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轴承钢打刀过程中,淬火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在使用轴承钢打刀过程中,淬火是关键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要对淬火设备和材料做准备。准备好合适的加热炉,能精准控制温度,同时准备好淬火介质,常用的有水、油等,水冷却速度快,油相对缓和。
将打好形状的轴承钢刀具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合适温度,一般轴承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在820℃ - 860℃ 。升温过程要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升温过快,防止刀具产生裂纹或组织不均匀。
当刀具达到预定淬火温度后,需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让刀具各部分充分奥氏体化,保证组织均匀,保温时间根据刀具尺寸和形状而定,一般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接着迅速将刀具从加热炉中取出,垂直且快速地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淬火介质中。放入淬火介质时要注意方式,若方式不当,刀具可能因冷却不均产生变形或裂纹。如果使用水作为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快,能获得较高硬度,但也容易导致裂纹;使用油冷却,冷却速度适中,可减少裂纹风险,但硬度提升相对较小。
淬火完成后,刀具内部会存在较大内应力,需及时进行回火处理,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提高刀具韧性,避免后续使用中出现开裂等问题 。
Ⅱ 轴承钢打刀用水淬火好还是用机v淬火好
轴承钢是合金钢,淬火时采用油作为冷却液。
Ⅲ 打刀,如何淬火
打刀淬火是先把倒烧透放水里两秒冷却立马敲打就可以。
一般烧红后放水里2秒,拿出来用锤子敲打刀口,如果镚了,就加热回火。如果卷了,继续加热再淬。如果没卷没崩就是淬火成功。淬火是个技术活,温度控制不好就淬不上火,弹簧钢板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所以具体工艺也没法说明,最好找个懂热处理的给淬一下。
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3)轴承钢打刀怎么热处理扩展阅读:
回火分类
1、低温回火,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2、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5~35HRC,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Ⅳ 怎样对用于打刀的轴承钢实施淬火手段
对用于打刀的轴承钢实施淬火,可参考以下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要确保轴承钢材料尺寸、形状合适,清理表面杂质与油污,准备好淬火设备,如加热炉、淬火介质(水、油等)。
加热环节很关键,将轴承钢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合适温度。轴承钢常用的淬火加热温度在820 - 860℃ ,加热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材料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纹。加热过程中要保证温度均匀,可适当进行搅拌或调整加热炉参数。
达到预定温度后,需进行适当的保温,使材料内部组织充分均匀化,保温时间依据钢材尺寸和形状而定,一般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接着是淬火冷却,这一步骤对钢材性能影响极大。将保温后的轴承钢迅速取出,放入选定的淬火介质中冷却。如果选择水作为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快,能获得较高的硬度,但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可能导致变形甚至开裂;油作为淬火介质,冷却速度相对较慢,内应力较小,但硬度提升效果不如水淬。冷却过程中可适当搅拌淬火介质,保证冷却均匀。
淬火后,钢材内部存在较大内应力,脆性也较大,需要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提高韧性。回火温度通常在150 - 650℃ 之间,根据所需性能确定具体温度,回火时间一般为1 - 3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