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牙科诊所的做牙齿的工具干净吗他们如何消毒的
那要看是哪家诊所喽
不一定哪家都干净的呀
牙科器具一般是浸泡消毒,用过的器械放在苯扎溴胺溶液中浸泡12小时以上。
你可能还有疑问,那像电钻那样的大型工具怎么消毒?
哈哈,把钻头拆下来消毒就行了
B. 手术室器械的正确清洗方法与消毒流程是什么
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
(一)一般手术器械的处理
一般手术器械是指非感染的手术器械,如甲状腺、疝气、椎间盘等手术器械。
处理方法:将术后器械的流动水下去除血污→酶浸泡2min以上(或+超声波震荡)→流动水彻底冲洗→分类烘干(精细、尖锐的器械要分开)→检查→上油→包装或分类存放于器械柜内。
(二)一般感染手术器械的处理
一般感染手术器械是指切开腔道(如胃、肠、胰、阑尾等)、肿瘤根治、胧肿切开、结核病灶清除以及为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手术的器械。
处理方法:将术后器械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min→流动水刷洗干净→分类烘干→检查→上油→分类保存于器械柜中。
(三)特殊感染手术器械的处理
特殊感染手术器械是指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手术器械。
处理方法:将术后器械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min→初步冲洗→包装→高压灭菌→于流动水用毛刷彻底刷洗→分类烘干→检查→上油→包装→再次高压消毒后保存无菌器
械柜中备用。
(四)内镜手术器械的处理
处理方法:卸下可移动的内镜部件、光学导线的连接配件、通道阀等→张开钳夹部位,以流动水冲洗衣面血迹、小刷轻轻刷洗→高压水枪冲洗关节部位、内腔通道,去除隐藏血迹或有机物→浸泡于酶剂(腔镜专用清洗剂)的稀释液中2min,充分去除有机物→流动水再次冲洗→擦干→高压氧气或压缩空气吹干各部件水分→专用润滑剂直接喷于器械表面、轴节、内腔、弹簧部位,再用镜头纸擦去表面油迹→保存于专用仪器柜中。若为HBsAg阳性者,术后器械应先浸泡于0.33%戊二醛稀释液(2%戊二醛1份,加水5份)15min,然后再按上法清洗。
手术器械、内镜、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要求
(一)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手术器具及物品全部采用高压灭菌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未破损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
(三)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体温表等,用后先清洁去污、消毒、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压舌板采用高温灭菌,体温表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四)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粘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用器具,雾化器、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可用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可清洁后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严格要求一用一消毒,湿化液应用无菌水,如连续使用可每天更换湿化液,并每周更换消毒所用器具。
(五)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可用过氧乙酸,戊二醛、万福金安等高效消毒剂。
(六)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
(七)口腔器材按照其危害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不穿破口腔软组织但与软组织有接触的器械必须灭菌,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
(八)各种医疗器械送到设备科修理时,需用含氯制剂消毒处理后方可修理,工作人员应在维修完后严格手消毒。
C. 在口腔科内磨牙器没有消毒,会被传染艾滋吗
你看了没有消毒吗 如果真的有艾滋病人用过 而且没有消毒 那就有可能会传染 因为牙龈很容易出血的 其实你也不要过分担心 每天有那么多的人去看牙医 也不见得都会被传染艾滋病 不过你有这方面的意识当然是非常好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都像你一样多多关心这个问题 因为随时伤害的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亲人 建议你在哪家医院看到的投诉315
19家医疗机构看牙病“家伙”不消毒
19家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2家医疗机构未核准口腔科,竟然擅自开展口腔诊疗活动;2家医院有口腔器械不消毒反复使用的嫌疑。昨天,合肥市卫生部门通报了今年对医疗机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的结果。
据介绍,合肥市卫生部门此次对我市33家设有口腔科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合肥仁爱医学门诊部、合肥通用所门诊部2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未核准口腔科,但是擅自开展口腔诊疗活动。除三河医院外,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均给医务人员配备了口罩、帽子,但有11家医院医务人员未配备护目用具,部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在进行操作时未戴或戴不全,有的护目用具使用中从不清洗消毒。询问或现场抽查口腔科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只有6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能了解正确的洗手步骤。从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情况来看,19家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存在达不到灭菌效果的情况,有3家采用效果不明确的电子消毒器,有7家戊二醛使用不规范,此外,还有2家医院使用后的手机(一种医疗器械)与车针仍置于治疗台上,有口腔器械不消毒反复使用的嫌疑。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口腔器械消毒操作不规范,必然导致交叉感染,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疾病,患者的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合肥市实行口腔诊疗人员岗位培训认证制度,并且开始对医疗机构的有关人员进行口腔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一共有300多人参加培训。
D. 磨牙棒怎样清洗消毒
1.高压蒸汽消毒法:通常采用98.066千帕压力与121-126°C温度10-15分钟,可杀灭各型肝炎病毒,采用蒸笼蒸煮或家用高压锅,待冒气盖阀后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2.煮沸消毒法:在100°C的温度下煮1分钟,就能使乙,丙,丁,戊型及甲型肝炎病毒失去活力和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以上,可将各型肝炎病毒杀灭。
3.阳光曝洒法:凡不能蒸煮的物品,则宜采用本法,一般曝晒6小时以上。
扩资资料:
消毒效果检查:
1.物品表面检查 在消毒物品相邻部位划出2个10cm2范围,消毒前后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2.排泄物检查 消毒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释液接种肉汤管,37℃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转种相应的培养基,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3.空气消毒效果检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间不同平面和位置。
放置4~5个平面,暴露5~30分钟后盖好,培育24~48小时观察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消毒
E. 牙科设备磨牙的钻头是一次性的吗,我磨牙时牙龈流血了,钻头每看个病人会消毒吗
不是一次性的,磨牙需要不同的钻头制备的,而且成本较高,只能通过药物浸泡消毒和高温高压消毒两种方式。如果你的卫生要求高,建议直接上专门的口腔医院,记着是专业的口腔医院不是别的医院,因为专业不同,医院配备的消毒设备是不同的,混合消毒可能对有洁癖的人,会让他心里不舒服
但是花费会比较高啊 一般的医院都是选择浸泡消毒的
F. 本人因为晚上睡觉磨牙,因此去牙科医院定制了一副磨牙套,最近都没晚上睡觉都没戴,放在那里有两个月了。
您好,我是牙科医生,磨牙垫是不能用热水烫的,不然会变形的,然后要消毒的话市面上有专门的消毒水,叫做‘保丽浄’,是专门清洁假牙,磨牙垫的。
G. 今天去看牙的时候才发现,牙医那的转头(就是用来磨牙的那个)从来都没消毒,我记得我在这里看牙已经流了
问题分析:
牙齿治疗本就是很难以避免传染乙肝等疾病的因为这些转头都是没有办法一次性的,再就是也没有办法进行短期消毒处理的,多是进行局部酒精擦拭或者是浸泡进行消毒很难做到无菌的
意见建议:
所以你的情况如果是经常牙科治疗是需要考虑进行传染疾病进行筛查的,不仅仅是患者如果出现感染医生也是同样面临职业暴露等问题的
H. 实验室仪器如何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其中物理方法又分为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化学消毒剂消毒法
I. 口腔器械预处理方法
一、基本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原则。
2、口腔科诊疗器械在清洗、消毒、灭菌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逆的,从清洗→消毒→干燥→打包→灭菌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清洗区、清洁区、灭菌区、无菌区。层层递进的过程,不可逆转。
二、医务人员的要求
清洗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护措施,穿防护衣、戴口罩、帽子、手套、戴护目镜或者面罩。
三、清洗、消毒、灭菌的整个流程
(1)器械用后分类处理
回收器械后先拣出锐利器械放于利器盒,再拣出可回收器械,最后将棉球,纸杯,吸唾等用物按照规范的流程分类处理。
(2)冲洗
将器械在流动水下冲去器械表面污染物
(3)多酶浸泡(牙科专用多酶清洗剂,比例为0.5%,即1公斤水配5ml溶液1:200)
将用后的车针、扩大针等精密器械,装入金属细密网状容器,再一起盛有1:200的多酶荡洗机里超声荡洗大约180秒。
其余器械放于比例为0.5%的多酶溶液里浸泡3~5分钟
(4)清洗
从酶液中取出,流动水下刷洗表面
(5)浸泡
将器械放于配有消毒泡腾片的溶液里(1:1~2L水)浸泡10分钟。
(6)冲洗
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7)干燥
将器械放于干燥箱干燥,或者用清洁毛巾擦干表面
(8)保养
对于手机以及有轴节的器械(如剪刀、持针器、牙钳等)的关节上油保养。
(9)打包
将干燥的器械装入带有灭菌指示标识的一次性灭菌打包袋内,标记上灭菌日期和有效期,封口处理。
(10)灭菌
将包装好的器械和手机放于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纸塑包装袋纸面朝上,灭菌温度和时间可分为121°C时20min和134°C时12min
(11)储存与发放
器械灭菌后取出,先查看3M指示剂及纸塑包装袋上的灭菌标志是否变色,以保证临床使用,对于已灭菌的物品,需标明有效期限,并存放于清洁的储物柜内,贵重物品上锁保存。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保养,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高压消毒”,防止口腔科交叉感染,延长各类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