下空調的工作原理:
空調運行時,室外機里的壓縮機工作,給管道里的冷媒(製冷劑)提供動力。冷媒在壓縮機的作用下,從氣態和液態中循環轉換(不斷吸熱和放熱),然後經過室內機蒸發器、室外機冷凝器的作用,實現熱量轉移,把冷氣吹到室內,把熱量排放到室外。
所以,本質上來說,空調就好像是「熱量搬運工」。
除濕與製冷模式
無論是除濕模式還是製冷模式,它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開啟該模式後,室內機蒸發器表面的溫度會變低,空氣接觸到較低溫度的蒸發器而降溫,形成冷氣,生成冷凝水(順著冷凝水管流走),室外機的風扇轉動,吹出較熱的風。
一、製冷模式
在製冷模式下,我們可以自由調節空調的溫度、風速,這時候空調蒸發器的溫度會快速下降,風機為了快速讓室內溫度下降,會把室內的高溫空氣吸到低溫蒸發器上進行降溫,並且把低溫空氣吹到室內。
二、除濕模式
在除濕模式下,我們可以發現,空調的風速是固定的,無法調節的,這時候雖然空調蒸發器的溫度也會下降,但風機卻停止了往外吹風,只是把高溫的空氣吸到低溫蒸發器上。
因此,我們可以說,製冷模式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除濕模式也可以起到製冷的效果,空氣經過蒸發器後降了溫,水分也被帶走了。
所以,在製冷模式下,我們會感覺室內空氣變得乾燥了,除濕只是製冷過程中的贈品;而在除濕模式下,我們也會感覺室內溫度降低了,降溫是除濕過程中的贈品。
除濕與製冷模式區別
不過,雖然除濕模式和製冷模式的工作原理一樣,但它們的特點和表現方式並不一樣:
在製冷模式下,為了讓室內的溫度快速降低,蒸發器的表面會大面積降溫,目的是為了增加蒸發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好讓製冷加快。
在除濕模式下,為了讓空氣中的水蒸氣快速凝結,蒸發器的降溫面積並不像製冷模式時那樣大,而是會集中在一部分蒸發器上,雖然接觸面積少,但這部分面積的溫度非常低,目的是讓冷凝水形成得更快,好讓除濕效果增加。
除濕模式能不能製冷和省電?
上面也說過,除濕模式下,空調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降溫,換言之,除濕模式的確可以實現製冷。至於除濕模式能否省電,這就不好說了:
原則上來說,除濕模式的確要比製冷模式更省電,畢竟除濕模式下,風機會停止向外吹風,如果風機1小時的功率是50W,那麼除濕10小時就能比製冷10小時省0.5度電。
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到實際情況,除濕模式下,空調製冷緩慢,室內溫度下降緩慢。換言之,如果室內溫度較高,我們用除濕模式代替製冷模式,空調壓縮機的運行時間會變長,本來只需要製冷1小時來降溫,如今卻需要除濕2小時來降溫,壓縮機的損耗也會增加。
選哪一種模式更好?
除濕模式能夠製冷,但不一定能夠省電,那我們平時使用空調時選擇哪一種更好呢?
個人認為,最好是按照環境溫度和情況來進行選擇:
在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室溫在30℃以下時,選擇除濕模式是最好的,有效除濕的同時還能適當降低室內溫度,26~28℃是人體最適宜的體感溫度,室內外溫差不大,對壓縮機的負荷也不會太大,能夠省下一些電。
在悶熱高溫的季節里,室溫在35℃左右時,選擇製冷模式會更好,原因上面也說過,除濕模式雖然能製冷,但速度太慢了,在炎熱的天氣里很影響我們的舒適度,而且壓縮機要一直啟動,還會導致耗電量增加。
㈣ 我家的空調為何製冷效果好,但制熱效果很差
01
我們都知道,如果空調過濾網沒有定期清洗,就會影響製冷效果,對於制熱來說也是一樣,所以如果是很久沒有清洗過濾網的朋友只需取下過濾網後清洗一下再安裝,就可正常制熱。
>02
如果室外的氣溫過低,也會影響了空調的制熱效果。室外氣溫越低,空調的制熱效果越差,即實際制熱量不夠。
>03
當室外氣溫低於零度時,空調室外機就會結霜。此時開啟空調時,大約需要8-12分鍾的時間來「除霜」,這段時間內空調並不會吹出熱風,相信不少朋友就會誤認為是空調制熱效果不理想。只要除霜完畢,空調就會正常制熱了。
>04
如果在購買空調時沒有很好地計算空調制熱的適用面積與實際使用空調的房間面積,導致室溫不能理想上升,即額定製熱量不夠,這應該想辦法間隔房間縮小房間面積,或者打開輔助電加熱、同時使用暖風機或者取暖器。
>05
如果自家空調安裝時銅管喇叭處螺帽沒擰緊,或者曾經移過機,有可能引起氟利昂的外泄,從而造成制熱效果不好。這時就要請專業維修人員上門檢查維修,加灌氟利昂即可。
㈤ 空調怎麼製冷效果最好
一、空調製冷效果差的原因
如果是新空調不製冷的話,很有可能是質量問題,可以找售後來檢測;若空調用久了會缺氟,直接找空調維修人員加氟即可;壓縮機作為空調製冷的關鍵,若出現老化現象也會導致製冷出狀況,建議及時更換壓縮機;若空調長時間未清洗,裡面會積累灰塵和雜質,請專業人士定期清潔即可。
二、日常使用空調注意事項
1、炎炎夏季,很多朋友一回家就趕緊把窗戶關上,再將空調打開,覺得這樣降溫效果更快。其實這樣做會讓空調使用壽命大大減少,而且長期下去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建議先將空調打開,等空氣流通一段時間後再關閉門窗,這樣做可以給我們的身體適應的時間。
2、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要定期做好清潔維護。因為空調使用一段時間,過濾網上就會積累一定的灰塵,若長期沒有清潔的話,灰塵會越積越多,開啟空調後,風會將灰塵返吹出來,進入空氣中,進入我們的呼吸道,危害我們的健康。建議隔一個季度請專業的清洗空調人士來做一次深層的清潔。
3、在開空調前,可以在空調房內放一盆水,因為空調房內的冷空氣會導致人體水分蒸發過快,會把表皮皮膚及呼吸道內的水分帶走,讓人感覺皮膚乾燥,喉嚨干癢等等。
㈥ 為什麼空調製冷要比制熱效果好
有些空調是不帶電輔助加熱的,所以制熱效果比較差。
㈦ 為什麼我家的空調比我家的電風扇製冷效果好
因為它是空調,而它是電風扇。
空調製冷是靠蒸氣壓縮循環持續工作,從室內持續往室外轉移熱量,從而實現室內空氣溫度降低。
而風扇的作用只是加速室內空氣流動速度,加速人體表面水分蒸發實現散熱。
從這兩種器具的工作原理就知道,任何時候,空調所能實現的製冷降溫效果肯定比風扇要好很多。
㈧ 為什麼空調的製冷要比制熱好的多呢
這是正常的自然想像
,因為製冷時l冷風直接吹到身上,所以感覺製冷快,不管什麼樣的空調,制熱本來就效果不好。呵呵正常,那些很冷的地方為什麼不能用空調,就是太冷啊,
不能用,空調一般0度效果就不好了,只要溫度一高,效果就可以
了
㈨ 為什麼格力空調夏天製冷效果很好,冬天空調制熱效果就不好呢
空調制熱是逆卡諾循環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從室外的空氣中吸收熱量,因此室內的制熱效果與室外溫度密切相關。空調有一定的溫度工作范圍,超過這個范圍,空調的制熱效果就會衰減,這個溫度范圍就是國家標准中規定的標准額定工況。如果溫度再低一些,低到零下7度,那麼空調很可能就無法開機,更談不上制熱效果,這是空調的原理決定的,所有空調都是這樣的。所以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天依然是城市集中供暖,而不是空調集中供暖。 其次,大多數人的舒適溫度是25度左右,夏天,如果室外溫度是35度,只需降低10度,就能達到人體舒適溫度,而冬天,如果室外溫度是5度,需要提高20度才能達到人體舒適溫度,根據空調的原理,這是非常困難的。
㈩ 空調為什麼會製冷
通過低溫低壓的製冷劑,然後吸入到它的氣缸中,再經過壓縮機的運行使得壓力升高,當大於冷凝器之中的壓力時,就能夠轉化為冷氣。而在整個製冷系統中,都會經過壓縮、冷凝、膨脹以及蒸發四個過程,並且形成一個循環,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從空調中吹出冷氣。
壓縮機是整個冷循環系統的心臟,是動力來源。空調器通電後,壓縮機開始工作,將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氣壓縮成高壓蒸氣,這個時候,整體的製冷劑蒸氣是屬於一個高溫狀態,然後排入冷凝氣,通過風扇機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氣液化凝結為高壓液體。
製冷劑的發展
最初的空調、電冰箱使用氨、氯甲烷之類的有毒氣體。這類氣體泄漏後會釀成重大事故。托馬斯·米基利在1928年發明了氯氟碳氣體(chlorofluorocarbon gas), 並將其命名為氟利昂。 這種製冷劑對人類安全得多,但是對大氣臭氧層有害。
氟利昂是杜邦公司CFC、HCFC或HFC類冷凍劑的商標,其中每一類冷凍劑名稱還包括一個數字,以表示其成分的分子組成(例如R-11, R-12, R-22, R-134)。
其中,在直接蒸發式適度冷卻產品領域應用最廣的R-22 HCFC製冷劑將於2010年起停止用於新生產的設備中,並於2020年徹底停止使用。R-11和R-12在美國已經停產。
作為替代品,一些對臭氧層無害的製冷劑已投入使用, 包括商品名為「Puron」的製冷劑R-410A。R290和R32新型的環保製冷劑也逐步走向市場,R290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氫,不含有氯和氟,破壞臭氧潛能值(ODP)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