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测实验装置图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测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08-13 23:00:57

1. 求 初三人教版化学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重要点,和易错点

(一)、水的组成和性质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3、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
(1)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
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

2、原子
(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以再分(如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也有间隔;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显电性。
(三)、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1)静置: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2)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
(3)吸附: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4)蒸馏: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5)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常见的净水操作有哪几种方法?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答: 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 过滤、 蒸馏。

3、硬水和软水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很少泡沫但起很多浮渣的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的危害:衣服洗不干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④硬水的软化方法:a、生活中通常用煮沸法b、实验室用蒸馏法c、工业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4、过滤的操作技巧
过滤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②待过滤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备注: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液体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
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穿滤纸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A、滤纸破损 B、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C、承接滤液的烧杯水不干净
5、蒸馏操作技巧
①在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刚开始蒸馏出的液体不能要,因为有些杂质混在水中,蒸馏开始会先蒸馏出来;
③注意温度要指在100℃。
④温度计的水银泡要在蒸馏瓶的支管处;
⑤冷凝管内的水流从下往上。
6、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3)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四)、氢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Zn+H2SO4=ZnSO4+H2↑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有关装置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④验纯;⑤收集气体。
(4)收集方法:①向下排气法;②排水法。
(5)验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较小,表明氢气较纯。
(6)放置:倒放在桌面上,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五)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2. 水的净化实验观察右图的实验装置用到什么什么器材

水的净化实验,实验装置用到的器材分别是;
1、烧杯
2、漏斗。

3. 科学实验,水的净化

天然水(加明巩)—沉降——过滤—吸附(加活性碳)—消毒(氯气)—自来水

4.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其


(1)③肥皂水煮沸
(2)O 2 带火星的木条氢元素和氧元素
(3)B
(4)漏斗用活性碳吸附
(5)是否生成新的分子
(6)2

5.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同学们用如图装置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1)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

(1)由于活来性炭有吸附性,在简自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由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试管b中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O2.则试管a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检验的方法是:伸入燃烧的木条,气体被点燃.试管b中的氧气和a中的氢气的产物的质量比为:8:1.
(3)在实验①中是水的蒸发,水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在实验③中是水的分解,水分子发生了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故答为:(1)吸附;(2)O2,伸入燃烧的木条,气体被点燃,8:1;((3)①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隙变大,③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6. 求水的净化实验

第一种方法是沉淀,用来除掉不易溶解于水的、比水重的、颗粒比较大的杂质。这种方法需要学生直接操作。通过沉淀,可以看到浑浊的水变得比较澄清了,但还有一些细小的悬浮物。

第二种方法是过滤,用来除掉不易溶解于水的、比水轻的和颗粒比较小的杂质。这种方法也需要学生直接操作,是本课能力培养的重点。课文以图的形式说明了过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滤纸对折二次,根据漏斗的深浅剪成大小合适的扇形。(如果教师认为这项操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课前代学生剪好。)

2.把滤纸分开,一边为一层,一边为三层,成漏斗形;将滤纸放入漏斗(上边应略低于漏斗口),用清水把滤纸润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3.将放好滤纸的漏斗放在漏斗架上或铁架台的铁环内,在漏斗下面放一个烧杯,使漏斗颈的下口贴在烧杯内壁上。

4.把沉淀过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玻璃棒应倾斜45°左右,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倒入的水不能没过滤纸的上边。

这个实验所用的器材,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例如要把漏斗架起来可以用铁架台,可以用漏斗架,也可以把漏斗直接架在一个透明的瓶子的瓶口上;其他的器材——滤纸、烧杯、玻璃棒等,都可以找到代用品。这个实验的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操作有困难的步骤(例如组装铁架台、剪滤纸等),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准备。

第三种方法是消毒——往水中加消毒药品或把水煮沸,杀死水中的细菌。

7. 32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

(1)过滤 硬水 (2)1:2 2H 2 O 2H 2 ↑+O 2 ↑ (3)b a

8. 初三化学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谢谢了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 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 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三节 水的净化
一、 水的净化方法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 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净化方法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程度
静置沉淀 √ × × 低



过滤 √ × ×
吸附 √ √ ×
蒸馏 √ √ √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 过滤(见下图)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2. 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 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
4. 硬水的危害:①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③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注意:
①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 加热前按照图3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③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第四节 爱护水资源
一、 水资源现状
1.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 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 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五节 氢气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a) 可燃性:2H2+O2 2H2O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 还原性:H2+CuO Cu+H2O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 实验室制取氢气
 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 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 热值高,放热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 可以再生。
5. 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6. 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7. 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9.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通电氢气+氧气水通电氢气+氧气,该反应属于基本

(1)通电后,复水由一种物制质生成两种物质,表达式为:水

通电

10. 水的净化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有三种方法。抄
1、沉淀
2、过滤
3、蒸馏
本人就讲过滤法吧(较重要)。
实验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贴紧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有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紧靠漏斗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操作顺序一般不做要求

与水的净化与水质检测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百五十匹制冷机应该是多少瓦 浏览:326
暖气阀门被腐蚀 浏览:686
供暖进户开关阀门怎么开 浏览:974
家里的天然气阀门是什么样的 浏览:132
凌派领先版液晶仪表盘怎么调按键 浏览:690
宝马5系如何设置胎压到仪表盘上 浏览:928
什么机床能做出v形槽 浏览:4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浏览:231
东科电动工具怎么样 浏览:638
声纳超声波有什么区别 浏览:858
zch6自动重合闸装置 浏览:724
乐山厨房自动灭火装置 浏览:201
修理风扇用的什么轴承 浏览:33
瘦腰瘦腿减肚子用什么健身器材 浏览:507
篮球纪录台需要哪些器材 浏览:291
国内阀门有什么好点品牌代理 浏览:19
智跑机械钥匙如何打开 浏览:217
车轮轮毂用什么铸造方法 浏览:80
红铜机械杆如何去氧化 浏览:401
筷子可以代替哪些化学仪器 浏览:85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