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家用制氧机,制氧产品,市面上有多种家用制氧机,由于制氧的原理不同,各家用制氧机的使用特点也就不同。那么,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来看看吧。
家用制氧机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制氧的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今天购买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电子制氧机、分子筛式制氧机、化学药剂制氧机、富氧膜制氧机和变压吸附制氧机这五类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希望能使大家对家用制氧机有更多的了解。
电子制氧机原理:采用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在溶液中通过氧化及还原析出氧气的工艺。这种制氧机运行起来比较安静,也不像电解水制氧那样会产生危险的氢气,但这类产品在搬运及使用的过程中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倾斜及倒置,否则其溶液会流入输氧管中喷入鼻腔,对使用者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使用制氧过程容易产生其他的氧化物,制出的氧气含有化学物质,所以选择电子制氧机的顾客维护工作一定要做好。
分子筛式制氧机原理:采用的是一种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PSA法)。这种制氧机使用寿命一般在3000-5000小时之间,是现今最流行的一种家用制氧机。
化学药剂制氧机原理:采用合理的药剂配方,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取氧气。这种制氧机的确能满足部分消费者急用,但操作麻烦,使用成本教高,不能连续使用,所以不适宜用作家庭氧疗。
富氧膜制氧机原理:利用氧氮分子在富氧膜内的溶透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从空气中把氧气富集把部分氮气排斥,从而获得所需的富氧。它突破了传统制氧难题,无需添加剂也不用加水,插上电源就能吸氧。每小时耗电25W-28W,一天吸5个小时成本才一毛钱,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富氧不会中毒,也不会产生依赖性。
变压吸附制氧机原理: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氧气的自动化设备。沸石分子筛是一种经过特殊的孔型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表面和内部布满微孔的球形颗粒状吸附剂,呈白色。其孔型特性使其能够实现O2、N2的动力学分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制氧机原理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装修网。
㈡ 分子筛吸附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它是怎样进行再生和吸附的
分子筛简介最普遍的介绍: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立方晶格的硅铝酸盐化合物。分子筛具有均匀的微孔结构,它的孔穴直径大小均匀,这些孔穴能把比其直径小的分子吸附到孔腔的内部,并对极性分子和不饱和分子具有优先吸附能力,因而能把极性程度不同,饱和程度不同,分子大小不同及沸点不同的分子分离开来,即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故称分子筛。由于分子筛具有吸附能力高,热稳定性强等
特点是什么:分子筛为粉末状晶体,有金属光泽,硬度为3~5,相对密度为2~2.8,天然沸石有颜色,合成沸石为白色,不溶于水,热稳定性和耐酸性随着SiO2/Al2O3组成比的增加而提高。分子筛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达300~1000m2/g,内晶表面高度极化,为一类高效吸附剂,也是一类固体酸,表面有很高的酸浓度与酸强度,能引起正碳离子型的催化反应。当组成中的金属离子与溶液中其他离子进行交换时,可调整孔径,改变其吸附性质与催化性质,从而制得不同性能的分子筛催化剂。
其它吸附剂所没有的优点,使得分子筛获得广泛的应用。
性能分子筛有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两种。商品分子筛常用前缀数码将晶体结构不同的分子筛加以分类,如3A型、4A型、5A型分子筛。4A型即表中A类,孔径4A;。含Na+的A型分子筛记作Na-A,若其中Na+被K+置换,孔径约为3A;,即为3A型分子筛;如Na-A中有1/3以上的Na+被Ca2+置换,孔径约为5A;,即为5A型分子筛。
分子筛不同品种参数及用途
类型 直径 体积密度(g/ml) 吸水性 磨损度W (%) 用途
3A 3 A 0.60~0.68 19~20 0.3~0.6 干燥石油裂解气和烯烃
4A 4 A 0.60~0.65 20~21 0.3~0.6 分离天然气和烯烃
5A 5 A 0.60~0.65 20~21 0.3~0.5 干燥和净化空气,脱水和脱硫天然气;脱硫石油气;氧气和氢气生产变压吸附过程
5A-DW 5 A 0.45~0.50 21~22 0.3~0.6 脱脂、烯烃分离和和抑制的航空煤油和柴油倾点
10X 8 A 0.50~0.60 23~24 0.3~0.6 高效吸附,可用于干燥,脱硫脱碳,气体和液体和分离芳烃
13X 10A 0.55~0.65 23~24 0.3~0.5 干燥,脱硫和净化的石油气、天然气
13X-AS 10A 0.55~0.65 23~24 0.3~0.5 用于空气分离工业干燥和脱碳
Cu-13X 10A 0.50~0.60 23~24 0.3~0.5 航空用液态碳氢化合物脱硫
㈢ CO-吸附和氮吸附是不是同一个仪器做CO-吸附能不能得到比表
先说楼主最后一个问题,CO是可以做CO-TPR的,对于贵金属可以排除H溢流的干扰和影响。至于CO吸附这也是可以做的,不过样品首先要进行还原预处理,然后CO脉冲进样,最后根据CO吸附量可以计算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利用公式还可以计算活性组分的颗粒大小。至于能否使用同一台仪器,那就看机器的配置了,我们这里有一台仪器既能做BET又能做CO吸附,也能做TPR,TPD,就是程序设置麻烦一点。还有一台专门的TPDRO仪器,也可以做脉冲吸附。
㈣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是什么
色谱仪利用色谱柱先将混合物分离,然后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已分离出来的组分。色谱柱的气相色谱仪直径为数毫米,其中填充有固体吸附剂或液体溶剂,所填充的吸附剂或溶剂称为固定相。与固定相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流动相。流动相是一种与样品和固定相都不发生反应的气体,一般为氮或氢气。 待分析的样品在色谱柱顶端注入流动相,流动相带着样品进入色谱柱,故流动相又称为载气。
气象色谱仪
载气在分析过程中是连续地以一定流速流过色谱柱的;而样品则只是一次一次地注入,每注入一次得到一次分析结果。 样品在色谱柱中得以分离是基于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固定相与样品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亲合力(对气固色谱仪是吸附力不同,对气液分配色谱仪是溶解度不同)。当载气带着样品连续地通过色谱柱时,亲合力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慢,因为亲合力大意味着固定相拉住它的力量大。亲合力小的则移动快。4根柱管实际上是一根,只是用来表示样品中各组分在不同瞬间的状态。
样品是由A、B、C3个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载气刚将它们带入色谱柱时,三者是完全混合的。经过一定时间,即载气带着它们在柱中走过一段距离后,三者开始分离。再继续前进,三者便分离开。固定相对它们的亲合力是A>B>C,故移动速度是C>B>A。走在*前面的组分C首*入紧接在色谱柱后的检测器,而后B和A也依次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对每个进入的组分都给出一个相应的信号。将从样品注入载气为计时起点,到各组分经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检测器给出对应于各组分的*信号(常称峰值)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实践证明,在条件(包括载气流速、固定相的材料和性质、色谱柱的长度和温度等)一定时,不同组分的保留时间也是一定的。因此,反过来可以从保留时间推断出该组分是何种物质。故保留时间就可以作为色谱仪器实现定性分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