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戴面罩吸氧时中间要休息
为了防止氧中毒的发生,除严格控制高压氧治疗的压力,防止压力过高和停留时间过长外,通常采用间断给氧方法来预防氧中毒的发生,因此在连续吸氧一段时间后,要取下供氧面罩休息一段时间,呼吸舱内压缩空气,然后再戴供氧面罩吸氧。一般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每次吸氧20~40分钟,改吸空气5~10分钟后再吸氧,吸氧总时程60~80分钟。
2. 为什么特警会带面罩而军队则很少戴面罩
主要是防止被报复。
特警带面罩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寻仇;另一方面是防止其他意外,比如:罪犯躲在暗处施放毒液毒烟毒粉类 以及石灰等物的袭击。
军人执行任务不像警察那样近距离接触罪犯,军人对敌都是以国家姿态及政治需要出现在对方面前,不涉及个人身份,不会或很少出现暗蛊类的袭击,所以无须佩戴面罩(防化部队除外)。
特警的身份属一种特殊职业,面对的是极其凶险且复杂的环境,往往是置身于明处,而面对的却是凶残的歹徒,执行任务带面罩是防范被歹徒识破面像,防止歹徒下黑手报复,从而避免人身安全遭到威胁与伤害。
特种兵涂泥彩原因
特种兵脸上涂的彩泥是很有科技含量的,彩泥军事说法为伪装油彩,是为了有效的隐蔽自己打击敌人;同时还有驱蚊虫、害虫的作用;另一作用是防止由于出油出汗等原因引起反光暴露自己。最普通一个用处是起到化妆的作用,能够震慑敌人提高士气。
由于裸露的皮肤会反射光线引起敌人的注意,即便是非常深的肤色,由于自然存在的油脂,也会反光。
所以脸部涂抹的油彩多为脸部容易发亮的区域:前额、颧骨、鼻子、耳朵和下巴,这些区域要涂上较深的颜色,而眼部周围、鼻子下方、下巴以下也要涂上较浅的颜色。除了脸部,颈部后方裸露的皮肤、手臂和手部也要涂上。
3. cpr操作步骤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急救操作流程:
1、环顾四周,环境安全
如果病人触电、火灾现场、坠物危险、毒气中毒、地形险恶,则不能冒然行动。
4. 特种部队为什么要戴面罩
戴面罩是一是为了保护队员的安全,对队员的身份起到保护作用.第二戴上面罩歹徒看不清楚特警的面目,对其心理起到震摄作用,有利行动.
5. 心肺复苏面罩的几种扣法,和开放气道有几种方法
一般常用的扣面罩方式也就两种,一种为单手扣面罩手法,因其手形称“EC手法”,在操作时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三个手指(呈E字形)托住患者下颌,而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按住面罩的两端。另一种为双手扣面罩手法,可以选择使用双手都用EC手法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抬下颌的方式,届时用双侧大鱼际压住面罩避免漏气。
至于开放气道最常见的即是仰头抬颌法,经常被用于单人心肺复苏操作,还有就是为了避免颈部损伤而用的抬下颌法。另有一种不太用的叫仰头抬颈法。
6. CPR急救面罩是什么材质
100%硅胶材料
7. 为什么特警要带面罩
三种可能1.误杀平民死不赖账,条子长官就没法子了。2.怕被他们的黑道大哥认出来(特警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当然有副职业)3.学老外杆时髦。额(⊙o⊙)…,刚才开玩笑的,进入正题,特警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如果不带面罩就会被认出来,认出来就有几中可能,被犯罪嫌疑人的朋友亲人,或者漏网之鱼伺机报复,还有就是,如果不带面罩就可能被媒体曝光,曝光了还怎么混入敌人内部?还有可能就是,特警也有七情六欲,在送犯罪嫌疑人上天堂列车的时候,难免会露出同情的表情,犯罪嫌疑人子弹就会乘机偷袭了~如果露出那种表情人家还会把你放眼里?所以带面罩还有一种功能就是震慑力!
8. 为什么建立人工气道前,要关闭简易呼吸器的压力安全阀
应该是因为在建立人工气道前简易呼吸器和面罩形成的通气体系不是个完全密封的系统,所以不至于导致气压伤,也就不必打开压力安全阀。
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该系列产品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减压阀装置装有残气报警器,在规定的气瓶压力范围内,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9. 现场心肺复苏包括三个步骤,其中第一步是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是指使心搏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其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要求在4-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复苏后生命支持3个时期。现场心肺复苏即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A、B、C 三个步骤。
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步骤如下:
1.A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1)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唤,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约5秒,仍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如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抢救者将耳部贴近病人口鼻,头侧向其胸部,眼睛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若无,则为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救。
(2)呼救: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丧失意识,即时呼救,取得他人协助。(3)体位:立即使病人呈仰卧位,将患者放置于平整坚实的地上或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宽度超过床沿和够长的硬板,解开患者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者跪或站立于患者右肩颈侧。
(4)开放气道: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因其舌根下坠,引起气道阻塞,宜用仰头举颏法使之通畅。即一手的小鱼际侧置于前额,手掌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颏,协助其头部后仰。
2.B人工呼吸
一般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当病人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对气管切开病人可行口对气管造口处通气法。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翼下端,防止吹气时气体溢出。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并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内吹气。
(4)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松开鼻孔,侧转头察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次。
(5)吹气频率: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每次吹入气量约为800~1200ML,吹气量不要过大,吹气时要暂停按压胸部。
(6)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频率之比为2:30
3.C人工循环
(1)判断脉搏:在开放气道并作2次人工呼吸后,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摸颈动脉搏动处,检查不要超过10秒钟,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为患者的脉搏。(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