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合成氨設備重多少噸

合成氨設備重多少噸

發布時間:2023-08-27 12:25:37

Ⅰ 我國合成氨發展狀況

我國的合成氨工業起步於20世紀30年代。一個是由著名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創辦的南京永利化學工業公司錏廠—— 永利寧廠,現南京化學工業公司的前身;另一個是日本佔領東北後在大連開辦的滿洲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其最高年產量不過50KT。另外,上海吳蘊初的天原還有一套電解水制氫生產合成氨、硝酸的小型車間(32年吳蘊初訪問Du pont購買的一套日產4t液氨的合成氨中試裝置)。整個合成氨生產從業人員約3400人,技術人員150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己形成了遍及全國的、完整的合成氨工業布局。我國擁有多種原料、不同流程的大、中、小型合成氨廠1000多個。1999年我國合成氨產量為34.5Mt,列世界第一。
解放後,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是從建設中型氮肥廠開始的。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恢復老廠,建設新廠 (新中國成立—— 1956年)
建國之初,在恢復與擴建老廠的同時,從前蘇聯引進了三套以煤為原料、年產5萬噸合成氨配9萬噸硝銨裝置,創建了吉化、蘭州、太原三大化工基地。

自力更生發展中型氮肥廠
(1956年—— 1965年)
56年自行設計、製造了7.5萬噸合成氨系統,以川化的創建為標志。到65年中氮投產了15家。20世紀60年代隨著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采,64年又從英國引進了一套以天然氣為原料的10萬噸合成氨裝置(即瀘天化)。

小氮肥的迅猛發展
(1965年—— 1975年)
為了適應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58年由著名化工專家侯德榜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製取碳酸氫銨的新工藝。在經歷了技術關、經濟關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全國各地(除西藏外)建設了一大批小型氨廠,鼎盛的1979年時最多達1540座氨廠。

大型氮肥廠的引進和發展
(1975年——至今)
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合成氨工業大發展時期。由於大型合成氨的優越性,1972年我國作出了引進大型合成氨裝置的決定。73年開始,首批引進了13套年產30萬噸大型合成氨成套裝置(其中10套為天然氣為原料,建在川化、瀘天化、雲南、貴州等地)。為了擴大原料范圍,78年又第二批引進了4套年產30萬噸合成氨裝置。20世紀90年代,又先後引進了14套具有20世紀90年代先進水平的大型合成氨成套裝置,從而掌握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先進工藝和技術。
同時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開始了大型合成氨成套裝置的自行設計、自行製造工作,第一套年產30萬噸的合成氨裝置於80年在上海建成投產。特別是於90年代初在川化建成投產的年產20萬噸合成氨裝置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Ⅱ 化工廠尿素車間和合成氨車間簡介急求問

是要雲天化的么?我也正在找,現在找到了。
1974年10月,在激流洶涌的金沙江畔的一個荒灘上,一個連地圖上都沒有標示的偏僻地方,誕生了一家名為雲南天然氣化工廠的化肥廠。後來人們習慣稱它為雲天化。
35年來,正是這個雲天化,由一家偏居西南一隅的產品單一的化肥廠,發展成為在化肥、有機化工、玻纖新材料、鹽及鹽化工、磷礦采選和磷化工等多個行業全國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進入新世紀以來,當眾多同類型、同規模的企業把百億元銷售收入列為近期或中期奮斗目標時,雲天化卻在2005年以來的幾年間,銷售收入連創新高,相繼邁上100億元、200億元、300億元的台階,產業規模和行業地位迅速跨越提升,步入了迅猛發展的快車道。雲天化高濃度磷復肥生產能力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玻纖新材料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經濟效益為全國第一;磷礦采選規模及磷化工產品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雲天化同時也昂首位居中國化肥企業百強排行榜第一名。
不可能變可能
1972年,「文革」浩劫使中國經濟遭受重創。此時,黨中央、國務院開始重點籌劃國家經濟發展問題,制定了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非常有名的「四三方案」。該方案計劃用43億美元集中進口一批成套設備和單機,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打開從西方國家引進先進技術的大門。這其中就包括引進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裝置。這些直接用於保障人民吃飯、穿衣的投資,佔了當時總投資額的63.8%。雲天化賴以起家的30萬噸合成氨、48萬噸尿素裝置,就是這個「四三方案」計劃引進的13套大化肥裝置之一。
但是,這套大化肥裝置得以在雲南落戶,還有一段曲折的經歷。
據原雲天化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雲天化第一任廠長陶遵繁回憶,當時,13套大化肥裝置均以天然氣和石腦油為原料,而且因引進設備的大件運輸要求,需要所在地有通江達海的大型水運碼頭。由於雲南既沒有油氣原料又沒有大型水運碼頭,最初規劃的13套大化肥裝置沒有一套是放在雲南的。但雲南是農業大省、煙草種植基地,當時急需一套大化肥。因此,雲南省政府和省石化廳成立了以省委副書記郭超掛帥的項目指揮部,多方努力爭取項目。
指揮部分析,要爭取此項目首先要解決兩個難題:第一必須靠近氣源地找到廠址,第二必須解決大件運輸問題。指揮部一方面組織人員在靠近四川的金沙江畔找廠址,另一方面積極跑項目,要求有關部門把原定建在四川的3套大化肥裝置放一套在雲南。
當時,陶遵繁帶著省石化廳和四川第一化工設計院的工作人員,從宜賓沿金沙江西上踏勘廠址。他們跋山涉水,來回搜尋,但一路所看到的地形都是高山峽谷,作旅遊景觀尚可,要建大廠不行。後來,他們好不容易找到3處適合建廠的河灘地,一問,還是屬於四川的地界。在多次踏勘未果的情況下,他們不得已向指揮部領導請示:能不能把雲南的大化肥廠建在四川境內?有領導於是動起了腦筋:能不能與四川省商量,把這個地方劃給雲南?
要人家的裝置,還要劃走人家的地皮,這件事操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件事還硬是給辦成了。不久,包括現在雲天化水富基地地皮所在的3個鄉從四川劃給了雲南,作為交換,攀枝花市對面原屬雲南的3個鄉被劃給了四川。
與此同時,指揮部派得力的人到北京跑項目。起初,他們得到的答復是:這13套大化肥裝置建在哪個省,是毛主席親自批的,要改就必須得到主席的批准。1973年9月,郭超見到了時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谷牧。谷牧說:「四川的天然氣很多,你們緊靠四川,能不能靠近四川找塊地,向四川要點氣?這樣,在雲南建一套大化肥裝置就有條件了。」指揮部經多方努力,創造了所要求的條件,然後想盡一切辦法把意見呈報給毛主席,終於得到了主席同意將裝置改建雲南的批示。
就這樣,雲天化終於有了投胎之地。雲天化從最初孕育那刻起,就凝結著第一代雲天化人的辛勤汗水。
1974年9月,雲天化建設工程破土動工。從全省130多個單位抽調的一萬多人參加了此次「會戰」。在這一片亂石荒灘,建設者們住的是油毛氈棚,喝的是泥巴水。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攻克了建設任務重、施工難度大、運輸戰線長等重重困難,僅用了34個月26天的時間,高速度、高質量地把雲天化建了起來。後來,該建設工程還獲得了國家銀質獎章。1977年8月18日零時,雲天化尿素裝置進行實物試車,實現了一次開車成功。
四動洋設備
創業難,守業更難。
建廠初期,由於處於四川天然氣輸氣管道的末端,雲天化的天然氣供應經常壓力不足。而廠里的進口裝置採用的是國外上世紀60年代的技術,有的已經落後了,有的不符合中國國情。當時最令人頭痛的,就是裝置的各機泵動力採用蒸汽透平驅動,既不好控制,又耗費天然氣。本來天然氣作原料就不夠,還要拿一部分作燃料氣,這使得天然氣供應更加捉襟見肘。為此,雲天化人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大膽地對進口設備進行了改造。涼水塔循環水泵動力透平裝置是耗氣大戶,他們就先拿它開刀,將該裝置改造為電動機驅動,節省出大量的天然氣用作原料,提高了化肥產量。就這樣,雲天化人先後進行了182項改造,將全廠的透平裝置都改為了電動機驅動,節省出佔全年供氣量1/6的天然氣用作原料氣,保證了生產。1979年12月23日,雲天化的合成氨裝置首次達到年產30萬噸,實現了裝置的達標達產。1980年,雲天化合成氨裝置還率先創造了國內同類裝置連續運行312天的最高紀錄。1985年,雲天化主要產品金沙江牌尿素奪得全國大化肥企業中第一塊國家產品質量金牌。
此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雲天化又經歷了3次大的技術改造。
1988年,雲天化在全國大化肥企業中首家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分別引進美國凱洛格公司的5項合成氨改造技術、義大利斯那姆公司的尿素水解裝置、瑞士卡薩利公司的氨合成塔改造技術,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技改。這次技改非常成功,改造後一年就節約天然氣3690萬立方米,可增產合成氨2.69萬噸,實現經濟效益1058.76萬元。在親眼看到雲天化僅用11天就完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氨合成塔改造後,瑞士卡薩利公司的專家拉姆貝激動地說:「你們改造的速度非常快,質量也非常好,是世界上最快、最好的!」
1994年,圍繞節能降耗目標,雲天化又啟動了一次大的改造。尿素裝置共引進國外設備5台(套),國內設備11台(套)。其中,由於涼水塔項目工程量大,雲天化選擇邊生產邊施工的辦法進行,首創了國內大化肥涼水塔不停車更換木構件的先例。這次改造於1995年完成。考核結果表明,裝置綜合節能水平達到1.229吉焦/噸氨,全年節能摺合天然氣1246.86萬立方米,新增經濟效益2431.5萬元。
2002年,雲天化投資3.4億元,對大氮肥裝置進行了又一次大的改造。改造後裝置生產能力大大提升,合成氨日產量由原來的1145噸增加到1500噸,尿素日產量由原來的1750噸增加到2300噸,公司實現年新增利潤7495萬元。而如果從國外引進同樣產能和規模的生產設備,則至少需花費18億元。
通過不斷技改,雲天化大氮肥裝置的產能從最初設計的年產合成氨30萬噸、尿素48萬噸,增加到年產合成氨50萬噸、尿素80萬噸。在大大降低能耗的同時,企業實現了低成本、內涵式的良性發展,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始終保持在全國大化肥生產企業的前列。
兩創世界紀錄
對大化肥生產企業來說,保證裝置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運行,是實現優質高效生產的基礎。以雲天化為例,其合成氨、尿素裝置每安全運行一天,就可為企業創造400多萬元的產值;而每少停一次車,企業就可以增加近千萬元的產值,同時還可避免近2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早在雲天化成立之初,作為提升大化肥裝置管理水平的一項有效舉措,「長周期」概念被引入公司。業內將裝置安全連續運行100天命名為「百日紅」。多年來,雲天化把追求生產設備長周期運行「百日紅」作為實現企業優質高效生產的核心目標。截至目前,雲天化合成氨、尿素兩大裝置已順利實現了67個「百日紅」。
在爭創「百日紅」的基礎上,2005年12月15日,雲天化的合成氨、尿素裝置雙雙實現了安全連續運行350天,不僅打破了自己首創的兩套裝置分別連續運行312天和314天的國內紀錄,也超越了國際上合成氨、尿素同類裝置同步連續運行345天的世界紀錄。時隔3年,雲天化再次超越了自己,續寫了傳奇。2008年9月23日,雲天化又實現了合成氨裝置連續運行400天、尿素裝置連續運行400天,再次刷新其保持的世界紀錄。
采訪現任雲天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董華時問道,雲天化連續創造裝置長周期運行的世界紀錄的秘訣是什麼?董華說,一是靠裝備自身的先進性、可靠性和檢修維護技術水平;二是靠生產操作人員的素質和技術能力,靠對職工隊伍的培訓和建設;三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長期以來,雲天化堅持從嚴治廠,狠抓企業管理不放鬆,夯實管理基礎,建立了企業標准化體系,使企業的管理日趨規范、日益強化。雲天化先後獲得3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和100多項省、部級榮譽稱號,成為雲南省工業企業的一面旗幟和全國同行業的先進企業。
2008年7月31日晚10時許,伴隨著瓢潑大雨,一陣巨大的雷電從天而降,導致公司總電路跳閘。當晚正常運行的8套裝置中除了合成氨、尿素兩套裝置(其動力為蒸汽透平,無需電力)外全部停車,全廠4台鍋爐中也有兩台停止了運行。合成氨、尿素裝置蒸汽壓力表的指針顫抖著從3.8兆帕掉到了3.5兆帕,一時間,生產線上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屏住了呼吸。大家知道,一旦蒸汽壓力跌至3.4兆帕,就必須將合成氨、尿素裝置停車,造成全廠非正常停車的巨大損失。緊要關頭,員工們紛紛自發地趕赴生產現場,憑著熟練、默契的配合和日常積累的豐富操作經驗,全力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忙碌,蒸汽壓力表指針終於慢慢升了上來,裝置運行逐漸恢復了正常。在場所有人揪著的心都放了下來,笑容在臉上綻放,車間里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
正是由於長期的職工隊伍建設,使這樣的一次次突發意外化險為夷,保證了裝置安全、長周期運行,創造了一項項世界紀錄。
一連串「第一」
在雲天化的發展史上,有兩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值得關註:一是1997年,作為全省第一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獲得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雙試點企業,雲天化完成公司化改造,成為雲南省政府授權經營的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是2000年,雲天化從地處川滇交界的企業發源地水富縣城出發,把集團總部搬遷到了中心城市昆明。
1997年3月28日,雲南省政府在昆明市國貿中心舉行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慶祝大會。至此,雲天化集團公司成為雲南省第一家既是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又是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的企業。之後,由集團公司獨家發起,以合成氨、尿素等生產經營性資產作為投入,雲南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社會募集的方式成立。同年7月,1億股雲天化股票成功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雲天化股份共募集資金6.07億元。
與此同時,雲天化進行了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調整,雲天化集團公司與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職能分離,管理機構分設。集團公司成為投資決策中心、資本運營中心、監督控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承擔生產經營任務,成為利潤中心。雲天化逐步完善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997年通過整體改制獲得市場主體資格後,雲天化的資本運作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通過內引外聯、資產重組、參股控股等形式,雲天化大規模地進行資本運作,實現了低成本產業擴張。繼水富的有機化工基地建成後,1999年雲天化首次跨地區收購重慶國際復合材料公司70%的股份;2000年雲天化收購雲南省紅河州磷肥廠;2001年,雲南省化工研究院整體並入雲天化集團;2002年,雲天化投資組建了雲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和雲南天創科技有限公司。這一系列的大手筆,為後來雲天化打造有機化工、玻纖新材料、高濃度磷復肥、精細磷化工四個產業平台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0年總部搬遷時,雲天化在昆明這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立了永久的指揮中樞和產業發展基地,這使得雲天化集團在資源、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諸多方面獲得了更大的空間。
2002年起,雲南省啟動了兩輪深化國企改革和行業整合的進程。當年底,雲天化集團按照「氮磷結合、以磷帶氮、以氮促磷、互動整合、雙向發展」的思路,一方面通過投資建設天安化工50萬噸/年合成氨項目,使之與雲南磷復肥基地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利用行業整合的機會控股富瑞化工,加快「836」國家示範項目的建設,使雲天化集團高濃度磷復肥產能躍居全國第一。
2003年,通過股權劃轉,雲南鹽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雲南博源實業有限公司進入雲天化;同年,雲天化託管雲南紅雲氯鹼有限公司,對該公司資產和業務進行重組。雲天化把紅雲氯鹼的主要生產裝置並入雲南鹽化,初步搭建了鹽和鹽化工產業平台。當年,雲天化還收購了雲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42.34%的股權。
2005年,通過股權收購,雲南馬龍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入雲天化,公司進一步搭建了磷化工業務平台。同年,雲南省政府實施新一輪整合重組,雲南雲峰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中輕依蘭(集團)有限公司、雲南化學工業建設公司、雲南三環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雲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的剩餘股權進入雲天化。
2006年9月,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加速培育一批國內一流大型企業集團的總體要求,同時也為了滿足集團主動應對市場競爭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雲天化將下屬的三環化工、富瑞化工、天湖化工、紅磷化工、雲峰化工5家磷復肥企業整合為一家,組建了雲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化工公司成立後,迅速搭建了公司組織機構,內部管理秩序逐步走上正軌,整合重組後的協同效應初步顯現。2007年,5家企業從三盈兩虧變為全面盈利,企業市場話語權迅速提升,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整合重組後的雲天化國際公司,擁有420萬噸的高濃度磷復肥年生產能力,產能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短短幾年時間,憑借歷史性機遇賦予的良好政策環境,以及多年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清晰准確的戰略定位,雲天化通過規模擴張、上下游延伸、結構調整、市場及資源整合、資本運作、新項目建設等方式,不斷做大做強化肥,快速發展玻纖、磷礦采選,穩步發展有機、氯鹼,積極發展磷化工,大膽涉足煤化工,進一步夯實了化肥、有機化工、玻纖新材料、鹽及鹽化工、磷礦采選和磷化工六大產業平台,大大提升了產品品牌價值。
目前,雲天化的主要產品超過30種,其中有5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稱號。該公司高濃度磷復肥產能規模位列全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磷礦石開采規模居全國第一;黃磷產能居世界第一;三聚磷酸鈉產能居世界第三;高濃度氮肥單套生產裝置產能居全國第一;玻纖產能居全國第一;單位產品效益居全國第一。這些「第一」,為雲天化躋身世界級化工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合成氨設備重多少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一般噴什麼油漆 瀏覽:238
軸承上的ncf是什麼意思 瀏覽:25
閥門銅套是什麼材質 瀏覽:338
怎麼在家無器材練臂力 瀏覽:165
蘇州五金機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42
遠動終端裝置rtu設計 瀏覽:194
自動獨立拘束裝置解析 瀏覽:253
q41h代表什麼閥門 瀏覽:520
水箱怎麼不用半導體製冷 瀏覽:12
五金機電店內部擺設照片 瀏覽:106
胳膊神經疼做什麼儀器檢查 瀏覽:66
j在閥門方面是什麼意思 瀏覽:206
自動准同期裝置中的線性整步電壓 瀏覽:67
張家港電動工具廠 瀏覽:60
天津塘沽第一閥門廠南寧 瀏覽:109
如圖是檢驗呼出氣體的實驗裝置 瀏覽:662
鑄造新鋁鍋怎麼處理 瀏覽:587
速騰車輛側設備和網路在哪裡 瀏覽:277
佛山金盛馳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984
江蘇東科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