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雅思、敏洁两位同学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
(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破裂;故答案为:防止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破裂;
(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故答案为:4P+5O2
点燃 | .
⑵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1 &nbs...
(1)充分与氧气反应 反应表达式略 化合反应 (2)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5 、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助燃) (3)否 、燃烧后产生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节能、环保、实验数据准确等(合理即可)
⑶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林怡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燃烧匙内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2)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得瓶内压强减少,水被倒吸,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3)红磷没有充分燃烧,反应后剩余,可以判断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且不和磷反应.故答案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且不和磷反应; (4)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量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故答案为: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 (5)改进后装置的有点有: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⑷ 如图所示,A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实验课上,小勇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
实验A是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塞好瓶塞,易出现误差,一定会出现红磷在瓶外燃烧的内过程.实验B避免了实验A中出容现的问题,操作简单,实验准确性强,也不会出现红磷在瓶外燃烧的过程,不会污染空气等;在试管内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是:4P+5O2 点燃 | .
⑸ 为什么电解水试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便于检验产生的气体
图B改进后更加利于气体引导储存 ,加阀门和小气室,提高了实验速度,和稳定性这个意义上更加有利于检验产生的气体
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的改进装置有什么优点
确定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广口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止水夹。 收集氧气装置:固加热型: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棉花团,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固液不加热型:铁架台,锥形瓶,二氧化锰,双氧水,分液漏斗,导气管,水槽,集气瓶
⑺ 图1是教科书上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图2是我县化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B装置版内被酚酞溶液湿润权的纱布都能变红,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对比创新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要比A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短,从而可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除(2)中所述的优点之外,还具有“①用密闭的U型管来代替半封闭的烧杯来做实验,减少了因氨气挥发而对空气的污染,绿色环保. ②实验中所需的药品量较少,节约药品.”的优点,但无法实现“③能得出分子具有的所有性质.”故选:B;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运动越快;(3)B.
⑻ 如图1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1)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2)从实验现
(1)用抄红磷在集气瓶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温度. 故答案为: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温度; (2)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得瓶内压强减少,水被倒吸,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没有充分燃烧,反应后剩余,可以判断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五分之一;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红磷不足氧气未被全部消耗,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为:红磷不够; (4)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
⑼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1)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该实验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要将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红磷要稍过量.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而且进入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 体积的 五分之一.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由此你还可以得到氮气的一些性质:物理性质 无色(或无味、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助燃或化学性质稳定. (5)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二氧化碳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6)已知镁+氧气→点燃氧化镁(固体),镁+氮气→点燃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镁条燃烧不但消耗氧气也消耗氮气,这样会使气体减少的总量要大于容器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使结果偏大,故不能用镁进行实验; (7)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二所示),改进后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故答案为:(1)红磷十氧气 点燃 |
⑽ 改造的装置与教材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1)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改进后的装置比图回1的装置的优点为:能防答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能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可采用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与你认为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济宁市阀门厂
发布:2025-09-20 02:54:30
浏览:70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