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井下電纜漏電,有什麼方法或儀器能找到漏電電纜破口處
煤礦井下由於生產條件差,空氣潮濕,電氣設備移動頻繁,漏電現象時有發生。中性版點不接地系統權的漏電,會給人身、設備以至礦井造成很大威脅。所以,必須設有漏電保護。
《煤礦安全規程》423條規定:「井下低壓饋電線上,應裝設帶有漏電閉鎖的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檢漏保護裝置。如果沒有這兩種裝置,必須裝設自動切斷漏電饋電線的檢漏裝置。」
目前,小型煤礦中的漏電保護大多沒有選擇性,一般採用漏電繼電器和采區低壓電網的總饋電開關連接,一旦電網的某一地點發生漏電,總饋電開關就會迅速跳閘,切斷整個電網電源。因而,停電的范圍廣,影響面大。若不能迅速找到漏電故障點,盡快恢復供電,就會延長停電時間,給生產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采區有掘進工作面時,如局扇停運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掘進工作面及其附近巷道聚集的有害氣體超限。在給局扇和其它掘進設備恢復送電時,會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據對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我國掘進工作面發生的沼氣爆炸事枚,絕大多數是由於上述原因引起的。所以,電網發生漏電跳侗後,必須迅速找到漏電故障點,恢復井下正常供電。
2. 如何檢查電機的漏電位置,及處理方法
檢查電機的漏電位置:
用搖表,或用萬用表檢測漏電電流,即給電機同相供電,用萬用表交流電流塊測量電機外殼對地電流,但要注意安全。搖表一端與電機繞組連接,另一端與電機外殼連接。如果搖表的電阻小於2兆歐,則可以判斷泄漏。
最好的方法是用搖表測量電機繞組對外殼的絕緣電阻。一般應在0.5兆歐以上,當然也可以用萬用表的10K檔來測量。
處理方法:
如果繞組受潮而引起接地應先乾燥。冷卻至60-70℃左右時,用絕緣漆澆干。當繞組端部絕緣損壞時,應在接地點重新進行絕緣處理,並塗刷油漆然後烘乾。當繞組接地點在槽內時,倒帶繞組或更換一些繞組元件。若乾燥處理後絕緣電阻不符合要求,應倒帶線圈。
擴展內容:
漏電的原因:
1、一些電器使用的電路板存在一些問題(電路板的低壓電路沒有與220伏交流電隔離,所以有市電)。這是大多數使用開關電源的電器的情況。
比如一些老彩電在人們觸摸天線時感覺麻木,這是天線與電路板連接造成的漏電。但是由於電路板和電源之間有很大的電阻,產生的電流很小,所以電對人的危害不是很大。
2、即使電器的電路板沒有問題,也會因為某些部件(特別是電容)的泄漏或電路板上的潮濕和灰塵過多而發生泄漏。例如一些電器的外殼一開始沒有通電,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通電,這是大多數情況。
如果外殼帶電,觸摸時有明顯刺痛感,則可能屬於泄漏,可採用上述方法進行檢測。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從防範漏電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