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狙擊手狙擊目標的過程很麻煩嗎(遠距離)
狙擊手射擊術
很多人都以為狙擊手只要槍射得准就夠了,60年前這句話並沒什麼錯,但在今日射擊訓練內容復雜的程度可能會讓人大吃一驚,槍支的彈道會因膛線、地心引力及風的影響而使彈著點產生誤差,因此步槍的表尺和照門是可調節的以修正這些誤差。光學狙擊鏡的倍率和鏡片質量也會產生射擊差,可轉換倍率狙擊鏡更使這個問題雪上加霜,溫差及光學偏折現象也能造成相關問題,因此狙擊手必須在各種不同的天氣、溫度、日夜環境下進行不同高度、距離的射擊訓練並詳實紀錄在槍械射擊紀錄卡上,以幫助了解槍械的性能與誤差所在加以修正,直到可以接受的范圍。第一階段的射擊訓練才能告一段落。但槍支仍要時時射擊並繼續記錄、修正。當手上的槍能隨心所欲的射中靜態目標後射擊動態目標是第二個進度。動態目標的移動速率會因行走、跑步或所搭乘交通工具而有所不同,而依目標與狙擊手間的距離、風速所取的前置量也有所不同。事實上瞄準部位不同前置量也會不同,狙擊訓練則會建議在何種距離的何種移動速度下瞄準目標的哪個部位作為參考點最佳,再拉開距離與移動速率,推算最恰當的前置量,這是動態射擊的第一步——前置量。
動態射擊的第二步是射擊時機,由於目標一直處於移動狀態,前置量也可能因其停止或加速而改變,甚至喪失了射擊時機,何時射擊?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與教官經驗傳授後練習生都會對射擊時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體會,而動態射擊的第二步的前半段也算完成,但後半階段才是重點,那就是槍支與彈葯的選配。現代的狙擊手除了傳統的人員狙殺外非硬性目標的破壞也列入狙擊任務內容,包含車輛的破壞、直升機、輕型裝甲車、通訊設備與油槽、水塔等具戰略意義的目標,此時槍支彈種的選擇就明顯重要了,事前的情報收集與前置准備則更是不可忽略。
1、基本射擊術
如果你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能夠每次都擊中你所瞄準的地方那麼你的射擊術已經足可以拿奧運金牌有餘,但這離專業狙擊手還差很多,很多人練幾年也達不到要求,無論是有風還是無風、向上射擊或是向下射擊、下雨、潮濕或乾燥,在狙擊步槍的有效射程內最多隻可以有99%的命中率,此一課的主要對象是那些想改進自己的射擊技術的人和那些射擊術不好的人,有許多東西可以影響命中率,在排除這些因素以後運氣就是你唯一無法控制的事了。
2、身體機能
我們的心臟使我們能活動,胸膛、肩膀、手臂、頭頸部、手掌以及手指的活動都是因為我們的心跳。而以上所提及的部分都會直接接觸我們的狙擊步槍,當我們利用一個高倍數的瞄準鏡的時候十字線會因為我們的心跳而在目標上上下跳動,就算你輕微移動身體情況都不會改善的,現在你只要試試這個實驗你便可明顯的發現這個現象,這不但只是你的脈搏把槍移動,其實這是很難看見的,因為你的呼吸會讓你移動的更多。如果你舉起槍來觀察這個現象你更會發現情況越來越糟,這是因為你的肌肉開始疲勞,當肌肉疲勞的時候便會發抖,但你也不能摒住氣息,這樣會使肌肉缺氧使手抖動的更厲害,你也無法使心跳停止但可以使它減慢,當你工作或緊張的時候心跳會加快,同時也會增加呼吸,這些都是普通常識就不詳細介紹了,緊張只會使你向天開槍,你越緊張便越難瞄準目標,最後整個人的肌肉也開始疲勞,到時候就什麼也射不到了。
3、開槍前的准備
1)放鬆,全身放鬆
2)感受一下你的目標
3)嘗試用感覺「嗅一嗅」你的目標
4)慢慢地呼吸,一出一入的平均呼吸,千萬不要閉氣,如果目標與你非常接近,你可以微張開口和你的目標同頻率呼吸,這可使你的呼吸寧靜一點
5)不要想其他東西,頭腦要純凈空白,只想著你應該做的事情
6)控制自己,告訴自己只有一次開槍的機會
4、疲勞
你當然可以控制疲勞,四周的環境固然重要,但無論四周的環境如何你沒有一個正確的姿勢是會使你搖擺不定的,你必須利用骨架的構造去承托你的狙擊步槍,俯伏的時候就更加容易了。將前臂於胸口中央垂直著步槍的前手把位置,使槍口能直上直落,後臂緊貼胸骨使胸骨協助承托狙擊步槍的重量。你的身體必須俯伏在一個平坦而舒服的位置,腳趾向外使腳平放在地上,由腳開始安排全身都放在地上,如果你使用肌肉去支持你的身體你便很容易搖擺不定了。找一個你能夠維持比較長久而不會容易使你疲勞的位置,步槍在你肩膀上的不同位置,你需要的是一個搖晃最少但又能靈活移動步槍的姿勢組合,當射擊的時候你不能把眼睛離開瞄準鏡去更換彈匣,你只可以在無人看見你的情況下作此動作。
5、視覺直線與視覺畫面
當狙擊步槍沒有配備瞄準鏡的時候我們便必須要正確的是用前準星了,瞄準的線上有四樣東西:你的眼睛、後準星、前準星以及你的目標。前準星及後準星的距離是不變的,但你的眼睛與後準星的距離就會經常改變,這是要留意的。你的眼睛與後準星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當你一發現眼睛的正確位置之後留意你的鼻子與後槍托的位置,每次瞄準的時候把你的鼻子放在同一位置,這會幫助保持你的視覺畫面。利用準星是使用狙擊步槍的最佳瞄準方法,你們如果有使用過準星來瞄準的話應該會發現後準星是非常模糊不清的,這是因為你的焦點經常集中在前準星上,所以你要將前準星放在後準星的中央使之成為合並的影像,但同時也會使目標變得含糊。當時用瞄準鏡的時候同樣需要注意鼻子與後槍托的位置,光線不足的時候如果你的眼睛放在不良位置瞄準境內的影像便會被收窄,白天時會比較明顯,如果你的眼睛放在不正確的位置上你只會看到漆黑一片,每次瞄準鏡都有其個別最清楚的視覺畫面,使用的時候必須留意。
6、呼吸
如果你不呼吸,你的肌肉便會因為缺氧而使你搖擺不定,這里有一個射擊時的呼吸方法可以練習一下:
1)深呼吸
2)慢慢呼氣
3)當呼氣的時候感受你的氣將要呼重一點,然後再吸氣
4)直到氣又到將要呼重一點的時候便停止一到兩秒,就這么簡單
這一到兩秒就是你的射擊時間,基於你只有兩秒的時間,你之前必須先做好瞄準的准備,緊記,當你吸氣的時候你的槍口會向下,當你呼氣的時候槍口又會恢復向上,這點必須留意。
7、控制板機
當我們扣扳機的時候你是否留意我們的手指是否真的向後拉呢?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當扣扳機的時候手指的動作其實是由側邊往後拉,這樣扣扳機無形中給扳機的側面加一度的力,想像一下槍口會如何呢?如果你是右手握槍的話槍口會移向右手邊,因為你的手指向左推而你的前臂不動,就會做成一個杠桿,槍口便會移向右手邊了。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應該盡量利用手指的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來控制板機,這可使扳機承受向左的力量減少,再扣扳機的時候應避免向扳機施加多餘的力量,當扣扳機在扳機上慢慢用力拉直到子彈發射。
8、子彈飛行
當子彈一離開槍管便會開始向下墜,有些人會錯覺子彈在發射後是會向上走一段距離,物理定律是不會特別眷顧他們的槍或子彈的,他們只是不知道視線(LOS)與彈道(BP)的關系。LOS是直的,就是槍之上,LOS是直線而BP是向下墜,令兩條線相交的唯一方法就是調節LOS與BP相交,我們調高準星便可使LOS與BP相交。事實上LOS是會與BP相交兩次的:
1)在LOS與BP之間子彈低於LOS
2)子彈通過第一個相交點之後會高過LOS
3)子彈繼續下墜通過第二個相交點之後會再次於LOS之下。
LOS與BP的第一個相交點稱之為「作戰視覺零點」,如果一支M16的作戰視覺零點在25米那麼第二個作戰視覺零點便在250米,所以在前25米槍口是向下射擊的,在第26米至249米槍口是向上射擊的,當到達250米的時候槍口又恢復向下射擊了。
9、進階射擊術
狙擊步槍子彈有很多種,不能說哪一個牌子是最好的,每一支槍都配有不同的子彈,有的狙擊步槍要使用重達180克的子彈!不要以為一顆比賽級子彈會好過一顆普通子彈,你需要不斷嘗試不同重量的子彈才可以知道哪一種是最適合你的狙擊步槍,以下來講講影響彈道因素的問題。
A、拋物線彈道
B、高度及濕度
C、向上/向下射擊
D、地球自轉偏向力
E、風的影響
A、子彈彈道系數(BC)
與其去計算不同種類子彈的彈道不如利用一顆標准子彈去研究它的彈道,我們可以准確的測量到一顆標准子彈的彈道,然後利用這個數字去與其他子彈比較,這個數字便稱之為子彈彈道系數,子彈彈道系數是用做量度子彈的功率,子彈彈道系數越高子彈彈道越直,抗風能力越強,當向下射擊的時候子彈也能夠保持速度。子彈彈道系數決定一顆子彈的軌跡,這是因為空氣阻力是對子彈作用最大的力,而BC控制了空氣阻力的大小。當子彈一離開槍管BC便開始產生作用,子彈下墜的距離與子彈飛行時間成正比,飛行時間短的子彈比起飛行時間長的子彈更快墜地,飛行時間會受空氣阻力所影響,因為空氣阻力會減慢子彈的速度。飛行時間也受子彈初速度影響,一顆比較重的子彈BC會比較高,但它的初速便會比較低了,所以一顆較重子彈會比一顆輕的子彈更快下墜,在500-800米之間輕子彈當然飛行的快因為輕子彈初速較高,在800米之後重子彈的彈道和速度會比輕子彈來的低平和高速因為重子彈攜帶的動能較多,但這時已經超出絕大部分任務的有效射程很多了。
B、高度及濕度
空氣阻力的大小是基於空氣的密度、溫度、濕度、氣壓及子彈的速度,以下是子彈廠對於彈道測量的標准環境:
高度:海拔0米
壓力:水銀計760毫米
溫度:攝氏25度
濕度:78%
你必定想由山上往下射擊子彈的彈道會平一些,因為空氣的密度會比較低,但因為溫度相對低了這會使情況沒有改變。有一樣令你驚訝的是子彈在濕度較高情況下的彈道會比乾燥環境更平,這是因為水的分子重量比乾燥時輕,所以由干空氣到濕空氣會使BC上升,但這個轉變非常少也不必詳細研究,溫度與高度的轉變反而影響更大。你必須為你的狙擊步槍做一個圓表,顯示在不同高度的彈道情況,當你能記下高度的影響後你的射擊便將會越來越准確了。
C、向上/向下射擊
子彈的彈道並不會因為你向上/向下射擊而有很大的改變,但不論向上/向下射擊,只要子彈穿過不同環境的介面便會與上文提及過的影響一樣。
D、地球自轉偏向力
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自轉的球體,運動就會有速度和慣性,地球自轉偏向力就是地球運動產生的力,通常為南半球偏北,北半球偏南,這個干擾力在射擊距離為600米內可以忽略不計,而在1000-1200米的距離便可明顯觀察到了,但這也超出了絕大部分狙擊任務的范圍,至於如何修正在炮兵射擊訓練中會有所講述,此處省略。
E、風的影響
風為狙擊手帶來最大的問題,風對子彈的影響隨著射程而增加,這是因為子彈的向前能量不斷減少,以至風的力量漸漸取代子彈的能量最終影響子彈的穩定性。除子彈外風對狙擊手的影響也是很大,當風速越大狙擊手便越難穩定狙擊步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訓練來克服,但以目前的科技而言子彈是不能被你訓練的,你便唯有遷就它了。
1)風的分類
由於狙擊手需要知道風對子彈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狙擊手要懂得將風分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鍾點方法,這方法以狙擊手為中心點,而目標在正前方的12點,風被分成三種:全速風、半速風以及零速風。全速風的意思是指風的力量完全影響子彈的飛行穩定,這些風來自2、3、4點及8、9、10點的位置,但來自1、5、7、11點的風對子彈的影響有一半,這些便叫做半速風,而零速風顧名思義是指對子彈沒有影響的風,這些風來自6點和12點方向。
2)風速
在為風的影響做出調整前狙擊手必須考慮風向及風速,這可以利用一些指標作為測量工具,例如旗幟、煙、樹木、草、雨點以及自己的感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旗幟,狙擊手估計被風吹起的旗幟與旗桿形成的角度,然後將角度除以一個常數4再乘以1.6,答案便是大約的風速了,例如旗幟下底邊和旗桿成60度角,風速約是60/4x1.6=24公里每小時
如無旗可觀察狙擊手可拿一張紙、草、棉花或其他的輕東西然後放手,跟著用手指著物件著陸點,利用手臂跟身體形成的角度除以4乘以1.6,出來的答案也比較准確。
3)將風速轉化為分鍾角度
1分鍾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鍾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鍾角度,方程為:
射程(米)/100x風速(公里每小時)
—————————————————=分鍾角度
常 數
不同距離的常數參考以下數據:
100-500米 常數=15
600米 常數=14
700-800米 常數=13
900米 常數=12
1000米 常數=11
例如目標在700米,風速為每小時10公里,分鍾角度是:
(700/100)x10
——————————==5.38
13
這個是在全速下的計算方法,如果是半速風只要將5.38除以2便可,另外提到一點,以上計算方式雖然麻煩但優秀狙擊手從觀察員處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用時不會超過3秒。
2. 射擊場設備有哪些
射擊場設備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實彈射擊場設備,一種模擬射擊場設備。
像我們振宇協和的游樂氣炮射擊場設備就是屬於實彈射擊場設備的一類,
不過是使用的橡膠子彈,也是為了安全考慮。
3. 有什麼先進的反狙擊設備
呵呵,好容易碰上一個高級問題,我來說說看吧。其實你只說了兩種反狙擊器材,一種是基於脈沖激光的光學設備檢測,利用的都是貓眼效應,通過狙擊步槍的分畫板反射(底部反射)來偵查狙擊步槍,另外一種是聲學檢測,就是通過監控子彈飛行時的嘯叫來偵查狙擊手的位置。不可否認,這兩種檢測方式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檢測手段,真正有效的應對方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所幸這兩種手段中最有效的聲學/彈道學檢測目前還在研發階段,精度並不足以引導武器進行攻擊。應對手段,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應對手段,另一種是戰術手段。技術手段應對光學檢測,可以通過在狙擊步槍瞄準鏡的光學鏡片後側,加鍍部分反射膜的方式消除一部分反射光線,並且現在的狙擊戰士使用的另一種方式也很有效,就是用女人的絲襪蒙在瞄準鏡物鏡上,這樣做對視場影響不大,但是可以極大的削弱反射光線,從而實現隱蔽的目的。從技術手段應對聲學和彈道學檢測的手段目前還沒有。下面說說戰術手段。應對光學檢測比較容易,可以進行光學偽裝。方法是把玻璃珠灑布在很多地方,作為假目標,這樣自己就可以隱蔽在這些假目標里了。應對聲學檢測也不太難,可以組成狙擊小組,在相距很遠的地方進行射擊從而牽制對方技術設備,甚至可以使用遙控武器站,進行遙控機槍射擊,從而迷茫對手的專業器材。更主動一點的方法是用反器材步槍直接射擊敵技術裝備,這樣就可以了。射擊之後迅速有效的撤退,是狙擊手的基本素質,這里不再多說了。
4. 製造槍械需要什麼設備
從16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在將近250年時間中,歐洲各國軍隊裝備的都是前裝滑膛槍。自19世紀初葉開始,在新冶金學、彈道學和金屬加工技術的基礎上,槍械技術有了重大發展,擊針後裝線膛槍逐步取代了前裝滑膛槍,世界進入了近代槍械時期。[這一時期槍械的進步,首先表現在來復槍的改進上。1776年,英國的弗格森在後膛槍的基礎上發明了來復槍。由於重新設計了槍栓,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並裝上了標尺,因而使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這種槍造價比較高,發射時每顆子彈都必須用木棍敲到槍管里去,使得裝彈很費時間;發射速度慢,結果直到19世紀,在歐洲國家的部隊中還只是有選擇地配備給少數人。19世紀初,英國步兵最先對來復槍進行了改進,採用次口徑子彈,子彈不嵌進膛線,使原來發射速率慢的缺點得到克服,於是來復槍被更多地用采裝備部隊。到1823年,英國軍隊來復槍的訂貨量已達到1萬枝。l835年,普魯士人道賴澤發明了擊針後裝槍。同前裝槍相比,這種槍增設了閉鎖機(亦稱槍機或槍門)。閉鎖機的機頭與槍筒尾部密接,在射擊時使火葯氣體不能向後面泄漏,這樣就可以增大彈丸的活力和初速,提高命中精度和侵徹力。
19世紀在槍械技術方面帶有革命性的改進,是火帽和圓錐形子彈的發明與應用。1807年,蘇格蘭牧師亞歷山大·福賽思在研究雷酸汞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明了雷汞。這種雷汞用錘一擊即可爆炸,爆炸時火星通過火門引燃槍管中的發射葯。1814年出現了用這種雷汞製造的火帽,起初是以扶、錫為材料,後來改用銅。1840至1842年,這種火帽被裝於槍、炮中,從此便成為點燃發射葯的基本裝置。火帽的發明,使步槍成為在任何氣候下都可以便用的武器,而且大大減少了不發火的情況。在此之前,隧發槍大約每射擊7發子彈便瞎火一發;火帽應用後,則降低為約200發才出現一發。
火帽的發明,推動了子彈的革新。開始,火帽是與子彈分開的,使用時將火帽安裝在武器擊錘下面的火門上。1823年,英國的諾頓上尉設計了一種圓錐形子彈。這種子彈有一個中空的彈底,發射時它可以自動膨脹,封住槍膛,但英國政府沒有採用。1849年,法國人米尼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米尼式子彈,隨即,法國、美國也幾乎同時造出了第一批完整的子彈。這種子彈將火帽與彈殼、彈頭合為一體,彈殼為特製銅等軟硬適度的金屬製成,且有爆炸復合裝置加以保護,通過槍門上的撞針撞擊發火。圓錐形子彈發明前,來復槍由於裝葯困難,射擊速度比滑膛槍慢。新發明的子彈形體較小,不僅便於射手用各種姿勢迅速裝填,每分鍾可發射6至7發;而且由於射擊後彈頭體積膨脹,緊嵌入槍管的來復線中,獲得很大的旋轉速度,加上空氣阻力小,從而大大提高了來復槍的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有人曾經對當時的滑膛槍與來復槍的射擊效果做過試驗,結果表明:在200步距離處射擊,前者所費子彈相當於後者的2倍,300步處為5倍,400步處至少lo倍。超過400步射擊距離,滑膛槍已完全失效,而來復槍在800碼處還可射擊較大的目標;在1000碼處,彈丸還有足夠的末端能量,可穿透4英寸厚的軟質松木板。因此,有人說,與當時的其它輕武器或冷兵器相比,每個握有來復槍的士兵等於擁有一門可達同樣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的火炮。正因
為如此,精度高、射程遠的來復槍也就最終替代了精度差、射程近的滑膛槍,成為步兵的基本武器。有的軍事評堆家認為,在1850年至1860年間發明的來復槍和圓錐形子彈,與這前後出現的任何新武器技術相比
5. 建立一個工業設計中心,需要用到哪些儀器設備
工業設計,本身的對象,不是絕對的,必須有針對性的領域,所以你要的測試設備,如果要准備,恐怕一個億都不夠,
消費電子檢測設備?
電動工具檢測設備?
家用電器檢測設備?
交通工具檢測?
醫療器械檢測?(這個就能用掉一、兩個億)
強電測試?
弱電測試?
機械性能測試?
安全性能測試?
疲勞度測試?
風力測試?
溫度濕度測試?
老化測試?
還有機械加工的各種設備,
快速成型機器,3d列印的機器,其實現在工業設計中心這種機構都沒有人會用,因為加工完之後,還要大量的手工活。做出效果都要手藝好的手工師傅。,還有噴漆、鐳雕什麼的。所謂的工業設計中心根本不可能成體系去養一群這樣的人。
所以你必須明確你要針對的是那個門類的產品,針對性的去考慮設備,否則,幾個廠房都放不下。
舉個例子:
測試一款帶鋰電池的儲能設備:要是企業想做的完整一點的測試
充放電測試儀、恆溫恆濕箱、模擬負載、各種電性能測試的儀器,都是是必須的,可能還要有搭接線路用的各種工具,甚至鏈接鋰電池需要的點焊機……
這個實驗室就幾百萬了。
還有各種其他領域的設備,哪裡說的完。
6. 開電子競技館需要什麼設備和儀器,器材
最基本的就需要電腦
打一點的需要隔音間和大屏幕放映設備,還要有燈光設備
當然桌椅板凳之類的我就不說了,不過一般的桌椅板凳肯定是不行的,得專業的電競桌椅
7.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需要哪些設備
爭議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一)傳內統口頭文學以及作容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8. 縣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需要采購那些設備
網路平台 統一網路平台是實現應急指揮業務的基礎支撐。
GIS平台 地理信息系統以其特有的功能成為實現可視化指揮平台的重要手段。
通信系統 通信系統包括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系統,是應急指揮系統協調指揮的主要途徑。
CALL CENTER統一接警平台 應急指揮系統將通過CallCenter介面實現緊急事件報警的統一接入與交換。
車輛定位子系統 由移動式現場車輛定位子終端、無線通信系統、GIS系統組成。使得應急指揮中心處警人員可以在GIS系統上實時的掌握車輛位置信息。
數據倉庫,為了滿足分析型應用的需求建設數據倉庫,以內容全面的知識庫和資料庫作為支持,通過應用數據挖掘等技術,以支撐各種主題的在線分析處理業務,為決策會商服務。
視頻會議與視頻點播 實現多部門音視頻直接交流,成為應急指揮系統最有效的信息獲取,協調指揮的手段之一。
大屏幕顯示系統 大屏幕子系統用以顯示CAD/ GIS應急聯動應用界面和(或)輸入的視頻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