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机械厂的质量管理要做哪些流程
供应商管理流程、进料检验流程、过程控制流程、最终检验流程
2. 机械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机械厂质量管理制度:
1. 生产操作工人必须严格按工艺.按要求.按图纸.按标准进行操作。不明白的地方要问清楚搞明白方可进行生产。不按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自行操作的,由此造成的后果一律由操作者负责,返工产品不计报酬,不即时返工造成生产延误扣除双倍工资。造成产品报废的,按原材料价格进行等价赔偿。在此基础上,视情节严重上报总经理给予罚款处理。
2. 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不转工序、不接收不合格品。即自己不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接收前道流转下来的不合格品,不把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前道流转下来的产品质量后道有检查把关的责任,如不检查,所造成的工时延误等损失由接收人负责。
3. 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凡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有要做标记要求的工序,生产者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生产标记,不得遗忘或缺失。一经发现没做标记者,每次扣罚100元。
4. 每天检查本道工序工装夹具和量具的精度是否符合生产标准。杜绝由于工装夹具和量具精度缺失所造成的废品和返工现象。由此所造成的产品报废和返工由操作工自行负责赔偿。发现工装夹具和量具精度缺失应即时上报。
5. 巡检专职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各道工序进行抽检,发现质量问题督促操作工即时返工。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应即时上报给厂部。
6. 为做到以防为主,把好质量关,专职检验人员要当好三员,做好三帮,"三员"即是质量检查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三帮"帮助工人找出并分析不良产品产生的原因,帮助工人增强质量第一思想,帮助解决质量问题。
3.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机械加工厂来说如何做好品质管控
设置专职检验员,制定漏检率,并且绩效挂钩。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很简单,但是很有效。
4. 机械加工类企业,品质部品质控制工作如何开展,主要是针对一线员工的自觉性和质量意识如何提高
给你个大来体思路。
根据贵公司情况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公司层面展开5S活动(此过程中对于成绩,可以用现金奖励方式推进)
采取自主检查并签字的制度。
-每个产品跟一张自检表。(如:切割后,切割工人要进行检查并在自检表上签字,自检表一直跟着产品流下去,折弯后签字,组焊后签字,焊接后签字。。。)
5. 机械加工厂品质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呀,这个说难就难,说容易就容易的东西。关键还是看企业内部专各级领导的重视属程度,有没有决心,因为许多质量管理措施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老板与高级领导要有恒心。而用质量管理一但有起步后,大家就又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了,反而又忽视了。
就见一个小问题,在它刚开始被发现时,它就是一个小问题,发现它的人没有成就感。但是假如漏掉了,到了以后再发现,那就不是小问题了,成了大问题。质量就是这么一回事。关键还是看领导的决心与觉悟了。
因为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私营企业与小作坊都没有质量意识,认为质量可有可无。
所以做质量还是到大公司,它有一套程序。就你ISO9001与QS再或者是TS等,通过它们很容易,在中国拿个证书不是太容易了。交个钱,补点课,再送点礼就成了
6. 如何做好机械制造的质量管理
简单的说做好PDCA
7. 小工厂质量管理难,怎么才能有效管控品质
这是管理问题。作为品管来说确实难以为之。
身处当下环境,建议如下思考:专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属境、工作环境、甚或家庭环境)是客观的,自有它的活动方式和规律,常常是不以我们主管意识(无理可循)能改变的。
身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抉择,可以用SWOT分析判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1、分析环境的机会和威胁。2、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3、综合分析判断利害得失。
对待环境,可以用环境四法制处理:
1、 改变自己。
2、 改变环境。
3、 适应其环境。
4、 脱离其环境。
8. 机械厂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 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7. 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c.产品控制;d.专题研究。
8.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 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 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11. 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 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13.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14. 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15. 应该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16.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例如,通过由操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成果。
9. 如何抓好机械加工件的品质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素质,对加工的零件的细心程度,什么尺寸、公差都是小问题,都是好解决版的,权态度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你的工人在操作的各环节中如果能做到轻拿轻放,各工序完成后工件上不留金属屑,各工件整齐码放,避免各工件之间的磕碰,避免划伤,最后道工序完成后做好清洗、包装,保证零件洁净无油污。这样,整个加工的零件会上一个很高的档次。我是非标零件外协采购,以上是我对加工零件的要求。但说实话,这些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做到,有些加工厂你跟他强调了不下10次,到头来还是一样。再多说一句,什么叫合格的零件?按图纸检验尺寸不超差,形位公差ok就是合格的零件么?应该再加上“洁净”“外观无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