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石油化工防雷防静电检修有哪些规范
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了解被测单位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性能,根据有关防雷规范,确定防雷类别。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制定防雷检测的方案。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检测中需注意的要点
2.1防直击雷装置检测
2.1.1化工企业建筑物上防雷装置及建筑物内部设施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测;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其电力设备防雷装置应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测。在这些检测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检测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防雷保护情况。此时需区别放散管等有无管帽情况,当有管帽时保护范围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表3.2.1确定;若无管帽,接闪器与排放管的间距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第3.2.1条规定,若条件允许,最好设置在距排放管5米以外,其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检测中,还要注意检测防雷装置地网的独立性及与周围金属物的间距等的设置情况。
2.1.2除一些常规的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外,化工企业中更多的是一些户外化工装置的防 雷设施的检测。规范明确规定,露天布置生产工艺装置,当金属罐(管)壁厚度_>4mm时,可 不设单独的接闪器,但应有可靠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米。 事实上,需要防雷的大部分金属罐(管)壁厚都超过4mm,按规范要求只做防雷接地就可以 了。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需注意,有些工艺装置顶部有许多自控装置,如电子自控阀、电子 流量计、电子温度传感器等等,这些装置所处的位置存在雷击风险,应注意检查其是否处于 直击雷保护区内,有无防雷措施。
2.1.3化工企业内的储罐环境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腐蚀物质,新建时防雷防静电装置都能按 规范要求做好,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极易造成储罐接地线(带)等防雷装置受腐蚀而失效 甚至断开,对这类场所的检测,1要注重连接截面的有效性和完整性,2要注意维保、重置后 的复位连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1.4化工企业中各类生产厂房(除第一类防雷建筑以外)、户外装置,所有金属设备、框架、管道、电缆金属保护层(铠装、钢管、槽板等)和放空管等,均应连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专用引下线、混凝土柱子内的钢筋,亦应在最高层顶和地面附近分别引出接到接地线(网)。
2.1.5新建的户外工艺装置都能按规范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但化工企业由其特殊性,往往会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不断的技改会增设许多生产设备,如放散管、排风管、安全阀、呼吸阀、放料口、取样口、排污口等等。对于炉区,塔区,非金属外壳的静设备区,高大、耸立(坐地)的生产设备,机器设备区的大型压缩机、成群布置的机、泵等转动设备,罐区,可燃气(液)体装卸站、粉、粒料桶仓,框架、管架和管线以及不能作为接闪器的金属设备:冷却塔、烟囱和火炬,户外高处易遭受直击雷的灯具和电器等等,均应检测是否按相关防雷规范实施,接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2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装置检测
2.2.1可燃气(液)体储罐、工艺管线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的信号线,应检查其是否用铠装
电缆或钢管屏蔽,电缆外皮和钢管是否与罐体可靠连接并接地。
2.2.2电力和自动控制、通信线缆,应检查其是否用铠装电缆或钢管屏蔽,电缆外皮和钢管是否接地,有无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力和自动控制、通信线缆应分开敷设并设隔离屏蔽。
2.2.3电缆桥架是否采用金属材料,在进出建筑物处、转弯处有无设置接地装置。
2.2.4化工企业各类架空管道较多,要分清管道的使用性质(是否属于易燃易爆环境),分别对
待。对易燃和可燃气(液)体管道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检测,首先应检查是否要用金属线跨接,其次检查金属跨接线是否完好,最后是测试过渡电阻。规范规定:过渡电阻值应卯.03Q。但由于金属管道能构成多个电气回路,在实际检测中测得的过渡电阻往往是多个回路的并联电阻,而不仅仅是跨接处的过渡电阻。笔者认为,多个回路代表有多个雷电流泄放通道,只要并联电阻值如.03fl,也能起到快速泄放雷电流的作用,其他回路也充当了跨接线的作用,同样能起到跨接两端电阻so.03Q的作用,使跨接两端基本处于等电位状态,消除跨接处的雷电火花。
2.3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
2.3.1对金属罐、设备、管道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同样应当重视连接过渡电阻以及接地连接的可靠和完整性;
2.3.2对易燃和可燃气(液)体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应重点检查下列部位是否有防静电接地:a进出装置或设施处:b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c管道分岔处及长距离无分岔管道每隔一定距离;d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
2.3.3对生产区域检查时,要查看静态和动态设备(包括管道)是否共用接地,检查静电导除装
置的金属接地连接网络;金属配管中间的非金属导体管段, 除需做特殊防静电处理外, 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非金属导体管段上的所有金属件接地是否设置并可靠,如图2所示;但金属管段已作阴极保护处理的可不设防静电接地。
2.3.4应检查易燃物品装卸场地有无设置供车、船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检测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2.3.5应检查易燃工作场所的入口处有无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并检查或检测其是否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2.4接地电阻的测试
2.4.1在定期检测时,应注意检查接地及连接材料的腐蚀程度,比较接地电阻阻值是否存在异常,查验连接部位的坚固状况。
2.4.2除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应用独立接地装置外,其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
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gQ,如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上述系统共用接地,该接地电阻应s1Q。
2.4.3若是独立布设的防雷接地装置,一、二类建(构)筑物要求其冲击接地电阻<lOf2,电气保
护接地电阻gQ。值得注意的是户外化工装置防雷接地电阻因装置内化学产品爆炸危险性不同或行业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规定,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fl;而《氢气站设计规范》规定,氢气罐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石油库设计规范》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旌工规范》规定,钢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及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等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等等。
2.4.4在防静电接地电阻的检测中,需注意其接地电阻因环境爆炸危险程度不同或行业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应仔细查阅有关行业规范。如:氢气站要求其接地电阻510Q;《石油库设计规范》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气)管道防静电接地装置宜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合用,其接地电阻s30Q,其它(专设)防静电接地电阻s100Q;《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每组专设的防静电接地电阻宜<100Q。
2.4.5化工企业内地下金属管道比较多,测试接地电阻时要寻找合适的布设辅助接地极的地方,尽量远离地下金属管网。各测试点测试时应按要求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为测试数据。
——源自《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探析》
Ⅱ 防静电服国家标准是怎样的
您好,苏州易合通很高兴为您解答。
防静电工作服国家标准细则(GB12014-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静电服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识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引发电击、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穿用的防静电服。
本标准定义的防静电服不适用于抗电源电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1998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0-2008,ISO 105-X12:2001,MOD)
GB/T 3923.1-1997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4288 家用电动洗衣机
GB/T 5453-1997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5713-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7568.5-200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聚丙烯腈标准帖衬织物规格
GB/T 7573-2002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427-199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8628-2001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和测量
GB/T 8629-2001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2002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13640劳动防护服号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静电服 static protective clothing
为了防止服装上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而缝制的工作服。
3.2
防静电织物 static protective fabric
在纺织时,采用混入导电纤维纺成的纱或嵌入导电丝织造形成的织物,也可是经处理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织物。
3.3
导电纤维 conctive fibre
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或静电耗散材料制成的纤维。
3.4
静电耗散材料 electrostatic dissipative material
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105Ω/口,但小于1×1011Ω/口的材料。
3.5
表面电阻率 surface resistivity
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注:表面电阻率是材料表面正方形对边间测得的电阻值,与该物体厚度及正方形大小无关。
3.6
点对点电阻 point to point resistance
在给定时间内,施加材料表面两个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这两点间的直流电流之比。
4技术要求
4.1面料
4.1.1外观质量
面料应无破损、斑点、污物或其他影响面料防静电性能的缺陷。
4.1.2点对点电阻
面料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试,点对点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点对点电阻技术要求
4.1.3理化性能
面料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理化性能技术要求
4.2服装
成品服装面料应符合4.1的技术要求。
4.2.1外观质量
服装外观应无破损、斑点、污物以及其他影响穿用性能的缺陷。
4.2.2结构及款式
4.2.2.1服装结构应安全、卫生,有利于人体正常生理要求与健康。
4.2.2.2服装应便于穿脱并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4.2.2.3服装款式应简洁、实用。根据使用要求,可采用如下款式(见图1):
a)“三紧式”上衣、下裤为直筒裤。
b) 衣裤(或帽、脚)连体式。
c)其余款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图1 防静电服的款式
4.2.2.4根据服装款式及使用要求,参照GB/T 13640选定号型规格,超出范围按档差自行设置。
4.2.3缝制?
4.2.3.1服装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上下松紧适宜,无跳针、断线、起落针处应有回针。
4.2.3.2缝线针距:(12~14)针/3cm(单位面积质量≥200g/m2),(14~16)针/3cm(单位面积质量<200g/m2)。
4.2.3.3按5.9规定的方法测试,服装接缝强力不得小于100?N。
4.2.4带电电荷量
防静电服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试,带电电荷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带点电荷量技术要求
4.2.5附件
服装上一般不得使用金属材质的附件,若必须使用(如钮扣、钩袢、拉链)时,其表面应加掩襟,金属附件不得直接外露。
4.2.6衬里?
服装衬里应采用防静电织物,非防静电织物的衣袋、加固布面积应小于防静电服内面积的20%,防寒服或特殊服装应做成内胆可拆卸式。
4.2.7尺寸变化率
防静电服按GB/T 8629-2001中规定的6B或6A程序洗涤,悬挂晾干,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尺寸变化率技术要求
5测试方法
5.1从面料和服装衬里的不同部位分别选取样品,按GB/T 2912.1-1998规定的方法测试甲醛含量。
5.2从面料和服装衬里的不同部位分别选取样品,按GB/T 7573-2002规定的方法测试pH值。
5.3面料尺寸变化率按GB/T 8628-2001和GB/T 8630-2002规定进行,采用GB/T 8629-2001中的6B或6A程序洗涤,悬挂晾干。
5.4从面料和服装衬里的不同部位分别选取10个样品,按GB/T 5453-1997规定的方法测试透气率。
5.5面料耐水色牢度按GB/T 5713-1997规定的方法测试。
5.6面料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规定的方法测试。
5.7面料耐光色牢度按GB/T 8427-1998规定的方法测试。
5.8面料断裂强力按GB 3923.1-1997规定的方法测试。
5.9成品服装接缝强力按GB 3923.1-1997规定的方法测试,从衣裤接缝薄弱部位裁取五个接缝在中心的试样,接缝的方向与受力方向成90°角,如接缝采用单线应将接缝端线打结,以防滑脱。测试结果取最低值。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生产企业应按照生产批次对防静电服逐批进行出厂检验。各测试项目、测试样本大小、不合格分类、判定数组见表5。
表5 出厂检验
6.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
6.2.1新产品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6.2.2当面料、工艺、结构设计发生变化时;
6.2.3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6.2.4周期检查,每年一次;
6.2.5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6.2.6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2.7样本由提出检验的单位或委托第三方从企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数量以满足全部测试项目要求为原则。
7标识
7.1永久标识
7.1.1每套(件、条)服装上应有:产品名称、商标(如有〉、号型规格、生产厂名称、等级。
7.1.2每套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标准号。
7.1.3每套产品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及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必须具备的标记或标志。
7.2产品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
——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穿、脱防静电服。
——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穿用的防静电服上附加或佩戴金属物件。
——外层服装应完全遮盖住内层服装。分体式上衣应足以盖住裤腰,弯腰时不应露出裤腰。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穿用防静电服时必须与相关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防静电鞋配套穿用。
8包装和储存
8.1产品包装应按客户的要求达到整齐、牢固、无破损、产品数量准确、内外包装应设防潮层。箱内应放入生产厂包装检验单,包装检验单应包括产品名称、号型、批号、数量、检验员、检验日期,箱外注明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称、厂址。
8.2产品不得与有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存放处应干燥通风,包装箱距离墙面、地面20mm以上,防止鼠咬、虫蛀、霉变。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点对点电阻测试方法
A.1原理
将被测样品放置在绝缘平板上,上放电极装置,在电极装置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样品的点对点电阻。
A.2设备
A.2.1测试电极
测试电极为两个直径(65±5mm)的金属圆柱体;电极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电极接触端的材料为导电橡胶,其硬度(60±10)(邵氏A级),厚度(6±1)mm,体积电阻小于500Ω;电极单重(2.5±0.25)kg。
A.2.2高阻计
高阻计的测量范围:105~1013Ω;
测量精度:≤1012Ω时,应为±5%;>1012Ω时,应为±20%。
A.2.3绝缘台面
台面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分别大于1×1014Ω,其几何周边尺寸均大于被测材料10cm。电极之间距离300mm。
A.3洗涤与调湿
试样在测试前须经洗涤处理与调湿。
A.3.1洗涤处理
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A.3.2调湿
经洗涤后的样品,在(60±10)℃温度下干燥1h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A.4试样
在防静电面料上的不同位置选取五组测试点。
A.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20±5)℃,相对湿度(35±5)%。
注:如果在非规定的测试环境中测试,应在报告中注明环境条件。
A.6测试程序
A.6.1清洗
用沾有清洗剂(如丙二醇或乙醇)的纸巾将电极的下表面和绝缘台面的上表面擦拭干净,并在空气中晾干。
注:丙二醇或乙醇是易燃和有毒的,应避免溅到皮肤、眼睛和衣服上以及吸入其蒸气。
A.6.2测试
A.6.2.1将测试样品正面向上放置在绝缘台面上或以实际使用状态放置,测试电极组放在试样上。
A.6.2.2测试电压(100±5)V,测试时间(15±1)s,如果表面电阻小于105Ω,可降低电压并在报告中注明。重复上述测试过程在同一试样上再选取四点测试。
A.7测试结果
取五次测试值的几何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带电电荷量测试方法
B.1原理
将经过滚筒摩擦机摩擦后的试样,投人法拉第筒内,以测量试样的带电量。
B.2试样
防静电服一件(上、下衣均可)。
B.3装置
B.3.1摩擦装置
回转式滚筒摩擦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规定。
表B.1 摩擦装置
B.3.2带电量测试装置
由法拉第筒和静电电量测试仪组成。按图B.1所示连接。
1——法拉第筒;
2——静电电量测试仪;
3——绝缘支架;
4——聚乙烯胶带。
图B.1 带电量测试电路
B.3.2.1法拉第筒:内、外两只金属制圆筒,h内等于2d内、h外等于2d外、d内大于或等于40cm、d外等于d内+10cm。
B.3.2.2静电电量测试仪:测量范围:2nC~2μC,精度:±1%。
B.3.2.3绝缘支架:绝缘电阻在1012 Ω以上的聚四氟乙烯。
B.3.2.4聚乙烯胶带:绝缘电阻在1012 Ω以上。
B.4洗涤与调湿
试样在测试前须经洗涤处理与调湿。
B.4.1洗涤处理
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B.4.2调湿
经洗涤后的试样,在(60士10)℃温度下干燥1h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B.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20士5) ℃,相对湿度(35±5)%。
注:如果在非规定的测试环境中测试,应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环境条件。
B.6测试程序
B.6.1将试样放入滚筒摩擦机中运转15min。
B.6.2将试样直接从滚筒摩擦机中自动进人(或戴绝缘手套绝缘电阻在1012 Ω以上,直接取出,立即投入)法拉第筒内,此时应注意试样距离人体、金属等物体300mm以上。
B.6.3读取静电电量测试仪读数,以μC计。
B.6.4按附录B中的B.6.1~B.6.3规定程序,重复测试5次。每次测试与测试之间,相隔10min,在每次测试前,应对符合GB 7568,5-2002的试样和滚筒内衬标准布进行消电处理。
B.7测试结果
取5次测试的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
注:带衬里的工作服应将衬里翻转朝外,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并将结果记人报告中。防寒服应拆除内胆后测试挂面及衬里。
苏州易合通经贸有限公司
Ⅲ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需要什么资质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42/T512—2008)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检测方法及周期、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
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
1
部分:
常规测量
GB 5001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089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77
氢气站设计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SH 3097
-
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
GB 50057
、
GB 50343
中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易燃易爆场所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
凡用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
所。
3.2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3.3
引下线
down-conctor system
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4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5
接地体
earthing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6
希望可以帮到您
Ⅳ 防静电服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容鑫防静电专家为您解析:现在市场上防静电服国家检测标准 GB 12014-2009是按这个流程来走的。
1.防静电服 static protetive clothing
为了防止服装上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而缝制的工作服
2.防静电织物 static protetive fabric
在纺织时,采用混入导电纤维纺成的纱或嵌入导电长丝织造形成的织物,也可是经处理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织物。
3.导电纤维 conctive fibre
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或静电耗散材料制成的纤维
4.静电耗散材料 electrostatic dissipatiive material
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105Ω ,但小于1*1011Ω
5.表面电阻率 surface resistivity
表佂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注:表面电阻率是材料表面正方形对边间测得的电阻值,于该物体厚度及正方形大小无关。
6.点对点电阻 point to point resistance
在给定时间内,施加材料表面两个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这两点间的直流电流之比。
不懂的可以私我哈!
Ⅳ 法兰跨接标准是怎样的
以下是各个标准对法兰跨接的要求,都是标准原内容,可以参考,很详细了。如果你这有具体的情况,还可以不创说明,希望对你有帮助。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防静电部分。
三、防静电
1.金属罐、设备、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
2.可燃气(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有防静电接地:
(1)进出装置或设施处;
(2)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
(3)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
3.可燃气(液)体管道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
4.装卸场地应有防静电接地。
根据SH3501-2002中的6.2.13条: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间应导电良好。当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大于0.003欧时,应有导线跨接。
《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
14.2.14 在**危险区域内的输油(油气)管道,应采取下列防雷措施:
1 输油(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2 平行敷设于地上或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管道交叉点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点应用金属线跨接。
二、DB 42 512-2008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6.2.2.2油气管道系统
6.2.2.2.1检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及管道在进出工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储罐等)处、分岔处应按要求设置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
6.2.2.2.2检查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接地一次,测试其接地电阻。
6.2.2.2.3检查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每隔20~30m作电气连接,当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100mm时,应电气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检查管道的法兰应跨接连接,在非腐蚀环境下不少于5根螺栓可不跨接,测试法兰跨接的过渡电阻。静电连接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H(资料性附录)表H.1的要求。
三、《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10.3.3 在**危险区域内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Ⅵ 防静电服的技术标准是怎么样的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1. 面料
外观品质:首先面料的外观质量应该是没有破损并且没有污物或者斑点,或者其余影响到防静电性能的破绽。
检测参数:面料通过点对点的电阻方法测试。
2. 服装
外观品质:防静电工作服的外观质量也应该是外观质量没有任何的破损、斑点以及其余影响穿戴性能的破绽。
结构款式:防静电服的服装结构应该是有利于人体的正常生理要求和健康,并且卫生和平安;其次防静电服应该是方便于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防静电工作服的款式应该是简洁、实用。
缝制:各个部位缝制线路应该是平顺、垂直、整齐、平服的牢固。上下松紧、适宜、无跳针、起落针应该有回针。
检测参数:防静电工作服按照带点电荷量方法测试。
3. 洗涤
防静电服面料在测试之前应该按照规定进行清洗。
Ⅶ esd测试的什么是IEC61340-5-1:2007
IEC61340-5-1:2007标准是ESD S20.20:2007之外的另一个新的防静电国际认证标准,由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颁布,2007年8月之前此标准一直是处于技术规范的状态,并未形成国际标准。IEC61340-5-1:2007标准是
对通过ESD S20.20:2007标准更新, 目前欧洲和日本企业会更倾向于IEC61340-5-1标准的认证。对
ESDS20.20:2007标准认证的客户,其静电防护体系也可以按 IEC61340-5-1:2007标准方便地进行转换。
ESD S20.20与IEC61340-5-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IEC61340-5-1的标准制定技术委员会(101委员会)成员大多来自ESD S20.20的标准编写人员,故两者并无
本质区别,最大区别是IEC61340是国际标准,而S20.20是美国国家标准,取得ANSI/ESD S20.20认证可自由
转换申请IEC61340-5-1认证。
Ⅷ 电机静电接地是否可以接到仪表线穿线管上
电机静电接地通常可以接到仪表线金属穿线管上
但要确认:
金属穿线管的接地电阻阻值是否低于100欧(记忆)(石化低于30欧)
最好确认线管是否已经与电力地连接,如是就根本不用考虑接地电阻
确认电机的重复接地是否正常,若是,不用考虑静电接地地阻问题
确认供电地线是否正常,如是同上
详见: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42T512—2008)
Ⅸ 防静电标准的洁净行业的国家标准
GB 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457-2008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472-2008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2626-2006 自吸式过滤式防护过滤器
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17405-1998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3554-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
GB/T14295-2008 空气过滤器
GB/T6165-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GB/T6167-2007 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20082-2006 液压传动液体污染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定颗粒污染度的方法
GB/T20097-2006 防护服一般技术要求
GB/T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T16292-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2679.14-1996 过滤纸和纸板最大孔径的测定
Ⅹ 国家静电标准
GB12158-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GBT 15662-1995 需要的话留email GB/T 6833.3-19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GB/T 19520.8-2004|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5-103部分:插箱及其插件静电放电防护 SJ/T 11090-1996|电子工业用合成纤维防静电绸性能及试验方法 SJ/T 10694-1996|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SJ/T 10630-1995|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0533-1994|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QJ 2245-1992|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 QJ 1693-1989|电子元器件防静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