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機絕緣等級如何劃分
電動機的絕緣等級是指其所用絕緣材料的耐熱等級,分A、E、B、F、H級。允許溫升是指電動機的溫度與周圍環境溫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絕緣的溫度等級 A級 E級 B級 F級 H級
最高允許溫度(℃) 105 120 130 155 180
繞組溫升限值(K) 60 75 80 100 125
性能參考溫度(℃) 80 95 100 120 145
在發電機等電氣設備中,絕緣材料是最為薄弱的環節。絕緣材料尤其容易受到高溫的影響而加速老化並損壞。不同的絕緣材料耐熱性能有區別,採用不同絕緣材料的電氣設備其耐受高溫的能力就有不同。因此一般的電氣設備都規定其工作的最高溫度。
人們根據不同絕緣材料耐受高溫的能力對其規定了7個允許的最高溫度,按照溫度大小排列分別為:Y、A、E、B、F、H和C。它們的允許工作溫度分別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因此,B級絕緣說明的是該發電機採用的絕緣耐熱溫度為130℃。使用者在發電機工作時應該保證不使發電機絕緣材料超過該溫度才能保證發電機正常工作。
絕緣等級為B級的絕緣材料,主要是由雲母、石棉、玻璃絲經有機膠膠合或浸漬而成的。常用的B級絕緣材料有PVC玻璃纖維套管(黃臘管), 6520復合紙, DMD絕緣紙等.
B. 電機的絕緣等級是什麼咋么劃分
電動機的絕緣等級
指電動機用絕緣材料的耐熱等級,
一般耐熱等級分為:A、E、B、F、H級。
允許溫升是指電動機的溫度與周圍環境溫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溫度等級對照表:
絕緣等級細分
不同絕緣材料耐受高溫的能力對其規定了7個允許的最高溫度國際標准,
按照溫度大小排列分別為:Y、A、E、B、F、H和C。
它們的允許工作溫度分別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
溫升
溫升是電機與環境的溫度差,是由電機發熱引起的。運行中的電機鐵芯處在交變磁場中會產生鐵損,繞組通電後會產生銅損,還有其它雜散損耗等。這些都會使電機溫度升高。另一方面電機也會散熱。當發熱與散熱相等時即達到平衡狀態,溫度不再上升而穩定在一個水平上。當發熱增加或散熱減少時就會破壞平衡,使溫度繼續上升,擴大溫差,則增加散熱,在另一個較高的溫度下達到新的平衡。但這時的溫差即溫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說溫升是電機設計及運行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標志著電機的發熱程度,在運行中,如電機溫升突然增大,說明電機有故障,或風道阻塞或負荷太重。
溫升與氣溫等因素的關系
對於正常運行的電機,理論上在額定負荷下其溫升應與環境溫度的高低無關,但實際上還是受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的。
(1)當氣溫下降時,正常電機的溫升會稍許減少。這是因為繞組電阻r下降,銅耗減少。溫度每降1℃,r約降0.4%。
(2)對自冷電機,環境溫度每增10℃,則溫升增加1.5~3℃。這是因為繞組銅損隨氣溫上升而增加。所以氣溫變化對大型電機和封閉電機影響較大。
(3)空氣濕度每高10%,因導熱改善,溫升可降0.07~0.38℃,平均為0.19℃。
(4)海拔以1 000 m為標准,每升100 m,溫升增加溫升極限值的1%。
極限工作溫度與最高允許工作溫度
通常說a級的極限工作溫度為105℃,a級的最高允許工作溫度是90℃。那麼,極限工作溫度與最高允許工作溫度有何不同?其實,這與測量方法有關,不同的測量方法,其反映出的數值不同,含義也不一樣。
(1)溫度計法 其測量結果反映的是繞組絕緣的局部表面溫度。這個數字平均比繞組絕緣的實際最高溫度即「最熱點」低15℃左右。該法最簡單,在中、小電機現場應用最廣。
(2)電阻法 其測量結果反映的是整個繞組銅線溫度的平均值。該數比實際最高溫度按不同的絕緣等級降低5~15℃。該法是測出導體的冷態及熱態電阻,按有關公式算出平均溫升。
(3)埋置溫度計試驗時將銅或鉑電阻溫度計或熱電偶埋置在繞組、鐵心或其它需要測量預期溫度最高的部件里。其測量結果反映出測溫元件接觸處的溫度。大型電機常採用此法來監視電機的運行溫度。
各種測量方法所測量到的溫度與實際最高溫度都有一定差值,因此需將絕緣材料的「極限工作溫度」減去此差值才是「最高允許工作溫度」。
電機各部位的溫度限度
(1)與繞組接觸的鐵心溫升(溫度計法)應不超過所接觸的繞組絕緣的溫升限度(電阻法),即a級為60℃,e級為75℃,b級為80℃,f級為100℃,h級為125℃。把安全工程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2)滾動軸承溫度應不超過95℃,滑動軸承的溫度應不超過80℃。因溫度太高會使油質發生變化和破壞油膜。
(3)機殼溫度實踐中往往以不燙手為准。
(4)鼠籠轉子表面雜散損耗很大,溫度較高,一般以不危及鄰近絕緣為限。可預先刷上不可逆變色漆來估計。
C. 絕緣等級分幾級怎麼分的
1、A級絕緣耐溫105℃ 2、E級絕緣耐溫120℃
3、B級絕緣耐溫130℃ 4、F級絕緣耐溫155℃
5、H級絕緣耐溫180℃ 6、Y級絕緣耐溫90℃
7、C級絕緣耐溫200℃ 以上
絕緣等級和絕緣耐溫有密切關系,因為,溫度越高,材料的絕緣性能就會越差。所以,不同等級的絕緣材料都有一個最高允許工作溫度,在這個溫度范圍內,便可以安全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絕緣材料的工作溫度超過了本身的絕緣耐熱溫度,那麼,絕緣材料便會迅速老化,以致無法使用,還可能造成安全隱患。所以,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
1、氣體絕緣材料:空氣、氮氣、六氟化硫
2、液體絕緣材料:礦物絕緣油、合成絕緣油
3、固體絕緣材料,有機固體絕緣材料:膠、絕紙、纖維製品、塑料、橡膠、復合製品和粘帶等。無機固體絕緣材料:玻璃、陶瓷及其製品
相對而言,生活中固體絕緣材料較多,也較復雜。
拓展資料:
電容的型號命名:
1) 各國電容器的型號命名很不統一,國產電容器的命名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名稱,電容器為C。
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材料。
第三部分:用數字表示分類。
第四部分:用數字表示序號。
2) 電容的標志方法:
(1) 直標法:用字母和數字把型號、規格直接標在外殼上。
(2) 文字元號法:用數字、文字元號有規律的組合來表示容量。文字元號表示其電容量的單位:P、N、u、m、F等。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標稱允許偏差也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於10pF的電容,其允許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
(3) 色標法: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單位一般為pF。小型電解電容器的耐壓也有用色標法的,位置靠近正極引出線的根部,所表示的意義如下表所示:
顏色 黑 棕 紅 橙 黃 綠 藍 紫 灰
耐壓 4V 6.3V 10V 16V 25V 32V 40V 50V 63V
(4) 進口電容器的標志方法:進口電容器一般有6項組成。
第一項:用字母表示類別:
第二項:用兩位數字表示其外形、結構、封裝方式、引線開始及與軸的關系。
第三項:溫度補償型電容器的溫度特性,有用字母的,也有用顏色的,其意義如下表所示:
序號 字母 顏色 溫度系數 允許偏差 字母 顏色 溫度系數 允許偏差
1 A 金 +100 R 黃 -220
2 B 灰 +30 S 綠 -330
3 C 黑 0 T 藍 -470
4 G ±30 U 紫 -750
5 H 棕 -30 ±60 V -1000
6 J ±120 W -1500
7 K ±250 X -2200
8 L 紅 -80 ±500 Y -3300
9 M ±1000 Z -4700
10 N ±2500 SL +350~-1000
11 P 橙 -150 YN -800~-5800
備註:溫度系數的單位10e -6/℃;允許偏差是 % 。
第四項:用數字和字母表示耐壓,字母代表有效數值,數字代表被乘數的10的冪。
第五項:標稱容量,用三位數字表示,前兩位為有效數值,第三為是10的冪。當有小數時,用R或P表示。普通電容器的單位是pF,電解電容器的單位是uF。
第六項:允許偏差。用一個字母表示,意義和國產電容器的相同。
也有用色標法的,意義和國產電容器的標志方法相同。
3. 電容的主要特性參數:
(1) 容量與誤差:實際電容量和標稱電容量允許的最大偏差范圍。一般分為3級:I級±5%,II級±10%,III級±20%。在有些情況下,還有0級,誤差為±20%。
精密電容器的允許誤差較小,而電解電容器的誤差較大,它們採用不同的誤差等級。
常用的電容器其精度等級和電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005級——±0.5%;F——01級——±1%;G——02級——±2%;J——I級——±5%;K——II級——±10%;M——III級——±20%。
(2) 額定工作電壓:電容器在電路中能夠長期穩定、可靠工作,所承受的最大直流電壓,又稱耐壓。對於結構、介質、容量相同的器件,耐壓越高,體積越大。
(3) 溫度系數: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每變化1℃,電容量的相對變化值。溫度系數越小越好。
(4) 絕緣電阻: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