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化学中制取氯气的除杂装置应选什么试
氯气,化学式为Cl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
氯气具有毒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主要用于生产塑料(如PVP)、合成纤维、染料、农药、消毒剂、漂白剂溶剂以及各种氯化物。
原子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共价键)。氯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
常温常压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氯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标况下ρ=3.21kg/m³。
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熔点为-101.00℃,沸点-34.05℃,常温下把氯气加压至600~700kPa或在常压下冷却到-34℃都可以使其变成液氯,液氯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可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例如:四氯化碳)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黄绿色氯水。
氯气支持燃烧,许多物质都可在氯气中燃烧(除少数物质如碳单质等)。
钠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后,形成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绿色较明显),加足量水后,溶液完全显蓝色。
铁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红色烟,加少量水后,形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金属镁在氯气中非常剧烈地燃烧,生成白烟——氯化镁。
氯气与金属反应时,能生成氯化物,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则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将点燃的氢气放入氯气中,氢气只在管口与少量的氯气接触,产生少量的热,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气体;点燃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时,大量氢气与氯气接触,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工业上制盐酸使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爆炸极限是9.8%~52.8%。
氯气与磷反应,产生白色烟雾,发出很淡的火光,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
氯气与水反应,水变黄绿色,气泡在水里又冒出来,有刺激性气味。
注: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氯气,还原剂也是氯气,本反应是歧化反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净化(漂白)作用,用于消毒——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氯气还能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氯气还能与溴化物、碘化物和硫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氯气还能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黄绿色气体消失,容器内壁出现液珠,容器内压强下降。氯气与甲烷反应时,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氯气还能和乙烯、乙炔、苯等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分别生成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和六氯环己烷。
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取氯气,生成水和四氯化锰,四氯化锰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氯化锰,并放出氯气。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㈡ 高中化学实验,(2)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氧气,可是为什么要除去氧气,氧气和二氧化硫又不会反应不然在b
图不全。估计d中所盛应为碱液。因为二氧化硫被碱液吸收成为亚硫酸盐后,极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盐,后面还需要氧化还原滴定形成亚硫酸盐的量,所以必须除去其中的氧气。
㈢ 高中化学:除杂装置都要长进短出吗
例;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中混有的HCl的装置导管。
洗气除杂、干燥时都是长进短出。
㈣ 请问有没有高中化学实验装置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洗气瓶的作用是,除去XX杂质,防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影响(又或回是答防止污染答大气之类的)。
总的来讲就是:先答起到什么作用(如净化、除杂等),再答防止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防止大气污染或干扰试验)。
希望你对此满意,也希望你高考成功,毕竟本人两年后也要参加国考。如有不明或疑问请指出,谢谢。
㈤ 高中化学常考的实验装置的作用
一般高中化学常考的实验装置大多都是气体的干燥、除杂,以及避免内尾气的污染,还有就是防止容倒吸、有些生成的物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等等,关键得看题意是怎么问的,你得根据题目,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来解答,一般高中化学考这些方面的知识就是为了提升你个人解决一些制备等相关的问题。遇到这种问题要有自信,调理要清晰,思路要正确,一般的高中化学题还是很容易解决的。
祝你学习越来越好!
㈥ 谁能帮我理一下高中化学各种有机物的除杂方法(就必修2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1、气态烷(气态烯、炔)
除杂试剂:溴水、浓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操作:洗气 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 原理:气态烯、炔中不饱和的双键、叁键可与上述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溴代烷
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离(说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馏)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馏 原理:各石油产品沸点范围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气)
除杂试剂:NaOH溶液 - 浓硫酸 操作:洗气 原理:CO2、S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而被除去,乙醇蒸气NaOH溶液中的水后溶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
除杂试剂:CuSO4溶液 - 浓硫酸 操作:洗气 原理:H2S、PH3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离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馏 原理:沸点不同。
6、溴苯(Br2)
除杂试剂: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Br2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
除杂试剂:水、 操作:分液 原理:等于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体原理见“萃取”。 TNT、苦味酸除杂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气态卤代烃(卤化氢)
除杂试剂:水 操作:洗气(需使用防倒吸装置) 原理:卤化氢易溶于水,可被水吸收,气态卤代烃不溶于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
除杂试剂:CaO、碱石灰 操作:蒸馏 原理:CaO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Ca(OH)2,故只会蒸馏出无水的乙醇。
10、苯(苯酚)
除杂试剂: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
除杂试剂: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操作:蒸馏+分液 原理: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于反应容器当中。由于存在催化剂浓硫酸,所以水、乙醇不会被蒸发出体系,此时乙酸与乙酸乙酯同时被蒸发出体系,并冷凝滴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容器中,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溶于水、不溶于乙酸乙酯的乙酸钠,从而与乙酸乙酯分开。下一步只需要进行分液即可除去水溶液,得到乙酸乙酯。
12、乙酸乙酯(水或水溶液)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液 原理:二者密度不等,且不互溶。
㈦ 高中化学,为什么除杂时先除杂质后除水
水先检验是因为检验其它气体时一般需要通过某溶液,这时气体会带上水分,此后再检验水就说不清水是哪儿来的了.水最后除去也是因为除去一些气体(比如HCl)需要通过溶液洗气,最后除水能保证从装置最右侧出来的气体是干燥较纯净的.
㈧ 高中化学气体的除杂有哪些啊急……
1. 气体除杂的原则: (1) 不引入新的杂质 (2)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2. 气体的除杂方法: 试剂 除去的气体杂质 有关方程式 水 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 / 强碱溶液(NaOH) 酸性气体,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热的铜网 O2 2Cu+O2====2CuO 灼热的氧化铜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鉴别H2和CO2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除杂问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钡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 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B.氨水 C.氧化锌 D.氯化锌 E.碳酸锌 正确答案:CE 解释:本题为除杂题,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将Fe3+转化为Fe[OH]3以除去,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A、B、C、E均可满足条件,但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进新杂质,所以A、B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变、变小)。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T.P)。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 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④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 A H2 B N2 C CO2 D O2 【参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该小题属离子除杂题。除杂原则是在除去Ca2+、Mg2+、SO42-时,不能带入杂质离子。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加入离子的顺序:①Ba2+必须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须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后,而D、A本身既分前后,又必须放在B、C之后才能满足条件。 ②2Cl--2e→Cl2 变大 4480 措施是向电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正极相连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与负极相连的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H+不断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变大。电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确保原溶液浓度不变,只能向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以补足损失的H、Cl原子。易错处是加入盐酸,使溶液浓度变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进行 ④A 6、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将各实验装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 )→()→()→() (2) 指出A、B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A B (3)实验完毕后,加热和通入氢气同时停止,等试管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与理论上所得铜的质量相比较,将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装置的排列从左到右顺序一般是:(1)气体的发生装置(2)气体的除杂装置气体的干燥装置(4)主要实验装置(5)尾气的处理(气体无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气体 B:吸收水得到干燥的氢气
㈨ 高中化学除杂专题
高中化学除杂问题专题(2007-05-22 15:26:01)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气体的除杂(净化):
1. 气体除杂的原则:
(1) 不引入新的杂质
(2)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2. 气体的除杂方法:
试剂
除去的气体杂质
有关方程式
水
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
/
强碱溶液(NaOH)
酸性气体,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热的铜网
O2
2Cu+O2====2CuO
灼热的氧化铜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鉴别H2和CO2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除杂问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钡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
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B.氨水 C.氧化锌 D.氯化锌 E.碳酸锌
正确答案:CE
解释:本题为除杂题,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将Fe3+转化为Fe[OH]3以除去,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A、B、C、E均可满足条件,但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进新杂质,所以A、B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变、变小)。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T.P)。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 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④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
A H2 B N2 C CO2 D O2
【参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该小题属离子除杂题。除杂原则是在除去Ca2+、Mg2+、SO42-时,不能带入杂质离子。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加入离子的顺序:①Ba2+必须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须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后,而D、A本身既分前后,又必须放在B、C之后才能满足条件。
②2Cl--2e→Cl2 变大 4480 措施是向电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正极相连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与负极相连的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H+不断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变大。电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确保原溶液浓度不变,只能向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以补足损失的H、Cl原子。易错处是加入盐酸,使溶液浓度变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进行
④A
6、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将各实验装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 )→ ( )→( )→ ( )
(2) 指出A、B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A B
(3)实验完毕后,加热和通入氢气同时停止,等试管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与理论上所得铜的质量相比较,将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装置的排列从左到右顺序一般是:(1)气体的发生装置(2)气体的除杂装置气体的干燥装置(4)主要实验装置(5)尾气的处理(气体无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气体
B:吸收水得到干燥的氢气
(3)偏大
㈩ 高中化学常见无机物质除杂方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NaHCO3 溶液(Na2CO3)
方法:向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原理:Na2CO3+CO2+H2O=2NaHCO3 。
(2)Na2CO3溶液 pan >(NaHCO3)
方法: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
原理:NaHCO3+NaOH = Na2CO3 +H2O。
(3)NaOH溶液(Na2CO3)
方法:滴加适量的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过滤。
原理:Na2CO3+ Ca(OH)2=CaCO3+2NaOH。
(4)NaCl溶液(Na2CO3)
方法: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原理:Na2CO3+2HCl=2NaCl+ CO2+H2O。
(5)FeCl3溶液(FeCl2)
方法:通入足量的氯气。
原理:2FeCl2+Cl2=2FeCl3。
(6)FeCl2溶液(FeCl3)
方法: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
原理:2FeCl3+Fe=3FeCl2。
主要装置:图1过滤装置。
(7)NaCl溶液(Br2或I2)
方法:加入CCl4或苯充分振荡后分液。
原理:Br2或I2易溶于CCl4或苯等有机溶剂中。
主要装置:图2分液装置。
(8)淀粉溶液(NaCl)
方法: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中渗析。
原理:淀粉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钠离子和氯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主要装置:图3渗析装置。
(9)FeCl3溶液(FeCl2、CuCl2)
方法:①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除去CuCl2,同时把FeCl3转化成了FeCl2);②在滤渣中加入适量盐酸将铁溶解,过滤(将过量的铁粉转化为FeCl2);③将①和②的滤液合并后通入足量的氯气(将FeCl2转化为FeCl3)。
原理:①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
②Fe+2HCl= FeCl2 +H2;
③2FeCl2+Cl2=2FeCl3。
主要装置:图1过滤装置。
(10)NaCl溶液(SO42-、Mg2+、Ca2+)
方法: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SO42-)、过量NaOH溶液(除Mg2+)和过量的Na2CO3溶液(除Ca2+和过量的Ba2+),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至溶液呈中性(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原理:BaCl2+Na2SO4=BaSO4+2NaCl,2NaOH+MgCl2=
Mg(OH)2+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 Na2CO3=BaCO3+2NaCl,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 CO2+H2O。
主要装置:图1过滤装置。
(11)CuCl2溶液(FeCl3)
方法:加入足量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调节溶液的pH法) 。
原理:加入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粉末可与H+发生反应,减小了H+浓度,促使Fe3+的水解平衡:Fe3++3H2O ≒ Fe(OH)3+ 3H+向右移动,生成Fe(OH)3沉淀,可过滤除去。
主要装置:图1过滤装置。
MgCl2溶液(FeCl3)的除杂可采用相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