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机化学实验中抽滤是用什么仪器
建立定律 古代化学工艺和金丹术积累的化学知识虽然很多,但不能称为科学。要知识成为科学,必须将搜集到的大量事实加以分析比较,去粗取精,由此及彼地将类似的事实归纳成为定律。例如普鲁斯特注意化合物的成分,他分析了大量的、采自世界各地的、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多种化合物,经过八年的努力后发现每一种化合物的组成都是完全相同的,于是归纳这类事实,提出定比定律。
创立学说 化学定律虽比事实为少,但为数仍多,而且各自分立,互不相关。化学家要求理解各定律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道尔顿由表及里地提出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概念,创立原子学说,解释了关于元素化合和化合物变化的重量关系的各个定律,并使之连贯起来,从而将化学知识按其形成的层次组织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由于各学科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研究领域很多,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结合的边缘学科。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如:X射线、中子衍射、电子衍射、磁共振、光谱、质谱、色谱等方法的应用,使无机物的研究由宏观深入到微观,从而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同结构联系起来,形成现代无机化学
② 用于制作过滤器的仪器是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
③ 过滤操作时支起漏斗的仪器叫什么 不是那个竖直的铁架台,是那个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来支起漏斗的
铁圈
④ 用于抽滤的装置叫什么名字
那个叫减压抽滤装置.你说的那个球形容器部件叫水流泵.其他各部件还有布氏漏斗、抽滤瓶、安全瓶.要具体知道的话,可以自己到网络找一下.减压抽滤装置大学实验室会有.
⑤ 减压过滤常用的仪器
(1)①减压过滤所用仪器为A为布氏漏斗、B为吸滤瓶、C为安全瓶、抽气泵,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
②根据减压过滤装置特点:布氏漏斗颈的斜口要远离且面向吸滤瓶的抽气嘴,并且安全瓶中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所以图中错误为:布氏漏斗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安全瓶的长管和短管连接顺序错误,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安全瓶的长管和短管连接顺序错误.
(2)①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滴定亚铁离子不需要指示剂,当滴加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变成紫红色,30S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高锰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两者反应为5Fe 2+ +MnO 4 - +8H + =5Fe 3+ +Mn 2+ +4H 2 O,
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KMnO 4 溶液紫红色不褪,且半分钟内不褪色;5Fe 2+ +MnO 4 - +8H + =5Fe 3+ +Mn 2+ +4H 2 O;
②滴定操作中需要使用滴定管和锥形瓶,即B、A正确,
故答案为:AB.
⑥ 抽滤的漏斗叫什么名字
叫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
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
http://ke..com/view/2026380.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⑦ 减压过滤装置图各仪器的名称
(1)由题给装置可知A为布氏漏斗,B为吸滤瓶,C为安全瓶,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专滤瓶;安属全瓶;
(2)该装置图有两处错误:分别是①了让收率效率更高.斜面朝向支管口,则漏斗斜面口部的空气很快被优先抽走,形成负压.滤液会更快的被抽滤下来;②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下端斜口未对支管口,应对支管口;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
⑧ 做过滤实验时,各个仪器的名称叫什么
过滤分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常压过滤主要是长颈漏斗和滤纸,可能还有漏斗架;减压过滤仪器布氏漏斗抽滤瓶和安全瓶,还有循环水泵,查一下书看图
⑨ 过滤必备的四种仪器是什么
滤纸抄、玻璃棒、漏斗、烧杯袭
过滤操作中的要领可概括为:一角、一搅、一静置、二低、三接触。
一角:是指滤纸折叠时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相一致。这样折叠的滤纸,才能紧贴漏斗的内壁,这样才能保证过滤的速率快。
一搅:将混合物倒入水中以后,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其中可溶性物质的溶解速率。
一静置:待可溶性物质完全溶解后,不要立即就进行过滤,要静置片刻。目的是使不溶性物质的颗粒先沉淀出一部分,这样做可以减少或防止不溶性物质将滤纸上的微小孔隙堵塞,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指的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接触:一是指盛有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要使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与倾斜的玻璃棒相接触。二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与滤纸为三层的那一边相接触。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与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