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輪機軸瓦怎樣壓鉛絲
壓鉛絲測量的方法:1)上下半軸瓦組裝並緊固結合面螺栓;2)在頂部墊鐵(或球面頂部)處放兩條直徑為1mm的鉛絲,在軸瓦兩側軸承座(或固定瓦套結合面的前後放四片厚度均為0.5mm的不銹鋼墊片,扣上軸承蓋(或瓦套),均勻擰緊結合面螺栓;3)用塞尺檢查結合面間隙應均勻為0.5mm,松開螺栓吊開軸承蓋(或瓦套);4)測量鉛絲的厚度,對每條鉛絲應計算平均值,再計算兩條鉛絲的平均值。5)緊力計算:C=A-(b1+b2)/2 C—緊力值 A—墊片厚度 b1、b2—每條鉛絲的平均厚度。
http://wenku..com/view/b54caceb81c758f5f61f679f.html
B. 減速機軸承孔怎麼壓鉛修復
壓鉛法是用於檢測大型減速機或增速機齒輪相互嚙合接觸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一種檢測方法。
壓鉛只適合大型減速機側隙檢測,對於較小較輕的減速機不能使用壓鉛的方法。
對於一組齒輪系或齒輪軸和齒輪系,又或是兩組齒輪軸系,用壓鉛法檢驗側隙,必須要計算一個齒前壓面和後壓面兩側通過壓鉛法壓合形成的鉛皮厚度,兩個厚度用外徑千分尺測量後相加,才是這組相互嚙合的齒輪系的側隙值,然後根據所得的側隙值對減速機的軸承孔進行相應的修復即可。
不知道你看明白沒有,希望能幫助到你。
C. 軸承游隙怎樣測量
徑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感覺法
1、有手轉動軸承,軸承應平穩靈活無卡澀現象。
2、用手晃動軸承外圈,即使徑向游隙只有0.01mm,軸承最上面一點的軸向移動量,也有0.10~0.15 mm。這種方法專用於單列向心球軸承。
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確認滾動軸承最大負荷部位,在與其成180°的滾動體與外(內)圈之間塞入塞尺,松緊相宜的塞尺厚度即為軸承徑向游隙。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調心軸承和圓柱滾子軸承。
2、用千分表檢查,先把千分表調零,然後頂起滾動軸承外圈,千分表的讀數就是軸承的徑向游隙。
軸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1、感覺法
用手指檢查滾動軸承的軸向游隙,這種方法應用於軸端外露的場合。當軸端封閉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檢查時,可檢查軸是否轉動靈活。
2、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操作方法與用塞檢查徑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軸向游隙應為
c=λ/(2sinβ)
式中c——軸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軸承錐角,(°)。
(2)用千分表檢查,用撬杠竄動軸使軸在兩個極端位置時,千分表讀數的差值即為軸承的軸向游隙。但加於撬杠的力不能過大,否則殼體發生彈性變形,即使變形很小,也影響所測軸向游隙的准確性。
D. 軸瓦間隙計算的詳細方法
氣保焊機一般有兩種:一體的(沒有),分體的(有送絲機)。
電流調出絲速度的,電壓調焊絲飛濺度的。電壓電流不匹配,電壓大一些飛濺會變小,但不可過大,度需要自己掌握,電壓比電流稍微大,比如300的電流。電壓調32就可以了,就算給你一定的數值,兩台焊機一樣的數值,焊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實施焊接或觀看時,必須佩戴具有合適濾光鏡的頭盔來保護您的臉和眼睛;使用焊接防護屏保護旁人避免受到火花和強光的干擾和刺激。
(4)軸承壓鉛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滑動軸承工作時,軸瓦與轉軸之間要求有一層很薄的油膜起潤滑作用。如果潤滑不良,軸瓦與轉軸之間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會產生很高的溫度,雖然軸瓦是由特殊的耐高溫合金材料製成,但發生直接摩擦產生的高溫仍然足以將其燒壞。
軸瓦還可能由於負荷過大、溫度過高、潤滑油存在雜質或黏度異常等因素造成燒瓦。燒瓦後滑動軸承就損壞了。
聚合物具有質輕、絕緣、減摩、耐磨、自潤滑、耐腐蝕、成型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等特點。和金屬材料比較,它們的摩擦學性能對環境溫度和濕度敏感、與粘彈性有關的特性顯著,因而軸瓦與軸頸的間隙較大。又因其機械強度低、彈性模量小,對潤滑油的吸附性差,而限制了軸瓦的工作轉速和壓力值。
E. 單例圓柱滾子軸承游隙怎麼檢查
你好,我是凱美瑞(KMR)軸承工程師,
游隙可以用壓鉛法和塞尺法進行測量,徑向游隙譯本在軸承代號中不標出,軸承的游隙按其內徑的大小而不同,查表確定,在一般情況下滾動軸承的徑向游隙不能大於軸承內徑的千分之三,向心短圓柱子軸承的徑向間隙不能大於軸承內徑的千分之二。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測量徑向滑動軸承間隙有幾種方法如何讓用抬軸法測量
常用方法有三種:壓鉛法、抬軸法、假軸法。抬軸法:在軸徑靠近軸瓦處安裝一塊百分表,用時再軸瓦上外殼頂部安裝一塊百分表監視,將軸徑輕輕抬起直至接觸上瓦,但不能使上瓦殼移動量過大,此時軸徑上百分表讀數減去上瓦殼的移動量即為軸瓦間隙。
G. 軸的裝配要求有哪些
軸承是用來支撐的部件,也是用來支承軸上回轉的零件,軸承的種類按摩擦性質分:有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裝配要求分別是:
1、滾動軸承的裝配
滾動軸承具有摩擦小、軸向尺寸小、更換方便、維護簡單等優點。
(1)裝配的技術要求
①滾動軸承標有代號的端面應裝在可見方向,以便更換時查對。
②軸頸或殼體孔台階處的圓弧半徑應小於軸承上相對應處的圓弧半徑。
③軸承裝配在軸上和殼體孔中後,應沒有歪斜現象。
④在同軸的兩個軸承中,必須有一個隨軸熱脹時產生軸移動。
⑤裝配滾動軸承時,必須嚴格防止污物進入軸承內。
⑥裝配後的軸承,須運轉靈活、雜訊小、工作溫度一般不宜超過65℃.
(2)、裝配方法
裝配軸承時,最基本要求是要使加的軸向力,直接作用在所裝軸承的套圈的端面上(裝在軸上時,使加的軸向力要直接作用在內圈上,裝在孔上時使加的作用力要直接作用在外圈上)。盡量不影響滾動體。裝配的方法有錘擊法、壓力機裝配法、熱裝法、冷凍裝配法等。
① 錘擊法
用錘子墊上紫銅棒以及一些比較軟的材料後再錘擊的方法,要注意不要使銅末等異物落入軸承滾道內,不要直接用錘子或沖筒直接敲打軸承的內外圈,以免影響軸承的配合精度或造成軸承損壞。
②螺旋壓力機或液壓機裝配法
對於過盈公差較大的軸承,可以用螺旋壓力機或液壓機裝配。在壓前要將軸和軸承放平,並塗上少許潤滑油,壓入速度不宜過快,軸承到位後要迅速撤去壓力,防止損壞軸承或軸。
③熱裝法
熱裝法是將軸承放在油中加熱到80℃-100℃,使軸承內孔脹大後套裝到軸上,可防止軸和軸承免受損傷。對於帶防塵蓋和密封圈,內部已充滿潤滑脂的軸承不適用熱裝法。
(3)圓錐滾子軸承間隙是裝配後調整的,主要方法有用墊片調整、用螺釘調整、用螺母調整等。
(4)裝配推力球軸承時,應首先區分出緊環和松環,緊環的內徑直徑略小點,裝配後的緊環與軸在工作時是保持相對靜止的,它總是靠在軸的台階或孔端面處,否則軸承將失去滾動作用而加速磨損。
2、滑動軸承的裝配
滑動軸承是一種滑動摩擦性質的軸承,特點是工作平穩、可靠雜訊小、能承受重載荷和較大的沖擊載荷,根據結構形式不同可分為整體式、剖分式和瓦塊式等。
(1)、剖分式軸承的裝配
剖分式軸承又稱對開軸承,具有結構簡單,調整和拆卸方便的特點,在軸瓦上鑲上兩塊軸瓦,在接合處用墊片來調整出合理的間隙。
①、軸瓦與軸承體的裝配
上下兩軸瓦與軸承體內孔的接觸必須良好,如不符合要求以厚壁軸瓦的軸承體內孔為基準,刮研軸瓦背部,同時應使軸瓦的兩端台階緊靠軸承體兩端。薄壁瓦只要使軸瓦的中分面比軸承體的中分面高出0.1mm左右即可,不必修刮。
②軸瓦安裝在軸承體中,無論徑向或軸向都不允許有位移,通常用軸瓦兩端的台階來止動定位或定位銷定位。
③軸瓦的配刮
對開式軸瓦一般都用與其相配的軸研點,一般都是先刮下軸瓦,然後再刮上軸瓦,為了提高效率在刮下軸瓦時可不裝上軸承瓦及蓋,當下軸瓦的接觸點基本符合要求時,再將上軸瓦及上蓋壓緊,並在刮研上軸瓦時,進一步修正下軸瓦的接觸點。配刮時軸的松緊程度可隨刮削次數的增加,通過改變墊片厚度調整。當軸承蓋緊固後,軸能輕松地轉動而無明顯間隙,接觸點符合要求即配刮完成。
④軸承間隙的測量
軸承間隙的大小可通過中分面處的墊片調整,也可通過直接修刮軸瓦獲得。測量軸承間隙通常採用壓鉛法,取幾段直徑大於軸承間隙的鉛絲,放在軸頸和中分面上,然後擰緊螺母使中分面壓緊,再擰下螺母,取下軸承蓋,細心取出被壓扁鉛絲,每取一段使千分尺測出厚度,根據鉛絲的平均厚度就可以知道軸承間隙。一般軸承的間隙應為軸直徑的1.5‰-2.5‰(mm),直徑較大時取較小的間隙值。如軸直徑是60mm的軸承間隙應在0.09-0.15mm之間。
(2)、整體式滑動軸承的裝配
整體式滑動軸承俗稱軸套,也是滑動軸承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主要採用壓入和錘擊的方法來裝配,特殊場合採用熱裝法,多數軸套是用銅或鑄鐵製成,裝配時應細心,可用木錘或錘子墊木塊擊打的方法裝配,過盈尺寸公差較大時則用壓力機壓入。無論敲入或壓入都必須防止傾斜,裝配後,油槽和油孔應處在所要求的位置。
裝配後變形的軸承,應進行內孔修整,尺寸較小的可用鉸刀削,尺寸較大的則用刮削。同時注意控制與軸的配合間隙在公差范圍內,為防止軸套工作時轉動,軸套和箱體的接觸面上裝有定位銷或騎縫螺釘。由於箱體和軸套材料硬度不一樣鑽孔時,很容易使鑽頭偏向軟材料一邊,解決方法:一是鑽孔前用樣沖靠硬材料一邊沖孔,二是用短鑽頭,以增加鑽孔時鑽頭的鋼性。
H. 壓鉛絲數30.25.30絲怎麼計算
鉛絲長度不應短於5個齒距,然後使齒輪轉動,經擠壓後的軟鉛絲變扁,其厚度即為實際的頂間隙和側間隙值,此值可用千分尺或游標尺測量出。
壓鉛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測量時將直徑為頂間隙C的1.25-1.5倍的軟鉛絲或保險絲用油脂粘在齒輪上,鉛絲長度不應短於5個齒距,然後使齒輪轉動,經擠壓後的軟鉛絲變扁,其厚度即為實際的頂間隙和側間隙值,此值可用千分尺或游標尺測量出。採用壓鉛法測量時應注意將相關緊固件固定好,以免齒輪產生位移。
壓鉛絲法一般用測量兩結合面的配合間隙,這里介紹一下壓鉛絲法的操作步驟:
1、選用合適的鉛絲,鉛絲的長度和直徑需要選擇。拆開相應部件做好准備。
2、用鋰基脂均勻的裹在鉛絲上,然後放置在軸承和軸承座結合面上。
3、裝上軸承座上蓋壓緊軸承座,均勻的緊固各個螺栓。
4、松開螺栓,取出鉛絲,輕輕的清除鉛絲上的鋰基脂,用千分尺測量厚度,取平均值。這個平均值即為軸承座與軸承的配合間隙。
I.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壓鉛法,抬軸法和假軸法。
(1)假軸法
A.假軸的直徑與軸承的實際工作軸頸相差在0.05mm以內,假軸的中心線與工作水平面的垂直度誤差在0.02mm以內。
B.將軸承組合在假軸上,擰緊中分面螺栓,用0.02mm 的塞尺檢查中分面無間隙。
C.架千分表並沿工作時的垂直方向上下抬動徑向軸承,千分表讀數假定為S(mm),考慮瓦塊的傾繞效應,實際的三泰SUNTHAI [/url]軸承間隙為C(mm),則對五塊瓦結構有:C=0.894S
此外,還需計入假軸與實際軸頸的差值。
(2)抬軸法
抬瓦法所測間隙的計算方法和測量方法與假軸法相同,但應將轉子吊出,支承於支架上抬動三泰SUNTHAI [/url]軸承即可。
(3)壓鉛法
A.所採用的鉛絲直徑應比所測間隙大30-50%。
B.對軸承殼體中分面和軸承座中分面,用0.02mm塞尺檢查,中分面應無間隙且不錯口。
C.測量兩上瓦瓦塊中部處的鉛絲厚度S,則實際的軸承間隙C 為:C=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