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帮做机械的朋友写推送文怎么写
结合他的专业和实际情况
⑵ 如何开启条件单的推送提醒
当条件触发时,系统会推送消息至你设置条件单的同花顺账号所在的手机,提醒你确认。开启提醒方式:苹果手机需要开启消息通知(请在iphone设置-通知中修改)安卓手机请在设置中打开同花顺提醒。
⑶ iOS 设备是如何实现推送功能的呢
Provider是指某个来iPhone软件的Push服务自器,APNS是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的缩写,是苹果的服务器。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用程序把要发送的消息、目的iPhone的标识打包,发给APNS。
第二阶段:APNS在自身的已注册Push服务的iPhone列表中,查找有相应标识的iPhone,并把消息发送到iPhone。
第三阶段:iPhone把发来的消息传递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并且按照设定弹出Push通知。
可以看到:
1、应用程序注册消息推送。
2、iOS从APNS Server获取device token,应用程序接收device token。
3、应用程序将device token发送给PUSH服务端程序。
4、服务端程序向APNS服务发送消息。
5、APNS服务将消息发送给iPhone应用程序。
⑷ 怎么做推送
怎么做推送推送就是将你需要嗯推送的内容编辑好然后推送给其他人
⑸ 如何实现消息推送功能
在开发Android和iPhone应用程序时,我们往往需要从服务器不定的向手机客户端即时推送各种通知消息,iPhone上已经有了比较简单的
和完美的推送通知解决方案,可是Android平台上实现起来却相对比较麻烦,最近利用几天的时间对Android的推送通知服务进行初步的研究。
在Android手机平台上,Google提供了C2DM(Cloudto Device Messaging)服务,起初我就是准备采用这个服务来实现自己手机上的推送功能。
Android Cloud to Device Messaging
(C2DM)是一个用来帮助开发者从服务器向Android应用程序发送数据的服务。该服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轻量级的机制,允许服务器可以通知移动应用
程序直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以便于从服务器获取应用程序更新和用户数据。C2DM服务负责处理诸如消息排队等事务并向运行于目标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分发这些
消息。
但是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这个服务存在很大的问题:
1)C2DM内置于Android的2.2系统上,无法兼容老的1.6到2.1系统;
2)C2DM需要依赖于Google官方提供的C2DM服务器,由于国内的网络环境,这个服务经常不可用,如果想要很好的使用,我们的App Server必须也在国外,这个恐怕不是每个开发者都能够实现的;
有了上述两个使用上的制约,导致我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不过我想利用另外一篇文章来详细的介绍C2DM的框架以及客户端和App Server的相应设置方法,可以作为学习与参考之用。
即然C2DM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就需要自己来实现Android手机客户端与App Server之间的通信协议,保证在App Server想向指定的Android设备发送消息时,Android设备能够及时的收到。下面我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案:
1)轮询:应用程序应当阶段性的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并查询是否有新的消息到达,你必须自己实现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例如消息排队等。而且你还要考虑轮询的频率,如果太慢可能导致某些消息的延迟,如果太快,则会大量消耗网络带宽和电池。
2)SMS:在Android平台上,你可以通过拦截SMS消息并且解析消息内容来了解服务器的意图。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我就见过采用这个方案的
应用程序。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完全的实时操作。但是问题是这个方案的成本相对比较高,你很难找到免费的短消息发送网关,关于这个方案的实现,可以
参考如下链接:https://labs.ericsson.com/apis/mobile-java-push/。
3)持久连接:这个方案可以解决由轮询带来的性能问题,但是还是会消耗手机的电池。Apple的推送服务之所以工作的很好,是因为每一台手机仅仅保
持一个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事实上C2DM也是这么工作的。不过这个方案也存在不足,就是我们很难在手机上实现一个可靠的服务。Android操作系统允
许在低内存情况下杀死系统服务,所以你的通知服务很可能被操作系统Kill掉了。
前两个方案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三个方案也有不足,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来弥补,以便于让该方案可以有效的工作。毕竟,我们要知道GMail,GTalk以及GoogleVoice都可以实现实时更新的。
Ø 采用MQTT协议实现Android推送
MQTT是一个轻量级的消息发布/订阅协议,它是实现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消息推送服务器的理想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这里下载该项目的实例代码,并且可以找到一个采用PHP书写的服务器端实现。
架构如下所示:
wmqtt.jar 是IBM提供的MQTT协议的实现。你可以从如下站点下载它。你可以将该jar包加入你自己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
Really Small Message Broker (RSMB) ,他是一个简单的MQTT代理,同样由IBM提供。缺省打开1883端口,应用程序当中,它负责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消息并将其转发给指定的移动设备。
SAM是一个针对MQTT写的PHP库。你可以从这个下载它.
send_mqtt.php是一个通过POST接收消息并且通过SAM将消息发送给RSMB的PHP脚本。
实例代码:
可以从GitHub上下载实例应用。运行该应用以后,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http://toku.com/demo/android-push/,在第一个输入框输入设备ID,在第二个输入框输入想要发送的消息内容,按下“Send Push Message”按钮,你就应该可以看到手机上收到了通知了。你也可以从这个GitHub地址上下载android-push源代码,它包含了send_mqtt.php脚本。
Ø 采用XMPP协议实现Android推送
这是我在项目中采用的方案。事实上Google官方的C2DM服务器底层也是采用XMPP协议进行的封装。
XMPP(可扩展通讯和表示协议)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协议,它用于即时消息(IM)以及在线探测。这个协议可能最终允许因特网用户向因特网上的其他任何人发送即时消息。
androidpn是一个基于XMPP协议的java开源Android push notification实现。它包含了完整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经过源代码研究我发现,该服务器端基本是在另外一个开源工程openfire基础上修改实现的,不过比较郁闷的是androidpn的文档是由韩语写的,所以整个研究过程基本都是读源码。它的实现示意图如下:
androidpn客户端需要用到一个基于java的开源XMPP协议包asmack,这个包同样也是基于openfire下的另外一个开源项目smack,
不过我们不需要自己编译,可以直接把androidpn客户端里面的asmack.jar拿来使用。客户端利用asmack中提供的
XMPPConnection类与服务器建立持久连接,并通过该连接进行用户注册和登录认证,同样也是通过这条连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通知。
androidpn服务器端也是java语言实现的,基于openfire开源工程,不过它的Web部分采用的是spring框架,这一点与
openfire是不同的。Androidpn服务器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侦听在5222端口上的XMPP服务,负责与客户端的
XMPPConnection类进行通信,作用是用户注册和身份认证,并发送推送通知消息。另外一部分是Web服务器,采用一个轻量级的HTTP服务器,
负责接收用户的Web请求。服务器架构如下:
最上层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SessionManager,Auth
Manager,PresenceManager以及Notification
Manager。SessionManager负责管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会话,Auth Manager负责客户端用户认证管理,Presence
Manager负责管理客户端用户的登录状态,NotificationManager负责实现服务器向客户端推送消息功能。
服务器端界面如下,分别对应了上述的几个功能模块:
发送以后,我们可以在手机端看到接收的消息:
这个解决方案的最大优势就是简单,我们不需要象C2DM那样依赖操作系统版本,也不会担心某一天Google服务器不可用。利用XMPP协议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对协议进行扩展,实现更为完善的功能。
采用这个方案,我们目前只能发送文字消息,不过对于推送来说一般足够了,因为我们不能指望通过推送得到所有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利用推送只是告诉手机端服务器发生了某些改变,当客户端收到通知以后,应该主动到服务器获取最新的数据,这样才是推送服务的完整实现。
⑹ 如何使用AirPinPcSender进行推送
盒子升级前,利用来airpinpcsender可以很方源便的实现pc到电视的推送,可盒子升级到1.2.5后,这个功能实现不了了,望xiaomi工程师解决。毕竟这个功能实用很广啊。求解!
是发现不了还是发现后无法推送?
是在xiaomi桌面上使用的该功能吗?我们这边测试是ok的
zljnn 发表于 2013-6-13 19:51
是发现不了还是发现后无法推送?
是在xiaomi桌面上使用的该功能吗?我们这边测试是ok的
是先后无法推送,怎么回事啊,谢谢
绵阳李米粉 发表于 2013-6-13 20:25
是先后无法推送,怎么回事啊,谢谢
你先使用pc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或者SamSung Allshare推送个图片或视频,然后再使用airpin试试
zljnn 发表于 2013-6-14 09:55
你先使用pc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或者SamSung Allshare推送个图片或视频,然后再使用airpin试试
...
⑺ 数据实时推送怎么实现
Ajax 技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开发的动力已经真正开始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 Web 站点正在考虑使用Ajax 进行设计,开发人员也开始将 Ajax 的能力发挥到极限。随着社交网络和协作式报告等现象的出现,一组全新的要求浮现出来。如果有其他用户更改了某位用户正在观察的任何活动,则用户希望得到通知。如果一个 Web 站点显示动态数据,如股价等,那么所有用户都必须立即得到关于变更的通知。
这些场景本身属于一类称为 “服务器推送” 的问题。通常,服务器是中心实体,服务器将首先获得关于所发生的任何更改的通知,服务器负责将此类更改通知所有连接的客户端。但遗憾的是,HTTP 是客户端-服务器通信的标准协议,它是无状态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单向的协议。HTTP 场景中的所有通信都必须由客户端发起,至服务器结束,然而我们所提到的场景的需求则完全相反。对于服务器推送来说,需要由服务器发起通信,并向客户端发送数据。HTTP 协议并无相关配置,Web 站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使用独创的方法来绕过这些问题,例如轮询,客户端会以固定(或可配置)的时间间隔与服务器联系,查找是否有新更新可用。在大多数时候,这些轮询纯粹是浪费,因而服务器没有任何更新。这种方法不是没有代价的,它有两大主要问题。
这种方法极度浪费网络资源。每一个轮询请求通常都会创建一个 TCP 套接字连接(除非 HTTP 1.1 将自己的keepAlive 设置为 true,此时将使用之前创建的套接字)。套接字连接本身代价极高。除此之外,每一次请求都要在网络上传输一些数据,如果请求未在服务器上发现任何更新,那么这样的数据传输就是浪费资源。如果在客户端机器上还运行着其他应用程序,那么这些轮询会减少传输数据可用的带宽。
即便是请求成功,确实为客户端传回了更新,考虑到轮询的频率,这样的更新也不是实时的。例如,假设轮询配置为每 20 秒一次,就在一次请求刚刚从服务器返回时,发生了更新。那么这次更新将在 20 秒后的下一次请求到来时才能返回客户端。因而,服务器上准备好供客户端使用的更新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地为客户端所用。对于需要以尽可能实时的方式运行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样的等待是不可接受的。
考虑到这样两个问题,对于需要关键、实时的服务器端更新的企业应用程序而言,轮询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多种可以替代轮询的方法。每一种替代方法在某些场景中都有自己的突出之处。我将说明这些场景,并展示需要实时服务器推送的一组 UI。
Ajax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更新技术
让我们来具体看看用于更新来自服务器的信息的一些常用技术,这些技术模拟了服务器推送。
短轮询
短轮询也称为高频轮询,就是我在本文开头处介绍的技术。这种方法在以下情况中表现最好:
有足够的带宽可用。
根据统计数据,大多数时候,请求都能获得更新。例如,股市数据就总是有可用更新。
使用 HTTP 1.1 协议。设置 keepAlive=true,因而,同一个套接字连接始终保持活动状态,并可重用。
长轮询
长轮询是用于更新服务器数据的另外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理念就是客户端建立连接,服务器阻塞连接(通过使请求线程在某些条件下处于等待状态),有数据可用时,服务器将通过阻塞的连接发送数据,随后关闭连接。客户端在接收到更新后,立即重新建立连接,服务器重复上述过程,以此实现近于实时的通信。然而,长轮询具有以下缺陷:
一般的浏览器默认允许每台服务器具有两个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连接始终是繁忙状态。因而,UI 只有一个连接(也就是说,能力减半)可用于为用户请求提供服务。这可能会导致某些操作的性能降低。
仍然需要打开和关闭 HTTP 连接,如果采用的是非持久连接模式(keepAlive=false),那么这种方法的代价可能极高。
这种方法近于实时,但并非真正的实时。(当然,某些外部因素总是不可控的,比如网络延时,在任何方法中都会存在这些因素。)
流通道
流通道(streaming channel)与长轮询大致相同,差别在于服务器不会关闭响应流。而是特意保持其处于打开状态,使浏览器认为还有更多数据即将到来。但是,流通道也有着自己的缺陷:
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刷新(flushing)。过去,Web 服务器会缓存响应数据,仅在接受到足够的字节数或块数后才会发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应用程序刷新数据,也仍然会由服务器缓存,以实现优化。更糟的是,如果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存在代理服务器,那么代理也可能会为自身之便缓存数据。
如果发现套接字将打开较长的时间,某些浏览器实现可能会自行决定关闭套接字。在这种情况下,通道需要重新建立。
通常,第一个问题可通过为每个流响应附加垃圾有效载荷来解决,使响应数据足以填满缓冲区。第二个问题可通过“保持活动” 或按固定间隔 “同步” 消息来欺瞒浏览器,使浏览器认为数据是以较慢的速率传入的。
这些解决方案适用的用例范围狭窄。所有这些方法都已经在 Internet 上的某些解决方案中得到了应用。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遭遇了相同的问题:缺乏可伸缩性。典型情况下,要阻塞一个请求,需要阻塞处理请求的线程,因为如今几乎所有应用服务器都会执行阻塞 I/O。即便不是这样,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2EE) 也未提供为 HTTP 请求和响应执行非阻塞 I/O 的标准。(Servlets 3.0 API 可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这些 API 中包含Comet Servlet。)
至此,需要具备非阻塞 I/O(NIO)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它进行连接。由于此类套接字是纯 TCP 二进制套接字,因而将实现以下目标:
由于服务器端具有 NIO,因而可实现更高的可伸缩性。
响应缓存的问题不复存在,因为这个套接字直接受应用程序的控制。
基于上述说明,有必要指出这种方法的四个缺点:
由于使用的是二进制 TCP 套接字,因而应用程序无法真正地利用 HTTPS 层提供的 SSL 安全性。所以,要求数据安全性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加密工具。
通常情况下,服务器套接字将在 80 以外的端口上运行,如果防火墙仅允许来自端口 80 的流量,将出现问题。因而,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端口配置。
Ajax 客户端无法通过后端打开 TCP 套接字连接。
即便 Ajax 客户端能够执行 open 函数,也无法理解二进制内容,这是因为 Ajax 使用的是 XML 或 JSON(基于文本)格式。
在这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如何真正地绕开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如果能够处理安全性和防火墙问题,那么其他问题也能得到处理。这种做法的获益极为显著。
可为应用程序实现最大程度的实时服务器推送行为(不考虑网络延时等外部因素),将获得高度可伸缩的解决方案(以同时连接的客户端数量为准)。
下面解决上述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
基于套接字的 RIA 技术
Ajax 并不能真正地解决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因而,需要利用其他 RIA 技术寻求解决方案。有两种 RIA 技术提供的套接字 API 可与 Ajax 应用程序交互。这两种技术是 Adobe Flex 和 OpenLaszlo。全面介绍这两种技术并非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但这些技术提供的两种特性如下所示:
均能通过后端打开 TCP 二进制套接字
均能出色地与运行在同一个浏览器窗口中的 Ajax 应用程序(主要是 JavaScript)交互
但这仅仅解决了部分问题。确实可以打开套接字,可以使 Ajax 应用程序使用它们,但 Ajax 应用程序仍然无法处理纯二进制数据。实际上,这两种技术都提供了二进制 TCP 套接字的一种变体,称为XMLSocket,它可用于来回传输纯 XML 数据。这正是您需要的东西。如果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服务器打开套接字,如果它们能够传输 XML 数据,任务就完成了。Ajax 应用程序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模拟实时服务器推送技术。下面将介绍如何实现。
实现 Ajax 服务器推送
将使用两种工具解释这项技术:Adobe Flex 和 OpenLaszlo。首先,需要编写能够接收并缓存连接的后端服务器。在这里不能太过偏离主题,因而要保证服务器基于阻塞 I/O。
需要创建一个服务器套接字,接收预先指定地址的连接:
清单 1. 创建服务器套接字
publicclassSimpleServer{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throwsIOException{
ServerSocketserverSocket=new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bind(new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20340));
Socketsocket=serverSocket.accept();
}
}
在这里,将服务器套接字绑定到 localhost:20340 这一地址。当一个客户端连接到该服务器套接字时,它将为我提供一个套接字,显示连接。Flex 客户端随后会要求策略文件,这是其安全性模型的一部分。通常,这个策略文件的形式类似于清单 2。
清单 2. Flex 客户端策略文件
<?xmlversion="1.0"?>
<!DOCTYPEcross-domain-policySYSTEM
"http://www.adobe.com/xml/dtds/cross-domain-policy.dtd">
<cross-domain-policy>
<allow-access-fromdomain="*"to-ports="20340"/>
</cross-domain-policy>
就在连接之后,Flex 客户端会立即发送一条策略文件的请求。该请求仅包含一个 XML 标记:<policy-file-request/>。在响应中,您需要返回此策略文件。清单 3 中的代码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清单 3. 发送策略文件响应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throwsIOException{
ServerSocketserverSocket=new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bind(new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20340));
Socketsocket=serverSocket.accept();
StringPOLICY_REQUEST="<policy-file-request/>\u0000";
StringPOLICY_FILE="<?xmlversion=\"1.0\"?>\n"+
"<!DOCTYPEcross-domain-policySYSTEM
\"http://www.adobe.com/xml/dtds/cross-domain-policy.dtd\">\n"+
"<cross-domain-policy>\n"+
"<allow-access-fromdomain=\"*\"to-ports=\"20340\"/>\n"+
"</cross-domain-policy>";
byte[]b=newbyte[POLICY_REQUEST.length()];
=newData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readFully(b);
Stringrequest=newString(b);
if(POLICY_REQUEST.equals(request)){
=newData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write(POLICY_FILE.getBytes());
dataOutputStream.flush();
dataOutputStream.close();
}("unknownrequestformat"+request);
}
此代码建立了与客户端的成功连接。现在,服务器可以与客户端发起 “握手” 之类的协议,此时,服务器通常会指定一个惟一的 ID,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此后,服务器可根据 ID 缓存套接字,在此之后,如果服务器需要向客户端推送某些数据,可以按照 ID 定位套接字,并使用其输出流。幸运的是,OpenLaszlo 也使用了相同的基于策略文件的机制,因而,同样的服务器代码适用于两种场景。
下面将介绍如何创建 Flex 套接字,随后将其与 Ajax 应用程序连接。
使用 Adobe Flex 打开客户端套接字
清单 4 中的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 Flex 打开客户端套接字:
清单 4. 通过 Flex 打开客户端
varsocket:XMLSocket=newXMLSocket();
//registerevents:
socket.addEventListener(Event.CLOSE,closehandler);
socket.addEventListener(Event.CONNECT,connectHandler);
socket.addEventListener(Event.OPEN,openHandler);
socket.addEventListener(ProgressEvent.SOCKET_DATA,readHandler);
socket.addEventListener(SecurityErrorEvent.SECURITY_ERROR,securityErrorHandler);
socket.connect("localhost",20340);
完成 socket.connect() 调用后,Flex 将向服务器发送一条请求,要求提供策略文件,期待获得 XML 响应。完成之后,连接即建立,这个套接字现在即可用于从服务器推送数据。
作为拼图的最后一块,将看到 Flex 如何将 Ajax 作为应用程序调用。为此,要编写一个可处理服务器端消息的通用 JavaScript 函数。将此方法命名为 handleServerMessageReceived(message)。此方法会获取来自服务器的 XML 代码,此方法对于消息的处理方式以应用程序为依据。清单 5 中的代码展示了 Flex 如何调用 JavaScript函数。这是 readHandler 方法的代码,该方法在接收到服务器 XML 消息时被调用。
清单 5. 使用 handleServerMessageReceived(message) 的 readhHandler 代码
publicfunctionreadHandler(e:DataEvent):void{
varmessage:XML=e.dataasXML;
ExternalInterface.call("handleServerMessageReceived",message);
}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简单。已经创建了一个 XML 套接字连接。当来自服务器的数据送达时,可调用 Ajax 中的某些通用处理函数,处理这些消息。完整源代码可供下载(请参见下载部分)。
下面来看看 OpenLaszlo 如何实现相同的目标。
使用 OpenLaszlo 打开客户端套接字
由于 OpenLaszlo 应用程序以 Flash 和 DHTML 平台为目标,因而其 API 和脚本语言类似于 Flash 和JavaScript。这主要是为希望迁移到 OpenLaszlo(作为 RIA 的替代方案)的 Web 开发人员提供便利。
OpenLaszlo 提供了两种创建与后端之间的持久连接的方法。一种方法要使用 Lz(Laszlo 的缩写)标准库中提供的ConnectionManager API。但其文档明确说明了以下内容:
“警告:这项特性是临时的。此特性用于容量有限的环境,能够用于开发,但我们不推荐使用此特性进行部署(不包括低容量、非任务关键型的部署)。若对使用此版本的持久连接的应用程序的健壮性有任何问题,请直接咨询Laszlo Systems。”
或许目前这是一项实验技术,但在未来的 OpenLaszlo 版本中,它将得到证实。
第二种方法与 Flex 相似,您要手动打开 XML 套接字连接,等待 READ_DATA 事件发生。清单 6 展示了实现方法。
清单 6. 定义 XMLSocket 类
<classname="ClientSocket"extends="node">
<attributename="host"/>
<attributename="port"/>
<XMLSocketname='xml_socket'/>
<handlername="oninit">
//connectthesockethere:
xml_socket.connect(host,port);
</handler>
<handlername='onData'reference='xml_socket'args='messageXML'>
<![CDATA[
ExternalInterface.call(‘handleServerMessageReceived',messageXML);
]]>
</method>
</class>
(为简短起见,忽略了其他处理方法。在本文的下载部分中可获得完整的代码清单。)
就是这样,创建一个套接字对象并连接此对象就是这样轻松。这一代码清单创建了一个名为 ClientSocket 的新类,随后声明了一个名为 “xml_socket” 的 XML 套接字对象。只要此套接字对象读取到来自服务器的数据,就会触发onData 事件,该事件将由为 onData 定义的处理方法处理。最后,在 onData 处理方法中,调用 Ajax 应用程序中的外部 JavaScript 函数。此后的流程与 Flex 客户端相同。
要创建 ClientSocket 对象,只需声明它即可:
清单 7. 声明 ClientSocket
<canvas>
<ClientSocketid='serverPushSocket'host='localhost'port='20340'/>
</canvas>
为 ClientSocket 触发了 init 事件时,将尝试连接指定主机和端口的后端。(请参见清单 6 中的 oninit 处理方法。)
结束语
这篇文章讨论了几种模拟服务器推送的方法,从纯轮询到实时服务器推送,文中说明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重点关注了能够提供最优服务器可伸缩性和实时服务器推送行为的方法。
服务器推送并非适用于每一个应用程序。实际上,大多数应用程序都非常适合普通的请求/响应场景。其他一些应用程序使用轮询和类似的技术足以满足需求。只有那些服务器更新极为重要、客户端需要得到即时通知的重量级应用程序才需要本文所述技术。有必要再次强调,这种技术有两个主要的缺点:
如果数据需要通过 HTTPS 传输,客户端套接字无法利用 SSL 加密工具。
防火墙需要允许客户端套接字通过非标准端口(非 80 端口)连接到服务器。
然而,市面上存在着大量开源库,可利用它们轻松编写自定义的加密例程。类似地,配置防火墙也是轻而易举的,实际上,只需付出很少的代价,即可获得强大的实时服务器推送功能。
⑻ 服务器如何给客户机推送文件
你网吧没装游戏管理软件吗?像网维大师、迅闪、左轮轻松游之类的,一般这些软件客户机都自带还原功能,第三方推送工具都不能穿透他们的还原,而这些游戏管理软件都有推送的功能,具体你可以咨询官方客服。
⑼ 推送怎么做
对于APP运营者们来说,PUSH(消息推送)这个词一定不陌生。通过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主动的消息推送,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促使用户借此点开APP去往对应的页面。
想想,这可真是个促活留存的好举措。
再细细想想,真的就这样简单又有效么?
都说,不符合用户习惯的推送都是耍流氓。
如何掌握最佳的push时间?
如何了解用户最感兴趣的push内容?
如何评估推送效果?
让我们慢慢道来!
我们先看看 PUSH的优势和劣势吧!
PUSH的优点
这是app运营最为便捷的促活营销方式,不仅可大范围精准触达所有已安装app的用户,而且成本低廉,几乎无需额外的费用。更可通过消息推送提高app整体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
PUSH的缺点
如若出现推送时间不合适、内容贫乏、推送频次过于频繁等情况,就会很轻易地使得用户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轻则降低用户的好感度,从而降低用户打开app的频率,重则一键卸载跟你来个一刀了断。
PUSH的最佳时间
一个合理的、正确的、更容易让用户接受的推送时间,能够更大限度地促使用户愿意点击每一条推送信息,将这条PUSH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按照普遍的移动用户使用习惯来看,大部分用户普遍使用APP的高峰时段基本集中在通勤路上、午休、睡前这几个时间段,而大部分的APP推送也都集中在这几个时间段内。但是,不同类型的APP相对应着不同的用户群体,从而能够直接导致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不尽相同,更有双休日、节假日的推送时间这一类特殊场景的存在,就不能依据这几个通常的高峰时段来做定论了。
那么具体该怎么看呢?
我们先来设定一个场景:
假设有一家购物类APP,在近期想要针对北上广地区客户推送期间包邮的相关促销信息。
有了场景之后,你就需要一张启动时间的报表。
打开网络移动统计实时分析报表,选择折线图,在X轴勾选“时段”,在Y轴勾选“启动次数”,同时添加趋势线维度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点击“开始分析”生成趋势图。
以上的场景实际案例,都是借助于网络统计APP统计的各项实用功能开展的。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主要步骤之外,我们也能借助于网络统计进行更多的在细节上的分析处理,助力于各类场景的运营工作。
⑽ zoom会议怎么推送到微信
rhub会议系统有将视频会议推流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