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l装置完成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B.用图2
A.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且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故A错误;
B.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反应不能顺利进行,应用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故C正确;
D.制备氢氧化亚铁时,Fe应为阳极,故D错误.
故选C.
『贰』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Ⅰ所示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B.图Ⅱ所
A.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则图中装置不内能制备氨气,故A错误;容
B.Zn为固体颗粒,关闭止水夹时硫酸与Zn分离,则图中装置可制取少量氢气,故B正确;
C.图中装置可保温、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等,则图中装置可测定中和热,故C正确;
D.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则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所以非金属性强弱S>C>Si,故D正确;
故选A.
『叁』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装置①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装
A.HCl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除杂导管长进短出,则图中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实验回合理,答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图为蒸发装置,则图中蒸发装置可从KCl溶液中获得KCl晶体,故B正确;
C.SO2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不能除杂,应利用NaOH溶液除去O2中混有的一定量SO2,故C错误;
D.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加NaOH平衡逆向移动,氨气逸出,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制备、干燥、收集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C.
『肆』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 B.
A.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选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内,则图容中装置能实现氨气的制取,故A正确; B.CH 3 CH 2 OH和CH 3 COOC 2 H 5 不分层,则不能利用图中分液装置操作,故B错误; C.乙醇挥发后溶解在KOH溶液中,排除对乙烯检验的干扰,则图中装置能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故C正确;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脱水性,与C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其强氧化性,图中品红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图中装置能说明浓H 2 SO 4 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 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B. |
『伍』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B.用图2所示装
A.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促使氨气挥发,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故A正确;
B.CH3CH2OH和CH3COOC2H5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蓝矾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制备蓝矾不能将硫酸铜溶液直接蒸干,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而变黑,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D正确.
故选:BC.
『陆』 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装置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B.用图2装置制
A.制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且导气管不能伸入液面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版、且权NaOH溶液促进乙酸乙酯水解,故A错误;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不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3NO2+H2O=2HNO3+NO,所以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NO,二氧化氮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该装置中,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 2+,阴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Fe2+和OH-生成Fe(OH)2,煤油密度小于水,所以煤油能起到隔绝空气作用,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