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方法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实测法(Measure method) ,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 ,分析法(Analysis) ,调查研究法(Survey),计算机仿真法(Simulation),感觉评价法(Sensory inspection),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model)
2.简述坐姿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人体参数。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 工作台、工作座椅、人体活动余隙和作业范围等的尺寸和布局等.
其设计用人体参量(坐姿10个数据)
3.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知觉,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感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4.信息编码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分析操纵装置特征编码的方法和意义。 (形状、大小、颜色、标志)
5.仪表显示装置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模拟(指针表盘等的设计) 数字(形状、格式、显示器)
6.脚操纵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形式、操纵方式、力量,尺寸、形状位置)
7.人与“机”特性的比较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速度,逻辑推理,计算,可靠性,连续性,灵活性,输入灵敏度,智力,操作处理能力,功率输出,综合能力,记忆
8.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些原则的应用 a) 以保护人身安全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b)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的原则。
c) 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的原则。 d) 简单、经济、方便的原则。 (举例:自己任意)
9.安全人机工程学对安全工程设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体结构,匹配,结构及环境设计)
B.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有什么意义呢
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人机工程学 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对于这些研究,在北美称为人因工程学或人机工程学,苏联称为工程心理学,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称为工效学。
人开始使用机器就构成了人机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认识到对制造出来的各种高效能的新式机器和机器系统(生产、运输、通信、武器和航空飞行器等)进行操纵和控制时,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其中人的活动来决定的。如雷达运行时,要求操纵人员接收和分辨出显示器上显示的各种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决策和进行操作。若雷达设备的全部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至少部分原因是操纵人员不能掌握这个电子设备的复杂操作。
经验和教训提醒人们,有时飞机弄错方向坠毁,炸弹误中友船,就是因为设计时没有考虑人的各种长处和短处。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计算机运算速度很快,输入数据、编制程序和打印结果很慢,机器经常处于空闲状态,也是因为没有考虑和研究人机接口系统和人机功能分配等因素引起的。
人的能力和机器的潜力很好地配合,能提高管理和控制效率。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机协调问题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人机工程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人机系统中操纵人员被看作系统中的一个元件。操作人员通过感觉器官(视、听、触、嗅、味)接收来自机器的信息,了解其意义并予以解释,或先进行计算,再把结果与过去的经验和策略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策。
作出决策后,人通过控制器官(手、脚等)去操纵机器的操纵器,如开关、按钮、操纵杆、操纵盘、光笔或呼口令等,来改变机器的运转情况。机器随即发出新的信息,如此重复不断。人机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种环境之中。环境特性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加速、振动、污染和失重等。
设计人机系统时,要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地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器的功能,保证系统在环境变动下达到要求的目标。有些人机系统能用定量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方法进行设计。一个简单系统,如一位操纵人员和一台机器构成的单参数跟踪系统,操纵人员被看作是系统中一个元件,可用定量方法,即用传递函数或其他数学方法近似表达操纵人员的动态特性,建立操纵人员的准线性数学模型;用控制理论方法对操纵人员的传递函数,和机器的传递函数进行综合,便可得到调节品质合乎要求的稳定的人机跟踪系统。
建立人机系统,必须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人员选择训练(包括训练设备)、设备设计、操作程序和环境。建立复杂的人机系统,除了这五个方面外,还要考虑人机系统的系统性能、人和机器的特性等,采用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的方法来设计和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试验,检查系统性能和操纵人员操纵的难易程度。
一般说来,人机系统要反复试验和使用才能逐渐完善。人机系统中,操纵人员是人机系统中的主体,设计和运用人机系统时应当充分发挥人在人机系统中的能动和主导作用。设计人员要和操纵人员密切配合,使人机系统达到要求的性能和指标,同时保证操纵人员操纵简便。安全舒适和提高系统工效。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人机系统中人的特性、能力和限制已经有大量测试数据可查。从系统分析角度研究人机系统,在原有设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考虑了人的动态特性而进行系统分析,再适当改动设备,就能显著提高工效。如手动控制系统,即操纵人员直接参与的用手连续控制的系统,在飞机、火炮、雷达、汽车、舰船和航天飞机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人机接口系统,即人和计算机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已是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机接口系统不仅在硬件上,而且在软件上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人机对话(或人机通信)方面,已研究出许多高级语言,正在研究采用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加快人机对话的速度,提高通信效果,发挥计算机的潜力。
人机接口系统中人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操纵人员执行许多操作,进行人机对话,处理大量信息,作出各种决策。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是一种多操纵人员、多台机器的复杂的人机系统。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备,在操纵人员的问题上也会产生常规工程实践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人机工程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有电话、电传、计算机控制台、数据处理系统、高速公路信号、汽车、航空、航海 、现代化医院、环境保护、教育等,人机工程学甚至可用于大规模社会系统。
C. 人机工程学设计中需要加以注意的几种视觉现象
摘要 亲,久等啦!为您查询到以下信息,人机工程学设计中需要加以注意的几种视觉现象:
D.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显示装置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是什么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专社会与物质的因属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E. 关于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问题~
个人认为工业设计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思想和认识层面的。要有活跃灵动,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思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能准确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工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其中心理念,创造力是其灵魂,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能准确找出它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就具备了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别人时总结了一下,说得不好。复制过来供你参考: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根据人类的能力来设计商品和机器,人与物达到完美兼容是其追求的境界。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基本从以下四个方面:
1.和人体有关的应用,如家具,电脑,家电等,它们都要考虑人的尺寸、人的力学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传递及使用的心态变化等等。
2.操控的应用,即手控、脚控、眼控、声控等设备或机器的操作方式,如遥控设备、游戏杆、脚踏开关等。
3.信息显示的应用,如导航仪、电子屏幕等
4.人机界面的应用,如眼控对焦相机,眼睛看到哪相机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机器能捕捉人的意图。
总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业设计工作中对海量信息资料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F. 人机工程学中,一般以什么视野为依据设计视觉显示器
传统的验光方法只能得到眼睛的屈光状态的一个平均值,也就是说用一个镜片校正眼睛回的所有屈光异常答;而波前像差技术可以针对视野范围内的每一个点进行屈光检测,用几个甚至几十个镜片矫正眼睛的屈光异常。您好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在左...
G. 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机工程学科的命名和定义
1.1.1 学科命名
1.1.2 学科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
1.2.1 人机工程学的学科支柱
1.2.2 微观和宏观人机工程学
1.3 人机工程学科发展展望
1.4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手段
1.4.1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4.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人体基本特性
2.1 人体尺寸
2.1.1 人体静态尺寸及其测量
2.1.2 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
2.1.3 我国成年人人体静态尺寸
2.1.4 其他国家人体静态尺寸
2.1.5 人体静态尺寸的差异
2.1.6 人体静态尺寸的相关性
2.1.7 人体动态尺寸
2.2 人体生物力学特点
2.2.1 人体运动系统、
2.2.2 肢体质量、惯量和质心
2.2.3 人体的出力
2.3 人体作业特点
2.3.1 作业姿势
2.3.2 操作灵活性
2.4 人的感知特性
2.4.1 人对信息的感受和处理
2.4.2 人的视觉特性
2.4.3 人的听觉特性
2.4.4 人的皮肤感觉特性
2.5 人的功能和心理特性
2.5.1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2.5.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2.5.3 人的心理特点
2.5.4 人的可靠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人机界面、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
3.1 显示装置设计
3.1.1 显示装置的类型和选择
3.1.2 显示装置的设计原理
3.2 操纵装置设计
3.2.1 操纵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3.2.2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则
3.2.3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理
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
3.3.1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概述
3.3.2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
3.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的人体数据运用准则
3.3.4 典型的作业空间设计
3.3.5 人机系统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作业环境设计
4.1 室内微气候设计
4.1.1 室内微气候及其影响因素
4.1.2 人体对微气候的反应和热舒适
4.1.3 室内微气候设计原理
4.2 空气质量的改善
4.2.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4.2.2 空气污染防治
4.3 环境照明
4.3.1 照明的度量
4.3.2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4.3.3 照明设计
4.4 色彩设计
4.4.1 色彩的基本概念
4.4.2 色彩对人的影响
4.4.3 作业环境色彩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工具
5.1 H点装置
5.1.1 HPM-型H点测量装置的构造
5.1.2 H点设计工具
5.1.3 H点装置上的基准点
5.1.4 H点装置的功能和应用
5.2 驾驶员H点位置曲线
5.2.1 A类车SAEH点位置曲线
5.2.2 B类车SAEH点位置曲线
5.2.3 踏板平面角
5.3 眼椭圆
5.3.1 眼椭圆的定义和由来
5.3.2 A类车、行程可调节座椅眼椭圆
5.3.3 A类车、固定座椅眼椭圆
5.3.4 B类车眼椭圆
5.3.5 眼椭圆的理论解释
5.3.6 眼椭圆的应用
5.4 头廓包络
5.4.1 概述
5.4.2 A类车头廓包络
5.4.3 B类车头廓包络
5.4.4 头廓包络的应用
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5.5.1 相关概念
5.5.2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测量
5.5.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描述
5.5.4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
5.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应用
5.5.6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与个体伸及能力界面的区别
5.6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
5.6.1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生成
5.6.2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定位
5.7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
5.7.1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生成
5.7.2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定位
5.8 数字人体模型
5.8.1 数字人体模型的基本原理
5.8.2 数字人体模型的功能和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
6.1 汽车产品开发过程概述
6.1.1 汽车分类
6.1.2 汽车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6.2 汽车概念设计
6.2.1 汽车概念设计概述
6.2.2 汽车总体布置
6.2.3 硬点和硬点尺寸
6.3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
6.3.1 乘员空间布置和人机界面设计
6.3.2 驾驶员人机工程学性能优化
6.3.3 汽车人机工程学性能的主观评价
6.4 汽车座椅设计
6.4.1 汽车座椅概述
6.4.2 汽车座椅设计的参数
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
7.1 CATIA人机工程模块简介
7.2 人体模型的建立
7.2.1 建立目标群体人体数据
7.2.2 建立用于分析的人体模型
7.2.3 设置人体模型的属性
7.3 典型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
7.3.1 人体模型的定位
7.3.2 姿势评估
7.3.3 其他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H.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国际功效学会给人机工程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各个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闲暇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优化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