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備的使用年限是怎麼規定的啊
設備的壽命包括設備的經老頃濟壽命、折舊壽命、使用壽命、物理壽命、技術壽命。要正確地確定一台設備的經濟壽命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由於技術的發展,新型設備的出現會使原設備在未到其原計算所得的經濟壽命之前就需提前更新;
另一方面同一設備的經濟壽命會因其使用的場合、日常的維修保養,以及未來的市場、成本等難於預見的因素的綜合作用而有所不同。
例如同樣是小轎車,國外的汽車出租公司提供顧客租用的小轎車的經濟壽命比私人擁有的小轎車的經濟壽命要短得多,原因即在此。
(1)設備一用了使用壽命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設備的經濟壽命是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清明,即使在技術革新很快,一般設備的經濟壽命也有幾年到十幾年的時間。如前所述,設備壽命周期費用侍正陸可以劃分為設備費用(或稱原始費用)和使用費用兩部分。
原始費用是用戶為取得設備而集中支付的高額費用。使用費用又稱為維持費用或經營費用,是用戶在取得設備後,為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直到更新時為止而需經常支出的各種費用(如操作費用、能源消耗費用、保養維修費用、保險費等),有時也把設備發生故障停工造成的損失計算進去。
2. 電氣高壓試驗設備使用壽命
從不同角度可以將設備壽命劃分為物質壽命(自然壽命)、經濟壽命、技術壽命和折舊壽命。
自然壽命,也稱物理壽命,是指設備從全新狀態下開始使用,直到不堪再用而予以報廢的全部時間過程,自然壽命主要取決於設備有形磨損的速度。
技術壽命,是指設備在開始使用後持續的能夠滿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時間,其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無形磨損的速度,技術進步速度越快,設備的技術壽命越短。
經濟壽命,是指從經濟角度判斷的設備最合理的使用年限,在數值上等於使投入使用的設備等額年總成本(包括初始購置費用和使用過程中的年運營費用)最低或等額年凈收益最高的期限,經濟壽命是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共同決定的。
折舊壽命,是指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或企業自行規定的折舊率,把設備總值扣除殘值後的余額,折舊到接近於零時所經歷的時間。折舊壽命的長短取決於國家或企業所採取的政策和方針。
因為是不同角度所劃分的設備壽命,所以各個壽命沒有聯系。
3. 設備使用年限是什麼意思
一、設備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
一般來講固定資產可分為八大類,各企業的後勤部門還可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規定各類固定資產目錄。
1.)房屋和建築物
房屋和建築物,是指產權屬於本企業的所有房屋和建築物。
2) 一般辦公設備
一般辦公設備,指企業常用的辦公與事務方面的設備。
3) 專用設備
專用設備,是指屬於企業所有專門用於某項工作的設備。包括:文體活動設備,錄音錄像設備、放映攝像設備、打字電傳設備、電話電報通信設備、舞台與燈光設備、檔案館的專用設備,以及辦公現代化微電腦設備等。凡是有專用於某一項工作的工具器械等,均應列為專用設備。
4.)文物和陳列品
文物和陳列品,是指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事業單位的各種文物和陳列品。例如,古玩、字畫、紀氏手念物品等。有些企業後勤部門內部設有展覽室、陳列室,凡有上述物品的也屬於文物和陳列品。
5.)圖書
圖書,是指專業圖書館、文化館的圖書和單位的業務書籍。企業內部的圖書資料室、檔案館所有的各種圖書,包括政治、業務、文藝等書籍,均屬國家財產。
6)運輸設備
運輸設備,是指後勤部門使用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包括轎車、吉普、摩托車、麵包車、客車、輪船、運輸汽車、三輪卡車、人力拖車、板車、自行車和小輪車等。
7)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主要是企業後勤部門用於自身維修的機床、動力機、工具等和備用的發電機等,以及計儀器、檢測儀器和醫院的醫療器械設備。有些附屬生產性企業的機械、工具設備也應包括在內。
8)其他固定資產
其他固定資產,是指以上各類未包括的固定資產。主管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劃分,也可將以上各類適當劃細,增加種類。
二、固定資產應在使用年限內按月計殲亂嫌提折舊。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陪中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3)設備一用了使用壽命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一)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二)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4. 設備使用壽命以及設備的使用年限是什麼意思
設備使用年限大多是廠家提供的
比如說電腦大約10年左右,小的家電,現在的大多產品的年限是有水分的
廠家提供的使用壽命只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決定於用戶。
會保護和使用的人的電器和好的使用環境,都可延長使用壽命
5. 什麼是設備壽命周期,有哪些類型
設備壽命周期指設備從開始投入使用時起,一直到因設備功能完全喪失而最終退出使用的總的時間長度。衡量設備最終退出使用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設備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規定條件是指使用條件與環境條件,具體條件如負荷、溫度、濕度、壓力、振動、沖擊、噪音、電磁場等,此外還包括使用、操作、維修方式以及維修水平等有關方面。規定時間是指系統失效的經濟壽命期,即在考慮到陳舊老化期和經濟磨損期的條件下,能正常發揮功能的總時間。在實際中,規定的時間可指某一時間段或使用的次數等。規定功能是指設備系統的預期功能,即設備所應實現的使用目的。對不同類型的設備要有相應的具體規定,對於失效也應確切給定。
設備壽命的類型:
從不同角度可以將設備壽命劃分為物資壽命、經濟壽命、技術壽命和折舊壽命。
一、物資壽命
物資壽命,是根據設備的物資磨損而確定的使用壽命,即從設備投入使用到因物資磨損使設備老化損壞,直到報廢拆除為止的年限。
二、經濟壽命
經濟壽命,是指設備的使用費處於合理界限之內的設備壽命。在設備物資壽命的後期,因設備故障頻繁而引起的損失急劇增加。購置設備後,使用的年數越多,每年分攤的投資越少,設備的保養和操作費用卻越多。在使用期最適宜的年分內設備總成本最低,這即經濟壽命的含義。
三、技術壽命
技術壽命,是指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出現技術上更先進、經濟上更合理的替代設備,使現有設備在物資壽命或經濟壽命尚未結束之前就提前報廢。這種從設備投入使用到因技術進步而使其喪失使用價值所經歷的時間稱為設備的技術壽命。
四、折舊壽命
折舊壽命,是指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或企業自行規定的折舊率,把設備總值扣除殘值後的余額,折舊到接近於零時所經歷的時間。折舊壽命的長短取決於國家或企業所採取的政策和方針。
設備的壽命通常是設備進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決策依據。設備更新改造通常是為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節約能源而進行的。其中,設備更新也可以是從設備經濟壽命來考慮,設備改造有時也是從延長設備的技術壽命、經濟壽命的目的出發的。
6. 總使用年限有什麼分類
總使用年限的分類:
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即設備的使用壽命。通常可分為物理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大類。
物理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投入使用到因物理磨損而無法修理並報廢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評估時,可用肉眼觀察其物理壽命,觀察設備磨損程度。
技術壽命是指機器設備能在市場上維持價值而不顯陳舊落後的時間過程,即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因技術過時而被淘汰所經歷的時間過程。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更新的速度和周期。
經濟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經濟上不合算(維持機器設備的繼續使用的維修費用大於繼續使用帶來的收益)而停止使用所經歷的時間,即機器設備使用中總費用最低的使用年限,也就是平均每年設備折舊費、資金佔用費、使用操作費的總和最低的使用年限。經濟壽命與機器設備本身的物理性能及物理壽命、技術進步速度、機器設備使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要合理地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必須從機器設備的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當代技術進步異常迅速,一般經濟壽命低於物理壽命,因此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主要是確定機器設備的經濟壽命問題(這是國際上資產評估行業普遍採用的方法)。
總使用年限指的是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計算公式為:
總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實際巳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7. 設備壽命可劃分為哪些種類,各種劃分在設備管理中有何意義謝謝
一、設備壽命的劃分
設備壽命從不同角度可劃分為折舊壽命、物理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
設備的折舊壽命是指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折舊方法和原則,將設備的原值通過折舊的形式轉入產品成本,直到提取的折舊費與設備的原值相等的全部時間,它與提取折舊的方法有關。
設備的物理壽命是指設備從全新狀態開始使用,一直到不再具有正常功能而報廢為止的全部時間,設備的物理壽命與維修保養的好壞密切相關。
設備的技術壽命是指一台設備能在市場上維持其自身價值而不顯陳舊落後的全部時間。它與技術進步引起的無形磨損密切相關。設備的技術壽命亦指在一種會使原設備由於技術性無形磨損而報廢的新設備出現之前的這一段時間。
設備的經濟壽命是指設備從開始使用到其年度費用最小的使 用年限。
機械壽命是指產品在按設計者或製造者規定的使用條件下,保持安全工作能力的期限。其中包括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所佔的時間。
機械產品超過了使用壽命,再繼續使用已不安全,存在著某些事故隱患。
二、設備壽命劃分的意義
在會計核算中意義比較重要。
計算設備經濟壽命十分重要;比如公司買入設備價格為100萬,它是100台電腦。電腦在每天的使用下,晶元,cup,電池,等等老化,所以有一個最終需要更換的時間,意味這這些設備不能繼續給公司使用,提高效率。(每個國家都有專門的生產設備的固定壽命,但是公司自己還是可以使用自己設定的年限)
在會計中,如果一開始購買是100萬,假設能使用5年,如果第一年過完,設備已經出現磨損等等,我們就必須扣除掉這部分的錢,把原先的資產減去(公司自己制定的計算方法靜態模式與動態模式)。這個步驟十分重要,這些設備的市場價值已經下降,如果我們不減去這些(支出),就會出現公司在短期資產過多的情況,而且這些資產是高於市場價值的,對理解公司現狀沒有任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