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是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演示实验装置,A为压强计的金属盒,B为压强计的U形管,下述说法中错
A、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把A盒在同一深度向不同方向转动时,U形管B高度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A盒上升时,深度减小,压强减小,所以U形管B高度差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A盒下降时,深度增大,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B高度差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⑵ 如图所示是演示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装置,小球从轨道上的E点滚落下来,在圆形轨道上运动了一周,
ABD
A.由于忽略外在因素,所以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专,而E点高度最属高,即重力势能最大,所以动能最小。所以A对
B。由于忽略外在因素,所以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机械能始终不变,所以B对
C。F点高度最低,所以重力势能最小,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动能最大,所以C错。
D。因为小球在H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E点的重力势能,而在H和E点的机械能相同,所以小球在H点的动能大于在E点的动能
望采纳
⑶ 探究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加解释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由图可知,c处水的深度最大,
所以,位置c处水压最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⑷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如何创新
一、对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的创新
稀释浓硫酸的实验非常重要,但同时,该实验又很危险,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如下图),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用的浓硫酸量太多,不但浪费药品和危险,而且如果掌握不好酸液四溅的现象不够明显。
在此基础上,我将该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应用于教学中。以下是实验改进的做法:
1、实验仪器及试剂:广口瓶 三孔胶塞胶头滴管(两个) 玻璃管 青霉素小瓶(两个) 浓硫酸 水
2、实验操作
广口瓶中的两个青霉素小瓶一个中盛有浓硫酸一个盛有水,胶塞上对应的胶头滴管中一个吸有水,一个吸有浓硫酸。另一个孔安装一个玻璃导管,为了防止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后使瓶内气压过大使胶塞顶开。
实验开始,向浓硫酸中滴加水,为了使现象明显,将水染成红色,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腾,并且有液滴飞溅,并且可以听得像热油锅中滴水的呲呲声,因为水沸腾,所以滴加水后,手松开胶头的同时,沸腾起来的水被吸入了滴管中。瓶子的上部可以看到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滴,也说明稀释浓硫酸放出热量,红色的水变色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这两个知识点到高中可以学到。另一个小瓶是向水中滴加浓硫酸,可以看到浓硫酸由于密度大而沉到瓶底,没有其他现象。两个对比实验,很明显的对比出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和错误方法。因为该实验属于微型实验,所以在实验时可以用实物投影放大,效果很明显,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看清水沸腾和听到声音。
3、装置改进的意义
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相比,第一,仪器药品取材方便,实验装置简便,现象明显;第二,在教材原实验上增加了对比,更加直观;第三,节约药品,体现微型实验的优越性;第四,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即便是让学生操作也很安全。
4、该装置的其他用途
(1)、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改进探究分子的不断运动实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0页活动与探究,用的是一只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实验所需药品量较大,且浓氨水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实验不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对环境有污染。使用该装置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玻璃管上绑上一个气球,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在其中一支胶头滴管里吸取浓氨水,另一支吸取酚酞溶液,实验时同时滴入,很短时间内可以看见酚酞溶液逐渐变红,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节约药品,保护环境。
(2)除此之外该装置还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实验,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瓶外,体现了环保的理念。一个小瓶中盛有碳酸钙粉末或者碳酸钠粉末,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硫酸,不用稀盐酸的原因,可以排除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石蕊变红的干扰。另外一个小瓶中装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泡制的干燥的小纸花,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水。实验开始:1、向碳酸钙粉末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但是,看不到紫色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另一个小瓶中,向小花上滴加水,可以看到,滴水的地方,紫色石蕊变红了,证明石蕊变红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然后将变红的小花取出,稍微在酒精灯上烘烤,小花由红色变为紫色,证明了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4、再在小花上滴加稀醋酸,小花变红,由此对比实验,证明使石蕊变红的是酸。
(3)、检验铵根离子,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氨气溢出瓶外污染空气,也减少了对实验者的危害。一个小瓶中盛有氯化铵粉末,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小瓶中放有一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面的胶头滴管中盛有水。1、向氯化铵粉末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产生。但是看不到石蕊试纸变蓝。2、向石蕊试纸上滴加水,看到试纸变蓝了,证明氨气和水生成了氨水,氨水使试纸变蓝。
(4)、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二氧化碳溢出,保护环境。其中一个小瓶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另一个小瓶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1、向碳酸钠粉末中滴加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2、一段时间后,向另一小瓶中的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有气泡产生,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已经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3、氢氧化钠溶液上面的滴管中也可以换成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钙溶液,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碳酸钠溶液。
(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保证该装置的严密性。用一个小瓶和胶头滴管即可,小瓶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滴加稀盐酸,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同时气球鼓起,再次称量装置的质量,质量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将气球拿开,将二氧化碳放出装置后,再次称量,质量变小,同样可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⑸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1-2个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演示实验,说明步骤、现象、结论等。
一、液体压强大小的演示实验1:
【装置说明】装置如下图1所示。将粗玻璃管一端封上橡皮膜,一端塞上带玻璃支管的橡胶塞,中间用软橡胶管相连接,最末端与普通玻璃漏斗相接。
【操作】
(1)向装置内分次加水,不断地排除气泡;
(2)直到水到达漏斗的1/3处;
(3)用手握住玻璃漏斗下端,上、下移动,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注意]此实验是保持装置内水的总量(体积或质量)不变,增大(或减小)水面高度,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的实验。
【实验现象】增大水面高度,橡皮膜更加向下凸起;减小水面高度,橡皮膜收缩。
【实验结论】
在液体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或在液体种类确定的情况下,或利用同种液体),液体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深度的大小,与液体质量(重力)、容器底面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二、液体压强大小的演示实验2:(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装置】装置如下图2所示。
【实验说明】瓶中水从小孔A、B、C处皆可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各处都有压强,从C孔射出的水喷得最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说明]其它内容(略)。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附图如下:
⑹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1)因为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很高,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由上述两个实验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