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两道初二上册物理的实验题,关于熔化和汽化的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6.如图4-2-2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4-2-3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7.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8.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20.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22.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希望能帮到你\(^o^)/~
2.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
(1)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同时温度不变,该物质从第1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结束;第1分钟时物质的温度刚达到熔点,未开始熔化,处于固态;
(3)该物质在第1到第5分钟,吸热、温度不变,说明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的温度0℃是熔点;AB段和CD段,该物质温度升高相同,CD段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所以AB段升温快.
故答案为:(1)吸收;(2)晶体;固;(3)0;快.
3. 初二化学书13页的研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首先,准备蜡烛和火柴,以及一个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
1.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是白色、气味基本没有、状态是。用火烤,观察蜡烛很快溶解,说明蜡烛的熔点低。用手指划,有痕迹,说明蜡烛的硬度小。取少量蜡烛放在水里,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没有融化,说明蜡烛不溶于水。
2.点燃时
把一个小木条平稳放入火焰1-2秒,观察木条分层变黑,说明火焰分为3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观察到木条的中间不是很黑,越往外面越黑,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是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上面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把水杯拿下马上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由上试验,可以知道并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后
马上点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说明蜡烛在燃烧时先由固体变成液态,再变成气体而燃烧!
等等
很高兴能帮你解答!
4. 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中为什么在烧杯上加一个盖
(1)图甲中,用水浴法给海波加热,可以使其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升高得比较缓慢,易于内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
图乙容中,在烧杯上加一个盖子,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故答案为:(1)能使海波均匀受热,且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减少热量的散失;(2)熔点;沸点.
5. 熔化和凝固 实验
(1)所需器材来:容器、源玻璃棒、酒精温度计。
实验过程:把水,酒精混合物放入0摄氏度以下的冰箱内,每过几分钟,用玻璃棒搅拌,看有没有熔化。熔化了,读出温度。
(2)晶体硬,非晶体弹性好
实验原理:任何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实验方法:水浴法(使晶体均匀受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试管、晶体(海波)、温度计、钟表、玻璃棒。
操作提示:(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熔化→温度基本保持在熔点左右→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有持续上升。约超过熔点10℃时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不变,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2)在一定的温度下(熔点)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由逐渐增高。
6. 小明用如图1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冰的熔化(冰的质量为200g)
我才初二 不过依我认为,冰在融化时,有一段时间,只吸热,但不升温,所以要把那时酒精灯在那个时间段释放的总热量也加进去应该就对了,(因为不及损耗,可以看作是那时吸收了酒精灯燃烧释放的全部热量)具体怎么算要根据图来看。你先看加热到0℃多久,用8400j 除以时间,求出酒精灯单位时间内秒释放多少热,然后再乘上那一段时间的长度,然后在综合楼上的12600J应该就对了
7. 熔点的测定的化学实验报告如何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原理(添加图1.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2,相随时间变化图
熔点的定义: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状态时的温度,称该化合 的熔点.
熔程:初熔至全熔的范围称熔程.纯物质的熔程不超过0.5-1.0℃.含有杂质的物质,其熔点较纯物质低,且熔程较长.
意义:测定熔点对鉴定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有很大价值.
三、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尿素:肉桂酸(1:1)、尿素、肉桂酸、b形管、带缺口塞的温度计、铁架台、熔点管、酒精灯、表面皿、长玻璃管、显微熔点仪
四、实验装置
熔点浴:液体石蜡做热浴
提勒管(b形管)
a.水银球应位于b形管上下叉管口之间;b. 样品部分应位于水银球中部;
c.b形管加入液体高度达叉管处即可; d. 在图示位置加热,以使受热均匀.
四、实验内容
1.用毛细管法测定尿素、肉桂酸及混合样的熔点:分别粗测一次、精测两次;
2.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尿素、肉桂酸的熔点.
五、操作步骤
(一)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熔点管的制备:玻璃工操作:拉制直径为1mm、长7-8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2)样品的装入:样品要研细、样高2-3mm、药品装入要均匀,结实;
(3)装配好仪器后,小火加热;
(4)距熔点10-15℃时,控制升温速度为1-2℃/min;
(5)记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计读数,即该化合物的熔程.
(6)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定.
(二)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演示讲解)
注意事项:
1.\x09所用样品必须干燥,研细,装实.
2.\x09应注意观察在初熔前是否有萎缩或软化,放出气体以及其它分解现象.例如某物质在112℃开始萎缩,在113℃时有液滴出现,在114℃时全部液化,应记录如下:熔点113-114℃,112℃萎缩.
3.\x09粗测熔点时加热速度稍快,了解样品大致熔点范围.
4.\x09精测时加热速度先快后慢,到距离熔点10-15℃时,控制加热速度1-2℃/min.
5.\x09测另一样品时,要待热浴温度降至其熔点以下30℃左右再测.
六、思考与讨论
1.\x09如何用熔点熔点测定的方法来确定A和B是否是同一物质?
2.\x09测熔点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x09熔点管不洁净.
(2)\x09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x09熔点管壁太厚.
(4)\x09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5)\x09加热太快.
(6)\x09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8. 如图甲所示是小胜同学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装置。(1)为了完
(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专水中,但属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在第3min时.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从第1min到第5min,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因此熔点为0℃.物质是固态时,吸热1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从-4℃到20℃).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从0℃到4℃).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快.
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和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吸收;(3)晶体、固液共存;(4)0、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