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图
(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长颈漏斗,②是玻璃管,③是锥形瓶,④是水槽,⑤是集气瓶,版故填:长颈漏权斗,玻璃管,锥形瓶,水槽,集气瓶;
(2)A中是用于产生二氧化碳,B中是碳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中是除去二氧化碳,D中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填:产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贰』 关于小学科学创新实验,举例说明
气体举重机
如果有人说,他能用呼出的气把10公斤重的东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会认为他是在吹牛:“哪会有这样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可是,只要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呼出的气是完全可以举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不信,你自己试一试。
材料准备:在桌子上放一个结实的长方形纸袋或是一个塑料袋,大小能放进两本厚书就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书——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书。这时,你可以开始往袋里吹气了。
注意:吹气口应该很小,这样吹起来比较容易一些,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吹气要慢一些,吹得要匀一些。你会发现你吹出来的气,进到袋里以后,随着袋子慢慢地鼓涨,轻而易举地就把上面一大堆书举起来了。这时,你会兴奋起来——原来我呼出来的气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呀!
其实,只要这个纸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个大气压大一点的气,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个20公斤的力。因此,很容易举起10公斤的重物。
『叁』 如下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市化学老师针对图l实验自创新装置. 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
(1)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内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250g×8%=20g. (2)电解容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能收集到氧气,氧气一般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结合常规的实验及所提供的信息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四个说法中只有两极距离近,反应快无科学道理. 故答案为:(1)20(2)O 2 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B |
『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写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模拟实验:风的形成
实验目的: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准备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蜡烛、剪刀、油性笔、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镊子。
实验过程:
1、取一个大塑料瓶横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并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个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与大塑料瓶中间外壁相接触,用油性笔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个记号。
3、用剪刀沿油性笔的记号在大塑料瓶中间外壁开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点。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进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围用橡皮泥封紧。这样一个空气流动装置就做好了。
5、选择一支与大塑料瓶中间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蜡烛,点燃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现在没有风。
6、把刚才做好的空气流动装置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焰对着小塑料瓶口。这时发现蜡烛的火焰向另外一个方向飘动,说明现在形成了风。
原因分析: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从瓶口流出,瓶内空气因此稀薄,压力减小。而同时,瓶外温度没有升高,空气没有变化,压力较大。由于瓶外压力大于瓶内压力,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伍』 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验证醋酸、二氧化碳水溶液(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其强弱的顺序是:
(1)证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酸性,让醋酸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连接D;证明碳酸酸性大于苯酚酸性,用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所以E连接B、C连接F,
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ADEBCF,
故答案为:ADEBCF;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H2O+CO2+C6H5O-→C6H5OH+HCO3-,
故答案为: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H2O+CO2+C6H5O-→C6H5OH+HCO3-.
『陆』 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 3
(1)ADEBCF (2)2CH 3 COOH+Na 2 CO 3 ![]() 『柒』 (1)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验证醋酸、二氧化碳水溶液(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其强弱的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