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B. 怎样做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自制望远镜,有两种结构
一种,开普勒结构:就是两个放大镜,物镜是放大倍数小的,目镜是放大倍数大的。这种结构视野宽,倍数容易大,材料也好找。但是,如果你没有棱镜,那么成的像是倒的。(注意这点)
另一种,就是伽利略结构:一个放大镜,倍数小点的,是物镜。一个凹透镜,度数大的,是目镜。优点,成的像是正的。缺点——上述方法中的优点一一相对应。
伽利略结构实际上目前已经淘汰了,只用在玩具望远镜上,材料也不是特别好找(生活中的凸透镜比凹透镜要多的多了,是吧?)所以如果你就是为了看天文,要做一个天文望远镜(不在乎成倒像),那么可以做一个开普勒结构的。
——重点,你只需要知道,物镜越平,目镜越凹(或者越凸),那么做出来的望远镜,倍数越大。但是不建议很大。
(当 然,我说的这两个,只是最简单的模型,真正正规的望远镜,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不但材料为光学玻璃,而且镜片也很复杂http://www.ytwscc.com/shi13xiaosechajingpian.html ,从给你的专业望远镜的生产的介 绍里,你可能已经知道了——那里面的所谓“凸透镜”——实际上真正生产上,用的是设计复杂的透镜组——就好象你知道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一下——真正的专 业的相机镜头,内部是复杂的透镜组。)
最后说一点,体验下动手的乐趣就行了,不要花费太多精力,可以自己玩玩,体验下动手的乐趣,但是对效果不要抱有过于多的期望。 如果预算达到几十元——就不很值得了。
祝成功
C. 帮忙找点资料~~
概括回答如下:
1,让光线通过狭缝和聚焦透镜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进入望远镜物镜并成像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通过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各种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得到光学参量例如折射率、波长、色散率、衍射角等
2,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3,主要是调节平行光管
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1 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D. 如何制作伽利略望远镜的步骤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得买很贵的镜片,还要精密的组装。很难啊
E. 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组装望远镜
⒈ 光具座导轨:用来放置光学元件座,正侧面附有1mm分度的米尺,用以指示光学元件的位置,本仪器各元件的位置坐标可读到毫米位,由于指针比较粗和光学元件靠螺钉固定,误差在mm量级,因此不需要估读。
⒉ 光凳:用于夹持光学元件的支座。在底部的正侧面(或背面)开有读数窗,内有一指针或红色指示线。上部有一固定光学元件夹持杆的锁紧螺钉。有的光凳侧面有横向移动的调节螺旋,用以微调光学元件的横向位置。
⒊ 透镜:透镜盒内装有几片凸透镜和凹透镜,其中大而较薄者,已标出焦距f=20cm,用于组装望远镜时构成无穷远处物体使用。
4.该实验还配有光源、箭孔屏(测焦距时作物体)、象屏(黑白屏)、平面镜、透明标尺(组装望远镜、显微镜时作物体)等
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带图http://physics.scu.e.cn/lab/syjx/kj/TouJingjiaoju/TJWXshiyan.htm
F. 伽利略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简单,想做好一点的就多花点钱,最好买个直径102毫米焦距1000毫米,价格200多到320多圆的物镜,再买几个目镜,90度天顶镜调焦座。买根口径100毫米长1000毫米pvc水管做镜桶。买个三角架或者自己做。还有用小孩玩的望远镜改装成寻星镜,资金充足可以考虑更加完善,我做过,感觉很不错,可以看行星和星云
G. 大学物理实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求原理!!!
粗略的可以采用聚焦量距的方法测焦距
在物镜前面加一透明刻度
再观察一物或一标准件读取各数据可算出了
H. 光学望远镜实验装置的设计
硕士论文《光学望远镜实验装置的设计》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0350203
此网站不能复制 自己慢慢看吧共4页 看到下一页的时候注册下就OK了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I. 设计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普物实验-望远镜制作
原理回顾
1.
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实质上与显微镜一样。二者都是由目镜观看物镜所造成的像。它们的差别是:望远镜是用来看长距离的大物体,而显微镜是用以观看眼前的小物体。
下图说明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物镜使物体O行成缩小的实像I。I’是I经由目镜所造成的虚像。与显微镜的情况相同,I’可以呈现於眼睛之近点与远点间的任一位置上。实际上,望远镜所观看的物体离仪器非常远,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几乎就在物镜的第二焦点上。此外,若I’这个像在无穷远处,则I位於目镜的第一焦点。因此,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亦即望远镜的镜筒长度)便等於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之定义为:最后的像I’对眼睛所张之角与物体对裸眼所张的角之比值。这比值可表为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图中,通过物镜第一焦点F1,并通过目镜第二焦点F2’的光线,用粗线画出以示强调。物体(未画出)对物镜所张的角是u,他对裸眼所张的角度也是这个值。此外,由於观察者的眼睛在焦点F2’右侧不远处,所以最后的像对眼睛所张的角等於u’。ab与cd这两段距离显然相等,并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与u’都很小,可以用它们的正切值代替它们(u=tanu)。由F1ab与F2’cd两个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远镜角放大率等於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之商。负号显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双筒望远镜
若这望远镜是用来做天文观测的,那麼倒像并非缺点;可是我们希望望远镜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镜双筒望远镜(prism
binocular)可以达成这目的,下图显示其剖视图,其中的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一对45°-45°-90°全反射稜镜。在稜镜斜面上发生的四次反射,把像倒过来,而成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里,一凹面镜代替透镜作为物镜,如下图所示。这种装置在大型望远镜方面,有许多理论上及实际上的优点。反射面镜根本不会有色像差,而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镜的要容易多。镜面不须采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镜可以做的比透镜坚固,因为透镜只能由边缘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之镜面直径超过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线所经区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入射光束的一部份挡掉,才能用目镜直接观看这个像;只有最大的望远镜才适於这麼做(否则光量太弱)。图(b)及(c)显示别的装置法,它们是用反射面镜把像向侧方,或是经由原镜上的小孔反射出去。
4.
鉴别率
(resolution)
照相机镜头的鉴别率可定义为:像的每1
cm中,勉强可变认为分开的线之线数。假设某镜头之焦距为50
cm,鉴别率为100
条线/cm。则100
m外一物体上的分开2
cm的线条仍能辨识!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