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吊車司機操作規范由什麼部門出具嗎由具體地址嗎。
吊車司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為了規范公司起重吊車司機作業安全 管理, 制定本操作規程, 本規程規定 了吊車司機作業基 本安全要求。 職 責 1 職責 1. 公司質量安全部是特 種作業人員的主管部門,負責公司特 種作業人員的綜合管理,各二 級單位 安全部門負責本辦法在本單位的貫徹 實施和綜合管理。 2. 公司人事勞資 部門負責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管理,租 賃分公司安全部門負責司機的安全培 訓管理,項目部負責司機的上崗前的 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監督管理。
② 公司電腦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
公司電腦是公司的公眾財務,主要是公司的行政部門或者電腦網路部門負責:
一、公司的行政部主要職責:
1、負責貫徹公司領導指示。做好上下聯絡溝通工作,及時向領導反映情況、反饋信息;搞好各部門間相互配合、綜合協調工作;對各項工作和計劃的督辦和檢查。
2、根據領導意圖和公司發展戰略,負責起草年度工作計劃、年度工作總結和其他重要文稿,牽頭或協助公司的規劃研究。
3、負責全公司日常行政事務管理,協助總經理處理日常工作,負責總經理的日常活動和外出活動的安排。
4、組織安排公司辦公會議,或會同有關部門籌備公司其他會議及有關重要活動,做好會議記錄和整理會議紀要,根據需要按會議決定發文。
5、負責公司來往信函的收發、登記、傳閱、批示,做好公文的擬訂、審核、印刷、傳遞、催辦和檢查,及文書檔案資料的歸檔立卷管理的工作。
6、做好公司歷年大事記的原始資料收集和編纂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編輯公司簡訊、簡報或內部發行的刊物。
7、負責公司保密工作和法律事務,妥善保管和正確使用公司印章和介紹信。
負責前台接待、客人來訪迎送等招待工作。
8、負責公司辦公設施的管理。包括公司辦公用品采購、發放、使用登記、保管、維護管理工作,負責傳真機、復印機、長途電話、手提電話、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的管理和使用。
9、協助信息部門做好信息系統總體開發工作,提高行政辦公效率,重點監控計算機聯網後的信息保密。
10、負責公司總務工作,做好後勤保障。包括員工膳食、衛生保潔、電話總機服務、安全門衛、宿舍管理工作。
11、負責公司車輛調度、管理、維修、保養工作,確保公司領導和職工正常工作用車。定期對司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減少事故和違章,降低油耗。
12、為豐富員工文化生活,組織安排各種文體活動和旅遊活動。
13、兼管公司職代會和工會。
14、完成總經理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如果公司主要使用的是電腦,可以成立網路部或者網路管理員:
網路管理員是指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營業性上網服務提供場所里的管理員。「網管」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可以簡單劃分為:
網路管理員:負責網路架構設計、安裝、配置、維護,主要人員為大多數系統集成公司的員工。
系統管理員:負責網路伺服器的安裝、配置、運行,主要人員為大型公司IT總部系統管理員。
客戶端管理員(桌面支持):負責解決最終用戶的問題,比如客戶端重裝,解決不能上網,機器有病毒等問題,主要人員為小型公司IT管理員和網吧網管。
③ 政府機構,事業單位會議設備的添置一般由哪個部門負責。
設備數額不大的,由單位自行采購,達到政府規定的招標采購金額標準的,由政府采購辦統一招標采購。
④ 電腦產品歸屬哪個政府部門管理,到哪裡查找液晶顯示器國家標准
電腦產品的生產歸屬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信息產業部)管理。2006年信息產業部發布了25項數字電視標准,是由該技術委員會的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功能和性能標准工作組負責制定的,其中涉及數字電視平板顯示器的標准有:SJ/T 11343-2006《數字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范》;SJ/T 11348-2006《數字電視平板顯示器測量方法》等。
原信息產業部平板顯示技術標准工作組成立於2003年6月,下設四個專業分組:液晶顯示技術(LCD)分組、等離子顯示技術(PDP)分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OLED)分組和半導體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技術(LED屏)分組。有成員單位40家,涉及了平板顯示技術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產、學、研各方。
目前已經完成了8項國家標准和電子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有國家標准《液晶和固態顯示器件第2-2部分:彩色矩陣液晶顯示模塊空白詳細規范》;國家標准《液晶和固態顯示器件第4-1部分:彩色矩陣液晶顯示模塊基本額定值和特性》;行業標准《LED顯示屏測試方法》等。這些標準的制定,基本完善了標准體系中LCD和PDP基礎標準的內容和LCD產品中上層規范。
我國還參與了國際標准化的相關工作。IEC/TC110平板顯示技術委員會有3個工作組:WG2—液晶顯示器件、WG4—等離子顯示器件、WG5—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件。其主要工作內容:制定平板顯示器件領域標准,如LCD、PDP、OLED等顯示器件的文字元號、名詞術語、額定值和特性、測試方法、通用規范和有關的環境、機械、耐久性試驗方法等。現已出版的標准共有14項,其中LCD10項、PDP4項;正在進行中的標准共有15項,其中LCD4項、PDP4項、OLED5項,還有2項新提案。
LCD方面有關標准出版得最多,主要有:總規范、分規范和空白詳細規范、基本額定值和特性、環境/機械/耐久性試驗方法等。PDP方面有少量標准出版,主要有:術語和定義、光學和光電參數測試方法、機械介面規則等。OLED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有關標准還都處於起草階段。我國承擔了兩項IEC國際標准制定工作。
平板顯示技術標准工作組在「十一五」期間將圍繞產業目標,重點在產業鏈上面板/模塊這一環提供支撐與服務,同時兼顧一些上、下游的產品。
所有國家標准都可以到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查閱。
有關電腦LCD屏亮/暗點檢驗標准(GB/T9813-2000)
電腦LCD屏亮/暗點檢驗標准在下述條件下進行檢驗:
環境溫度:20~25攝氏度
燈光:300~700lx
目測距離:35cm
目測角度:視線與屏幕表面成90度
顯屏尺寸 12.1」 13.3」 14.1」
亮點
單點R+G+B ≤8 R+G+B≤10 R+G+B≤12
兩點連續 ≤1對 ≤2對 ≤3對
三點及三點以上連續 R,G,B ≤0 R,G,B≤0 R,G,B≤0
亮點總數 ≤8 ≤10 ≤12
白點 ≤0 ≤0 ≤0
暗點
單點 R+G+B≤10 R+G+B≤12 R+G+B≤12
R,G,B≤7 R,G,B≤7 R,G,B≤7
兩點連續 ≤2對 ≤2對 ≤3對
三點及三點以上連續 ≤0 ≤0 ≤0
暗點總數 ≤10 ≤12 ≤12
黑點 ≤0 ≤0 ≤0
註:
1.亮點在全黑屏幕下檢測,黑點在全白屏幕下檢測。
2.白點指組成同一個像素的紅綠藍三個像管同時點亮,黑點指組成同一個像素的紅綠藍三個像管同時熄滅。
3.每個像素包含R、G、B3個像點:
R+G+B≤表示三種像點總和小於等於可接受數
R,G,B≤表示每種像點均小於等於可接受數
4.亮點間距不小於15mm
暗點間距不小於5mm
連續的壞點間距不小於10mm
⑤ 想問一下,標准化工作,針對企業或公司,由哪個部門主要負責
那要看什麼標准化了
ISO9001是質量標准化 一般由工藝 技術 和生產部負責 設備部和工程部需要配合
28001和14001或者安全生產標准化一般由安全環保部來做
安全標准化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廠長 經理 執行董事等)負責 安全環保部牽頭 各個部門配合
⑥ IP地址的劃分,IP地址:192.168.161.0 確定4個部門
您要劃分的IP地址是:192.168.161.000
您要劃分的子網數量是 4個,子網掩碼是:255.255.255.192
每段子網的網路號是TO前IP的最後一位減1
每段子網的廣播地址是TO後IP最後一位加+1
每段子網的可用主機地址為62個
1> 192.168.161.1 TO 192.168.161.62
2> 192.168.161.65 TO 192.168.161.126
3> 192.168.161.129 TO 192.168.161.190
4> 192.168.161.193 TO 192.168.161.254
⑦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是哪個部門
摘要 你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全稱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由國務院及各級人民政府負責。
⑧ 設備該如何管理
要做好設備管理,需要從如下個方面入手:
一、設備管理部門和人員配置
1.設置設備管理部門,人員配置適應企業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需要,各項工作有人負責, 並保持相對穩定。
2.有廠級領導主管設備工作。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應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通過崗位培訓,有實踐工作經驗。
3.設備管理部門及與設備管理工作相關的部門對設備管理的職能與職責明確。
4.各級(工廠、車間、班組)設備管理網路健全,活動正常。
5.設備維修組織健全。
二、設備管理規章制度
按照國家的法規和行業規定,制定並及時修訂設備管理規章制度:
⑴.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起重機械、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管理制度;
⑵.設備前期管理(包括設備采購和招投標管理)制度;
⑶.設備資產管理制度;
⑷.設備使用與維護保養制度;
⑸.設備檢修管理制度;
⑹.設備備品配件管理制度等等。
三、設備管理規程與標准確定
設備管理與維修的各種工作標准、技術標准、安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程、檢修規程、工作流程以及技術文件齊全、正確、規范。
四、技術經濟數據統計
按時、准確填報設備管理統計報表並進行分析總結。設備管理技術經濟指標應達到行業或有關部門規定的要求。技術經濟指標(統計辦法見附錄)包括:
1.設備安全運行:
⑴.特種設備定檢率;
⑵.設備事故頻率;
⑶.設備事故停機率;
⑷.設備事故統計。
2.設備技術指標:
(1).主要設備完好率、全部設備完好率;
(2).主要設備利用率、全部設備利用率;
(3).設備綜合效率;
(4).動、靜密封點泄漏率;
(5).設備大修計劃完成率;
(6).儀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開表率;
(7).設備閑置率。
五、設備前期管理
1.設備管理部門負責或參與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新建項目、擴建工程、自製設備及零星設備購置的規劃制定及招標采購工作。
2.設備管理部門應參與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竣工驗收工作。關鍵設備應參與其技術經濟分析論證。
3.設備管理部門應參與自製設備設計方案的研究和審定工作。
4.設備管理部門負責或參與設備的選型關工作,並提出對備品配件、潤滑油品、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等所需的技術資料等要求。
5.設備管理部門應將新投用設備使用初期發現的質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缺陷及時向製造單位反饋,促使製造單位制定整改措施並實施確保設備質量、功能、效率達標。
6.設備購置時,應掌握製造、銷售單位的資質及業績狀況。在特種設備采購時,應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規定投標單位應具備的相應級別的設計資格、製作資格以及產品出廠時應提供的文件、資料,不得采購非法製作的產品。
7.嚴禁采購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六、設備技術基礎管理
1.設備技術檔案齊全、完整。技術資料保管符合有關技術檔案管理的規定。
2.設備圖紙、技術文件、竣工資料齊全、准確;特種設備所需技術文件、圖紙、資料應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收集齊全。
3.設備的備品配件目錄齊全,分類清楚;備品配件有采購(製造)計劃和儲備定額;庫存備品配件入庫手續清楚,憑證齊全,賬、卡、物相符;庫房整潔、備品配件無銹蝕損壞,保管良好。
4.制定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的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並經常對操作人員進行設備操作知識方面的培訓、考核,記錄齊全。
5.國家和地方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特種設備的有關法規,規程和規定齊全,並經常對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宣貫,其操作人員應具備有關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書,持證上崗。
6.特種設備應接受技術監督部門的安全監察,進行注冊登記,並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測、預防性試驗和在線檢驗,及時排除隱患,確保特種設備在檢驗有效期內使用。
7.特種設備應有專人管理,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建立專門的檔案,制定專門的安全操作規程,並按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和在線檢查,做好記錄,確保其正常運轉。
8.對設備的安全閥、防爆模(片)、安全連鎖裝置應建立台賬並有專人管理,經常進行在線檢查、定期校驗。檢查、校驗記錄應存檔。
9.設備事故應本著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防範措施不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廣大幹部與職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原則,遵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七、設備現代化管理
1.設備台賬、檔案資料、備品配件、設備狀況、潤滑管理、技術經濟指標、報表、信息以及編制大修理計劃等採用計算機輔助管理。
2.加強設備點檢體系建設,採用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逐步實行以狀態維修為主的預防性維修方式。
3. 加強信息化管理,及時了解同行業設備狀態,在設備製造、改造和維修中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設備和裝置的出力。
4. 採用科學和先進的方法對各種潤滑油(包括液壓油)的狀態進行監測或採用現場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質情況,以此作為做好潤滑計劃的依據。
八、設備經濟管理
1.設備管理的全過程中要注意經濟效益。購置新設備和設備重大改造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
2.按規定足額提取折舊,折舊費主要用於企業設備的更新改造。
3.在編制設備檢修計劃時應同時編制設備檢修費用預算計劃。修理費用經核算落實後方能進入生產成本。
4.企業財務部門應會同設備管理部門對設備檢修費用進行考核和統計管理,並進行檢修成本審查、分析。
5.開展設備運行效能分析,及動能的經濟核算,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動能控制和節能工作。
6.設備報廢、調撥按有關規定,設備調撥轉移應按有關規定辦理資產轉移手續。
7.設備資產分類、編號符合行業標准,設備台賬、原始數據完整正確,賬、物相符。
8.設備資產的投用驗收、移交、移裝、停用、、改造、更新、報廢符合制度規定,憑證齊全。
9.設備技術改造後應按規定辦理設備增值手續。
10.建立閑置設備台賬,做好閑置設備的上報、調劑工作。
九、設備使用和維護、保養
1.操作人員應經培訓考核合格,發給崗位操作證書後才能持證上崗。
2.操作人員應掌握「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實行崗位責任制,對多人操作的設備,實行班長負責制。
3.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設備安全操作規程,設備運行參數要符合規定指標(溫度、壓力、流量、電流等),不得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操作記錄清晰、完整、真實。
4.操作人員要堅持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並參與設備點檢工作。設備維護保養應達到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的標准,符合清潔文明生產的要求。
5.對關鍵和主要生產設備要定人、定機、定職責;執行交接班記錄制度,對設備進行正確的使用維護。
6.設備維修人員要實行區域維修負責制,定期巡檢、保養,巡檢和保養記錄清晰、完整、真實。
7.對設備的安全閥、防爆模(片)、安全連鎖裝置應經常進行維護、在線檢查、定期校驗,檢查、校驗有記錄,記錄真實、完整。
8.備用設備要建立定期試用制度。
9.閑置設備要按規定進行定期保養。
十、設備檢修、改造與更新
1.設備檢修計劃編制有依據,調整有手續。設備大、中修計劃納入企業生產計劃同時下達,由企業設備管理部門組織實施,按期完成並總結和考核;設備小修或故障檢修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由車間自行安排、檢查、總結和考核;外修設備按企業規定執行。
2.設備大、中修應下任務書,內容包括修前技術准備、生產准備、安全防範措施、工時、需更換的備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費用等內容。
3.特種設備檢修時,檢修單位要提供相應級別的維修資質證書和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才能進行檢修。在檢修任務書中必須明確提出對檢修單位及特種作業人員的資質等級要求。
4.特種設備檢修必須與該設備的定期檢測項目同時進行。檢測工作必須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檢修任務書中必須明確規定對檢測單位的資質要求。對於檢測評定為不合格的,必須停用,並進行更換。
5.檢修項目完成後,依據設備檢修規程規定的質量標准進行驗收,並辦理驗收技術資料和設備的交接手續。
6.對在用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或更新要有審批手續,改造和更新技術方案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論證,經公司主要領導會簽後明確責任部門後執行。
7.設備技術改造或更新工作完成後要辦理竣工驗收手續、資產增值手續和被更新設備的報廢手續。
十一、做好設備的現場管理
1.車間將設備管理目標分解到班組,目標明確,指標清楚,並定期進行考核、評價。
2.車間有各類設備台賬,對本車間設備的安全、技術、經濟指標和維修等均有統計資料和原始記錄, 按企業分級管理的要求,做好資料、報表的管理工作。
3生產現場操作室有設備現場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巡迴檢查制、潤滑管理制和設備維護保養制等),並能認真貫徹執行。
4.定期開展設備完好及文明生產檢查,有檢查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設備生產場地清潔、文明,設備檢修場地有明顯區域標志和安全標志。
5.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無明顯的「跑、冒、滴、漏」現象。
6.現場設備運行參數符合規定指標,各種原始操作記錄及交接班記錄齊全、填寫認真、真實、規范。
7.配備專(兼)職潤滑管理人員和潤滑工,全面落實設備潤滑「五定」(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工作,潤滑站、潤滑點實行油質檢測,按時換油,設備潤滑記錄齊全,潤滑狀況良好。
8. 各類管線、閥門、管件支架穩固,管線排列整齊、色標符合行業規定,防腐、保溫、絕緣良好,無明顯「跑、冒、滴、漏」現象。臨時接、配管線有審批手續,管線變動後有修改記錄。
9.運行中的設備無超過允許的振動、雜音,設備基礎及管架穩固,地腳螺栓無松動現象。
10.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持證上崗,證書整潔、有效並妥善保管。
⑨ 機關單位固定資產由哪個部門管理
機關單位固定資產由國有資產管理處管理。
機關固定資產管理辦法:
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效用,結合委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辦法。
一、固定資產的標准
1、設備(物品)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列為固定資產。
2、設備(物品)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列為固定資產。
二、固定資產的管理范圍
1、在機關財務列報的;
2、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不在機關列報,但產權歸委機關的,也應到機關財務部門辦理相關資產加計手續,統一管理。
三、固定資產的分類
根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性質和分類標准,結合實際情況,分為以下幾類:
1、辦公傢具:辦公桌、椅、文件櫃、保險櫃、沙發、地毯等。
2、辦公機具:計算機、傳真機、復印機、掃描儀、攝像機、照相機、收錄機等。
3、專用工具:空調機、電視機、電冰箱(櫃)、洗衣機等。
4、交通運輸工具:汽車、摩托車等。
5、屬於基本建設項目形成資產價值的系統建設(軟體開發),也比照固定資產管理。
6、其他不屬於以上各類而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資產。
四、固定資產管理的賬務設置
委機關固定資產的管理實行分級、動態管理。
1、機關財務對機關固定資產總量(額)進行管理,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機關財務建立的明細賬能夠及時反映、查詢各部門固定資產狀況,從賬務上建立便捷的查詢、監控系統,根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及時更換。
2、機關各部門對本部門的資產安全、完整負責,設立部門備查賬。
3、各部門需明確一名固定資產專管員,負責本部門資產的增、減及人員調入、調出相關資產手續的辦理。
五、固定資產加(登)記
1、各部門購置固定資產必須按照政府采購的程序要求,憑合法、完備的手續到機關財務辦理加計財產手續,同時各部門要在各自的固定資產備查賬中的每一欄做出詳盡的登記。
2、固定資產加(登)記時不得空欄,需准確登記該資產的購置時間、品名、型號、產地(廠家)、數量、單價、金額、經辦人、使用(保管)人等。
六、固定資產清查
1、固定資產每年賬賬核對一次,實物每兩年清查一次。由辦公室負責組織。目的是弄清資產管理狀況,設備完好程度值;提出需要報廢資產的意見;提出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2、通過固定資產清查,機關財務的固定資產總賬與各部門的備查賬要做到賬、賬相符;部門的資產清查要做到賬、物相符。
3、對資產清查中的盤盈或盤虧物品要進行情況說明,報請有關領導批准後,履行手續、調整賬目。
4、資產清查結果應由部門負責人及資產專管員簽字,送機關財務備存。
七、固定資產調撥
1、由於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需對委屬單位作資產調撥處置的,按照《黃河水利委員會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辦理。調出部門要出具調撥報告,說明原因及需調撥物品的品名、數量、購買時間、單價、總價等。除單項資產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經委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外,均需辦公室批准。具體手續由雙方財務部門負責,並依據調撥單由雙方進行資產增、減登記。
2、機關部門之間因工作需要或人員變化必須變動資產歸屬的,由雙方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會同機關財務共同辦理有關變動手續及賬目,部門內部資產使用人發生變化的,由本部門資產專管員負責並進行備查賬登記。
八、固定資產報廢
需要報廢的固定資產包括:
1、達到或超過使用期限且不能正常使用的。
2、因故損毀又不能修復的。
3、按規定需要報廢的。
4、經鑒定必須報廢的。
各部門需要報廢的資產,由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機關固定資產鑒定小組審查、鑒定,符合報廢條件的,予以報廢,辦理有關手續及賬務處理。
符合報廢條件的資產,限額在辦公室許可權范圍(批量或單(台)件10萬元)內的由辦公室批准;超過限額的報上級財務部門批准。
九、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
1、辦公室建立機關固定資產明細帳,負責組織對機關固定資產進行清查核實。
2、各部門負責部門固定資產備查賬,對本部門資產的安全、完整負責。
3、調出機關的職工在沒有交清資產之前,人勞部門不予辦理相關調動手續。
4、由於管理不善,造成固定資產損毀、丟失的,相關部門三年內不得增配任何固定資產。
對損毀丟失的物品,責任人和所在部門寫出情況報告,機關固定資產鑒定小組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做賠償處理的,責任人按處理意見提出的金額進行賠償,賠償額原則上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年內按賬面價值的85-95%;
二年內按賬面價值的75-85%;
三年內按賬面價值的65-75%。
十、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開始執行。
十一、本辦法由辦公室負責解釋。
⑩ 設備管理制度有哪些內容,怎麼制定
設備管理制度是指對企業設備的一種管理規定或辦法。企業建立科學的設備管理制度,對於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增加產量、改善產品質量、增強經濟實力都有著重要作用。
設備管理制度的內容:
1、建立與執行各種設備管理制度與責任制度;
2、設備的選擇評價,包括設備的購置、驗收、配置、安裝調試等;
3、設備的使用,包括正確合理地使用設備,合理地安排生產任務等;
4、設備的檢查、維修和保養,它是設備管理中工作量最大的環節,包括合理地制定設備維修計劃,採用先進的檢修技術,靈活地運用各種維修方式,採取先進的修理方法等;
5、設備的日常管理,包括設備的分類、編號、登記、調撥、報廢和事故處理等。
設備管理制度的建立:
設備管理制度是開展設備管理工作的依據。制度的建立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要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訂或制定新制度。
設備管理部門應收集整理設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規程、規范、標准等相關文件,具體應包括以下內容:
(1)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
(2)上級的有關規章制度。
(3)油田公司的涉及設備的管理制度。
(4)相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
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本單位的的設備管理制度,包括:
(1)設備管理辦法:關於設備管理機構設置,各級設備管理部門的職責、權利,有關設備資料、購置、安裝、驗收、使用、保養、修理、改造、報廢、閑置、處置、事故等方面的規定。
(2)設備配備、配套標准。
(3)主要設備的操作規程和保養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