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柔性電子用哪些設備

柔性電子用哪些設備

發布時間:2023-07-24 07:04:34

❶ 首塊全3D列印柔性OLED顯示屏問世,將會用於哪些設備

引言:有些人在列印紙的時候都會選擇紙張柔軟一些的,因為這樣的質量也是能夠耐用的。像首塊全3D列印柔軟的oled顯示屏問世之後許多人都感覺科技真的是離大家越來越近了,現在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的提升。這些專門的列印機也是能夠列印出一些好的顯示屏,也會給大家提供更方便的現象。

三、總結

有很多人對於顯示屏的功力都是非常喜歡的,那麼你也可以回到家給自己買一個這樣的顯示屏。大部分的經濟都是變得越來越好了,也呈現給了大家一幅富態的樣子。所以生活在不斷的提高,那麼也會依然保持穩定,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

❷ 首塊全3D列印柔性OLED顯示屏問世了,這種顯示屏有什麼用途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同時我國的科技也在不斷的發展,在近幾年我國的科技有了很明顯的提升,我國首塊3D列印柔性oled顯示屏出世了。OLED顯示技術使用有機材料層,將電轉化為光,從而使OLED顯示屏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作用就會更廣,OLED顯示屏可以當做電視屏和顯示器,同時也可以做為智能手機等手持電子設備,它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好的,同時它也是非常的方便。

這塊oled顯示屏的材料柔韌性都是很好的,同時它是庄峰在其他的材料內的,所以它的彎曲塑形是非常的穩定,並且對於很多的一起都是可以使用的。顯示屏的作用是非常廣的,它可以把一些自動化的系統全部展現出來,同時對於一些道路交通的信息顯示,指揮中心,信息顯示等都是非常有用的。

❸ 柔性自動化都有哪些主要內容及措施

柔性自動化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即機電一體化的新一代自動化,它的加工程序是靈活可變的,也稱可變編程自動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產品的功能與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復雜程度也隨之增高,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受到了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對中小企業形成了威脅,而且也困擾著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為,在大批量生產方式中,柔性和生產率是相互矛盾的。眾所周知,只有品種單一、批量大、設備專用、工藝穩定、效率高,才能構成規模經濟效益;反之,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設備的專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況下,頻繁調整工夾具,工藝穩定難度增大,生產效率勢必受到影響。為了同時提高製造工業的柔性和生產效率,使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最終使中小批量生產能與大批量生產抗衡,柔性自動化系統便應運而生。
自從195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一台數字控制銑床誕生後,20世紀70年代初柔性自動化進入了生產實用階段。幾十年來,從單台數控機床的應用逐漸發展到加工中心、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系統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使柔性自動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柔性自動化的內容:
柔性自動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自動化。以硬體為基礎,以軟體為支持,通過改變程序即可實現所需的控制,因而是柔性的,易於變動,實現製造過程的柔性和高效率,適應於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系統等。
一、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Numericalcontrolmachinetools,NC)是用數字代碼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給定的工作程序、運動速度和軌跡進行自動加工的機床。數控機床對零件的加工過程,是嚴格按照加工程序所規定的參數及動作執行的。它是一種高效能自動或半自動機床,與普通機床相比,加工對象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體現出很好的適應性,可大大節省生產准備時間。數控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倍~5倍,對某些復雜零件的加工,生產效率可以提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採用數控機床有利於向計算機控制與管理生產方面發展,為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創造了條件。
二、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MC)是在一般數控機床的基礎上增加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而形成的一類更復雜但用途更廣、效率更高的數控機床。由於具有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就可以在一台機床上完成車、銑、鏜、鉸、攻螺紋、輪廓加工等多個工序的加工。因此,加工中心機床具有工序集中,可以有效縮短調整時間和搬運時間,減少在製品庫存,加工質量高等優點。加工中心常用於零件比較復雜,需要多工序加工,且生產批量中等的生產場合。
現代的加工中心已向多坐標、多工種、多面體加工和可重組(更換主軸箱等部件)等方向發展,如車銑加工中心、銑鏜磨加工中心、五面體加工中心、和五坐標(多坐標)加工中心等,數控系統也向開放式、分布式、適應控制、多級遞階控制、網路化和集成化等方向發展,因此數控加工不僅可用於單件、小批生產自動化,同時也可用於單一產品大批量生產的自動化。
三、柔性製造單元
柔性製造單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是一個可變加工單元,由單台計算機控制的加工中心或數控機床、環形(圓形、角形或長圓形等)托盤輸送裝置或機器人所組成,採用切削監視系統實現自動加工,不停機更換工件進行連續生產。它是組成柔性製造系統的基本單元。
柔性製造單元比單台數控機床或加工中心的柔性大,可以實現更多品種的配套加工。據日本的實踐表明,柔性製造單元一般每天可完成21.3種零件的加工,完成裝配產品配套用50種零件的加工時間為2.34天,而採用加工中心完成同樣任務,每天只能完成2.09種,完成50種零件的配套則要23.9天;柔性製造單元可實現24h連續運轉,加工中心一般只能工作18h,柔性製造單元的運轉工作利用率是MC的1.5倍,完成相同任務的柔性製造單元投資可比加工中心系統投資節省17.34%,操作工人的數量只有MC的82.67%。
與柔性製造系統相比,柔性製造單元的主要優點是:佔地面用較小,系統結構不很復雜,成本較低,投資較小,可靠性較高,使用及維護均較簡單。因此,柔性製造單元是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深受各類企業的歡迎。
四、柔性製造系統
1、柔性製造系統的概念、特點和適應范圍
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是一個製造系統,由多台(至少兩台)加工中心或數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儲料和輸送系統等組成,沒有固定的加工順序和節拍,在計算機及其軟體系統的集中控制下,能在不停機調整的情況下更換工件和工夾具,實現加工自動化,在時間和空間(多維性)上都有高度的柔性,是一種計算機直接控制的自動化可變加工系統。
與傳統的剛性自動生產線相比,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實現多種不同工藝要求不同「類」的零件加工,進行自動更換工件、夾具、刀具和自動裝夾,有很強的系統軟體功能。
(2)具有高度的自動化程度、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實現長時間的無人自動連續工作(如連續24h工作)。
(3)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調整、准備終結等輔助時間。
(4)具有高生產率。
(5)降低直接勞動費用,增加經濟收益。
柔性製造系統的適應范圍很廣,如果零件生產批量很大而品種數較少,則可用專用機床線或自動生產線;如果零件生產批量很小而品種較多,則適於用數控機床或通用機床;在兩者中間這一段,均是適於用柔性製造系統來加工。
2、柔性製造系統的類型
柔性製造系統是一個統稱,其類型很多,可分為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線、柔性生產線等,前已論述了柔性製造單元,現分述柔性製造線和柔性生產線。
柔性製造線(FlexibleManufacturingLine,FML)是由兩台或兩台以上的加工中心、數控機床或柔性製造單元所組成,配置有自動輸送裝置(有軌、無軌輸送車或機器人)、工件自動上、下料裝置(托盤交換或機器人)和自動化倉庫等,並有計算機遞階控制功能、數據管理功能、生產計劃和調度管理功能,以及實時監控功能等,它是典型的柔性製造系統,通常所說的柔性製造系統就是指的這種類型。
柔性生產線(FlexibleTransmissionLine,FTL)是由若乾颱加工中心組成,但物料系統不採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自動輸送車、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倉庫等,而是採用自動生產線所用的上、下料裝置,如各種送料槽等,不追求高度的柔性和自動化程度,而取其經濟實用。這種柔性製造系統又稱之為准柔性製造系統。
3、柔性製造系統的組成和結構
柔性製造系統的組成由物質系統、能量系統和信息系統三部分組成,各個系統又由許多子系統構成。
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加工設備是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目前以銑鏜加工中心(立式和卧式)和車削加工中心佔多數,一般多由3台~6台組成。柔性製造系統常用的輸送裝置有輸送帶、有(無)軌輸送車、行走式工業機器人等,也可用一些專用輸送裝置。在一個柔性製造系統中可以同時採用多種輸送裝置形成復合輸送網。輸送方式可以是線形、環形和網形。柔性製造系統的儲存裝置可採用立體倉庫和堆垛機,也可採用平面倉庫和托盤站。托盤是一種隨行夾具,其上裝有工件夾具,工件裝夾在工件夾具上,托盤、工件夾具和工件形成一體,由輸送裝置輸送,托盤裝夾在機床的工作台上。托盤站還可起暫時存儲作用,配置在機床附近,起緩沖作用。倉庫可分為毛坯庫、零件庫、刀具庫和夾具庫等,其中刀具庫有集中管理的中央刀具庫和分散在各機床旁邊的專用刀具庫兩種類型。柔性製造系統中除主要加工設備外,還應有清洗工作站、去毛刺工作站和檢驗工作站等,它們都是柔性工作單元。
柔性製造系統具有製造不同產品的特有柔性,不需要改變系統硬體結構,能夠生產不同的產品,從而適應市場變化,縮短新品研發周期;藉助於計算機,柔性製造系統加工輔助時間大為減少,可以顯著提高機床利用率,可達75%~90%;由於工序合並,所需裝夾次數和使用機床數量減少,降低設備成本,縮減系統在製品庫存量,工作循環時間減少,生產周期縮短;系統的控制、管理和傳輸都是在計算機下進行的,使得操作人員也減少。
根據柔性製造系統的統計數據表明,採用FMS可以降低加工成本50%,減少生產面積40%,提高生產率50%,過程的在製品可減少80%。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缺點是:系統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系統結構復雜,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很高;結構復雜使得系統的可靠性較差。
五、成組技術
成組技術從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成組加工,到60年代發展為成組工藝,出現了成組生產單元和成組加工流水線,其范圍也從單純的機械加工擴展到整個產品的製造過程。70年代以後,成組工藝與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相似論、方法論、系統論等的結合,就發展成為成組技術。
成組技術其實質是將中小批量生產的零件,按其結構和工藝的相似性,劃分成組,相當於擴大了零件的批量,因而可以採用近似於大批量生產的工藝技術,達到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目的。成組技術是應用系統工程的觀點,把多品種、中小批生產中的設計、製造和管理等方面,作為一個生產系統的整體,統一協調生產系統的各個方面,全面應用成組技術,以取得最優的綜合經濟效益。成組技術的應用,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促進零部件設計的標准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設計和多樣化設計;在產品製造方面,可以促進工藝設計的標准化、規范化和通用化,減少重復勞動,實施成組加工和應用成組夾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系統的柔性;在生產管理方面,可以縮短生產周期,簡化作業計劃,減少在製品數量,提高人員、設備的利用率,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
1、基本原理
成組技術是一門涉及多種學科的綜合性技術,其理論基礎是相似性,核心是成組工藝,在現階段更有計算機輔助成組技術的特色。
成組工藝是把尺寸、形狀、工藝相近似的零件組成一個個零件族(組),按零件族制訂工藝進行生產製造,這樣就擴大了批量,減少了品種,便於採用高效率的生產方法,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開辟了一條途徑。
零件在幾何形狀、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為基礎,在製造、裝配等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所導出的相似性,稱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因此,二次相似性是基本相似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成組工藝的基本原理表明,零件的相似性是實現成組工藝的基本條件。工藝相似性是指可採用相同的工藝方法進行加工,採用相似的夾具進行裝夾,採用相似的量儀進行檢測等。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是實現成組工藝的重要工具。成組技術就是揭示和利用基本相似性和二次相似性,使工業企業得到統一的數據和信息,變單件小批生產為成批生產。
2、成組技術實施和生產組織形式
1)成組工藝的實施步驟
成組工藝的實施步驟如下:
(1)產品零件按零件分類編碼系統進行分組分類。
(2)應用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制訂零件的成組加工工藝過程。
(3)設計成組工藝裝備,如成組夾具、成組刀具、成組量具等。
(4)設計成組工藝裝備,如成組夾具、成組刀具、成組量具等。
(5)建造成組加工生產線,設計成組輸送裝置、成組裝卸裝置、倉庫等。
2)成組工藝的生產組織形式
成組工藝的生產組織形式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
(1)獨立的成組加工機床或成組加工柔性製造單元主要用於形狀較簡單、相似程度較大,能在一台機床上完成的零件。
(2)成組加工和一般加工的混合生產線主要用於零件較復雜,相似程度較小,需要多台機床才能完成全部工序的情況,其中能進行成組加工的就用成組加工機床加工,不能進行成組加工的則用普通機床加工,甚至可用專用機床加工,因此形成混合生產線(工段)。
(3)成組加工生產線或成組加工柔性製造系統這是成組加工的最高組織形式,零件的全部工序都進行成組加工。
3、零件的分類編碼系統
(1)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概念和作用。零件的分類編碼就是用數字來描述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和工藝特徵,也就是零件特徵的數字化。
在成組技術中,零件分類編碼系統的作用不是為了完整地描述零件的特徵,而是為了進行零件的分類成組,形成零件族,以便進行成組加工。因此,零件分類編碼系統中的信息只要能夠滿足描述零件成組分類的需要就夠了,要想從零件分類編碼來反求完整的零件形狀、尺寸、公差等是不可能的。
(2)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所要描述的零件特徵及其提取。零件分類是根據零件的特徵來進行的,這些特徵一般可分為三個方面:
①結構特徵,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結構功能、毛坯類型等。
②工藝特徵,零件的毛坯形狀、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方法、材料、定位夾緊方式、選用機床類型等。
③生產組織與計劃特徵,加工批量、製造資源狀況、工藝路線跨車間、工段、廠際協作等情況。
(3)零件分類編碼系統的結構。零件的特徵用相應的標志表示,這些標志可由分類編碼系統中的相應環節來描述。根據分類環節的數量,零件的分類編碼系統可分為多級和單級兩大類。目前多採用多級分類編碼系統,各級又由多個分類環節來描述。
零件的編碼是一種數學描述,每個零件都有識別碼,它就是零件的件號或圖號,為了區分,零件的識別碼是唯一的,不能重復。在零件分類編碼中,零件又有分類碼,它是在推行成組技術時才提出的,它是可以重復的,相同分類碼的零件表示了它們是相似的,可以歸為一類,即一個零件族(組)。
①總體結構。零件分類編碼系統大多採用表格形式,由橫向分類環節和縱向分類環節兩部分組成。
橫向分類環節稱為碼位,主要用於描述零件的類型、形狀、尺寸、工藝要素、材料、精度、毛坯等宏觀信息分類,其位數在4~80之間,常用的為9~21位。碼位越多,可描述的內容越多越細致,但結構就越復雜。
縱向分類環節稱為碼域或碼值,主要用於描述宏觀信息中分層次的更細致的結構信息,一般為10位,用0~9數字表示,具體位數按需要而定。
4、成組工藝過程設計
成組工藝過程設計是在零件分類成組的基礎上進行的,基本上有四種方法。
(1)典型零件工藝法。在一個零件族(組)中,選擇其中一個能包含這組零件全部加工表面要素的零件作為該族(組)的代表零件,稱之為典型零件,或稱之為樣件,制定典型零件的工藝過程,即為該零件族(組)的成組工藝過程,再由成組工藝過程經過刪減等處理產生該族(組)各個零件的具體工藝過程。
(2)復合零件工藝法。復合零件法的思路是先按各零件族(組)設計出能代表該族(組)零件特徵的復合零件,制定復合零件的工藝過程,即為該零件族(組)的成組工藝過程,再由成組工藝過程經過刪減等處理產生該族(組)各個零件的具體工藝過程。
(3)典型工藝路線法。從一個零件族(組)中選擇一個零件的工藝路線,它能夠包含所有零件的工藝路線,就以它作為該零件組的典型成組工藝。
(4)復合工藝路線法。當不能直接從零件族(組)中各個零件的工藝路線選擇產生一個能包含全組零件的工藝路線,則可採用復合工藝路線法。零件分類成組後,先制定出零件族(組)中各個零件的工藝路線,將它們復合起來,形成一個假想的工藝路線,它最復雜、全面,包含了該組所有零件的工藝路線,即為成組工藝路線。
柔性自動化的主要措施和效益,採用柔性自動化,可以提高製造系統的柔性和生產率,並獲得經濟效益。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措施如下:
(1)刀具和工件的自動輸送和供給。
(2)藉助計算機實現機床的合理利用和作業調度。
(3)製造過程的計算機監控。
(4)機床及輸送系統的預防性維護和檢修。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實現:
1)提高機床利用率;
2)在不停機條件下改變加工任務;
3)多機床看管;
4)人機分離;
5)夜班無人運行。
其結果導致:
①可按照裝配所需的批量進行加工,從而減少在製品和降低存儲費用;
②縮短生產周期,實現按交貨日期組織生產;
③充分利用刀具壽命,減少刀具費用;
④降低產品的成本;
⑤對市場作出快速響應。

❹ 柔性製造系統是什麼,都有哪些基本組成部分

柔性製造系統,是指由一個傳輸系統聯系起來的一些設備,傳輸裝置把工件放在其他連接裝置上送到各加工設備,使工件加工准確、迅速和自動化。柔性製造系統有中央計算機控制機床和傳輸系統,有時可以同時加工幾種不同的零件。

系統組成

一、加工設備

加工設備主要採用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前者用於加工箱體類和板類零件,後者則用於加工軸類和盤類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種生產中所用的FMS,常採用可更換主軸箱的加工中心,以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

二、儲存和搬運

儲存和搬運系統搬運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夾具、檢具和切屑等;儲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盤庫,也有儲存量較大的桁道式立體倉庫。

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裝入托盤上的夾具中,並儲存在自動倉庫中的特定區域內,然後由自動搬運系統根據物料管理計算機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軌道式台車和傳送滾道適用於按工藝順序排列設備的FMS,自動引導台車搬送物料的順序則與設備排列位置無關,具有較大靈活性。

工業機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圍內為1-4台機床輸送和裝卸工件,對於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盤自動交換裝置(簡稱APC)來傳送,也可採用在軌道上行走的機器人,同時完成工件的傳送和裝卸。

磨損了的刀具可以逐個從刀庫中取出更換,也可由備用的子刀庫取代裝滿待換刀具的刀庫。車床卡盤的卡爪、特種夾具和專用加工中心的主軸箱也可以自動更換。切屑運送和處理系統是保證 FMS連續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一般根據切屑的形狀、排除量和處理要求來選擇經濟的結構方案。

三、信息控制

FMS信息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採用群控方式的遞階系統。

第一級為各個工藝設備的計算機數控裝置(CNC),實現各加工過程的控制;

第二級為群控計算機,負責把來自第三級計算機的生產計劃和數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給第一級中有關設備的數控裝置,同時把它們的運轉狀況信息上報給上級計算機;

第三級是FMS的主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其功能是制訂生產作業計劃,實施FMS運行狀態的管理,及各種數據的管理;第四級是全廠的管理計算機。

性能完善的軟體是實現FMS功能的基礎,除支持計算機工作的系統軟體外,數量更多的是根據使用要求和用戶經驗所發展的專門應用軟體,大體上包括控制軟體(控制機床、物料儲運系統、檢驗裝置和監視系統)、計劃管理軟體(調度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工裝管理等)和數據管理軟體(模擬、檢索和各種資料庫)等。

為保證FMS的連續自動運轉,須對刀具和切削過程進行監視,可能採用的方法有:測量機床主軸電機輸出的電流功率,或主軸的扭矩;利用感測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號;利用接觸測頭直接測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變化;累積計算刀具的切削時間以進行刀具壽命管理。

此外,還可利用接觸測頭來測量機床熱變形和工件安裝誤差,並據此對其進行補償。

特性

「彈性製造系統發送資料」包含大部分來自工作站結點、設備及儀表器具的短期消息及大筆系統所需的文件資料。該消息規模涵蓋少數字元組到數百位元組。運行軟體和其他資料如造冊在大規模文件中,當加工階段之資料,運行儀器溝通之資料,監測狀態之資料及從各小工作站回報之資料等。

回報時間也有些差異,大筆程序文件從主要電腦下載到每儀器或從彈性製造系統開始之工作站結點﹙node﹚通常約要花60秒。

儀表信息需在決定性時間延遲﹙deterministic time delay﹚的某期間內提交,其他信息類型運於短時間警急回報和傳輸與接收大部分瞬間消息。

彈性製造系統的可靠性協議(reliable FMS protocol)來支持所有FMS特性是現今急迫的。現存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所制定協議並不能滿足現今環境之實際溝通需求。

載波感測多重訪問碰撞偵測(即CSMA/CD,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的簡寫)協議延遲是指當一些工作站結點不受因消息碰撞增加而產生限制。

標記(Token Bus)有決定性消息延遲但不能優先支持FMS溝通之溝道結構(access scheme)。

權標環狀(Token-Ring)提供通過優先次序和低消息延遲;然而該發送資料並不可信。單一結點(工作站node)失誤通常發生在通過該工作站結點之發送錯誤。另外,權標環狀的拓撲(一種實體網路架構的類型)也是需要高等布線安裝網路及成本。

FMS通信協議設計支持即時溝通時間和延遲/故障回報消息和即時回應任何緊急信號之需求。因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常見過熱、塵埃和電磁干擾(EMS)產生之機械失誤和故障,因此需要一優先機制和即時緊急警報消息並且運作適當傳輸回復程序。

標記(Token Bus)修改實行於一個優先通路機制,允許短且低延遲傳輸消息以及較長消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柔性製造系統

❺ 什麼叫做柔性屏幕

柔性屏,指具有可彎曲、折疊、捲曲等多種形態,柔韌性佳的顯示屏幕。柔性屏的問世,為高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視,電子設備,甚至智能穿戴、車載等科技領域的終端應用帶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業內人士稱,柔性屏將成為終端電子消費產品的新風口,採用柔性屏幕的手機、平板電腦二合一產品將會成為手機等終端產品創新提供更多可能。

《中國製造2025》明確柔性屏技術價值

柔性屏應用場景廣泛,市場前景可觀。隨著柔性屏技術的成熟和量產時代的到來,其將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視、電腦、平板、可穿戴設備、VR 領域。而且據估算,隨著柔性屏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70.6%的柔性屏產能應用於智能手機。近年國家也在積極推動柔顯行業的發展,《中國製造2025》里明確提出,柔顯技術已經上升為國家電子信息崛起戰略的一部分,這也是推動我國顯示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的重要舉措。可以預計,隨著柔性屏日漸普及,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拓展知識:

柔性屏幕優勢:相較於傳統屏幕,柔性屏不僅在體積上更加輕薄,功耗上也低於原有器件,有助於提升設備的續航能力,同時基於其可彎曲、柔韌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於以往屏幕,降低設備意外損傷的概率。

閱讀全文

與柔性電子用哪些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新設備安全驗證不了怎麼辦 瀏覽:432
用什麼檢測軸承預緊度 瀏覽:5
水凝結的實驗裝置圖 瀏覽:761
2021款大眾cc如何更換儀表盤 瀏覽:54
銳志儀表倒擋擋位燈不亮怎麼辦 瀏覽:968
atj是什麼儀器 瀏覽:799
車鎖機械掛鉤掉了怎麼辦 瀏覽:590
軸承zdy代表什麼材質 瀏覽:818
醫療設備如何驗收 瀏覽:636
6200軸承內孔尺寸多少 瀏覽:99
常見的機械裝置有哪些 瀏覽:750
暖氣上的兩個管的閥門怎麼開 瀏覽:3
中山有哪些燃氣閥門廠 瀏覽:181
電動車儀表盤soc閃是什麼回事 瀏覽:37
尼爾機械紀元怎麼顯示經驗條 瀏覽:309
化工裝置無損檢測 瀏覽:572
軸承座位有什麼用 瀏覽:493
建工器材屬於什麼行業 瀏覽:89
球墨鑄鐵給水管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830
簡單機械原理的裝置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