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醫院里是怎麼熬中葯的
我建議你最好自己在家裡熬,因為別人代煎葯只是一個噱口,聲稱什麼中韓全自動煎葯機。他們熬葯的流程是:
抓好葯----倒進一個紗布袋裡-----泡上(時間根據顧客拿葯時間決定30分鍾--2小時不等)-------連紗袋和泡葯的水倒進鍋內------熬到差不多時關火(葯量少了再加點水燒開)------打包(打夠顧客要的袋數,多餘的倒掉)。當然不分先煎後下,最可怕的是貴葯給你缺斤短兩,譬如金銀花30g,可以給你10--15g,方里的便宜葯給你多加點就行了,你能知道嗎?你還讓別人代煎嗎?
把草葯帶回家,先泡上2--3小時,放進砂鍋里,先大火燒開,再文火熬15分鍾左右即可,熬制2遍即可,混到一起分早晚服,很簡單的。當然沒有砂鍋,用不銹鋼鍋也行,葯渣還可以泡下腳。如果葯少的話,也可以幾天的一塊熬,放到冰箱里,服前熱一下。
Ⅱ 什麼是中葯煎葯機,一般的煎葯機都有那些功能
中葯煎葯機是指一般在常溫常壓下,自動加熱調節,武火、文火自動控制轉換並採用智能控制系統,准確掌握煎葯溫度與煎葯時間,一般煎葯機的筒體採用玻璃,煎葯過程清晰可見;每次煎葯的量與設備的型號有關,一般同時可煎1-2個處方,每鍋可煎3-12付葯;
Ⅲ 煎中葯,是手工煎的好還是機器煎的好
這個問題首先是需要看煎煮中葯材適合什麼樣的煎葯方式,本人從事煎葯機銷售工作20多年,以我的經驗,先煎後下的處方適合常溫常壓煎葯機,類似過去傳統的砂鍋煎葯,煎葯機無非就是容量大一點,可以一次把葯液全部煎好,包裝成袋,服用方便。常溫常壓煎葯機的缺點是加水量很難控制,現在的醫生開葯方很大,原因就是種植方式(人工種殖)決定了中葯材葯效的問題,不大劑量使用,治療效果可能不好。這就出現了如果加水覆蓋過葯材,最終煎煮好的中葯液肯定會多出來的問題,煎葯人員都很忙,他是沒有時間再給你濃縮一下的,那就是包裝到客戶需要的數量袋數後,把剩餘的葯液丟棄。那樣你就是喝了被稀釋的葯液,療效大打折扣。所以現在,講治療療效的醫院和中醫門診都會選擇密閉高溫煎葯機,密閉煎葯機防止中葯材中的揮發油流失,加水量可以不必覆蓋過葯材,因為是水和水蒸汽在密閉鍋內混合循環煎煮,擠壓功能可以充分提取葯渣里的有效成分。當然還有更好地煎葯設備如,紅外線加熱煎葯機,低溫負壓煎葯機等等。所以這個問題很明白了,看看他們用什麼機器,再決定可不可以放心的讓他們代煎中葯,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煎葯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了
Ⅳ 有家裡熬中葯的機器么,全自動的
你可以去商場或市場買,有那種全自動帶溫控的,水不會熬干,到了時間它會自動跳到保溫。
Ⅳ 煎中葯用什麼罐子
傳統中醫煎葯都要用傳統的罐子,但現在這類罐子很少了,用鋁鍋、陶瓷鍋和不銹鋼等均可,但不用鐵鍋。一定不能隨便選用鍋來煎葯 因為有可能會跟要起反映 改變葯性或活使葯失去治療作用 有時還會產生毒副作用.
Ⅵ 怎麼選擇煎中葯的器皿
如今,很多人用電磁爐等現代化的電器來熬中葯 ,但專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葯時,最好選擇柴火、炭火或煤氣灶點燃的明火。 中醫專家表示,中葯講究水火共製法,雖然電磁爐、微波爐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完全可以達到上述明火的熱量,但它們對中葯材的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現代家庭大多使用鐵鍋、不粘鍋、不銹鋼鍋,但煎制中葯最好不要選擇這些器皿,一些污染嚴重地區製造出來的砂鍋也不宜用來煎制中葯,因為在煎制過程中,這些器皿內的重金屬會被葯物中的生物鹼或其他化學成分置換出來,被患者服入體內,影響健康。 在家煎制中葯時,提倡選擇正宗的陶土葯罐或未經污染地區出產的砂鍋。
Ⅶ 請問能用那種熬中葯的機器熬中葯嗎
現在醫院普遍使用的都是自動煎葯機,理論上沒有什麼不足之處。但是經過我們觀察,很多中葯熬出來顏色都不及砂鍋熬出來的深,有可能是時間或者其他的因素影響。所以我建議還是使用砂鍋煎葯,這是最古老而且中醫推崇的方法。你可以到學校附近看看有沒有診所代煎中葯。實在沒有就真的只能用煎葯機了。如果只吃幾副,不劃算買砂鍋自己煎葯,又浪費時間。
Ⅷ 短期出差 生病了 中醫院開了付中葯 我要熬中葯 花錢最小的辦法是什麼 需要買哪些熬葯設備呢
你問問中醫院可不可以代煎,或者可以去附近葯店問問,再說短期出差開什麼中葯啊,開點中成葯多方便
Ⅸ 熬中葯用什麼鍋
熬中葯可以用砂鍋、陶瓷葯罐、多層不銹鋼鍋和玻璃鍋。這幾類鍋材質穩定,不容易與葯物起化學反應,而且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都是熬葯的好鍋。
煎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大火,火勢急,火力猛,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多的一種煎法。文火指小火,火勢緩,火力弱,溫度變化不大,水分蒸發慢的一種煎法。一般煎葯先用大火煎沸,後改用小火再煎25分鍾即可。但有些方劑如解表劑、清熱劑、芳香葯為主的方劑只用大火,不宜小火久煎。而厚味滋補類方葯宜小火久煎,以使葯味盡出。此外附子、狼毒、烏頭等有毒葯宜小火久煎,以減低其毒性。
Ⅹ 熬中葯用什麼鍋
宜選用砂鍋、陶瓷鍋、不銹鋼鍋和紫銅鍋。
1、陶瓷鍋:不易糊鍋,不會與中葯有效成分起化學反應。便於清洗也不會留下葯味 ,更具有保鮮功能,是良好的煎葯器具。
2、不銹鋼鍋:具有傳熱快、耐酸鹼、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現代多功能中葯煎煮裝置的基礎。
3、紫銅鍋:紫銅製作的紫銅鍋是膏方製作常用的器具之一,作為銅單質,其熔點過千攝氏度,物理、化學性質較穩定,但缺點是價格較高。
4、自動中葯壺:有微型電子器件可監控自動煎葯、防沸騰溢出、全自動保溫、設有文火武火,除了可用於煎葯,還可以用於燒開水、燉補品、煲湯等。但應注意的是,煎好葯之後,不應使用保溫功能,應該及時倒出葯液,防止葯液回吸。
(10)中醫院煎中葯需要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煎中葯忌選用的鍋具
1、鐵鍋:鐵的化學性質不穩定,煎煮過程中易與中葯所含鞣質、油脂、生物鹼、香豆素等多種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影響葯效,甚至葯液呈綠色、黑色,嗅澀、腥味。
2、鋁鍋:不耐強酸、強鹼,從 pH1~2或pH10的煎液中可檢出鋁離子,甚至加重某些因體內鋁含量過高的疾病病情。
3、銅鍋:一般普通的銅鍋,是由銅和鋅所組成的合金,煎煮葯液時可測出微量銅離子,而銅離子會促使中葯中的不飽和碳鏈的油脂以及維生素A、C、D等成分發生氧化失去生物活性,而且可能會對黏膜產生刺激和毒性,所以一般的銅器不是理想的煎葯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