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因測序里還有哪些技術「劫」
基因測序里還有哪些技術「劫」?
日前,一些從事醫療投資和基因組醫學研究的學者在艾瑞咨詢主辦的「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上探討產業發展上的技術「劫」,希望明晰產業發展「路線圖」。
2016年3月,在科技部發布的重點專項申報指南的相關通知中,將「精準醫學研究」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支持以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精準醫療行業。
從2014年衛計委對基因測序的臨床短暫叫停,到當年發布試點名單,政策的重啟,開動了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開往春天的列車」。
試點一年多以來,相關行業、企業和研究單位紛紛找到方向,快速啟動相關儀器、試劑、軟體的注冊工作,並帶動了研究聚焦和資本聚集。
讀懂「二級密碼」,才能和「病」搭上線
從研究到臨床,原來最大的障礙——錢的問題解決了,還有什麼「劫」?
與2001年人類基因組草圖發表時相比,基因測序成本降至「萬分之一」,然而臨床應用卻沒有成倍增加。
事實上,「測序」只完成了生命體「一級密碼」的解讀,要讓它和疾病關聯起來,還需要「解密」基因突變帶來了哪些疾病,將「基因片段」和「疾病發生」匹配起來,完成「二級密碼」的破譯。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方向東將臨床應用的實現歸結為3個要素:隊列以及樣本庫是基礎、可實現醫學干預是核心、數據集成與分析是關鍵。
因此,單獨的基因測序數據並不能指導臨床治療,要習得「二級密碼本」需要建立樣本庫、積累多維度數據並進行分析,一層層剝開「生命密碼」,指導臨床治療。
「是基因數據和多維度數據的解讀能力,將基因測序技術推向臨床診斷和治療。」方向東說。
然而,目前基因數據分析和解讀能力仍然能力不足,基因數據的解讀很大程度還停留在基因水平,而不是精確的基因突變水平,同時基因數據還不能同病患生理體征、生活習慣檢測和微觀環境等多維度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投資圈「在預熱」,設備國產化不能成為「軟肋」
「說實在的,能夠投資的公司只有百分之十幾。」談到在基因測序行業進行投融資的經歷,君聯資本總經理蔡大慶說,投資者應該明確要注資的是基礎研究,還是能夠商業化的研究?
「有很多投資,投的是科研院所要進行的研究。」他認為目前的投資模式存在錯位現象,一大批投資投向各種各樣的研究,創業團隊從事的卻可能不是領域里所缺的,好的商業環境應該是「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出資支持基礎研究,到一定程度後,由商業機構接過去,再用到病人身上」。
不僅投資沒有形成合力,基因測序行業在互聯網醫療里也算「冷門」。據艾瑞發布的《全球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投研報告》顯示,互聯網醫療行業在2015年共獲得141筆投資,金額15.1億美元,其中我國基因測序行業僅獲得16筆投資,金額為0.7億美元,約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的1/20。調查顯示,這是緣於我國基因測序行業上游設備製造嚴重依賴進口、且有現行可替代檢測方法、醫療實際需求沒有大量形成。
關於設備的國產化,方向東認為雖然起步晚,但正在大步緊追,「華大基因發布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組數據分析雲計算平台BGI系統,華音康公司已生產出國產高通量測序系統,中科紫鑫開發的Pad測序設備幾個小時內完成測序、便攜小巧、適合臨床,剛剛獲得了國家六千萬的儀器專項資助。」
Pad測序可能幫助國產設備實現「彎道超車」,「如果掌上設備就能完成測序,那將帶來結構性變化。」艾瑞研究院院長曹軍波表示,硬體的便攜性促成了互聯網的發展,同樣可以把基因測序「嫁」到各個產業上,「掌上設備讓海量數據更易被採集,分析的樣本庫也將更龐大,後續撬動的市場規模將極其龐大。」
「大數據」官方整合,多角度接入撬動市場
樣本庫是基因測序邁進臨床的「基礎」。30年來,超過20萬人的生物樣本庫在江蘇泰州建立起來,60餘萬例食管癌的數據及400例以上食管癌完整的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數據也經過數年建立起來……
這些分散的資料庫需要進一步整合。方向東表示,「臨床數據分析時,必須要有一個權威的數據倉儲。科技部前年已啟動了相關項目,投資數億元做數據整合工作。」
「這個行業的未來走勢是什麼樣,會不會跟互聯網領域趨同?」曹軍波回答得很肯定:「的確呈現類似的特徵。十幾年內,測序技術不斷變革,測序成本不斷下降,這與科技創新的行業特徵相吻合,如果有多方面的產業鏈進入,市場空間可以快速打開。」
目前的基因測序應用領域包括遺傳病診斷、腫瘤診斷與治療、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醫療和非醫療領域。
「基因測序能支撐起背後更大產業鏈。」曹軍波說,與「互聯網+」相似,目前,很多投資方和企業所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基因測序本身,而是基於它能夠撬動的其他相關市場。也就是說,技術和市場布局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基因+」也將變革諸多產業領域。
⑵ DNA測序技術有哪些
DNA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目前用於測序的技術主要有Sanger等(1977)發明的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與Gilbert(1977)發明的化學降解法。這兩種方法在原理上差異很大,但都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鹼基處終止,產生A,T,C,G四組不同長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後在尿素變性的PAGE膠上電泳進行檢測,從而獲得DNA序列。目前Sanger測序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⑶ 基因檢測要那些設備
基因檢測是從血液或從其他體液和細胞檢測一個人的dna的技術。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版於疾病權風險的預測。疾病診斷是用基因檢測技術檢測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目前有一千多種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做出診斷。
利用基因檢測技術在疾病發生前發現疾病發生的風險,提早預防,目前已經有20多種疾病可以用基因檢測的方法預測。
檢測時,先把受檢者的基因從血液或其他細胞中提取出來。然後用可以識別可能存在突變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術將這部分基因復制許多倍。復制後,有許多方法可以判斷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變。如有特殊標記物的突變基因探針方法、酶切方法和基因序列檢測的方法等。
⑷ 國產的基因測序儀有哪些哦
4月18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基因測序儀在長春正式亮相。研發人員稱,這意味著中國將擺脫同類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可廣泛用於傳染病防控,生物恐怖因子、轉基因成分鑒定,口岸檢疫等領域。
⑸ 常用的基因測序儀器有哪些生命科學知識在什麼地方可以學習
在生物幫可以找到關於基因測序儀器的介紹,以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的改進為標志DNA測序技術迄今經歷了三代的發展;常用的五種基因測序儀器ABI 3730XL、ABI SOLID 、Illumina GA、ROCH-454和HeliScope,在那裡有文檔會對儀器進行比較,介紹的比較詳細 有空可以去那兒( YIQI.www.bio1000.com/ )查看一下,在技術文檔中,搜一下就可以找到了。
⑹ 做基因檢測用的儀器是什麼
不同的項目,檢查設備儀器不同,例如一代,二代,三代,還有飛行質譜等
⑺ DNA實驗室有哪些標準的儀器設備配置
一般來說,需要一台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儀,兩台PCR擴增儀,一台純水儀、一台DNA純化儀,以及離心機、保溫儀、振盪器、生物安全櫃、移液器、冰箱等若干,您也可以根據實驗室的大小和自己的需求增加別的儀器。建議您不太了解的話,可以先找CEIDI西遞咨詢一下,我們之前做實驗室時這家公司給了我們很多專業的意見,挺靠譜的。
⑻ DNA測序技術的設備
DNA測序儀,性能特點,自動化程度高,提供連續、無需監控的操作,自動灌膠、上樣、電泳分離、檢測及數據分析,可連續運行24小時無需人工干預。樣品分析量大,一束毛細管可同時對16個樣品進行全自動分析,一天可完成數百個樣品的測序或片段分析工作。先進的熒光檢測系統,採用光柵分光,CCD攝像機成像技術,實現多色熒光同時檢測,與傳統的濾鏡及光電倍增管的檢測方式相比,光柵及CCD的優勢在於更新熒光化學時無需更換任何硬體設備。從激光光源發出的光線被光學元件分成兩股,16根毛細管被一束激光同時從兩面照射,有效提高熒光檢測靈敏度和均一性。DNA測序儀在2011年前多由美國生產。
2011年4月18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承擔的「模塊化DNA分析系統」項目通過評審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在第二代DNA測序儀研發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DNA測序技術及其系統樣機。日前,驗收組對該項目進行了測試和驗收考核。驗收組認為,此項目完成了儀器研製項目實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項技術指標,有效測序片段數量、平均讀長和有效序列數據總產量等關鍵技術性能指標遠遠優於立項指標,該成果實現了與國際主流設備性能相當的國產化DNA測序能力,在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乃至生命科學諸多方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實用價值。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副所長於軍表示,計劃下一步將繼續開發適應於我國科研需求的下一代測序儀、配套試劑、晶元和測序分析軟體等,使這一設備全面實現系統功能。
高壓電泳儀,測序用電泳槽,制膠設備,PCR儀。
⑼ 基因測序的操作設備
過長的測序周期以及上萬美元的儀器成本,成了阻礙基因測序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障礙。而運用新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大大降低了基因組測序的門檻,使得更多研究人員能夠使用這項技術開發多種應用。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生命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最近正在中國推出台式基因測序儀Ion Proton,並稱這款產品可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這意味著基因測序技術有望走進臨床實踐,普通老百姓也能得知自己的基因序列。 但是,這款產品還未獲得FDA(美國食品及葯物管理局)和SFDA(中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權威認證,其具體作用還有待檢驗。
總部位於深圳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華大基因2013年完成對人類全基因組精準測序的創新領導者Complete Genomics(簡稱「CG」)公司的收購,2015年CG推出一款完全集成式的「超級測序儀」Revolocity™,澳大利亞健康服務公司Mater和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中心成為Revolocity™測序系統的首批用戶。
華大基因擁有Complete Genomics,Illumina HiSeq,ABI SOLiD System,Roche GS FLX Platform,Ion Torrent及Ion Proton等新一代測序平台。其中Complete Genomics測序平台華大基因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