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200個床位的二級甲等醫院的醫療設備需投資多少錢懇求單台醫療設備估算價格及醫療設備匯總估算表。
擬設醫院的儀器、設備配備
在與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國家標准相符合的基礎上,按照實用、先進、超前的原則配套基本醫療儀器、設備。
1、搶救急救儀器設備:心肺復甦儀、呼吸機、除顫器、吸引器、洗胃機、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成套靜脈切開包、成套氣管切開包、供氧器、急救箱等;
2、物理診斷儀器設備:PET-CT、16排螺旋CT、1.5T超導磁共振、500-1200毫安放射線診斷儀、床頭X線照像機、數字血管造影機、自動洗片機、心電圖機、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腦電圖機、腦血流圖檢測儀、腦電地形圖檢測儀、B超、彩色多普勒、血管內超聲儀、DR檢查儀、動脈硬化測定儀、骨密度測定儀、人體成分分析儀、幽門螺旋桿菌測定儀、電子胃鏡、電子氣管鏡、電子結腸鏡、心血管檢測儀.計算機圖文管理系統等;
3、化驗病理儀器設備:血液細胞分析儀、自動血球計數器、尿液化學分析儀、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分析儀、血氣分析儀、酶標分析儀、血液粘度儀、電解質分析儀、分光光度計、高精密分析天平、凈化工作台、顯微鏡、電冰箱、培養箱、乾燥箱、水浴箱、恆溫箱、離心機、石蠟切片機、自動脫水機、冰凍切片機、烤片機、磨刀機等;
4、手術治療儀器設備:直線加速器、鈷-60治療機、高壓氧艙、萬能手術床、綜合產床、成套手術器械、麻醉機、高頻電刀、激光治療機、無影燈、腹腔鏡等;
5、康復理療儀器設備:微波治療機、短波治療機、激光理療機、紅外線治療機、遠紅外治療機等;
6、其他醫用儀器設備:集中供氧系統、病房呼叫系統、醫療物品管道傳遞系統、計算機圖文管理系統、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高壓蒸汽滅菌器、醫用蒸餾水器、中葯煎葯機等。
擬設醫院的投資預算
1、使用土地:12,000萬元(按照用地面積100,000平方米計算);
2、建築裝飾:12,000萬元(按照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計算);
3、設備購置:4000萬元;
4、流動資金:1,000萬元;
5、不可預見:500萬元;
6、開辦費用:500萬元;
7、合 計:30,000萬元。
建議
這個醫院的投資是按「床位編制:設置病床500張,保健康復床位300張」進行測算的,因此,在建築和固定資產投入上,你的200張床位二甲醫院投資,應占這個投資的80%左右,主要是建築和土地的投資可以減少。設備購置應該差不多一樣,也是4000萬元左右。
❷ 二級醫院多少錢以上的設備必須要通過政府采購。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政府采購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政府采購版, 是指各級國家機關權、 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
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准依照本法規定的許可權制定。
只要是使用了政府的財政性資金,就必須走政府采購程序,如果是醫院自籌則不用。
❸ 二級醫院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有哪些醫療設備!詳細點!
首先參考這個網頁 http://..com/question/237878917.html 明白二級醫院里有哪些必備的設備。 看看哪些是和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有關的。
其次,國家再沒有關於你提問的這三個科室的非常詳細、明確的硬體要求了。
第三 關於檢驗科 你可以看看這個文件 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的通知 其中列出了1000項左右的檢測項目。看看你們醫院需要開展哪些項目,再考慮配置相應的硬體。 關於各個項目的檢驗方法 你可以參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 第三版
放射科 關鍵看你做什麼項目((一)放射治療;(二)核醫學;(三)介入放射學;(四)X射線影像診斷。)一般分為上述4種,具體含義可參考《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二級醫院一般只限於三和四 (三)開展介入放射學工作的,具有帶影像增強器的醫用診斷X射線機、數字減影裝置等設備;(四)開展X射線影像診斷工作的,有醫用診斷X射線機或CT機等設備。 關於其他一些設備(比較昂貴的)如果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甲類 需要衛生部批准
1、X線---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包括正電子發射型斷層儀即PET)
2、伽瑪射線立體定位治療系統(γ刀)
3、醫用電子迴旋加速治療系統 (MM50)
4、質子治療系統
5、其它未列入管理品目、區域內首次配置的單價在500萬元以上的醫用設備
乙類(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
1、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
2、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
3、800毫安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
4、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
5、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
關於病理科
二級綜合醫院病理科至少應當設置標本檢查室、常規技術室、病理診斷室、細胞學製片室和病理檔案室;參考(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申明:我不是臨床工作人員,相信臨床工作人員也不會知道這么廣的東東 尤其一下子來了三個科室 你如果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問 臨床人員還可以回答你 你問這么多 別人恐怕就不大知道了 我是衛生監督人員 一個飽受社會 尤其是衛生系統內部人士瞧不起的單位。希望我的回答可以 打消一點點大家的這種觀念。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❹ 醫院有多少分類二甲是什麼概念
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准》,醫院經過評審,確定為三級,每級再劃分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級醫院增設特等級別,因此醫院共分三級十等。二甲醫院是二級醫院中實力最強的醫院。
1、一級醫院是基層醫療保險機構,直接向社會提供綜合醫療、預防、康復和保健服務。是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直接為群眾提供一級預防,管理社區多發病和常見病患者,對疑難重症病例進行適當轉診,協助高水平醫院做好院中、院後急救工作。服務,合理分配病人。
2、二級醫院是跨幾個社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地區性醫院,是區域醫療預防的技術中心。其主要職能是參與指導高危人群監測,接受一級轉診,為一級醫院提供專業技術指導,開展一定程度的教學科研。
3、三級醫院是跨地區、省、市以及向全國范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是具有綜合醫療、教學、科研能力的醫療預防技術中心。其主要職能是提供專科(含專科)醫療服務,解決危重病、疑難病。
接受二級轉診,對下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人才;完成培養各種高級醫療專業人才的教學和承擔省以上科研項目的任務;參與和指導一、二級預防工作。
(4)二級綜合醫院需要多少醫療設備擴展閱讀:
醫院的分類標准:
(1)醫院規模,包括床位設置、建築、人員配備、科室設置等要求和指標;
(2)醫院的技術水平,即醫院的相應水平,應根據標准中各科室的要求和指標進行設置。
(3)醫療設備;
(4)醫院管理水平,包括院長素質、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現代管理技術、醫院感染控制、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等七個方面的要求和指標;
(5)醫院質量,包括診斷質量、治療質量、護理質量、工作質量、綜合質量等要求和指標。我國現行的醫院分級標准主要以各級甲級醫院為基礎。一級醫院標準是指在未來3-5年內能夠滿足國家、醫院管理和衛生要求的標准。是同級醫院的先進醫院標准,也是未來醫院的新標准。
❺ 二級甲等醫院醫療設備應怎樣配備
樓主,我幫你從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你先看看吧,興許對你還是有幫助的,具體的看下面:
等級醫院管理將醫院分成一、二、三、特級四級。一級醫院沒有甲、乙、丙三等;二、三級中有甲、乙、丙三等。級的劃分是按病床數來的:
一百張以下,也就是鄉鎮衛生院為一級醫院;一級醫院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
五百張以上,定為三級,三級醫院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原則上省級及每個市一至兩所;
五百張以下,一百張以上評為二級。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除這三個等級以外還有特等,這專指那些規模特大的醫院。至於甲、乙、丙三等的劃分是按技術水平、醫療條件、管理水平等的差別而定,也就是樓上所說按千分制的要求評定的。
你所說的二級醫院就是五百張以下,一百張以上評為二級。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應該還算比較全面的,希望能幫到你,謝謝。我們是做保力設備管理軟體的,感謝支持,還望採納!
❻ 求《綜合醫院醫療器械裝備標准》
綜合醫院基本醫療裝備標准
醫療裝備是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醫療衛生體系,強化政府宏觀管理職能,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受衛生部委託編制了《綜合醫院基本醫療裝備標准》(以下簡稱《標准》)。
編制《標准》是加強衛生資源合理配置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對我國各級綜合醫院的基本裝備要求,是醫院實施目標管理、加強標准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是各級醫療機構的執業和服務標准,也是衛生管理部門制定政策、監督檢查時的依據。
一、 編制依據
1、《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2、《綜合醫院評審標准》(衛生部1994年公布);
3、《醫療機構診療項目目錄》(衛醫發[1994]第27號);
4、《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1995年 衛生部43號令);
5、《綜合醫院建設標准》(衛生部建標[1996]547號);
6、《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衛醫發[1994]第30號);
7、《全國衛生行業醫療器械、儀器設備(商品、物資)分類與代碼》(ws/t118-1999);
8、調查相關省(市)自治區各級綜合醫院裝備現狀;
9、有關省(市)衛生廳(局)及專家的編制建議。
二、 編制原則
編制工作主要依據下列原則:①與衛生部《醫療機構診療項目目錄》相適應;②與醫院規模相適應;③與醫院診療任務相適應並兼顧醫院特色;④與醫學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
本標准主要包括各級醫院開展醫學診斷、治療、急救、監護等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儀器設備、醫療專用運輸工具等。力求做到合理配置、技術先進、適宜,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有利於醫院診斷、救治水平的提高和教學科研任務的完成;有利於充分利用和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三、 編制方法
本《標准》的編制是依據國家有關衛生裝備政策,採用函調方法並徵集有關省(市)衛生廳(局)的意見而形成的。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於2003年3月對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遼寧、河北、湖北、四川、雲南、陝西等12個省(市)綜合醫院的醫療裝備現狀進行抽樣調查,並依靠相應省(市)衛生廳(局)根據各自轄區三類(發達、較發達、欠發達)不同經濟類型9種(200、300、400、500、600、700、800、1000及1500張以上床位)不同規模醫院進行抽樣調查,每個省(市)調查27所醫院,共收回11個省(市)189所醫院函調表,調查回收率為91.7%。
編制工作在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論證,由編制小組提出編制意見,組織專家評議並徵求有關省(市)衛生廳(局)和醫院意見後,再經修改,報衛生部審定。
四、 適用范圍
本標准按300、500、800、1000、1500張床位編制。所編列設備品種和數量為綜合醫院基本醫療裝備標准。不同規模的綜合醫院分別按下列標准執行:
101~300張床位綜合醫院按300張床位標准執行;
301~500張床位綜合醫院按500張床位標准執行;
501~800張床位綜合醫院按800張床位標准執行;
801~1000張床位綜合醫院按1000張床位標准執行;
1001~1500張床位綜合醫院按1500張床位標准執行。
五、 幾點說明
1、關於分類代碼
為便於各級醫療機構登記匯總,所列設備名稱均依照《全國衛生行業醫療器械、儀器設備(商品、物資)分類與代碼》(ws/t118-1999),這是首次將規范的代碼名稱應用於醫療裝備標准中。
2、關於裝備品種
主要涉及用以醫學診斷、治療、康復、監護、檢驗分析、病房設施、消毒供應、信息傳輸等的醫療器械、儀器設備和醫療專用運輸車輛等。器具、材料、人工臟器和各科病房設備、設施等類物資未作為標准列編。各級綜合醫院可根據醫療特色和需求適當增加裝備品種。
有些影像設備如:超聲波診斷儀、心、腦電圖機等,本《標准》按《醫療機構診療項目目錄》要求列入醫學影像科,各醫院可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和分科情況,裝備到相關科室。
3、關於裝備數量
本《標准》所列裝備數量均為各級綜合醫院應具備的基本配置數量,即最基本的裝備要求。各醫院可在此基礎上,根據各自的條件、醫療特色和需求等,適當增加裝備數量。
本《標准》所列纖維、電子、超聲內窺鏡、監護設備等,均按「系統」編列,各醫院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選擇配置。
4、關於大型醫用設備
本《標准》對衛生部43號令中所稱大型醫用設備,各醫院在配置這類設備時,應按衛生部有關管理規定辦理。
❼ 二級醫院的標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100張至499張。
二、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麻醉科、傳染科、預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並建科,皮膚科可並入內科或外科,附近已有傳染病醫院的,根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可不設傳染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血庫(可與檢驗科合設)、理療科、消毒供應室、病案室。
三、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0.88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每床至少配備0.4名護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各專業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房屋:
(一)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7)二級綜合醫院需要多少醫療設備擴展閱讀
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完全是處於劣勢的,門診量與三級醫院相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醫院病床設備上也很難比。但在評級上,又要保持相當比例的人才配備,要設立比較全的科室,也要引進設備,但在財政投入上,政府補貼又很少,造成了發展成本很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已經明確下一步將加大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如果推行社區衛生中心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那二級醫院的服務量無疑就更少了。
事實上,在以往的三級醫療體系之中,由於三級醫院基本上都可以自負盈虧,只有二級醫院,在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明顯,但同時又是政府不可放棄的戰略衛生資源的情況下,反而成了財政的包袱。
❽ 中小型綜合醫院檢驗科都需要哪些設備回答全面一點,謝謝!
血細胞分析儀、尿沉渣、生化分析儀、血凝儀、離心機、水浴箱、顯微鏡、孵箱、生物安全櫃、純水機、冰箱、電腦、列印機、化學發光、洗板機等等
檢驗科設備有很多,一般包括血液細胞分析儀XFA6100、血氣電解質分析儀、血氣分析儀、酶標儀、洗板機、生化分析儀、血凝儀、特定蛋白分析儀PA8800等等,在檢驗科設備行業,國內外有很多不錯的醫療器械生產廠家。
另外,放射科設備我知道的有數字化X光機、數字DR、胃腸機、乳腺鉬靶機、C型臂X光機PLX7200、醫用拍片機,這些設備當中又分很多型號和功能,這具體還是要自己跟廠家進行了解~~
以上僅供參考~具體還是要自己去了解~~
首先參考這個網頁 http://..com/question/237878917.html 明白二級醫院里有哪些必備的設備。 看看哪些是和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有關的。
其次,國家再沒有關於你提問的這三個科室的非常詳細、明確的硬體要求了。
第三 關於檢驗科 你可以看看這個文件 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的通知 其中列出了1000項左右的檢測項目。看看你們醫院需要開展哪些項目,再考慮配置相應的硬體。 關於各個項目的檢驗方法 你可以參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 第三版
放射科 關鍵看你做什麼項目((一)放射治療;(二)核醫學;(三)介入放射學;(四)X射線影像診斷。)一般分為上述4種,具體含義可參考《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二級醫院一般只限於三和四 (三)開展介入放射學工作的,具有帶影像增強器的醫用診斷X射線機、數字減影裝置等設備;(四)開展X射線影像診斷工作的,有醫用診斷X射線機或CT機等設備。 關於其他一些設備(比較昂貴的)如果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甲類 需要衛生部批准
1、X線---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包括正電子發射型斷層儀即PET)
2、伽瑪射線立體定位治療系統(γ刀)
3、醫用電子迴旋加速治療系統 (MM50)
4、質子治療系統
5、其它未列入管理品目、區域內首次配置的單價在500萬元以上的醫用設備
乙類(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
1、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
2、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
3、800毫安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
4、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
5、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
關於病理科
二級綜合醫院病理科至少應當設置標本檢查室、常規技術室、病理診斷室、細胞學製片室和病理檔案室;參考(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申明:我不是臨床工作人員,相信臨床工作人員也不會知道這么廣的東東 尤其一下子來了三個科室 你如果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問 臨床人員還可以回答你 你問這么多 別人恐怕就不大知道了 我是衛生監督人員 一個飽受社會 尤其是衛生系統內部人士瞧不起的單位。希望我的回答可以 打消一點點大家的這種觀念。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❾ 我想建一所一級綜合醫院都需要什麼科室和設備
一級醫院基本標准
本標準是審定一級醫院資格的必備條件,達到本標准合格線才能參加等級評審。
基本標准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一、醫院規模
應具有與一級醫院功能、任務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醫院規模。
1.病床數不得少於20張。如果不足上述限度,必須做出合理解釋。
2.病房每床單元必備設施達到規定要求(見附件六)。
3.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4.病床與醫院正式職工人數之比為:1∶1-1.4。
5.衛生技術人員佔全院職工總數之比為80-85%(非衛生技術人員,不得從事醫療、醫技和護理技術工作。)
二、醫院功能與任務
一級醫院應承擔本社區的各項醫療衛生服務和一定的衛生行政管理工作。
(一)預防保健
1.做好社區衛生防疫工作,包括計劃免疫、傳染病、寄生蟲和地方病防治,在上級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實施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2.積極開展婦幼保健工作,開展婦女、嬰幼兒多發病的普查普治,開展婚、育、產系統保健,推廣科學接生等工作。
3.做好計劃生育手術和技術指導工作。
4.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針對危害社區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衛生知識,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體健康水平。
(二)醫療服務
1.完成社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門診、住院(含家庭病床)診治任務,進行急、重、危病人的維持生命體征的救護,並組織轉診。
2.向群眾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術,院內醫務人員必須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復甦術。
3.根據條件開展社區康復醫療、精神衛生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三)衛生行政管理
1.在當地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依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協助制定和實施社區的初級衛生規劃。
2.配合有關部門動員組織群眾開展愛國衛生活動,逐步改善社區衛生狀況。
3.貫徹執行國家各種衛生法規,對社區內有關行業實行監督管理。
4.負責村級衛生組織和個體開業醫生的管理和技術指導,培訓鄉村醫生、衛生員和接生員。
三、醫院管理
醫院應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有相應的制度、措施、監督、考核與評價。有人分工負責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必備制度
根據1982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有關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必須認真制訂和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
1.醫院工作制度。除一般醫院工作制度,應包括婦幼保健、衛生防疫、家庭病床工作制度,指導鄉村醫生等工作制度。
2.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3.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4.職工繼續教育制度。
(二)信息管理
1.按衛生部《衛生統計工作制度(試行)》的規定配合綜合信息管理專(兼)職人員。
2.對信息及時收集、儲存、分析、反饋與利用,且有成效。
3.有圖書管理制度,訂有適量的醫學圖書和期刊。
(三)財務管理
1.設有財務機構或專職財會人員。
2.會計憑證、帳薄、報表符合會計制度。
3.建立會計檔案和管理制度。
4.會計監督審計制度健全,嚴格遵守財經、物價紀律,不準亂收費。
(四)設備管理
1 .設專人或兼職人員對全院設備進行管理。
2.有醫療設備保管、使用、保養、定期維修制度,保證醫療工作的需要。
3.對重要設備建立的檔案。
(五)總務管理
1.一般物資實行定額管理,有健全的采購、驗收、入庫、發放、報廢等制度。
2.主動、及時為全院服務,保證水、電、被服、膳食供應,各種設施及時維修。
(六)建築管理
1.醫院建築符合衛生學要求,對舊建築有維修制度,對不合理建築有改造計劃。
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四、質量管理
(一)有專(兼)職人員負責全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逐級質量保證體系。
(二)有全院質量管理方案,並認真落實。
(三)院內感染的控制:
1.控制感染組織應符合1988年衛生部《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3.建立嚴格消毒隔離和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與無菌操作規定。
4.有院內感染控制教育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和進行正確的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
6.有特殊區域(如手術室、治療室、供應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
7.消毒供應室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准(試行)》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
1.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制定有關思想工作和醫德醫風建設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2.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
3.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開展和堅持崗位前教育制度。
4.建立群眾監督制度。
5.根據調查,患者、社區或合同單位對醫院的滿意度達到規定。
6.有健全的廉潔行醫措施。
六、醫院安全
1.建立健全醫院安全保衛管理制度,並有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
2.制訂平時的和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管理方案,並定期檢查。
3.有對高壓力系統、手術室、放射室、配電室等高危設備與區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
4.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
5.有劇毒、麻醉、精神葯品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6.照明系統發生意外情況時,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證應急的需要。
七、醫院環境
1 .重視醫院清潔衛生,有保潔制度及措施,有專人負責。
2.門診、病房等醫療區禁止吸煙。
3.重視院內綠化,有與醫院佔地相適應的綠化面積(包括室內外花木種植、立體綠化)。
4.對污物、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後符合衛生學標准。
5.門診噪音不高於50分貝,病房、手術室噪音不高於38分貝。
6.手術室一般照明為100米燭,工作面積綜合照明2000-3000米燭。
一級醫院分等標准
本標準是一級醫院建設和發展的標准,也是其水平和質量的評價依據。
一、科室設置
科室設置應與一級醫院的功能、任務和社區實際需要適應。
1.臨床科學:應設置內科、外科 ,婦產科、急診室。有條件的設兒科、五宮科、中醫科,家庭病床科(組)等。
2.醫技科室:應設置葯劑室(含調配室)、化驗室(檢驗中心有統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術室、處置室、供應室、病案統計室、圖書室等。
3.行政科室:設置院辦公室(負責醫療、護理、人事、秘書、保衛、財務、後勤工作等)。
4.預防保健(科)室:設置衛生防疫室、婦幼保健室(含計劃生育技術指導)。
二、人員配備
要達到基本要求中病床與人員的比例。其中各類人員的比例如下表:
各 種 人 員
行政工勤人員%
衛生技術人員%
其 中 各 類 衛 生 技 術 人 員
中西醫師(士)%
護理%
檢驗%
放射%
葯劑%
其它%
15-20
80-85
38
38
4
4
8
8
其中分工從事預防保健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的25%以上。
三、技術水平
技術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能開展社區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護服務。基本要求:
(一)醫療
1.急診醫療:
對社區內急診病例能24小時應診(包括出診)。
2.內、兒科:
正確處理常見病,並能對疑難病症進行恰當處理與轉診。
能對循環、泌尿、呼吸系統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診斷並進行維持生命的搶救處理。
掌握當地傳染病的治療和消毒隔離技術。
3.外科、婦產科:
能對外科急腹症做出臨床診斷和及時、正確的處理。
能開展一般上腹部手術。
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縫合、包紮、骨折固定等處理。
能完成生理產科、部分常見病病理產科的處理及剖腹產手術。
4.五官科:
能診斷治療本科常見病及部分急症。
開展防盲、防齲、防聾工作。
5.中醫科:
能辯證施治內、外、婦、兒科的常見病與部分疑難雜症。
開展針灸、按摩等。
6.護理
熟練掌握各種疾病的護理,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級護理,正確書寫五種護理表格(體溫單、醫囑單、醫囑記錄、護士交班、護理記錄)。
7.醫技科室:
能開展心電圖、超聲波檢查。
能開展血、尿、便常規檢驗和部分生化檢驗。
(檢驗中心化地區,有關安排要有合同)
能開展透視、攝片、一般胃腸道造影等檢查。
(二)預防保健
1.能開展計劃免疫、疫情處理,對「兩管五改」進行技術指導。
2.能開展圍產期保健、兒童系統保健,掌握計劃生育四項技術。
3.能開展社區慢性非傳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衛生和社區康復醫療。
(三)教學
1.能對鄉村醫生、衛生員和接生員進行培訓。
2.能接受衛校學生部分臨床學習。
四、醫院管理
1.院長應熟悉一級醫院的管理,經過醫院管理專業短期培訓。
2.醫院有長遠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步驟。
3.醫院職工對院領導工作滿意度≥80%。
4.社區、合同單位和病人對醫院滿意度≥80%。
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種傳染病發病情況,建立健全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登記合格率≥95%,漏報率≤0.5%。
做好醫院統計工作,配備統計人員掌握社區人口、生命、疾病(多發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動態資料,及時分析和提出對策;按規定及時准確完成各種衛生統計報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逐步按國際疾病分類(ICD)進行管理,要求門診有病歷,住院書寫完整病歷;按標准書寫,甲級病歷≥80%,杜絕丙級病歷。
五、主要科室基本設備詳見(附件七)。
六、各項統計指標
1.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85%
2.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95%
3.門診轉診率≤20%
4.單病種治癒好轉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單病種病死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單病種重危病人搶救成功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轉院率≤3%
8.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癱瘓病人褥瘡發生次數:0
10.院內感染率≤3%
11.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針一管執行率100%
13.常規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轉次數≥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門診處方合格率≥98%
18.門診病歷書寫合格率≥90%
19.住院病歷書寫合格率≥98%
20.甲級X光片率≥40%
21.護理五種表格書寫合格率≥85%
22.二級以上醫療責任事故發生次數 0
23.設備利用率≥80%
24.特殊診斷設備檢查陽性率≥20%(主要指B超)
25.0~7歲兒童建卡率 農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質炎活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蓋率 農村≥85% 城市≥92.5%
31.婦女病查治率 農村≥60% 城市≥90%
32.圍產兒死亡率 農村≤20% 城市≤90%
33.產前檢查率 農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 產後訪視率農村≥70% 城市≥80%
36.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礎護理合格率≥80%
39.一級護理合格率≥80%
一級醫院分等判定標准
醫院應對其建設、管理、技術水平、工作質量、文明服務、成本效益等定期進行自我評價,並制定改進措施。地(市)醫院評審委員會對醫院質量按本標准進行院外評價。根據評審結果將一級醫院分為甲、乙、丙三個等次。
一、一級甲等醫院
醫院建設成績顯著,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醫院基本設施等結合水平,經考核達到900分及以上。
二、一級乙等醫院
醫院建設成績尚好,其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醫院基本設施等綜合水平經考核檢查達750-899分。
三、一級丙等醫院
醫院建設有一定成績,基本標准考核合格,但與分等標准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經綜合考核檢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丙等醫院應有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發展規劃。
二級醫院標准
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其半徑人口一般在10萬以上)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的衛生機構,是三級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中間層次。
二級醫院基本標准
本標準是審定二級醫院資格的必備條件,達到本標准合格線者才能參加等級評審。
一、醫院規模
應具有與二級醫院任務、功能、技術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醫院規模。
1.病床不少於100張。
2.每床單元必備設施達到規定的要求(見附件六)。
3.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門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6.病床與醫院正式職工人數之比為1∶1.3-1.5。
7.必須配備具有國家認定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佔全院職工總數不少於75%。
二、醫院功能與任務
(一)醫療衛生服務
對社區能提供全面、連續的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
1.承擔地區(地、市、縣)內的常見病、多發病和較疑難病症診治任務;搶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轉診。
2.開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擔災害事故的現場急救,迅速組織配套的急救隊伍接收成批病員進行院內急救。
3.開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區的疾病動態。參與社區內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工作。
(二)與醫療相結合開展教學、科研工作
1.能承擔基層醫療單位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和本院職工的在職教育。
2.能承擔中等衛生學校臨床教學及中等以上醫學衛生學校學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3.能承擔省或市級科研項目。
(三)指導基層
與有關部門協作指導地區內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做好社區治療、預防保健、康復和精神衛生等工作。與一級醫院建立經常性的業務關系,開展雙向轉診,幫助開展新技術,解決疑難問題和培訓衛生技術及管理人員。
三、醫院管理
醫院應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人員、制度、措施、實施方案及其考核與評價辦法。
(一)組織管理
必備的有:
1.行政管理組織
2.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管理組織
3.護理管理組織
4.財務管理組織
5.總務保障組織
6.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管理組織
7.必備委員會
(二)制度管理
根據1982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的要求和關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必須認真制訂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並有相應的教育、執行、監督、檢查、考評和獎懲辦法。必備制度應包括:
1.醫院工作制度
2.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3.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4.職工繼續教育制度
(三)行政管理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管行政工作。
2.有遠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季度安排和完成計劃的進度、指標、措施、步 驟、以及檢查總結。
3 .醫院有各項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必備的制度有:各項會議制度、院總值班制度、醫療行政查房制度、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4.有群眾來信來房登記、參觀訪問、醫院大事記錄。
5.院領導要經常深入科室、社區了解情況、徵求意見,改進工作。
(四)醫療管理
1.有健全的醫療管理組織,人員配備合理,有相應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分管醫療工作。
2.制訂切實可行的全院醫療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醫療工作制度 ,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程和醫療護理質量標准。
4.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活動,對醫療、護理、醫技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評價,並提出改進意見。必備的質量管理組織有: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葯事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
5.加強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建立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技術檔案。
6.非國家認定資格的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醫療醫技和護理技術工作。
(五)護理管理
按《護理管理標准及評審辦法》的有關要求管理。
(六)教學、科研管理
教學:
1.有健全的教學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工負責教學管理工作。
2.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教學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監督、有檢查、有評價。
4.有相應的教學設施與設備。
5.衛生部認定的「教學醫院」,按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工作暫行規定》(待發)進行管理。
科研:
1.有專(兼)職人員負責科研管理並有相應的工作制度。
2.建立科技人員、科研成果檔案。
3.有鼓勵開展醫學和管理科研辦法。
(七)信息管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組織和有關工作制度。
2.應設立圖書館(室),並且有足夠數量的醫學圖書和期刊。
3.有處理醫療、管理和圖書情報信息的專職管理人員。
4.院內各部門提供的信息應真實、完整、准確,並及時分析、反饋與利用。
(八)計量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醫院必須加強計量工作管理。
1.有負責計量管理工作的部門或人員。
2.建立有關計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計量管理辦法。
(2)計量人員崗位責任制。
(3)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製度。
3.採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在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均應進行周期檢查。
(九)財務管理
1.設有財務機構,人員編制合理,職責范圍明確,並有健全的崗位責任制度和工作制度。
2.設有專(兼)職收費管理人員,嚴格執行醫療收費標准,實行明碼標價,接受群眾監督。
3.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符合會計制度。
4.建立會計檔案和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財會監督制度,對違反財經、物價紀律現象應及時嚴肅處理。
(十)審計管理
1.設有與財務機構相平行的審計機構或者職級相應的審計人員,人員編制合理,並具有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
2.對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實行經常性審計監督。
3.對資金財產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進行監督檢查。
4.經常檢查、評估資金、財產的使用效益並提出改進建議。
5.無重大損失浪費、貪污盜竊和嚴重違反財經法規事件。
(十一)設備管理
1.有健全的管理組織,實行計劃管理。
2.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購置要有適宜性和可行性論證,進貨要驗收,使用有專人保管。
3.醫療設備有定期的保養、維修與更新制度,保證醫療工作需要。
(十二)總務管理
1.有健全的總務管理機構、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
2.一般物資實行定額管理,有健全的采購、驗收、入庫、發放、報廢等制度。
3.主動、及時為全國各科室特別是臨床科室服務,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不發生兩漏(漏水、漏電),做到兩滿意(職工、病人滿意)。
4.有意外情況下的供電措施,確保臨時照明。
5.救護車配有基本設備、葯品,隨叫隨到,保證醫療、搶救和轉送病人的需要。
(十三)建築管理
1.醫院的新建、改建和擴建,要經過可行性論證,適應總體發展規劃,資料保存完整。
2.新醫院選址、布局、設計要合理,符合建築規范及衛生學要求。
3.醫院各部分(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急診科(室)的建築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內採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的要求)。
4.醫院舊建築有維修計劃及預算,並認真執行。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四、質量管理
(一)醫院應有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兩級質量管理組織。
(三)質量管理的重點是:醫療、護理、醫技、教學、科研和病案質量等。
(四)有質量教育、監督、檢查和評價制度及改進方案。
(五)院內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組織應符合1988年衛生部下發的《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與評價。
3.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傳染病房的設置應符合衛生學要求。
4.有院內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和進行正確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6.有特殊區域(如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產房、嬰兒室、新生兒病房、治療室等)的保潔監控措施。
7.現場檢驗要達到規定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
1.具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關思想政治工作和醫德醫風建設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3.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做好全院職工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組織學習,進行研究分析總結。
4.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有醫德教育措施。嚴格實行崗前教育制度。
❿ 國家二級醫院標準是什麼
一、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100張至499張。
二、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麻醉科、傳染科、預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並建科,皮膚科可並入內科或外科,附近已有傳染病醫院的,根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可不設傳染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血庫(可與檢驗科合設)、理療科、消毒供應室、病案室。
三、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0.88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每床至少配備0.4名護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各專業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房屋:
(一)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五、設備:
(一) 基本設備要齊全
(二)病房每床單元設備:除增加床頭信號燈1台外,其他與一級綜合醫院相同;
(三)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10)二級綜合醫院需要多少醫療設備擴展閱讀
從功能及系統的細分講,醫院信息系統一般可分成三部分:
1、是滿足管理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統;
2、是滿足醫療要求的醫療信息系統;
3、是滿足以上兩種要求的信息服務系統,各分系統又可劃分為若乾子系統。此外,許多醫院還承擔臨床教學、科研、社會保健、醫療保險等任務,因此在醫院信息系統中也應設置相應的信息系統。
醫院信息系統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管理科學在醫院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對醫院管理、臨床醫學、醫院信息管理長期影響、滲透以及相互結合的產物。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全稱為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即HIS系統。
常規模版包括門診管理、住院管理、葯房管理、葯庫管理、院長查詢、電子處方、物資管理、媒體管理等,為醫院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HIS系統以財務信息、病人信息和物資信息為主線,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統計、分析、綜合查詢、報表輸出和信息共享,及時為醫院領導及各部門管理人員提供全面、准確的各種數據。
門診醫生工作站採用下拉式漢化菜單,界面友好,實用性強,設有與門診掛號收費系統、醫技科室信息系統、住院結算信息系統的軟體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