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廠需要的最基礎的機械設備如下:
清花機,梳棉機,精梳專機,並條機,粗屬紗機,細紗機,槽筒。
❷ 黃道婆發明的紡紗機和英國的珍妮紡紗機哪個效率高
珍妮紡紗機效率高。因為它的出現比黃道婆發明的紡紗機要晚幾百年啊。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嘛。元代元楨年間,流落涯州的黃道婆回到故鄉後,有感於從事紡織婦女的辛勞,遂將其所學貢獻,改良舊有的紡織機械成為一套集桿、彈、紡、織的生產工具。此外,她又創造三錠腳踏紡車,可同時紡三根紗。三紡車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在機器紡車出現以前,即便是要找到一個可以同時紡兩根紗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三紡車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讓產量增加,而且這遠比歐洲的「珍妮機」還要早上五百年呢。 清代出現的多錠紡紗車,將手工紡織機器的發展推向高峰,對手工紡紗業而言,多錠紡紗車已是提升效率最完備、最快的紡車了。 5.紡紗機械化 直到出現工業革命,市場急速成長,生產速度的需求增加後,才出現新的紡紗技術。從西元1738年至1779年的四十年間,紡紗由手工生產轉變成龐大的工業製造。 西元1737年保羅(L. Paul)發明的羅拉式紡紗方法,成為往後許多發明的先驅。 西元1764年,哈格瑞佛斯(J. Hargreaves)發明傑尼紡紗機(spinning Jenny),這部機器可使十六個錠子同時運作,此外它還可以依設定次序操作多個紗線。 隨後,引用其他動力源的紡紗機相繼出現 。 西元1769年亞克賴特(R. Arfwright)得鍾表匠的協助,改良老式紡車,發明了水力紡紗機。最早的水力紡紗機使用的是馬力帶動,後來才引用水力。這件運用水力操作的機器,在紡織工業史上佔有極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以前使用手工操作機器時,紡織工人可以在家操作機器,可是一旦使用動力後,工作者就無法離開動力源,因而被視為工廠制度的開端。歷史上首批工廠的建立就是為了製造紡織品。 西元1779年克朗頓(S. Crompton)結合傑尼紡紗機與水力紡紗機的優點,開發出走錠紡紗機(spinning Mule),可紡出又細又結實的細紗,同時結合軋棉機的發明與惠特尼(E. Whitney)的蒸汽動力機器的運用,從分離棉花與棉籽到紡成紗,完全改以機器代勞,以前從事這項費時工作(分離棉花與棉籽)的工人們,便可將多出來的勞力用來從事其他田間的生產,加速了紡織工業化的腳步。
❸ 誰發明了紡紗機
18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珍妮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英國工業革命,是被一個男子「一腳踢出來」,然後才開始的。這個故事還是真實的呢!
事情要從1764年裡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製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於棉、毛、麻纖維紡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引起當時人數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1768年J.哈格里夫斯在諾丁漢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在他家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沖沖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裡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點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
原來,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熱銷一時,引發了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產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
哈格里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
1768年,哈格里夫斯獲得了專利;到了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四年後英國已有兩萬台「珍妮機」了。
工業革命不斷地催生出新的發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萊特發明了卷軸紡紗機。它以水力為動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解決了生產純棉布的技術問題。但是水力紡紗機體積很大,必須搭建高大的廠房,又必須建在河流旁邊,並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於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廠;十年後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紡織業就這樣逐漸從手工業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到1800年,英國已有這樣的工廠三百家。但這種機器紡出的紗太粗,還需要改進。
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頓於1779年發明了走錠精紡機。它結合「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特色,又稱「騾機」。這種機器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又結實,很快得到應用。到1800年,英國已有六百家「騾機」紡紗廠。
英國紡紗業的大發展,使織布業反倒顯得落後了。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發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國棉紡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紡紗機、織布機由水力驅動,使工廠必須建造在河邊,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節差影響,造成生產不穩定,這就促使人們研製新的動力驅動機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一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蒸汽機作為動力,從紡織業開始,逐漸被廣泛應用於采礦、冶金、磨面、製造和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4年,英國人斯蒂文森發明火車。當進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的主要產業均已採用機器,完成了工業近代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國家。
就這樣,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的工業革命,是先從英國的紡織業開始的。繼而,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又被美、法、德、俄等歐美列強廣泛吸收和採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又促進了商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❹ 世界上最先進水刺無紡設備是哪家
摘要 世界最先進的水刺無紡布生產線「落戶」海南島。
❺ 紡織設備有那些.分別的作用是什麼進口的有些什麼品牌
總體來說我國紡織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門檻低,科技含量低,加工過程冗繁,比如棉紡,要經歷紡紗,織造,成衣加工和後整理幾大步驟,前後涉及的設備不下二十台,就針織機器主要有stoll,卡爾邁耶,利巴,國產的常州潤源等
❻ 紡織廠用什麼類型的蒸紗機
蒸化機除具有烘乾、定型、焙烘、熱熔固色(溫度20℃~250℃)功能外,而有蒸氣蒸化作用,適用於印花工廠的印花布蒸處工藝,籍由溫度、濕度以及滯留在蒸箱內時間之調整,此機可應用於下列工程: -烘乾、定型和熱熔染色,電氣加熱溫度范圍20℃~250℃ -飽和蒸氣烘焙、蒸處加工,蒸汽加熱溫度范圍102℃±2℃ -高溫蒸氣加熱,電熱與蒸氣並用。
蒸化機設備配有先進的電加熱系統,無需蒸汽即可輕松實現紡織行業各種紗線纖維的加濕回潮和定捻型。快開門結構安全可靠。電加熱汽蒸機是從低溫到高溫對紗線或織物進行均勻、准確、柔和的汽蒸處理設備,採用微電腦控制汽蒸工藝,溫度控制准確到±0.5℃,確保蒸紗工藝按預算的工藝准確重現,避免冷凝水的產生,使紗線得到均勻、柔和的汽蒸處理。
紗線經該機快速負壓飽和蒸汽調整後,能從里到外均勻地增加,提高質量,定型定捻,並能保持原紗的外型風格,無黃斑,紗管不變形。蒸化機採用碳鋼或不銹鋼,經久耐用,安全、環保,抗壓性好。該設備採用一鍵啟動,密封性能好。該汽蒸機系列產品多樣,方形圓形皆有,開門方式多樣,操作方便。
❼ 中國紡織網細紗機質量好的品牌
現在國內用的最多的應該就是上海二紡的FA-503系列,這系列機型已經使用了接近三十年了,經過不斷改進目前仍然是國內主流機型,比起一些新起的紡機企業的機器,這系列依然還在使用更換齒輪,皮帶輪,來改支,比起國內一些新起行業或者進口機器的變頻器調速改支要麻煩,成型條干均勻度平方克重等等的控制不如變頻調速的,但是由於技術成熟,質量相當優秀,機器性能穩定,所以目前依然很受紡織行業歡迎,國內一些興起行業由於沒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大多靠仿製國外的先進設備,但是由於國外進口的設備造價及其高昂,所以國內仿製也就陷入了集約成本,降低價格,以達到民企能接受的價格的怪圈,集約成本就註定了機械的質量,壽命的縮減,各種問題不斷,廠家售後和設計師只是懂得一些理論上的原理,真正的問題還得你公司技術人員來操作修理,所以後續的維修相當麻煩,有的得關車幾天來等,所以還是選擇技術成熟的好!
❽ 中國紡織機械行業20強
紡織機械
1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公司
2 精工集團有限公司
3 青島星火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 鄭州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5 無錫宏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 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
7 上海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國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9 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0 連雲港鷹游紡機有限責任公司
11 上海紡織機械總廠
12 山西經緯合力機械製造公司
13 青島紡織機械廠
14 常熟紡織機械廠有限公司
15 青島膠南東佳紡機集團有限公司
16 浙江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17 浙江華海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18 浙江三友集團有限公司
19 青島環球機械有限公司
20 江陰精亞集團
中國紡織機械行業20強:經緯紡機「化整為零」
受全球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紡織機械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銷售也進入發展低谷。盡管上半年經緯股份公司採取了許多措施,但公司的營業收入及營業利潤等指標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傳統成套設備的銷售受到的沖擊更加明顯。
上半年,經緯股份公司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的變化對產品結構進行了一些調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型的自動絡筒機、異性纖維分檢儀、清梳聯等設備市場需求仍然旺盛,長車帶自動絡紗的細紗機需求明顯增強。但是,整體新上項目明顯減少,技術改造、填平補齊項目占據了較大比重。目前,公司充分發揮棉紡成套設備供應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棉紡成套解決方案,實現售前到售後交鑰匙工程,並利用公司的整體實力,為部分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使得公司市場佔有率穩中有升,尤其是中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升。2008年,在中國工業經濟研究院、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製造商協會、全球製造評論中文版聯合主辦的2008年「中國紡織機械行業20強」的評選結果中,經緯紡織機械股份公司名列榜首。
經緯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史建平認為,從目前情況看,棉紡行業仍然處於低迷狀態,棉紡行業調整需要幾年的時間,下一步紡機市場的需求將會從前幾年數量的增長轉變為結構的調整,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技術進步將會成為主旋律。針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公司還應該苦練內功,加大科技開發力度,緊跟市場變化,滿足客戶需求,生產一流設備。此外,加強售後服務,成立區域技術服務隊,主動走訪客戶,為客戶解決技術疑難問題,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雖然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全國開始推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紡織企業購買設備的積極性;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上調、國家銀根放鬆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也有利於提升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減少財務負擔,使企業有能力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但史建平分析認為,下半年紡機行業的情況還不容樂觀。這主要是因為紡織企業整體需求下滑趨勢短時間難以徹底扭轉,因此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設備更新改造意願回暖還需時日。這個過程也許會需要幾年時間,只有紡織企業復甦,紡機行業才有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新一輪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