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熱收縮測試用到寬度測量設備和烘箱,對應的烘箱如何做MSA測量系統分析
可檢測各種糧食 2、時間短,幾分鍾即可完成實驗測定 3、全自動模式,確保測試准確 4、採用鹵素光源加熱、操作簡單 5、效率高、無需
B. 測量系統分析相關資料看了很多,但就是對什麼情況需實施MSA還是感到疑惑,很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在此請教
這里僅就自己搭建的復雜測量系統在新品導入階段是否需要重新做GR&R做分析,其它情況可以借鑒。(游標卡尺等常用標准儀器,一次儀器校驗就做完線性,偏移和穩定性研究了,但是你要是要求人員用游標卡尺量測兩個孔圓心的距離,那就沒辦法了)
1、線性和偏移:如果新品main同原產品差異較大,而你在這個main附近又沒有做過線性和偏移的研究,那麼建議實施GR&R。
2、GR&R結果的兩個關鍵指標R&R%和NDC(簡單將R&R%理解為SS_M/規格範圍NDC理解為SS_M/SS_T):SS_M已知
2.1規格範圍未知,只看NDC就好了;規格範圍已知,你找個接近的產品的GR&R,作為基準,推算下R&R%,看能不能滿足要求
2.2你對推論得到SS_T是否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就用新的SS_T推測下NDC,看能不能滿足要求;如果沒有信心,那麼GR&R走一波吧
3、如果你的量測系統不只看R&R%和NDC,還關注其它的特性(如:人員和部件的交互作用等),那麼你對這個測量系統所監控的特性一定很在意(如果不在意,看R&R%和NDC就夠了),重新做GR&R吧
最重要的一點,經濟性!站在你老闆的角度考慮下投入產出比
C. 如何將msa測量系統分析做到合格
樣品一定要特別加工,如10±0.05公差,樣品要9.95、10.05、9.975、10.00、10.025,等數值都有,極限值樣品少些,中間值樣品多點。
D. 數字萬用表的測量系統分析怎麼做
變頻器只會降壓不會升壓,你這屬於測量問題。如果萬用表沒問題的話,用指針型電壓表測量。 1:變頻器輸出為PWM波,含有較多的高次諧波。變頻功率感測器通過對輸入的電壓、電流信號進行交流采樣,再將采樣值通過電纜、光纖等傳輸系統與數字量輸入變頻功率分析儀,數字量輸入變頻功率分析儀對電壓、電流的采樣值進行運算,可以獲取電壓有效值、電流有效值、基波電壓、基波電流、諧波電壓、諧波電流、有功功率、基波功率、諧波功率等參數。 2:就國內變頻器市場格局而言,業內人士將其概括為,變頻器通用領域內資企業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競爭激烈導致10年價格大幅下滑;高性能市場仍以外資品牌為主,未來將成為國內變頻器企業的主攻方向。是國內智能化電氣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變頻調速器、電機軟起動器等工業自動化控制的廠家,產品採用重載型設計,過載能力強,具有超大起動和運行容量、完善的自動檢測、保護和控制性能,可以起動和控制任何類型的重型負載電動機,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冶金、礦山、造紙、化工、建材、機械、電力、以及建築系統等所有工業傳動領域 3:中國變頻器的市場保持著12-15%的增長率,預計至少在未來5年內將會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中國市場上變頻器安裝容量(功率)的增長率實際上在20%左右,預計至少在10年以後,變頻器市場才能飽和並逐漸成熟。 變頻器作用 變頻節能 變頻器節能主要表現在風機、水泵的應用上。為了保證生產的可靠性,各種生產機械在設計配用動力驅動時,都留有一定的富餘量。當電機不能在滿負荷下運行時,除達到動力驅動要求外,多餘的力矩增加了有功功率的消耗,造成電能的浪費。風機、泵類等設備傳統的調速方法是通過調節入口或出口的擋板、閥門開度來調節給風量和給水量,其輸入功率大,且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擋板、閥門的截流過程中。當使用變頻調速時,如果流量要求減小,通過降低泵或風機的轉速即可滿足要求。 電動機使用變頻器的作用就是為了調速,並降低啟動電流。為了產生可變的電壓和頻率,該設備首先要把電源的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DC),這個過程叫整流。把直流電(DC)變換為交流電(AC)的裝置,其科學術語為「inverter」(逆變器)。一般逆變器是把直流電源逆變為一定的固定頻率和一定電壓的逆變電源。 對於逆變為頻率可調、電壓可調的逆變器我們稱為變頻器。變頻器輸出的波形是模擬正弦波,主要是用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調速用,又叫變頻調速器。對於主要用在儀器儀表的檢測設備中的波形要求較高的可變頻率逆變器,要對波形進行整理,可以輸出標準的正弦波,叫變頻電源。一般變頻電源是變頻器價格的15--20倍。由於變頻器設備中產生變化的電壓或頻率的主要裝置叫「inverter」,故該產品本身就被命名為「inverter」,即:變頻器。 變頻不是到處可以省電,有不少場合用變頻並不一定能省電。 作為電子電路,變頻器本身也要耗電(約額定功率的3-5%)。一台1.5匹的空調自身耗電算下來也有20-30W,相當於一盞長明燈. 變頻器在工頻下運行,具有節電功能,是事實。但是他的前提條件是: 第一、大功率並且為風機/泵類負載; 第二、裝置本身具有節電功能(軟體支持); 這是體現節電效果的三個條件。除此之外,無所謂節不節電,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不加前提條件的說變頻器工頻運行節能,就是誇大或是商業炒作。知道了原委,你會巧妙的利用他為你服務。一定要注意使用場合和使用條件才好正確應用,否則就是盲從、輕信而「受騙上當」。 功率因數補償節能 無功功率不但增加線損和設備的發熱,更主要的是功率因數的降低導致電網有功功率的降低,大量的無功電能消耗在線路當中,設備使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使用變頻調速裝置後,由於變頻器內部濾波電容的作用,從而減少了無功損耗,增加了電網的有功功率。 軟啟動節能 1:電機硬啟動對電網造成嚴重的沖擊,而且還會對電網容量要求過高,啟動時產生的大電流和震動時對擋板和閥門的損害極大,對設備、管路的使用壽命極為不利。而使用變頻節能裝置後,利用變頻器的軟啟動功能將使啟動電流從零開始,最大值也不超過額定電流,減輕了對電網的沖擊和對供電容量的要求,延長了設備和閥門的使用壽命。節省了設備的維護費用。 2:從理論上講,變頻器可以用在所有帶有電動機的機械設備中,電動機在啟動時,電流會比額定高5-6倍的,不但會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而且消耗較多的電量.系統在設計時在電機選型上會留有一定的餘量,電機的速度是固定不變,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時要以較低或者較高的速度運行,因此進行變頻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變頻器可實現電機軟啟動、補償功率因素
E. 有關測量系統分析(MSA)的問題
1、對於車間和檢驗部門使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等標准量具,依MSA需求,是必須做定期的檢測分析的
2、測量系統分析(MSA)適用於具備計量值或者計數值的量具,針對一般的測試設備,不作要求MSA分析。
F. 測量系統分析的基本內容
從測量的定義可以看出,除了具體事物外,參於測量過程還應有量具、使用量具的合格操作者和規定的操作程序,以及一些必要的設備和軟體,再把它們組合起來完成賦值的功能,獲得測量數據。這樣的測量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數據製造過程,它產生的數據就是該過程的輸出。這樣的測量過程又稱為測量系統。它的完整敘述是:用來對被測特性定量測量或定性評價的儀器或量具、標准、操作、夾具、軟體、人員、環境和假設的集合,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整個過程稱為測量過程或測量系統。
眾所周知,在影響產品質量特徵值變異的六個基本質量因素(人、機器、材料、操作方法、測量和環境)中,測量是其中之一。與其它五種基本質量因素所不同的是,測量因素對工序質量特徵值的影響獨立於五種基本質量因素綜合作用的工序加工過程,這就使得單獨對測量系統的研究成為可能。而正確的測量,永遠是質量改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科學的測量系統評價方法,缺少對測量系統的有效控制,質量改進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為此,進行測量系統分析就成了企業實現連續質量改進的必經之路。
如今,測量系統分析已逐漸成為企業質量改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界和學術界都對測量系統分析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測量系統分析也已成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質量體系QS9000的要素之一,是6σ質量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此時,以通用電氣(GE)為代表的6σ連續質量改進計劃模式即為:確認(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和控制(Control),簡稱DMAIC。
從統計質量管理的角度來看,測量系統分析實質上屬於變異分析的范疇,即分析測量系統所帶來的變異相對於工序過程總變異的大小,以確保工序過程的主要變異源於工序過程本身,而非測量系統,並且測量系統能力可以滿足工序要求。測量系統分析,針對的是整個測量系統的穩定性和准確性,它需要分析測量系統的位置變差、寬度變差。在位置變差中包括測量系統的偏倚、穩定性和線性。在寬度變差中包括測量系統的重復性、再現性。
測量系統可分為「計數型」及「計量型」測量系統兩類。測量後能夠給出具體的測量數值的為計量型測量系統;只能定性地給出測量結果的為計數型測量系統。「計量型」測量系統分析通常包括偏倚(Bias)、穩定性(Stability)、線性(Linearity)、以及重復性和再現性(Repeatability&Reprocibility,簡稱R&R)。在測量系統分析的實際運作中可同時進行,亦可選項進行,根據具體使用情況確定。
「計數型」測量系統分析通常利用假設檢驗分析法來進行判定。
測量系統分析,是指用統計學的方法來了解測量系統中的各個波動源,以及他們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最後給出本測量系統是否合符使用要求的明確判斷。
測量系統必須具有良好的准確性和精確性。他們通常由偏倚和方差等統計指標來表徵。
偏倚用來表示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與被測質量特性基準值(真值)之差,其中基準值可通過更高級別的測量設備進行若干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來確定。
波動是表示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重復測量結果分布的分散程度,常用測量結果的標准差σms或過程波動PV表示。這里的測量過程波動是指99%的測量結果所佔區間的長度。通常測量結果服從正態分布N(u,σ^2),99%的測量結果所佔區間的長度為5.15σ。
G. 如何做好msa測量系統分析報告
SPC表格怎麼做?不是不想正確回答你,是你問得太籠統?建議先了解一下SPC; SPC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是利用統計方法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控制,從而達到改進與保證質量的目的。SPC強調以全過程的預防為主。 SPC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簡稱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利用統計的方法來監控過程的狀態,確定生產過程在管制的狀態下,以降低產品品質的變異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簡稱SPC)是一種藉助數理統計方法的過程式控制制工具。它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系統性因素出現的徵兆,並採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過程維持在僅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受控狀態,以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它認為,當過程僅受隨機因素影響時,過程處於統計控制狀態(簡稱受控狀態);當過程中存在系統因素的影響時,過程處於統計失控狀態(簡稱失控狀態)。由於過程波動具有統計規律性,當過程受控時,過程特性一般服從穩定的隨機分布;而失控時,過程分布將發生改變。SPC正是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強調過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狀態下運行,從而使產品和服務穩定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實施SPC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大步驟:首先用SPC工具對過程進行分析,如繪制分析用控制圖等;根據分析結果採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過程中的系統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層的介入來減小過程的隨機波動以滿足過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則是用控制圖對過程進行監控。 控制圖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實際中大量運用的是基於Shewhart原理的傳統控制圖,但控制圖不僅限於此。近年來又逐步發展了一些先進的控制工具,如對小波動進行監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圖,對小批量多品種生產過程進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圖和目標控制圖;對多重質量特性進行控制的控制圖。 SPC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以美國Shewhart博士發明控制圖為標志。自創立以來,即在工業和服務等行業得到推廣應用,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SPC在日本工業界的大量推廣應用對日本產品質量的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世界許多大公司紛紛在自己內部積極推廣應用SPC,而且對供應商也提出了相應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產控制中應用SPC方法的要求。 編輯本段SPC技術原理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是一種藉助數理統計方法的過程式控制制工具。它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系統性因素出現的徵兆,並採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過程維持在僅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受控狀態,以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當過程僅受隨機因素影響時,過程處於統計控制狀態(簡稱受控狀態);當過程中存在系統因素的影響時,過程處於統計失控狀態(簡稱失控狀態)。由於過程波動具有統計規律性,當過程受控時,過程特性一般服從穩定的隨機分布;而失控時,過程分布將發生改變。SPC正是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強調過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狀態下運行,從而使產品和服務穩定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編輯本段SPC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好處 SPC強調全過程監控、全系統參與,並且強調用科學方法(主要是統計技術)來保證全過程的預防。SPC不僅適用於質量控制,更可應用於一切管理過程(如產品設計、市場分析等)。正是它的這種全員參與管理質量的思想,實施SPC可以幫助企業在質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預防和控制,SPC可以: · 對過程作出可靠的評估; ·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有了以上的預防和控制,我們的企業當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減少返工和浪費 · 提高勞動生產率 · 提供核心競爭力 · 贏得廣泛客戶 · 更好地理解和實施質量體系 編輯本段實施SPC的兩個階段 實施SPC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分析階段,二是監控階段。在這兩個階段所使用的控制圖分別被稱為分析用控制圖和控制用控制圖。 分析階段的主要目的在於: 一、使過程處於統計穩態; 二、使過程能力足夠。 分析階段首先要進行的工作是生產准備,即把生產過程所需的原料、勞動力、設備、測量系統等按照標准要求進行准備。生產准備完成後就可以進行,注意一定要確保生產是在影響生產的各要素無異常的情況下進行;然後就可以用生產過程收集的數據計算控制界限,作成分析用控制圖、直方圖、或進行過程能力分析,檢驗生產過程是否處於統計穩態、以及過程能力是否足夠。如果任何一個不能滿足,則必須尋找原因,進行改進,並重新准備生產及分析。直到達到了分析階段的兩個目的,則分析階段可以宣告結束,進入SPC監控階段。 監控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使用控制用控制圖進行監控。此時控制圖的控制界限已經根據分析階段的結果而確定,生產過程的數據及時繪制到控制上,並密切觀察控制圖,控制圖中點的波動情況可以顯示出過程受控或失控,如果發現失控,必須尋找原因並盡快消除其影響。監控可以充分體現出SPC預防控制的作用。 在工廠的實際應用中,對於每個控制項目,都必須經過以上兩個階段,並且在必要時會重復進行這樣從分析到監控的過程。 編輯本段SPC的最新發展 經過近70年在全世界范圍的實踐,SPC理論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其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其在企業內的應用范圍、程度也已經非常廣泛、深入。概括來講,SPC的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1).分析功能強大,輔助決策作用明顯 在眾多企業的實踐基礎上發展出繁多的統計方法和分析工具,應用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據不同目的、從不同角度對數據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在這一過程中SPC的輔助決策功能越來越得到強化; (2).體現全面質量管理思想 隨著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業產品質量管理上的應用也逐漸從生產製造過程質量控制擴展到產品設計、輔助生產過程、售後服務及產品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強調全過程的預防與控制; (3).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緊密結合 現代企業質量管理要求將企業內外更多的因素納入考察監控范圍、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管理職能同時呈現出分工越來越細與合作越來越緊密兩個特點,這都要求可快速處理不同來源的數據並做到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適應這種需要,SPC與計算機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編輯本段SPC生產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一、spc的基礎知識 1.關於控制、過程、統計 2.特性及其分類 3.統計學基礎 二、spc的基本原理 4.過程的理解與過程式控制制 5.波動及波動的原因 6.局部措施和系統措施 三、統計過程的控制思想 1.正態分布簡介 2.統計控制狀態及兩種錯誤 3.過程式控制制和過程能力 4.過程改進循環 四、控制圖類型 1.控制圖應用說明 2.控制圖的定義和目的 3.控制圖解決問題思路 4.控制圖益處 5.控制圖分類 6.控制圖的選擇 五、建立計算型控制圖的步驟和計算方法 1.均值和極差圖 2.均值和標准差圖 3.中位數和極差圖 4.單值和移動極差圖 六、計數型控制圖與過程能力指數 1.過程能力解釋前提 2.過程能力的計算 3.過程能力指數 4.過程績效指數 七、過程判異准則 以下是常用的八項判異准則: 1、一點落在A區以外; 2、連續9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 3、連續6點遞增或遞減; 4、連續14點相鄰點上下交替; 5、連續3點有2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的B區以外; 6、連續5點中有4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的C區以外; 7、連續15點在C區中心線上下; 8、連續8點在中心線同側無一點在C區內。 編輯本段SPC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1、前言─SPC的由來、發展和基本要求 2、識別關鍵控制點 3、數據變異的衡量和分析· 直方圖 4、數據的動態變異· 控制圖 4.1、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 4.2、ISO 8258:1991《休哈特控制圖》(Control Chart)要點 4.3、常規控制圖的類型和實例 s 控制圖的結構和概念解釋 s 控制圖類型和用途 1) X平均與極差圖(均值—極差控制圖、均值—標准差控制圖、中位數—極差控制圖、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s 結構和應用流程 s 舉例 2) I和MR控制圖 s 結構和應用流程 s 舉例 3) 離散U、C、P、NP控制圖 s 結構和應用流程 s 舉例 s 如何收集數據 s 采樣及數據收集 s 設定和維持控制界限 4.4、控制圖制訂和使用中的若干實際問題 4.5、現代控制圖技術案例 5、過程能力與過程性能(Process Capability / Performance)分析以及相應的指數CPK、PPK的應用 6、過程能力/性能的保證和提高---查找原因採取糾正/預防措施的邏輯推理工具 s 5M1E要素 s 分層法與排列圖 s 用於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分析的非數字資料方法工具: 因果圖、系統圖與「5Why分析表」、關聯圖、故障樹分析(FTA)、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法 7、如何實現有效的SPC現場控制 s 受控的標准 s 流程失控的表現 s 失控的現場應對 s 練習製作控制圖進行失控分析 s SPC實施中現場「看得見管理」應用的直觀顯示圖表 8、SPC的效果評估的方法 s 顯著性檢驗 s 統計抽樣檢驗 9、回歸分析 s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s 曲線回歸 s 雙列相關分析 10、方差分析 s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s 方差分析在MSA(測量系統分析)中的應用 s 多重比較:q檢驗 11、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介紹正交試驗設計 12、SPC項目的開展(SPC在QCC/QIT、6Sigma項目活動中的應用) 編輯本段如何創建SPC系統 1、關鍵流程的確定 2、穩定工藝過程 3、過程能力的測定和分析 4、確定控制標准 5、選擇和建立控制圖 6、制定反饋行動計劃 7、MSA測量系統分析 8、SPC應用的有效性評估 9、SPC應用的團隊活動 10、案例分析及實施疑難探討 編輯本段SPC的有效實施 一、原因分析 目前我們國內許多企業也開始逐步認識和推廣SPC,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什麼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企業對SPC缺乏足夠的全面了解 2、企業對實施SPC的前期准備工作重視不夠 3、未能有效地總結和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 二、改進對策 針對以上原因,要保證SPC實施成功,企業應重視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公司領導的重視 2、工程技術人員的認識和重視 3、對全員加強質量意識的培訓 4、重視數據的收集和異常數據的處理 5、實施PDCA循環,達到持續改進 編輯本段企業為什麼要實施SPC SPC是全球范圍內製造業所信賴和採用的質量控制技術。半個多世紀以來,SPC的廣泛應用推動了製造業的發展與繁榮。 新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塑造未來,質量也是競爭的關鍵。在一些行業,應用SPC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基本需求。 傳統觀念把檢驗作為質量保證的手段,只能事後判斷,而應用SPC,能夠把握先機,預防不合格品的出現,降低成本,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SPC 強調全過程監控、全系統參與,並且強調用科學方法(主要是統計技術)來保證全過程的預防。SPC不僅適用於質量控制,更可應用於一切管理過程(如產品設計、市場分析等)。正是它的這種全員參與管理質量的思想,實施SPC可以幫助企業在質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預防和控制 SPC可以幫助企業: · 對過程作出可靠的評估; ·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有了以上的預防和控制,我們的企業當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減少返工和浪費; · 提高勞動生產率; · 更好地理解和實施質量體系。
H. PPAP中有一個測量系統分析研究怎麼做啊
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生產件批准程序
即生產件認可過程,要求按照節拍生產,製造出的樣件用於驗證生產能力.
PPAP生產件提交保證書:主要有生產件尺寸檢驗報告(FAI),外觀檢驗報告(AAR),功能檢驗報告(這部分如是給客戶提供原料,則多數由客戶自行進行組裝後的功能測試), 材料檢驗報告(SGS);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應商控制方法,包括: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製造工程品質控制計劃(PMP即QC工程圖)、量測系統分析(MSA含GRR)、作業標准(SOP)、檢驗標准(SIP)、初期製程能力分析(CPK)等;主要是製造型企業要求供應商在提交產品時做PPAP文件及首件(樣品),只有當ppap文件全部合格後才能提交,即正常交貨(除非客戶特許);當工程變更後還須提交報告。PPAP是對生產件的控製程序,也是對質量的一種管理方法。這里品保QA或QE參與的部分有:PMP、CPK、SIP、MSA和PSA(產品承認書的確認)、產品的檢驗與測試等。
TS/ISO規定應提交的文件和報告有:
1. Design Records(設計記錄/圖紙)
2. Any authorized Engineering Change Documents(工程更改文件)
3. Engineering Approval, when required (客戶工程批准)
4. Design FMEA [Separate #](設計FMEA)
5. Process Flow Diagram(過程流程圖)
6. Process FMEA [Separate #](過程FMEA)
7. Dimensional Results(尺寸量測結果)
8. Material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材料/性能測試結果)
9. Initial Process Study [New Title](初始過程能力研究)
10.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Studies(測量系統分析研究)
11. Qualified Laboratory (合格的實驗室文件) Documentation
12. Control Plan(控制計劃)
13. Part Submission Warrant(零件提交保證書)
14. Appearance Approval Report(外觀核准報告,如需要)
15. Bulk Materials Req.Checklist
16. Sample Proct [Separate #](送樣零組件/確定的送樣數量)
17. Master Sample [Separate #](標准樣件/封樣用)
18. Checking Aids(檢查輔具)
19. Records of Compliance with Customer-Specific Requirements(顧客特定要求的承諾記錄/有毒物質依規范執行WSS-M99P9999-A1)/《OTS報告)/(D/CC核准書面記錄)(遵照規范執行的聲明)
20.質量指數(Quality Indices)
– Cpk- 穩定過程的能力指數,s的估計基於子組內變差
– Ppk- 性能指數,s的估計基於總體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