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机械波
选择C和D。
质点B将运动到峰值,加速度自然增加;
0.01S运动了半个周期,由图可知,A将从一个峰到另一个峰,所以位移为4CM,路程也为4CM。
⑵ 机械波的形成原因
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产生条件是
1.波源
2.弹性介质
注: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质点并不随波传播
⑶ 高中物理之机械波 很简单的!
波速由介质决定
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
频率由波源决定
⑷ 高中物理 机械波
3/2A,怎么超过振幅了
⑸ 高中物理 机械波的问题~~
因为水速和波速只影响了最先接受波的时间,右边先于左边。等接受到波之后频率不发生变化,因为振源振动周期没变,且没相对两端发生移动,只有当振源相对两端运动才会出现两端接受的频率不同。
⑹ 高中物理机械波 这个第三题的解 Δt/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震动的时间占几个周期的意思。一个周期就往前移动一个完整的图像,半个周期就是往前移动半个完整的图像
⑺ 高中物理机械波问题求高手
B频率是不便的啊
⑻ 高考物理的机械波怎么做
机械波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的波。
按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在一条直线上的则叫纵波。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
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继续传播,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分布疏的叫疏部.
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f,波速大小由介质决定.
4.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2)波传播的只是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理解一些概念!背一些公式!在积累一些做题的方法就行了!
波速v=s/t=λf=λ/t
⑼ 高中物理 关于机械波
P质点从开始振动(t1时刻)到t2时刻,所用时间为T,P质点回到了“开始振动的平衡位置”内。
O点从开始振动,到容负的最大位移,所用时间为:
t=nT+(1/4)T---------n=1,2,3.....
这段时间内波向右传播距离为:L=nλ+(1/4)λ
在时间t的一个周期前,O点仍在负最大位移处,这时的振动恰传到P质点。
就是说,
波从O传播到P的时间是:t-T
波从O传播到P的距离是:L-λ
即:S=L-λ=nλ+(1/4)λ-λ=nλ-(3/4)λ
S=(1/4)λ、(5/4)λ、(9/4)λ、(13/4)λ=.......
不好意思,我的结论是“D错的”
⑽ 高中物理选修机械波
1、设左波为波1,右侧波为波2,波1的波长为λ1,波2的波长为λ2,则
λ1=2m,
λ2=4m;
t=2.5s时,波内1的传播距离L1=2.5×容2.5m=6.25m,
故波1此时传播到x=(2+6.25)m=8.25m处;
波2传播距离L2=L1=6.25m,
故波2此时传播到x=(16-6.25)m=9.75m处;
根据以上分析2.5s时只有波1影响x=7m处的质点;
8.25m-7m=1.25m,故此时质点位置与波1在0s时x=1.25m处的质点的位置一致,且以运动了半个周期,故质点路程L=2×2+2×sin1/4π=(4+√2)m。
2、t=10s时两波的传播距离L1=L2=10×2.5m=25m。
a、只考虑波1时:
25m-(12-2)m=15m=7λ1+1/2λ1,
故质点已按波1振动7又1/2个周期了,
故10s时质点位于原点点。
b、只考虑波2时:
25m-(16-12)m=21m=5λ2+1/4λ2,
故质点已按波2振动了5又1/4个周期,
故质点位于y=﹣2×sin(1/4×2π)=-2m处。
综合a、b两波叠加,故10s时质点位移为-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