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設備維護保養規則
一、設備的維護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 清潔 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絲杠、齒條、齒輪箱、油孔等處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氣,設備周圍的切屑、雜物、臟物要清掃干凈;
(2) 整齊 工具、附件、工件(產品) 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 潤滑良好 按時加油或換油,不斷油,無干摩現象,油壓正常,油標明亮,油路暢通,油質符合要求,油槍、油杯、油氈清潔;
(4) 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設備,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額和物資消耗定額,並按定額進行考核,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應納入車間承包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設備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還要有一定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按定期檢查卡執行,定期檢查有人又稱為定期點檢。對機械設備還應進行精度檢查,以確定設備實際精度的優劣程度。
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 設備要達到整齊、清潔、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的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達到的標准及注意事項;
(2) 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准;
(3) 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二、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三級保養制度是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在總結前蘇聯計劃預修制在我國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保養修理制,它體現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養的轉變,反映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進步和以預防為主的維修管理方針的更加明確。三級保養制內容包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制是以操作者為主對設備進行以保為主、保修並重的強制性維修制度。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管群修,專群結合,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
(1) 班前四件事 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通。
(2) 班中五注意 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 班後四件事 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並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台時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
(1) 外觀 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
(2) 操縱傳動 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達到傳動聲音正常、安全可靠。
(3) 液壓潤滑 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
(4) 電氣系統 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一級保養所用時間為4-8h,一保完成後應做記錄並註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員組織驗收。一保的范圍應是企業全部在用設備,對重點設備應嚴格執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間的生產任務在設備方面提供保障。
(三) 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來完成。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所用時間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人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四項要求」 並遵守「五項紀律」。三級保養制突出了維護保養在設備管理與計劃檢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對操作工人「三好」、「四會」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的知識和技能。三級保養制突破了原蘇聯計劃預修制的有關規定,改進了計劃預修制中的一些缺點、更切合實際。在三級保養制的推行中還學習吸收了軍隊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並強調了群管群修。三級保養制在我國企業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經驗,由於三級保養制的貫徹實施,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設備事故率,延長了設備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設備大修理費用,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三、精、大、稀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一) 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員。按定人定機制度,精、大、稀設備操作工人應選擇本工種中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者,並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
(2) 定檢修人員。精、大、稀設備較多的企業,根據本企業條件,可組織精、大、稀設備專業維修或修理組,專門負責對精、大、稀設備的檢查、精度調整、維護、修理;
(3) 定操作規程。精、大、稀設備應分機型逐台編制操作規程,加以顯示並嚴格執行;
(4) 定備品配件。根據各種精、大、稀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及備件來源情況,確定儲備定額,並優先解決。
(二) 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 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 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恆溫、恆濕、防震、防塵)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 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 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餘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塗漆;
(5) 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 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四、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動力設備是企業的關鍵設備,在運行中有高溫、高壓、易燃、有毒等危險因素,是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為做到安全連續穩定供應生產上所需要的動能,對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應有特殊要求:
(1) 運行操作人員必須事先培訓並經過考試合格;
(2) 必須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和運行記錄;
(3) 運行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隨時進行巡迴檢查,不得隨意離開工作崗位;
(4) 在運行過程中遇有不正常情況時,值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緊急處理,並及時報告上級;
(5) 保證各種指示儀表和安全裝置靈敏准確,定期校驗。備用設備完整可靠;
(6) 動力設備不得帶病運轉,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消除;
(7) 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和季節性檢查;
(8) 經常對值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
五、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又稱維修工包機制。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的設備維修工作,與生產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維護、巡迴檢查、定期維護、計劃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並負責完成管區內的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考核指標。區域維修責任制是加強設備維修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和使生產工人主動關心設備保養和維修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設備專業維護主要組織形式是區域維護組。區域維護組全面負責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務是:
(1) 負責本區域內設備的維護修理工作,確保完成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
(2) 認真執行設備定期點檢和區域巡迴檢查制,指導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工作;
(3) 在車間機械員指導下參加設備狀況普查、精度檢查、調整、治漏,開展故障分析和狀態監測等工作。
區域維護組這種設備維護組織形式的優點是:在完成應急修理時有高度機動性,從而可使設備修理停歇時間最短,而且值班鉗工在無人召請時,可以完成各項預防作業和參與計劃修理。
設備維護區域劃分應考慮生產設備分布、設備狀況、技術復雜程度、生產需要和修理鉗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據上述因素將車間設備劃分成若干區域,也可以按設備類型劃分區域維護組。流水生產線的設備應按線劃分維護區域。
區域維護組要編制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計劃,並規定出每班對設備進行常規檢查時間。為了使這些工作不影響生產,設備的計劃檢查要安排在工廠的非工作日進行,而每班的常規檢查要安排在生產工人的午休時間進行。
六、提高設備維護水平的措施
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應使維護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規范化、工藝化、制度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各企業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並嚴格執行。
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並要按定額進行考核。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企業生產經濟承包責任制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群眾開展專群結合的設備維護工作,進行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
❷ 電氣設備大修應包括哪些內容
電氣設備大修、小修周期及檢修內容
一、電氣檢修工作的目的和分類
電氣設備的檢修工作主要分為:大修和小修兩種。其中大修是對設備進行較全面的檢查、清掃和修理,其間隔時間較長;小修是消除設備在運行中發現的缺陷,並重點檢查易磨、易損部件,進行必要的處理,或進行必要的清掃和試驗,其間隔時間較短。此外還有事故檢修,它是指設備發生故障後被迫進行的對其損壞的部分進行檢查、修理和更換。
為了提高設備的出力或改進設備的工作條件而進行的改進工程,一般均和大修工作同時配合進行。
二、大修前的准備工作 1、編制大修項目表。
2、擬定大修的控制進度,安排班組的施工進度; 3、制定必要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
4、做好物質准備(包括材料、備品配件、工具、起重搬運設施、試驗設備、安全用具等)及場地布置;
5、准備好技術記錄表格,確定應測繪和校核的備品配件圖紙; 6、組織班組討論大修計劃、項目、進度、措施及質量要求,做好勞力安排、特種工藝培訓,協調班組和工種間的配合工作,並確定檢修項目的施工和驗收負責人。
7、重大的特殊檢修項目,應制定專人負責准備。製造周期長的備品配件和特殊材料必須盡早落實。在大修前的一次小修中,應詳細檢查設備,核實設備技術狀況和年度計劃中的特殊項目,必要時修改技術措施。
三、大修的組織和管理
四、檢修後的驗收和總結(30天內寫出大修總結報告)
五、設備停運時間超過半年,投運前應按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進行試驗,超過一年的,按交接試驗要求進行;
變壓器的檢修
1、根據變壓器的運行情況和檢查試驗結果來確定變壓器是否進行大修,新投運變壓器在投運5年內應大修一次,以後每5-10年大修一次。
2、運行中的變壓器發現異常狀況或經試驗周期判明有內部故障時,應提前進行大修;
大修後的試驗項目
1、測定繞組的絕緣電阻和吸收比。用2500V兆歐表測定
2、測定繞組連同套管的泄漏電流,直流試驗電壓值10KV,泄漏電流在環境溫度40度時小於等於77微安。30度時為50、20度時為33。
3、測定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tgd.規定3150KVA以上的變壓器應進行。 4、繞組連同套管一起的交流耐壓試驗,規定10KV側試驗值42KV。 5、測量非純瓷套管的介質損耗和電容值。 6、油箱中的絕緣油試驗。
❸ 汽水管道檢修工作需要運行人員採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作業現場的基本條件。
1.1作業現場的生產條件和安全設施等應符合有關標准、規范的要求,工作人員的勞動防護用品應合格、齊備。
1.2經常有人工作的場所及施工車輛上應配備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並應指定專人經常檢查、補充或更換。
1.3現場使用的安全工器具應合格並符合有關要求。
1.4各類作業人員應被告知其作業現場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作業人員的基本條件。
2.1具有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的正確態度。
2.2經醫師鑒定,無妨礙工作的病症(體格檢查每兩年至少一次)。
2.3具備必要的相關知識和業務技能,且按工作性質,熟悉本規程的相關部分,並經考試合格。
2.4具備必要的安全健康知識,學會緊急救護法。
2.5特種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
3.作業人員的安全職責
3.1班段長安全職責:
1)工作必要性;
2)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
3)所派工作負責人和工作班人員是否適當和充足。
3.2工作負責人安全職責:
1)正確安全地組織工作;
2)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和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條件,必要時予以補充;
3)工作前對工作班成員進行危險點告知,交代安全措施和技術措施,並確認每一個工作班成員都以知曉;
4)嚴格執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
5)督促、監護工作班成員遵守本規程、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執行現場安全措施;
6)工作班成員精神狀態是否良好,變動是否合適。
3.3專責監護人
1)明確被監護人員和監護范圍;
2)工作前對被監護人員交代安全措施,告知危險點和安全注意事項;
3)監督被監護人員遵守本安全措施,及時糾正不安全行為。
3.4工作班成員:
1)熟悉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確工作中的危險點,並履行確認手續;
2)嚴格遵守安全規章制度、技術規程和勞動紀律,對自己在工作中的行為負責,互相關心工作安全,並監督本規程的執行和現場安全措施的實施;
3)正確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勞動防護用品。
4.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4.1 隔離
4.1.1轉動機械設備的檢修,應關閉所有應關閉的閥門、閘板、擋板,切斷所有可能的動力源(氣、水、油等)。並做好防轉的措施,必要時還應採取可靠的制動措施。如控制迴路與其他設備設有聯動、聯鎖關系的,還應將聯動、聯鎖迴路解除。
4.1.2 熱網各蒸汽管道、循環水管道以及公共排污、疏水等熱力系統檢修,應關嚴所有應關閉的截門、閘板、擋板。如關閉不嚴,應關嚴前一道截門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
4.1.3 在下水溝(含除灰溝)、疏水溝或敷設有汽、水等管道、閥門的地下溝道和井下進行檢修工作,應關閉向工作地點流入蒸汽或水等介質的有關截門或閘板。工作中如需沖洗溝道,應先將工作人員從溝道內撤離並清點人數無誤後,再開啟有關閥門或閘板。
4.1.4 在壓力管道上進行長時間的檢修工作時,檢修管段應用帶尾巴的堵板與運行中的管段隔斷,或將它們之間的兩個串聯,嚴密不漏的閥門關嚴,兩個串聯閥門之間的疏水門或放水門應予打開。關閉的閥門和打開的疏水門或放水門應上鎖,並掛標示牌。
4.2泄壓
4.2.1設備檢修前,應放盡系統內的汽、水、油等介質,確認已泄壓和溫度符合工作條件後,方可開始工作。
4.2.2做泄壓措施前,應先檢查確認檢修的設備和系統確與運行部分可靠地隔離,然後方可緩慢開啟有關閥門進行泄壓。泄壓操作時,人員不得正對壓力釋放的方向。
4.2.3檢修的設備和系統是否已安全泄壓,可通過閥門機械指示位置、熱工儀表指示以及現場實際情況(如有汽、水流動聲音等)進行綜合分析確定。
4.2.4如果熱工儀表顯示有壓力,或壓力表指示雖在「零」位,但泄壓閥處仍有汽、水等介質流動的聲音,應對設備的隔離和泄壓措施以及壓力表進行檢查,在未查明原因前,應認為設備和系統內部有壓力,不能擅自開始工作。
4.2.5為泄壓所開啟的有關閥門,在檢修過程中應一直保持在可靠的全開位置,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同時加掛機械鎖。
4.2.6若無專門的閥門進行泄壓,可通過擰松管道或閥門的法蘭盤螺絲進行泄壓。泄壓時,應先把法蘭盤上遠離身體一側的螺絲松開,再略松近身體一側的螺絲,使存留的汽(氣)、水等從對面縫隙排出,以防尚未放盡的汽(氣)、水傷害工作人員。附近如有電氣設備,應加以遮擋,以防汽(氣)、水噴到電氣設備上面。
4.3設備檢修需要斷開電源時,應在已拉開得開關、刀閘和檢修設備控制開關的操作把手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在顯示屏上進行啟動、停運的設備或者需要進行開度調節的截門、閘板、擋板等,應切除所有可能造成其聯鎖動作的開關,並在其操作面板上將操作按鈕方式設置為「檢修」狀態,或者在操作處用其他方式設置「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4.4 生產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井、坑、孔、洞或溝道,應覆以與地面齊平而堅固的蓋板。在檢修工作中如需將蓋板取下,應設臨時圍欄。臨時的孔、洞,施工結束後,應恢復原狀。
4.5生產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常用照明,應該保證足夠的亮度。
4.6使用可燃物品(如乙炔、氫氣、油類、瓦斯等)的人員,應熟悉這些材料的特性及防火防爆規定。
4.7工作人員的工作服不準有可能被轉動的機器絞住的部分;工作時應穿著工作服,衣服
和袖口應扣好;禁止戴圍巾和穿長衣服。禁止工作服使用尼龍、化纖或棉、化纖混紡的衣料製作,以防工作服遇火燃燒加重燒傷程度。工作人員進入生產現場禁止穿拖鞋、涼鞋、高跟鞋,禁止女工作人員穿裙子。辮子、長發應盤在工作帽內。做接觸高溫物體的工作時,應戴手套和穿專用的防護工作服。
4.8任何人進入生產現場(辦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檢修班組除外),應正確佩帶安全帽。
❹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作業解答一下
化工設備與崗位布局方式決定了必須進行巡迴檢查。化工設備往往是設備連著設備,一個崗位集中管理和控制相鄰的十幾台甚至幾十台設備。化工生產具備連續性大生產的特點,除開停車中需要操作人員到設備現場對設備進行操作外,正常生產中,操作人員的大部分工作時間是通過崗位控制台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測與調節。這一點與普通機床設備操作人員始終在設備身邊進行操作很不相同。控制室的監控參數不能完全反映設備狀況(如設備局部的泄漏、振動等),這就要求通過巡迴檢查來彌補監控上的不足。 化工介質的高危害性、生產的連續性對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證設備運行可靠,必須隨時了解設備狀態,對設備異常及時發現並做出調節或修理,防止設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要實現這一點也必須進行巡迴檢查。 巡迴檢查分操作人員的巡迴檢查、片區維護檢修人員的巡迴檢查和現場技術管理人員的巡迴檢查。巡迴檢查和由此決定的調節與修理是化工設備日常維護的主要內容。 2.同步檢修與協同檢修要求 化工生產的一個操作單元的各個設備之間、多個操作單元形成的子系統的各個設備之間、多個子系統形成的總系統的各個設備之間,一般都通過管道相連。生產原料從一端設備投入,產品從另一端設備產出,中間沒有間斷、停留與機械運輸。這與化工產品的生產介質大多為流體有關,這樣可以實現連續性大生產。這種特殊的生產工藝對設備的維護檢修提出了同步、協同檢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設備出現問題,往往造成一個操作單元、或者一個子系統或者總系統停車,這時就需實施該單元、或者子系統或總系統設備的同步、協同檢修。同步指檢修時間、周期、類別上的同步。協同指在處理某一設備問題時,充分利用該停車機會,協同處理同一單元、同一子系統或總系統中其它設備問題。 3.怎樣實現同步和協同檢修 化工設備檢修按檢修時機分:臨時的停車檢修和停產大修;按檢修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1)當總系統運行一定時間(如一年)後,系統全面停車,主要目的是為了系統內設備集中大修,稱為停產大修。停產大修停車時間長,可以安排較多設備的大修,但並不能安排所有設備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車時間、維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設備種類、設備質量狀況、運行環境條件的不同,設備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統一。同一系統內種類相同、檢修周期相近的設備可以分批實施大修,錯開每批設備之間的大修時間。某次停產大修中不進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設備可協同進行中小修。以上這些大修和協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產大修計劃。 盡管如此可以使設備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產大修往往時間緊、任務重,施工組織難度大。因此必須有效利用臨時的停車機會,盡可能多地實施中小修和可能實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與總系統隔斷或短時斷開的子系統或操作單元的設備。但子系統內或操作單元內設備也應實施同步的和協同的檢修,以便減少停車次數。 (2)中小修工作量相對較少、檢修時間短,除在停產大修期中協同實施外,主要安排在臨時停車時進行。化工生產要求實現連續不間斷生產,但實際運行中短時的局部子系統或操作單元停車或者總系統的臨時停車不可避免。如某關鍵設備的異常故障、巡檢中發現某種危及安全的隱患急需處理、某崗位人員的操作失誤、水電氣原料供應不足等都可能產生臨時停車。此時是安排該系統或操作單元設備中小修同步檢修和協同檢修的最佳機會。 4.壓力容器、管道的維護檢修 化工生產的管道完成各設備之間介質的傳遞輸送,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由不同的儲罐完成介質平衡與儲存。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是化工生產中的主要設備,屬於特種設備,對其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檢修與改造實施安全監察,其維護檢修除重視日常維護中的巡迴檢查外,重點是開展定期檢驗。定期檢驗是國家安全管理法規規定的強制性檢驗,主要分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線檢驗和相隔一定運行周期必須進行的、停止運行的全面檢驗。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的修理必須按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一般將檢驗與修理(修理決策的主要依據是定期檢驗的結論)結合進行,與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相關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驗、定期檢修也與定期檢驗同步進行。 5.更高的安全檢修要求 化工設備的管道相互連接,介質具有流動性、帶溫帶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設備較大、較高,檢修時需進入設備內部或登高作業。這些特點決定了進行化工設備檢修必須有更高的安全檢修要求。設備檢修一般應在停車的情況下進行,應將介質排盡。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需進行吹除置換、清洗消毒;進入設備內部檢修需從設備內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樣分析,辦理相關進塔入罐作業證方可進行檢修。登高作業需帶安全帶,辦理登高作業證;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質的生產現場或設備內部檢修時,需對環境空氣取樣分析,辦理動火作業證。生產中對系統的某台設備檢修時,必須將其與系統斷開,防止相連設備管道中的介質噴出傷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6.化工設備修理決策方式 (1)維修規程結合設備實際狀況的決策方式。原化工部組織起草了各類化工設備的維護檢修規程,對各類化工設備的維護檢修制定了日常維護、大中小修周期、檢修內容、質量驗收標准、檢修安全注意事項等等。這就產生了以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程為決策依據的修理決策方式。但它的缺點是沒有考慮到設備自身質量、設備運行條件和狀況、操作和維護檢修水平上的差異,嚴格按規程進行修理決策,會造成修理過剩或修理不足。為此,以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程為主要決策依據,由現場技術管理人員、相關管理部門技術人員結合設備狀況,對設備大修周期進行調整、共同決策是一種相對科學的修理決策方式。目前大多數化工企業都採用了這種修理決策形式。但實際運作中相關人員的技術素質、責任心、對現場設備的熟悉程度、對設備故障事故發生規律的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會影響設備的修理的科學決策。 (2)依據狀態監測的決策方式。狀態維修的最大特點是,完全依據設備的運行效能、運行狀態來確定設備的維護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其實質是:在全面掌握設備狀況的基礎上,根據設備故障發生發展規律,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對設備實施有的放矢的修理。這無疑是一種科學的修理方式,這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得以實現。這也許是這種決策方式目前難以推廣的原因。 化工企業壓力容器由於有國家的強制性定期檢驗要求,檢驗工作開展得較早較好,隨著人們對壓力容器故障和事故發生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入,許多化工企業壓力容器的修理決策,基本做到了以定期檢驗結論為主要依據,可以說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壓力容器的狀態監測決策模式。 (3)按規程結合實際加狀態監測的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業,一方面在總系統中選擇一些大型、關鍵、貴重、出現故障事故對生產影響、危害性大的設備進行狀態監測,另一方面對大多數設備按檢驗規程結合設備實際狀況進行修理決策,盡可能使修理決策科學化。 二、檢修與安全 對於石化裝置長周期運行中存在的標准老化的突出問題。中國石化有關部門與國家部委接洽,或參與修改涉及石化行業安全生產標准制定,為所屬企業在安全基礎上保證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掃除了很多因法規陳舊形成的「硬門檻」。在役安全閥危險性研究等一批新成果為國家相關法規更新提供了准確的基礎數據和決策依據。同時,「十五」期間,中國石化在安全生產技術研發方面完成立項近百項,在生產領域成功研製投用新型安全儀器、儀表和消防葯劑達50多種,有力地保證了企業裝置的長周期安全生產。 針對危化品品種多、從業單位多的特點,對企業的安全評估是監管的重點。通過評估摸清企業安全生產狀況,以便進行分類排隊、分類指導,加強監管工作的針對性。
❺ 處理電容器組故障時應停電檢修維修之前要進行什麼方可工作
電容器常見的故障原因及修理方法
一、一般電容器症狀:開放電容器,擊穿,漏,斷電後
故障原因
1、元器件開路
電容器可以進行發展開路後,沒有形成一個電容器的作用。不同的電路電容器開路故障發生後,這取決於具體的電路故障的現象。.嗡嗡聲,等等開口的過濾器後電容器的耦合電容無聲打開之後。
2、元器件擊穿
電容器擊穿後,失去電容器的作用,電容器兩根引腳之間為通路,電容器的隔直作用逐漸消失,電路的直流電路設計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故障,從而產生重要影響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合作學習管理工作實際生活狀態。
3、元器件漏電
電容器泄漏,導致電容器減小的板之間的絕緣性能,在電極板之間存在的泄漏電阻,通過直流阻斷電容器的性能惡化,電容器的電容器的電容量減小。 耦合電容泄漏時,會引起沖擊電路進行雜訊,這是在一個相對高的失敗率發生一個小電容故障,並且故障檢測困難。
4、通電後擊穿
添加電容器擊穿電壓之後,它沒有顯示出斷電後,當萬用表檢測到它不表現出擊穿特性,所測量的直流電壓跨電容器時功率是零或非常低的,電容器的性能劣化。
修理方法
1、打開內部電容的發展,不斷變化的部件;電容器和外部網路連接為打開狀態,重新焊接。
2、電容器擊穿,新的。
3、電容器發展具有使用漏電,換新。
接通電源後突破,更換。
二、電解電容器的檢修
的電解電容器是一個固定電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電容器的故障有許多相似之處故障特性由於電解電容器的故障特徵的特殊性質是電解電容器有許多不同之處。在該電路中,故障率和電解電容器相對較高。
故障現象:電容器兩極短路
故障原因
1、未通電,擊穿,電容器內部短路。
2、正常的非通電斷電後,短路外部電容器布線。
修理方法
1、更換新工作元器件。
2、電容器進行企業外部信息網路連線短路,檢查管理系統短路點,斷開。
❻ 機械設備維修保養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機械設備在使用中要經常觀察設備的運轉狀況,聽運轉的聲音,觸摸溫度的變化,檢查電器接線有無松動,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定期的給潤滑部位加潤滑油等等,設備的表面要保持清潔經常擦拭減少粉塵的存在。
❼ 技術標准中「設備維修保養技術標准」中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知道的說一聲,謝謝。
一、設備的維護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 清潔 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絲杠、齒條、齒輪箱、油孔等處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氣,設備周圍的切屑、雜物、臟物要清掃干凈;
(2) 整齊 工具、附件、工件(產品) 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 潤滑良好 按時加油或換油,不斷油,無干摩現象,油壓正常,油標明亮,油路暢通,油質符合要求,油槍、油杯、油氈清潔;
(4) 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設備,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額和物資消耗定額,並按定額進行考核,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應納入車間承包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設備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還要有一定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按定期檢查卡執行,定期檢查有人又稱為定期點檢。對機械設備還應進行精度檢查,以確定設備實際精度的優劣程度。
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 設備要達到整齊、清潔、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的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達到的標准及注意事項;
(2) 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准;
(3) 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二、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三級保養制度是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在總結前蘇聯計劃預修制在我國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保養修理制,它體現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養的轉變,反映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進步和以預防為主的維修管理方針的更加明確。三級保養制內容包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制是以操作者為主對設備進行以保為主、保修並重的強制性維修制度。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管群修,專群結合,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
(1) 班前四件事 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通。
(2) 班中五注意 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 班後四件事 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並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台時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
(1) 外觀 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
(2) 操縱傳動 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達到傳動聲音正常、安全可靠。
(3) 液壓潤滑 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
(4) 電氣系統 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一級保養所用時間為4-8h,一保完成後應做記錄並註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員組織驗收。一保的范圍應是企業全部在用設備,對重點設備應嚴格執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間的生產任務在設備方面提供保障。
(三) 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來完成。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所用時間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人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四項要求」 並遵守「五項紀律」。三級保養制突出了維護保養在設備管理與計劃檢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對操作工人「三好」、「四會」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的知識和技能。三級保養制突破了原蘇聯計劃預修制的有關規定,改進了計劃預修制中的一些缺點、更切合實際。在三級保養制的推行中還學習吸收了軍隊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並強調了群管群修。三級保養制在我國企業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經驗,由於三級保養制的貫徹實施,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設備事故率,延長了設備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設備大修理費用,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三、精、大、稀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一) 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員。按定人定機制度,精、大、稀設備操作工人應選擇本工種中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者,並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
(2) 定檢修人員。精、大、稀設備較多的企業,根據本企業條件,可組織精、大、稀設備專業維修或修理組,專門負責對精、大、稀設備的檢查、精度調整、維護、修理;
(3) 定操作規程。精、大、稀設備應分機型逐台編制操作規程,加以顯示並嚴格執行;
(4) 定備品配件。根據各種精、大、稀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及備件來源情況,確定儲備定額,並優先解決。
(二) 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 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 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恆溫、恆濕、防震、防塵)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 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 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餘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塗漆;
(5) 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 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四、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動力設備是企業的關鍵設備,在運行中有高溫、高壓、易燃、有毒等危險因素,是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為做到安全連續穩定供應生產上所需要的動能,對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應有特殊要求:
(1) 運行操作人員必須事先培訓並經過考試合格;
(2) 必須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和運行記錄;
(3) 運行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隨時進行巡迴檢查,不得隨意離開工作崗位;
(4) 在運行過程中遇有不正常情況時,值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緊急處理,並及時報告上級;
(5) 保證各種指示儀表和安全裝置靈敏准確,定期校驗。備用設備完整可靠;
(6) 動力設備不得帶病運轉,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消除;
(7) 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和季節性檢查;
(8) 經常對值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
五、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又稱維修工包機制。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的設備維修工作,與生產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維護、巡迴檢查、定期維護、計劃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並負責完成管區內的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考核指標。區域維修責任制是加強設備維修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和使生產工人主動關心設備保養和維修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設備專業維護主要組織形式是區域維護組。區域維護組全面負責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務是:
(1) 負責本區域內設備的維護修理工作,確保完成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
(2) 認真執行設備定期點檢和區域巡迴檢查制,指導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工作;
(3) 在車間機械員指導下參加設備狀況普查、精度檢查、調整、治漏,開展故障分析和狀態監測等工作。
區域維護組這種設備維護組織形式的優點是:在完成應急修理時有高度機動性,從而可使設備修理停歇時間最短,而且值班鉗工在無人召請時,可以完成各項預防作業和參與計劃修理。
設備維護區域劃分應考慮生產設備分布、設備狀況、技術復雜程度、生產需要和修理鉗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據上述因素將車間設備劃分成若干區域,也可以按設備類型劃分區域維護組。流水生產線的設備應按線劃分維護區域。
區域維護組要編制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計劃,並規定出每班對設備進行常規檢查時間。為了使這些工作不影響生產,設備的計劃檢查要安排在工廠的非工作日進行,而每班的常規檢查要安排在生產工人的午休時間進行。
六、提高設備維護水平的措施
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應使維護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規范化、工藝化、制度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各企業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並嚴格執行。
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並要按定額進行考核。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企業生產經濟承包責任制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群眾開展專群結合的設備維護工作,進行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6588801007ysv.html
❽ 如果計算機出現故障,維修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電腦故障排除之「八先八後」
相對於其它電器產品來說,電腦是一個容易出這樣那樣故障的東東。電腦出故障了,是許多電腦愛好者頭痛的事情,該如何來應對及解決我們所遇到的電腦故障呢?在此我總結撰寫了一篇電腦維護中的「八先八後」法則,拋磚引玉,以饗讀者——
一、先調查,後熟悉
無論是對自己的電腦還是別人的電腦進行維修,首先要弄清故障發生時電腦的使用狀況及以前的維修狀況,才能對症下葯。此外,在對其電腦進行維修前還應了解清楚其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實例解析――
如一*作系統為PWIN98第一版的電腦在使用中頻繁出現系統死機與「非法*作」提示增多現象,十分惱人,該用戶准備重新格式化磁碟重裝*作系統。筆者覺得不用這么麻煩,筆者仔細看了其電腦的配置與軟硬體安裝情況並用殺毒軟體查毒後……經筆者詢問,該用戶稱最近安裝了新版的IE6瀏覽器,會不會是IE6瀏覽器與其系統兼容性不好呢?筆者嘗試在「添加/刪除程序」欄里卸載掉新版的IE6瀏覽器,重新啟動電腦後,故障現象不再頻繁發生。所以對於這類故障不忍將新安裝的軟體或硬體或驅動/DirectX等卸掉如不能解決問題再做動大手筆的維護工作。
二、先機外,後機內
對於出現主機或顯示器不亮等故障的電腦,應先檢查機箱及顯示的外部件,特別是機外的一些開關、旋鈕是否調整外部的引線、插座有無斷路、短路現象等,不要認為這些是不關緊要的小處,實踐證明許多用戶的電腦故障都是由此而起的。當確認機外部件正常時,再打開機箱或顯示進行檢查。
實例解析――
一電腦在搬動位置後出現主機不亮(主機風扇也不轉)的故障,該用戶認為是主機電源年久失修被損毀,打開機箱准備拆下電源更換。筆者觀察其主機和顯示器分別用一根電源線從電源插座連接,而顯示器顯示正常。本著先簡單後容易的原則先將主機的電源插頭換一個電源插孔試之,無效,便將正常使用的顯示器電源線取下連接主機,主機恢復正常。將問題線接上顯示器,也不亮,證明問題就來自這看似不起眼的電源線(內部斷路)。
三、先機械,後電氣
對於光碟機及列印機等外設而言,先檢查其有無機械故障再檢查其有無電氣故障是檢修電腦的一般原則。例如CD光碟機不讀盤,應當先分清是機械原因引起的(如或光頭的問題),還是由電氣毛病造成的。只有當確定各部位轉動機構及光頭無故障時,再進行電氣方面的檢查。
實例解析――
一購一年多40速光碟機,故障現象為讀不出盤。筆者接手後,拆開光碟機先觀察了一下光碟機的內部結構狀況,此款光碟機為全鋼結構,一般應不會存在較嚴重的機械情況,筆者也沒有急於在它的光頭和加大激光頭功率上進一步「摧殘」它。放進一張碟片,筆者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碟片的旋轉及光頭給件的動作,下進等電機的進退情況,發現碟片的旋轉基本正常,電機的進退也沒太大問題,反而光頭組件在空載或加碟片的情況下,在滑動桿上滑動十分吃力,關掉電源,用手輕輕推了幾下光頭組件使其在桿上滑動,有很明顯的遲滯感。這時筆者再重點觀察這款光碟機的滑動桿,見其上邊原本應白色的潤滑油已變成了淺黑色,拿到光線較強的地方甚至可見密密的灰塵雜質,難怪滑動不靈活了。先用純酒精將滑動組件上的已含雜質的潤滑油清理干凈,然後再重新加上新的潤滑油,然後重新試機,讀盤恢復正常。
四、先軟體,後硬體
先排除軟體故障再排除硬體問題,這是電腦維修中的重要原則。例如WINDOWS系統軟體的被損壞或丟失可能造成死機故障的產生,因為系統啟動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錯誤,如果存在損壞的執行文件或驅動程序,系統就會僵死在這里。但電腦各部件的本身問題,插接件的介面接觸不良問題,硬體設備的設置問題例如BIOS,驅動程序的是否完善,與系統的兼容性,硬體供電設備的穩定性,以及各部件間的兼容性抗外界干擾性等等也有可能引發電腦硬體死機故障的產生。我們在維修時應先從軟的方面著手再考慮硬的。
實例解析――
一台電腦啟動自檢後,在屏幕上顯示「No ROMBasic,System Halted」信息後死機,硬碟燈也長亮不熄。排除了硬碟壞道的原因,很明顯造成這一故障的原因是硬碟的引導程序被破壞,造成系統找不到硬碟而死機。修復這種故障的辦法很多。如大家可採用KV300,它能很輕松的解決硬碟引導區被破壞的故障,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大家可參考下KV300的說明文件筆者在此就不多話了,而如果你沒有它那麼也可用軟盤啟動電腦後在純DOS狀態下,執行特別的「FDISK/MBR」命令,它也可強行將正確的主引導程序及結束標識覆蓋在硬碟的主引導區上,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命令有一定的危險性。
五、先清潔,後檢修
在檢查機箱內部配件時,應先著重看看機內是否清潔,如果發現機內各元件、引線、走線及金手指之間有塵土、污物、蛛網或多餘焊錫、焊油等,應先加以清除,再進行檢修,這樣既可減少自然故障,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表明,許多故障都是由於臟污引起的,一經清潔故障往往會自動消失。
實例解析 ――
一電腦在一次打開機箱安裝一新顯卡後,出現重新開機後顯示器黑屏,機內喇叭發出連續的長聲「嘀嘀」蜂鳴報警聲。故障分析:機箱內喇叭發出連續的鳴叫,這是典型的內存報錯故障。雖然說大家在拆機或搬動電腦時有可能並沒有去動內存條,但是內存是個精密東東,它的大敵就是灰塵,而你的電腦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機箱內就很可能鋪上薄薄一層余灰,而和CPU*得較近的內存更是最大的「受害者」,CPU風扇吹來的灰塵,很可能給你的內存上鋪上厚厚一層,稍有震動灰塵就有可能掉入內存插槽里,引起局部短路或接觸不良,造成起動電腦時顯示器黑屏和機箱內喇叭報錯。對於這種情況,你肯定應該先檢查內存的安裝情況,可用手先按幾下內存再開機,看其接觸是否變好,如還不行;那麼你可以將內存取下,先將內存表面的灰塵打掃干凈,然後再用小號細毛刷仔仔細細將內存插槽內清掃干凈,然後重新插好內存故障一般就可排除。
六、先電源,後機器
電源是機器及配件的心臟,如果電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證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無從檢查別的故障。根據經驗,電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機中占的比例最高,許多故障往往就是由電源引起的,所以先檢修電源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例解析 ――
一台15寸顯示器出現無光柵無圖像且能聽見電源發出明顯「吱吱」聲的顯示故障。故障分析:從故障現象分析來看電源電路,行掃描電路,主要負載電路有故障是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由於電源發出「吱吱」聲表明開關電源已工作,因此表明開關變壓器以前的電路基本無問題。首先用萬用表檢查五個輸出端電壓是否正常,結果發現電源濾波電容器C117的正極端為0V,而正常應為名5V左右,顯然不正常,這表明其周邊電路元器件存在短路或開路現象。使用測量電流的方法發現L105電流很小,進一步懷疑其前面的整流二極體VD106有問題,用替換法將其更換後故障排除。
七、先通病,後特殊
根據電腦故障的共同特點,先排除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常見故障,然後再去檢查特殊的故障,以便逐步縮小故障范圍,由面到點,縮短修理時間。
實例解析--一電腦在更換主板重新啟動電腦後出現電源燈亮但系統不自檢顯示器黑屏的故障。打開機箱,仔細觀察,發現CPU風扇正常運轉,關掉電源後仔細檢查板卡的安裝,重點重新安裝內存條及顯卡,檢查主板的相關跳線等情況,確認無誤,遂採用「最小系統法」排除故障,去掉硬碟光碟機等的連接線,只保持主板,CPU,內存,顯卡的最小系統,開機後系統順利開啟。便重點檢查光碟機和硬碟的連接情況,當上好光碟機後上述故障重新出現,難道是光碟機沒上好,該光碟機單獨接在IDE2匯流排介面上,筆者檢查發現,該光碟機連接用的IDE線接頭上無防反插的凸塊,難道是接反了?仔細一看果不其然,正確上好後系統正常起。
八、先外圍,後內部
在檢查電腦或配件的重要元器件時,不要先急於更換或對其內部或重要配件動手,而應檢查其外圍電路,在確認外圍電路正常時,再考慮更換配件或重要元器件。若不問青紅皂白,一味更換配件或重要元器件了事,只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維修實踐可知,配件或重要元器件外圍電路或機械的故障遠高於其內部電路。
實例解析――
一單位里的PC,硬碟在正常使用中,只是重新啟動了一下電腦後,硬碟便找不到了,據該電腦的*作員稱,這硬碟前兩天也曾出現這這樣的毛病,但過了一會兒自己又找得到了,今日上班時,在正常的使用的情況下只是重新啟動了電腦,系統便再也找不到硬碟了。打開機箱一看該硬碟為三年前購的西數3.2G硬碟,由於被經常拆卸來*貝數據顯得很舊。對於這類故障可首先檢查IDE硬碟線,換新後無效,試著換個電源插頭重新插緊,開機後硬碟「忽忽」的動轉起來恢復正常,搞掂!裝好配件合上機箱蓋板,再重啟,奇怪的是硬碟又不見了蹤影……如此反復幾次,硬碟無法正常使用,但筆者只要將硬碟電源線插拔幾次,便又能恢復正常。會不會是硬碟電源介面內的接線柱有接觸不良,取下觀察,並無生銹或起鹵現象。用萬用表來檢測接線柱與硬碟電路板上的接線柱焊點間的導通情況,筆者發現有一根柱(5V)要用表筆抵緊才能導通,排除了接線柱表面氧化或焊點虛焊等情況,筆者花3元購來一電源線轉接線,剪去接頭剝出銅線,將其一一按順序在硬碟電源部分電源插口接線柱在電路板上的對應焊點上一一焊好,將電源轉接線的公頭插上主機電源線的一個母頭,重新開機,PC又恢復了往日的正常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
❾ 如何在機組小修工作在檢修作業過程中要求做到"三無
檢修施工管理制度
―、檢修准備工作:為了提高檢修質量,保證檢修進度,多快好省地完成檢修任務,必須充分做好檢修施工的前期准備工作。對設備大修等自身無法完成的檢修項目,應提早聯系做好檢修外包工作。
1、為了完成大修中的特殊項目,尤其是某些重大特殊項目,必須及早地有計劃地進行安排,從物質、工藝技術上作準備。大修前五個月有關專業應填報好本次大修項目表,送部門領導審核,審核結論作為定貨的依據;
2、機爐在大修前三個月由熱電部副經理組織有關專業檢查大修前准備工作,檢查有關重大特殊項目的設備、材料、備品的訂貨、到貨情況,設計、加工進度和技術、工藝准備情況,逐項落實,保證如期實現;
3、大修前45天檢修主管審定大修項目表,填報大修材料申請單,送部門領導審核分管副總批准後交倉儲部購置材料。
二、設備大小修施工計劃的編制:
1、主設備大修施工計劃由檢修技術員在開工前30天編好報部門經理審核,檢修主管在開工前20天編制大修控制進度和網路圖、協調各專業和外包單位的相互配合,提出大修的總體要求,報請部門經理和分管副總審批;
2、主設備小修施工計劃,由檢修技術員在開工前10―15天編好報部門經理審核,一式二份,部門經理、主管各存一份;
3、主設備大修施工計劃內容包括檢修項目(已訂好標准項目的不必開列標准項目內容)。施工進度,必要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質量標准,分段驗收項目級別的規定,七項監督的具體要求,起重搬運設施及場地布置,勞動力的安排及組織措施、人工、材料、費用、計劃、要求兄弟單位配合事項等;
4、凡特殊項目中涉及設備異動的,如設備結構改變,系統變動,應按設備異動管理制度辦理設備異動手續;
5、主設備大修施工計劃,經分管副總批准後,不得隨便變更,如需要變更,仍需分管副總批准。三、施工前的技術交底施工計劃編制後,必須組織學習,使每個檢修班組和每個檢修工人要做到「三明確」、「八知道」三明確:明確修什麼?為什麼修?如何修?八知道:知道應修的項目和應消除的設備缺陷;知道檢修進度,知道應備好的材料和工具,知道有關的技術措施,知道質量標准及工藝方法,知道驗收制度,評價標准及驗收人,知道有關安全措施,知道原始測定記錄、儀表量具使用方法和技術記錄讀寫方法。在檢修過程中,凡因任務未交清而發生的質量安全問題,由主管領導負責。如任務交清而末按照執行由具體檢修人員負責。
四、施工質量標准:質量標准、工藝方法及驗收規定按檢修規程規定執行,專業於修前應堤出設備大小修總的質量要求,包活修後連續安全天數,修後出力、技術經濟指標、修後應消除的重大缺陷等,以便檢查考核。
五、施工准備工作的檢查1、主設備大修准備工作的落實與檢查。⑴、大修前一個月由部門經理召開大修准備會議,落實檢修項目,檢查重大技術措施,委託檢修、試驗、研究單位試驗項目落實情況,主要材料和備品配件、勞動力的准備和安排以及有關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等;⑵、大修前主管對承包單位和本部門各班組施工准備工作作一次全面檢查,如施工機具、和工具、安全用具及設施、量具、測量儀器、試驗設備等的事先校驗工作,要准備好技術記錄表格,確定應測繪和校核的備品配件圖紙,發現薄弱環節,應採取措施迅速補救,並向領導匯報;⑶、大修前一星期左右,由部門經理主持召開各專業參加的大修准備工作檢查會議,聽取准備工作的匯報,並對各方面的准備工作作出評價和指示;⑷、大修前四天,檢修主管組織承包單位有關負責人和本部門人員檢查准備工作的執行情況,准備就緒,填寫開工報告。大修前二天,分管副總根據各方面准備工作的檢查結果認為具備開工條件後批准正式開工。 2、主設備小修或主要輔機大修的准備工作,由檢修主管檢查合格後方可開工。
六、施工前的其他准備工作: 1、大修開工前應做好熱力試驗,測定好各項必要的特性數據,以確定設備修前技術狀況,便於分析檢修效果; 2、根據技術要求,材料備品配件,運到現場,質量性能經過驗收合格,質保書齊全; 3、開工前,應加強運行分析,各專業主管應組織設備主人、專職技術人員進行一次深入細致的設備現場檢查,復核設備技術狀況,作為檢修參考。
七、檢修階段(過程)管理,施工期間是檢修活動高度集中的階段。 1、在檢修開工前應做好如下工作:⑴、做好檢修人員的組織工作,把檢修項目、人工定額、計劃工期落實到班組,細到小組以及個人;⑵、組織學習安全規程、檢修工藝規程、《質量標准》設備製造圖有關施工圖大修施工管理作業書等;⑶、准備好檢修工作場地、檢修專用機具、絕緣器具、起重機械、電焊機進場就位,並進行必要的檢查、試驗(試轉)、准備好照明和施工電源;⑷、准備好檢修必備的物資、器材和備品,並做好最後的驗收工作,確認合格;⑸、設備檢修原始記錄卡、驗收簽證等准備就緒;⑹、認真清掃場地,做到無垃圾、無雜物、無煤粉。
2、解體階段的檢修管理∶⑴、應盡早做好設備解體檢查,及時分析設備技術狀況的變化,解體檢查要認真、仔細、全面,不能漏項,發現問題,要查明原因,做好解體測量原始記錄;⑵、開好專業解體分析會,並制訂修復調整方案。
3、修復、調整階段的檢查管理∶⑴、修復、調整階段是檢修質量管理的重要階段,應嚴格堅持質量標准進行修復和調整、及時進行中間質量驗收,組織必要的抽查,並及時辦好驗收簽證手續;⑵、檢修人員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在進度和經費等和質量發生矛盾時應服從質量的要求、要堅持嚴細的工藝作風;⑶、嚴格執行工藝規程,精心修理,仔細檢查,保證檢修質量。
4、裝復階段的檢修管理∶⑴、嚴防工具、工件及其它雜物遺漏在設備內部;⑵、裝復工藝要嚴謹,特別要防止由於馬虎湊合而造成質量返工;⑶、裝復時機件不要漏裝,標志牌、指示、信號、編號等齊全;⑷、做好輔機分部試轉和必要的試驗工作。要求各專業主動配合及時填寫「試轉申請單」。確信工作已完成方可會簽;⑸、及時做好整機啟動時必要的試驗、整定等准備工作。
5、要加強技術記錄工作,做到正確齊全,及時,字跡清楚,必須如實反映情況,記錄內容應包括設備技術狀況,系統或結構的改變測量和測試的數據等,並均由有關人員簽名,要完善熱工、電氣的二次系統竣工圖。
6、對檢修工藝作風的要求∶嚴格執行檢修質量標准,認真遵守拆裝工藝程序,做到「三無、三齊、三不亂、十整頓。」三無:指檢修作業時「無油跡、無水、無灰」。三齊:指檢修現場「拆下的另件堆放整齊,檢修機器放置整齊、材料設備堆放整齊」。三不亂:指檢修現場電纜不亂拉,管路不亂放、垃圾不亂丟。十整頓:指整頓檢修工藝作風的十個重點。⑴、油系統檢修做到不漏油、不振動(無明顯振動現象);⑵、閥門檢修做到內外不泄漏,開關不呆滯,開度指示與實際相符;⑶、電氣開關檢修做到接觸良好,動作正確、絕緣合格;⑷、管線整頓做到排列橫平豎直,順坡支承間隔符合要求,漆色(保溫)絕緣達到規定;⑸、轉動機械檢修做列不滲油、振動符合標准、無異聲和發熱現象;⑹、精密儀器、量具和加工件做到不亂拿、不亂用、不亂放;⑺、拆裝法蘭螺絲做到拆裝要對稱,力距要掌握、露牙要一致;⑻、起重做到「三不弔」:起重量不明確不弔,繩索安全系數不夠不弔,被吊物件稜角不包好不弔;⑼、焊工做到「三不焊」。材料工藝不清楚不焊,對口清理不合要求不焊,考試不合格不焊;⑽、保溫做到「四要」,絕熱性能要合格,內外質量要良好,軸承附近要有防油措施,保溫鐵皮要全部裝復。
7、大修開工後,應盡快做好設備的解體檢查工作,分析設備技術狀況的變化,解體檢查要認真、仔細、全面,不能漏查,發現問題,還要查明原因,專業主管,專職技術人員要深入現場摸清底細匯報,檢查分析後及時召開解體會。由班長詳細匯報。主管和專職技術人員審議,針對設備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調整檢修項目,落實檢修方法,工藝和進度,報分管領導批准後執行。對設備解體後或七項監督中發現的重大問題,熱電部經理應組織有關人員現場檢測決定對策; 8、調度平衡會:⑴、檢修過程中,熱電部應定期召開調度平衡會,隨時掌握施工質量、進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合理組織工序,做好勞動力、特殊工種、修配加工、部門作項目、施工機具和材料備品供應等各方面的平衡調度工作,承包單位負責人及技術人員和本公司有關專業人員參加。會議要簡明扼要,先整體,後部門,會議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小時;⑵、對影響質量,控制進度及整個工程的關鍵項目,檢修主管應直接掌握,逐日分析完成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保證質量和進度,通過各級調度會,予以落實;⑶、各專業主管和專職技術人員,應深入班組檢查工作。檢修期間,每天應定時召開班長或工作負責人碰頭會,系統匯總一天的檢修情況,解決具體進度、勞動力、器材的平衡,提出質量安全要求,布置重點項目,檢查技術記錄,了解協調施工單位和本部門之間及班組之間的協作關系等;⑷、各檢修班組,班前班後會由班長主持,班前會布置當天任務,傳達上級指示,提出重點要求與安全注意事項等,班後會上了解並總結當日的檢修任務情況和安全計劃對照檢修計劃解決存在問題。
9、檢修記錄工作: ⑴、檢修記錄是設備備修前修後狀態,檢修經過測試結果的技術原始資料。通過檢修的分析,可得出設備另件的磨損速度、更換周期,有利於掌握設備情況,更能通過分析研究,發現結構材質缺陷,從而作出改進措施,檢修記錄能為設備台帳由技術檔案積累資料、工時、器材消耗記錄,是提高技術管理、搞好經濟核算的基礎資料,為此必須仔細正確全面地做好檢修記錄。⑵、檢修記錄的分類:①、管理性記錄:包括修前修後設備部件間隙、尺寸、技術狀況、檢修工藝、方法、部件、試驗鑒定結果、設備結構、系統變更等;②、管理性記錄:如工具記錄、交接班記錄、汽包進出登記等;③、經濟核算記錄:如每工項目所消耗的工時、材料、費用、修舊利廢、節約待用等的記錄。⑶、工作負責人負責該項工作的檢修記錄,保證正確無誤,作為驗收的技術資料;⑷、班長、班組技術員,負責全班檢修記錄的審查工作,對重要技術數據應安排復測,對工作負責人所測一般數據也應抽樣復測,進一步提高數據的質量,班組技術員負責班內各類檢修記錄的復測、整理、登記工作;⑸、整理好的各類檢修記錄,應在分段驗收前一天交驗收負責人審查,蓋缸需於二十四小時前交付審查,原始記錄留在班裡,有的根據驗收負責人的意見要復制一式三份,作為驗收簽證的附件;⑹、技術性記錄由主管保存,由專業專職技術人員歸納整理,去粗存精寫入大修總結附內。管理性記錄由檢修班自行保管,有關經濟核算記錄保存兩個間隔;⑺、各類檢修記錄,應使用專業表格記錄卡,清潔完整,記錄內容應符合表格要求,不得在記錄本上塗改、亂畫;⑼、檢修記錄是交接班的主要內容之一;⑽、技術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類檢修記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並隨時分析數據,以便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0、檢修人員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要堅持嚴細的工藝作風,嚴格執行工藝規程,仔細檢查,認真測量,精心修理調試,保證檢修質量,上一道工序要為下一道工序服務,上一道工序質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應拒絕接受,以確保質量;
11、技術監督項目要認真進行,專業人員要互相支持,團結協作,提供方便,及時取樣分析或試驗。監督項目中發現的設備缺陷或問題,技術監督人員要及時匯報領導,以對設備狀況作出判斷,提出要求及建議;
12、整個檢修過程中都要認真貫徹電業安全工作規程,防止人身及設備事故的發生,在解體、安裝階段要嚴防工具件及其它雜物落在設備內部,如不慎落入要及時向車間領導匯報採取措施。
13、加強現場零部件管理:⑴、檢修時拆下的小零件,如螺絲,銷子等應按種類規格分別存放在專用箱內。有的要寫上標簽,以防裝錯;⑵、拆下的零件應清點數目,擦洗干凈,整齊堆放、發現數量不符合時,要查明原因;⑶、對於精密零部件如齒輪、軸承、軸瓦、調速結構等應用白布蓋好,有條件的應放入箱櫃;⑷、拆下來的大另件應整齊存放在予先指定的地點;⑸、需要補充新的零件時,應通過班長,班長應查明補充的原因,並核實新零件的規格、材質與原零件相符;⑹、更換或拆下的舊零件一般應及時處理,特大的部件,如一次風彎頭、噴燃器、大閥門等待檢修完工後,定期處理完畢;⑺、在檢修中需敞開的設備、管道等必須用專用堵板或木堵頭堵好,有的要用白布將敞開部分遮蓋捆紮好,並貼上封條,以防雜物落入。
14、檢修現場工具管理∶⑴、每天收工前或某項工作告一段落,應清點工具;⑵、公用工具如手電筒鑽、手提砂輪、行燈變壓器、噴燈、梯子、大錘等,應指定專人保管,借用時,要辦理登記手續,用後隨即歸還;⑶、進入容器內部工作時,應將帶入的工具及時登記,工作結束後進行查點,如發現缺少而不能查清時,應立即向班長匯報,研究處理意見。
15、檢修中要加強文明生產,及時清理雜物,保持部件放置整齊,現場干凈,要下苦功大力消除「七漏」;
16、檢修結束要清退多餘器材,做到工完料清場地凈。
❿ 進入有限空間應放凈系統內的什麼介質
騰訊的人不是吃干飯的,大部分工具已經不能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