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軸承端蓋的總寬度該如何確定。。。
端蓋的止口直徑等於軸承的外徑,內蓋軸空比軸承內徑大15,外蓋內徑比軸承內徑大15絲,止口高度大約用軸承室厚度減去軸承寬度的一半,
B. 軸承軸向游隙測量方法
1、感覺法
用手指檢查滾動軸承的軸向游隙,這種方法應用於軸端外露的場合。當軸端封閉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檢查時,可檢查軸是否轉動靈活。
2、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操作方法與用塞檢查徑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軸向游隙應為
c=λ/(2sinβ)
式中c——軸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軸承錐角,(°)。
(2)用千分表檢查,用撬杠竄動軸使軸在兩個極端位置時,千分表讀數的差值即為軸承的軸向游隙。但加於撬杠的力不能過大,否則殼體發生彈性變形,即使變形很小,也影響所測軸向游隙的准確性。
(2)怎麼通過軸承大小測量端蓋大多少擴展閱讀
游隙值根據大小分三組,一組是基本組(或者叫普通組)、小游隙組(C2)、大游隙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還有專門的CM組(電機專用游隙)。
另補充一點日常應用的舉例:
正常的工作條件下,宜優先選擇基本組;
大游隙組適用於內、外圈配合過盈量較大、或者內外圈溫度差大、深溝球軸承需要承受較大軸向負荷或者需要改善調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軸承極限轉速和降低軸承摩擦力矩等場合
小游隙組適用於較向高的旋轉精度、需要嚴格控制外殼孔的軸向位移、以及需要減小振動和噪音的場合。
C. 軸承端蓋尺寸如何確定
先確定內徑大小,再看後邊的圖表
D. 軸承測量有哪些方法
外徑尺寸,內徑尺寸,高度,這是基本三大尺寸得檢測。一般用卡尺和千分尺,或夾量塊對百分表,能准確點。用儀器可以軸承的內徑跳動和外徑跳動。用儀器主要是檢測軸承的精度等級夠不夠。
E. 軸承端蓋標准尺寸表是什麼
內經87,外經150,厚度37的軸承是非標的,非標軸承是沒有標准型號的。也沒有直接能買的,需要定製的。
標准軸承內徑的計算方法如下:
1.內徑在10mm以內的表示方法
為62/9
斜杠後面為軸承內徑尺寸9mm
2.內徑在10mm到20mm之間(不包括20mm)
基本代號為00
01
02
03
分別代表內徑為10mm
12mm
15mm
17mm如
6201
後面兩位數字為01就代表內徑為12mm
3.內徑20mm到490mm之間用軸承代號的後兩位乘以5
例如
6020後兩位數字為20乘以5後內徑尺寸為100mm
4.內徑大於490mm
也是用斜杠表示
62/1000
內徑尺寸為1000mm
F. 如何確定軸承端蓋的尺寸
一般軸承的端蓋側面都會標註上軸承的型號。包括內徑,外徑等。
G. 根據軸承測量的數據如何算出型號大小
一 .通用軸承(滾動軸承)代號方法:
分為:前置代號,基本代號和後置代號。
1.基本代號 (類型代號,尺寸代號,內徑代號[2位])
基本代號用來表明軸承的內徑、直徑系列、寬度系列和類型,一般最多為五位數,先分述如下:
1)軸承內徑用基本代號右起第一位數字表示。對常用內徑d=20~480mm的軸承內徑一般為5的倍數,這兩位數字表示軸承內徑尺寸被5除得的商數, 如04表示d=20mm;12表示 d=60mm等等。對於內徑為10mm、12mm、15mm和17mm的軸承,內徑代號依次為00、01、02和03。對於內徑小於10mm和大於 500mm 軸承,內徑表示方法另有規定,可參看 GB/T272—93。
2)軸承的直徑系列(即結構相同、內徑相同的軸承在外徑和寬度方面的變化系列)用基本代號右起第三位數字表示。例如,對於向心軸承和向心推力軸承,0、1 表示特輕系列;2表示輕系列;3表示中系列;4表示重系列。各系列之間的尺寸對比如下圖所示。推力軸承除了用1表示特輕系列之外,其餘與向心軸承的表示一 致。
3) 軸承的寬度系列(即結構、內徑和直徑系列都相同的軸承寬度方面的變化系列)用基本代號右起第四位數字表示。當寬度系圖13-4直徑系列的對比列為0系列 (正常系列)時,對多數軸承在代號中可不標出寬度系列代號O,但對於調心滾子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寬度系列代號0應標出。
直徑系列代號和寬度系列代號統稱為尺寸系列代號。
4)軸承類型代號用基本代號右起第五位數字表示(對圓柱滾子軸承和滾針軸承等類型代號為字母)。
2.後置代號
軸承的後置代號是用字母和數字等表示軸承的結構、公差及材料的特殊要求等等。後置代號的內容很多,下面介紹幾個常用的代號。
1)內部結構代號是表示同一類型軸承的不同內部結構,用字母緊跟著基本代號表示。如:接觸角為15°、25°和40°的角接觸球軸承分別用C、AC和B表示內部結構的不同。 2)軸承的公差等級分為2級、4級、5級、6級、6X級和0級,共6個級別,依次由高級到低級,其代號分別為/PZ、/P4『/PS、/P6、/P6X和/PO。公差等級中, 6X級僅適用於圓錐滾子軸承; 0級為普通級,在輪承代號中不標出。。
3)常用的軸承徑向游隙系列分為1組、2組、0組、3組、4組和5組,共6個組別,徑向游隙依次由小到大。o組游隙是常用的游隙組別,在軸承代號中不標出,其餘的游隙組別在軸承代號中分別用/CI、/CZ、/C3、/C4、/CS表示。
H. 軸承端蓋的寬度怎麼確定
機械設計經驗豐富的人員會根據:空間位置,材料材質的選擇,軸向應力的判斷,設計一個合理的寬度。 對於沒有設計經驗的初學者,可以參考機械設計手冊,借鑒其中案例設計適合自己項目的尺寸。
I. 如何測量軸承和軸孔尺寸
(1)軸承孔的測量 軸承孔的測量可以使用內徑量表在外徑千分尺上核對基準尺寸後測量,同時還需測量承孔的圓度和圓柱度。燒壞軸承常使承孔在開口處直徑縮小而圓度超差,對軸承的正常工作極為不利。如果連桿螺栓的定位面的配合松曠,連桿軸承蓋會移位使承孔圓度超差。軸承承孔的圓度誤差應控制在尺寸公差之內,而圓柱度則應嚴格控制 (2)軸承主要尺寸的測量①軸承厚度:將外徑千分尺固定測頭由平面改製成球面,可用來測量軸承厚度。軸承厚度一般應控制在0.005~0.010毫米范圍內,否則會使軸承內徑超差。軸承在近開口處有微量減薄,測量時應予注意。 ②軸承與承孔的配合緊度 :配合緊度是由軸承的自由彈開量和余面高度來保證的。測量余面高度的方法下:按規定裝合軸承,交軸承蓋螺栓緊固到規定扭矩後松開其中一個螺栓,用塞尺測量軸承蓋介面處的間隙,其值應在0.05~0.15毫米范圍之內。③軸承內徑:測量前需將軸承按規定裝合並按規定扭矩擰緊軸承蓋螺栓,用內徑量表,在外徑千分尺上校對基準尺寸後測量,測量時要避開減薄區。軸承內徑和對應軸頸外徑尺寸之差值是配合間隙。 ④主軸承內孔的同軸度 :主軸承內孔的同軸度誤差主要是其承孔同軸度誤差造成的,而承孔同軸度誤差產生的原因則是缸體的變形。當主軸頸徑向圓跳動在規定公差內時,檢查主軸頸和軸承的吃合印痕,如果各道主軸承吃合印痕位置明顯不一致,說明同軸度誤差大,可採用刮削、鏜削軸承或更換缸體等辦法解決,否則難以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 軸承的材料一般測量以下幾點:外徑尺寸,內徑尺寸,高度,這是基本三大尺寸得檢測。一般用卡尺和千分尺,或夾量塊對百分表,能准確點。用儀器可以軸承的內徑跳動和外徑跳動。用儀器主要是檢測軸承的精度等級夠不夠。
J. 軸承端蓋的尺寸怎樣來確定啊
承端蓋,軸承端蓋用以固定軸承、調整軸承間隙並承受軸向力。軸承端蓋的結構有嵌入式和凸緣式兩種。每種又有悶蓋和透蓋之分。 嵌入式軸承端蓋結構簡單、緊湊,無需固定螺釘,外徑小,重量輕,外伸軸尺寸短。但裝拆端蓋和調整 軸承間隙困難,密封性能差,座孔上開槽,加工費時。嵌入式軸承端蓋多用於重量輕、結構緊湊的場合, 其結構和尺寸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