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教DSC什么意思啊怎么找不到说明
DSC钻柱补偿器 Drilling String Compensator 也叫被动补偿器。主要补偿平台的升沉起伏运动,使得钻柱下的钻头具有恒定的钻进力,保护钻头和提高钻进效率。钻柱、顶驱、游车和天车的重量全部作用在钻柱补偿器上。
DSC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DSC 数码保安控制公司
DSC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曲线
DSC:数字信号控制器
DSC:数据源控制(信道)
DSC网
DSC-多肽试剂
B. 双作业钻机
为满足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需要,未来陆地钻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进一步提高钻机的运移性,发展各式各样的快速移动式钻机,为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和风险,未来钻机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钻机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将出现全自动钻机(智能钻机),海洋钻井将发展和推广应用双作业钻机。
F1.1 技术概况
双作业钻机是钻井作业及其辅助作业可同时进行的钻机,Transocean公司于1995年获得了双作业钻井方法的专利。
目前双作业钻机主要有3种类型。
F1.1.1 离线钻机
离线钻机又称一个半井架双作业钻机,有主、辅两座井架,主井架高一些,用于钻井作业;辅井架低一些,用于钻井的辅助作业。由于两座井架一高一低,故称之为一个半井架双作业钻机。辅井架的作业是脱离开主井架,称为“脱机”作业。美国Enertech公司、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和新加坡Keppel集团公司单独或联合设计生产离线钻机。
F1.1.2 双井架双作业钻机
双井架双作业钻机的“双井架”并不是指在平台甲板上安装两台独立的井架,而是将二者融为一体,一台用作主井架,一台用作辅井架,各有一套提升系统、顶部驱动装置、管子处理系统;“双作业”是指在进行正常钻进的同时,可以并行完成组装、拆卸钻柱以及下放隔水管柱、套管柱和下放与回收水下器具等脱机作业。到目前为止,国外已有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OV)、新加波Keppel集团公司和Semb Corp海洋公司、荷兰Huisman设备公司等推出了双井架双作业钻机。按驱动方式,双井架双作业钻机分为液压驱动和电驱动两种,如:Seadrill公司拥有配置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Dual RamRigTM双井架双作业钻机(液压驱动)的West Venture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和Transocean公司拥有配NOV双井架双作业钻机的Dhinubhai Deepwater KG2号钻井船。
F1.1.3 双作业箱式钻机
荷兰Huisman设备公司为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设计了一种双作业箱式钻机,井架内装有两台主动式升沉补偿式绞车。为确保安全,还为绞车配备了被动式升沉补偿系统。井架的提升力达10682kN。井架两侧各有一个旋转式钻杆排放架,钻杆立根高度增至41m。该钻机的额定钻深能力达12192m。采用这种井架可减少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尺寸,显著提高钻井作业效率(图F1.1)。
图F1.1 双作业箱式钻机
F1.1.4 双作业箱式钻机
Huisman设备公司为Noble钻井公司设计了4艘深水钻井船,配备的钻机均是Huisman设备公司设计的额定钻深能力为12192m的双作业箱式钻机。这4艘钻井船均在建造中,其中额定作业水深为3657m的2艘HuisDrill 12000型钻井船(图F1.2)由新加坡吉宝公司建造,交付时间为2011年;额定作业水深为3048m的另2艘Huisman Globetrotter型钻井船由STX大连集团建造,交付时间为2011年和2013年。
图F1.2 HuisDrill 12000型钻井船
Huisman设备公司还设计了配备双作业箱式钻机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图F1.3)。
F1.2 应用现状
双作业钻机因能显著提高海洋钻井作业效率,已得到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球在用及在建的、作业水深大于2250m的半潜式钻井平台55座,钻井船41艘,其中应用双作业钻机分别是28座和25艘,分别占51%和61%。由此可见,双作业钻机已经成为第六代深水浮式钻井装置的主流配置。
图F1.3 JBF 14000型半潜式钻井平台
F1.3 发展前景
与普通单作业钻机相比,双作业钻机可提高钻井效率20%以上,双井架双作业钻机总体优于离线钻机。未来20年,双井架双作业钻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结构将更加多样化,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更高,在超深水浮式钻井装置上的配置率将越来越高。
C. 主动升沉补偿和被动式升沉补偿的区别
被动式系统补偿精度低,补偿性能不稳定,滞后比较大;主动式升沉补偿系统能量消耗大,成本较高。
分析:
1.被动式升沉补偿系统相当于是一个空气或液压空气弹簧 ,依靠海浪的举升力和船自身的重力来压缩和释放蓄能器中的压缩空气,从而实现升沉补偿。
2.主动式升降系统是一套闭环反馈系统,依靠补偿系统本身动力的能源来工作。
D. 顶部驱动装置原理
什么是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编辑
所谓的顶驱,就是可以直接从井架空间上部直接旋转钻柱,并沿井架内专用导轨向下送进,完成钻柱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接单根、上卸扣和倒划眼等多种钻井操作的钻井机械设备。
见图:它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导向滑车总成、水龙头-钻井马达总成和钻杆上卸扣装置总成。
该系统是当前钻井设备自动化发展更新的突出阶段成果之一。经实践证明:这种系统可节省钻井时间20%到30%,并可预防卡钻事故,用于钻高难度的定向井时经济效果尤为显著。
3顶部驱动系统的研制过程:编辑
1、钻井自动化进程推动了顶部驱动钻井法的诞生。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首先使用旋转钻井法获得成功,此种方法较顿钻方法是一种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美国有63%的石油井是用旋转法钻井打成的。
但在延续百多年的转盘钻井方式中,有两个突出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一、起下钻时不能及时实现循环旋转的功能,遇上复杂地层或是岩屑沉淀,往往造成卡钻。其二、方钻杆的长度限制了钻进的深度(每次只能接单根),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劳动的强度,降低了安全系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动力水龙头,改革了驱动的方式,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条件,加快了钻井的速度以及同期出现的“铁钻工”装置、液气大钳等等,局部解决了钻杆位移、连接等问题,但远没有达到石油工人盼望的理想程度。
TDS-3S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首先研制了顶部驱动钻井系统TDS-3S投入石油钻井的生产。80年代末期新式高扭矩马达的出现为顶驱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TDS—3H、TDS—4应运而生,直至后来的TDS-3SB、TDS-4SB、TDS-6SB。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的IDS型整体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用紧凑的行星齿轮驱动,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顶驱,既有TDS到IDS,由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到整体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2、挪威DDM-HY-650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最大载荷6500kN,液压驱动,工作扭矩为55kN.m,工作时最大扭矩为63.5kN.m,工作转速为130—230r/min,液压动力压力为33MPa,排量1600L/min,水龙头吊环到吊卡上平面的距离为6.79米,质量17吨。
3、加拿大8035E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额定钻井深度5000米,额定载荷3500kN,输出功率670kW,最大连续扭矩33.10kN.m,最高转速200r/min,质量为8.6吨。最低井架高度要求39米。
4、美国ES-7型顶部驱动钻井系统:
采用25kW直流电机驱动钻柱,连续旋转扭矩34.5kN.m,间歇运转扭矩41.5kN.m,额定载荷5000kN,最高转速300r/min,钻井液压力35.1MPa,系统总高7.01米,质量8.1吨。
5、国产DQ-60D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额定钻井深度6000m,最大钩载4500kN,动力水龙头最大扭矩40kN.m,转速范围0—183r/min,无级调速;直流电机最大输出功率940kw;倾斜臂最大倾斜角,前倾30°,后倾15°;回转半径1350mm;最大卸扣扭矩80kN.m;上卸扣装置夹持钻杆的范围Ø89—Ø216mm(3½—8½ in)。
4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结构:编辑
(一)、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主要有以下部件和附件组成:
1、水龙头--钻井马达总成(关键部件);
2、马达支架/导向滑车总成(关键部件);
3、钻杆上卸扣总成(体现最大优点的部件);
4、平衡系统;
5、冷却系统;
6、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控制系统;
7、可选用的附属设备。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主体部件,主要包括:
1、钻井马达;
2、齿轮箱;
3、整体水龙头;
4、平衡器。
钻井马达的冷却系统:
马达的冷却为风冷。
1、近距离安装鼓风机
2、加高进气口的近距离安装鼓风机
3、远距离安装鼓风机近距离就是近距离向马达提供冷却风,取风高度在马达行程最低点距离钻台6米以上。
远距离安装鼓风机:
在不能保证提供安全冷却空气的情况下,例如:井架为密闭式的即可采用直径8in软管冷却系统,且鼓风机马达为40hp(比近距离安装提高了一倍),马达安在二层平台,从井架外吸进空气,增加的马力用于驱使空气流过较长的进气软管。
(二)、导向滑车总成
整个导向滑车总成沿着导轨与游车导向滑车一起运动。当钻井马达处于排放立根的位置上时,导向滑车则可作为马达的支撑梁。导轨有单轨和双轨两种。
(三)、钻杆上卸扣装置
主要组成部件:
1、扭矩扳手
2、内防喷器和启动器
3、吊环连接器和限扭器
4、吊环倾斜装置
5、旋转头
扭矩扳手总成提供钻杆的上卸扣的手段。他位于内防喷器下部的保护接头一侧,他有两个液缸在扭矩管和下钳头之间。
钳头有一直径为10in的夹紧活塞,用以夹持与保护接头相连接的钻杆母扣。范围:3½in--7⅜in。
钻杆上卸扣装置另有两个缓冲液缸,类似大钩弹簧,可提供丝扣补偿行程125mm。
内防喷器是全尺寸、内开口、球型安全阀式的。带花键的远控上部内防喷器和手动的下部内防喷器形成井控防喷系统,内防喷器采用6⅝in正规扣,工作压力为105MPa。
吊环倾斜装置:
有两种功用:
1、吊鼠洞中的单根。
2、接立柱时,不用井架工在二层台上将大钩拉靠到二层台上。若行程1.3米的倾斜装置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选择2.9米的长行程吊环倾斜装置。
平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上卸接头扣时螺纹的损坏,其次在卸扣时可帮助公扣接头从母扣接头中弹出,这依赖于它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大钩的152 毫米的减震冲程。是因为使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后没有再安装大钩了;退一步说,即使装有大钩,它的弹簧也将由于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重量而吊长,起不了缓冲作用。
5顶部驱动装置操作过程编辑
接立根钻进
接立根钻进是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普遍采用的方式。采用立根钻进方法很多。对钻从式井的轨道钻机和可带立根运移的钻机,钻杆立根可立在井架上不动,留待下一口井接立根钻进使用。若没有立根,推荐两种接立根方法:一是下钻时留下一些立根竖在井架上不动,接单根下钻到底,用留下的立根钻完钻头进尺;二是在钻进期间或休闲时,在小鼠洞内接立根。为安全起见,小鼠洞最好垂直,以保证在垂直平面内对扣,简化接扣程序。还应当注意接头只要旋进钻柱母扣即可,因为顶部驱动钻井钻井马达还要施加紧扣扭矩上接头。
接单根钻进
通常在两种情况需要接单根钻进。一种是新开钻井,井架中没有接好的立根;另一种是利用井下马达造斜时每9.4 m必须测一次斜。吊环倾斜装置将吊卡推向小鼠洞提起单根,从而保证了接单根的安全,提高了接单根钻进的效率。接单根钻进程序如下:
1 钻完单根坐放卡瓦于钻柱上,停止泥浆循环(图a);
2 用钻杆上卸扣装置上的扭矩扳手卸开保护接头与钻杆的连接扣;
3 用钻井马达旋扣;
4 提升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提升前打开钻杆吊卡,以便让吊卡通过卡瓦中的母接箍(图b);
5 起动吊环倾斜装置,使吊卡摆至鼠洞单根上,扣好吊卡;
6 提单根出鼠洞。当单根公扣露出鼠洞后,关闭起动器使单根摆至井眼中心(图c);
7 对好钻台面的接扣,下放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使单根底部进入插入引鞋(图d);
8 用钻井马达旋扣和紧扣,打背钳承受反扭矩;
起下钻操作
起下钻仍采用常规方法。为提高井架工扣吊卡的能力和减少起下钻时间,可以使用吊环倾斜装置使吊卡靠近井架工。吊环倾斜装置有一个中停机构,通过它可调节吊卡距二层台的距离,便于井架工操作。
打开旋转锁定机构和旋转钻杆上卸扣装置可使吊卡开口定在任一方向。如钻柱旋转,吊卡将回到原定位置。起钻中遇到缩径或键槽卡钻,钻井马达可在井架任一高度同立根相接,立即建立循环和旋转活动钻具,使钻具通过卡点。
倒划眼操作
1、使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倒划眼
可以利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倒划眼,从而防止钻杆粘卡和破坏井下键槽。倒划眼并不影响正常起钻排放立根,即不必卸单根。
2、倒划眼起升程序
倒划眼起升步骤如下(参见下图):
1) 在循环和旋转时提升游车,直至提出的钻柱第三个接头时停止泥浆循环和旋转(图a),即已起升提出一个立根;
2) 钻工坐放卡瓦于钻柱上,把钻柱卡在简易转盘中;
3) 从钻台面上卸开立根,用钻井马达旋扣(倒车扣);
4) 用扭矩扳手卸开立根上部与马达的连接扣,这时只有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吊卡卡住立根。在钻台上打好背钳,用钻井马达旋扣(图b);
5) 用钻杆吊卡提起自由立根(图c);
6) 将立根排放在钻杆盒中(图d);
7) 放下游车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到钻台(图e);
8) 将钻井马达下部的公接头插入钻柱母扣,用钻井马达旋扣和紧扣。稍微施加一点卡瓦力,则钻杆上卸扣装置的扭矩扳手就可用于紧扣;
9) 恢复循环,提卡瓦,起升和旋转转柱,继续倒划眼起升。
一、下管套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配用500~750 t吊环和足够额定提升能力的游动滑车,就能进行额定重量500~650 t的下套管作业。为留有足够的空间装水龙头,必须使用4.6 m的长吊环。
将一段泥浆软管线同钻杆上卸扣装置保护接头相连,下套管过程中可控制远控内防喷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套管的灌浆。
如果需要,也可使用悬挂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外侧的游动滑车和大钩,配用Varco BJ规定吊卡和适当的游动设备,按常规方法下套管。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起下套管装置如图3—5所示。
6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优越性编辑
1、节省接单根时间。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不使用方钻杆,不受方钻杆长度的限制也就避免了钻进9米左右接一个单根的麻烦。取而带之的是利用立根钻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接单的时间。按常规钻井接一个单根用3—4min计算,钻进1000米就可以节省4-5h。
2、倒划眼防止卡钻。由于不用接方钻杆就可以循环和旋转,所以在不增加起下 钻时间的前提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就能够非常顺利的将钻具起出井眼,在定向钻井中,这种功能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3、下钻划眼。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不接方钻杆钻过砂桥和缩径点的能力。
4、节省定向钻进时间。该装置可以通过28米立根钻进、循环,这样就相应的减少了井下马达定向的时间。
5、人员安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是钻井机械操作自动化的标志性产品,终于将钻井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接单根的次数减少了2/3,并且由于其自动化的程度高,从而大大减少了作业者工作的危险程度,进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6、井下安全。在起下钻遇阻、遇卡时,管子处理装置可以在任何位置相连,开泵循环,进行立根划眼作业。
7、设备安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采用马达旋转上扣,操作动作平稳、可以从扭矩表上观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过赢或不足。最大扭矩的设定,使钻井中出现憋钻扭矩超过设定范围时马达就会自动停止旋转,待调整钻井参数后再进行钻进。这样就避免了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增加了使用寿命。
8、井控安全。该装置可以在井架的任何位置钻具的对接,数秒钟内恢复循环,双内防喷器可安全控制钻柱内压力。
9、便于维修。钻井马达清晰可见。熟练的现场人员约12小时就能将其组装和拆卸。
10、使用常规的水龙头部件。顶部驱动装置可使用650吨常规水龙头的一些部件,特殊设计后维修难度没有增加。
11、下套管。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提升能力很大(650吨),在套管和主轴之间加一个转换头(大小头)就可以在套管中进行压力循环。套管可以旋转和循环入井,从而减少缩径井段的摩阻力。
12、取心。能够连续钻进28米,取心中间不需接单根。这样可以提高取心收获率,减少起钻的次数与传统的取心作业相比它的优点明显。污染小、质量高。
13、使用灵活。可以下入各种井下作业工具、完井工具和其他设备,即可以正转又可以反转。
14、节约泥浆。在上部内防喷器内接有泥浆截流阀,在接单根时保证泥浆不会外溢。
15、拆卸方便。工作需要时不必将它从导轨上移下就可以拆下其他设备。
16、内防喷器功能。起钻时如果有井喷的迹象即可由司钻遥控钻杆上卸扣装置,迅速实现水龙头与钻杆的连接,循环钻井液,避免事故的发生。
17、其他优点:采用交流电机驱动,减低维修保养费用;特别适用于定向井和水平井,因为立根钻进能使钻杆尽快的通过水平井段的一些横向截面。
7顶驱钻井装置与常规钻井设备的比较编辑
钻井效率明显提高。
A、从钻井到起下钻或从起下钻恢复钻进状态,该装置不存在常规钻机的上、卸水龙头和方钻杆所造成的时间损失。
B、不存在常规钻机转盘方补心蹦出所造成的停工。
C、不用钻鼠洞。
D、立根钻进,从而减少了常规钻井接单根上提钻柱需从新定工具面角的时间。
E、在井下纯作业时间增多,上扣、起下钻、测量和其他非纯钻进时间减少。
立柱钻进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A、减少了坍塌页岩层扩眼或清洗井底的时间。
B、在井径不足需扩眼或首次下入足尺寸稳定器进行扩眼时减少了钻进时间。
C、在同一平台钻丛式井,不用甩钻具或卸立柱。
D、不需要接单根就能够回收最大长度的岩心。
E、定向钻井时,减少了定向时间。
连续旋转和循环降低了风险。
A、连续的旋转和循环是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重要特征。
B、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允许使用少量的、比较便宜的润滑剂、钻井液或添加剂。
c、减少了钻柱或昂贵的井下工具卡钻的几率。
有利于井控。
A、任何时间和位置的于钻柱对接。
B、随时可以进行的循环和旋转。
C、减少钻柱被卡后,上卸方钻杆的危险作业程序。
安全性提高。
A、减少了使用大钳和猫头等,降低了钻井工人作业危险。
B、减少许多笨重的工作,提高了起升重钻具的安全性。
C、自动吊卡,消除了人工操作吊卡的事故隐患。
D、井控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E、遥控防喷盒,防止泥浆溅落到钻台上,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
作业时间的比较
起下钻
非生产
纯钻进
典型钻井的作业时间分配
30%
40%
30%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钻井时间分配
25%
35%
40%
水平井费用比较
项 目
转盘/方钻杆
顶驱装置
日成本,美元
40800
43000
测深,M
2000
2000
机械钻速, m/h
30
30
日进尺
240
288
钻2000m所需天数
8.3
6.9
单井成本,美圆
338640
296700
单井用顶驱节约,美圆
41940
8口井用顶驱节约,美圆
335120
8维护保养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编辑
强电系统
1)、防尘、防潮是最主要的两条。SCR主控柜、综合柜在尚未置放在空调房前必须注意防潮、防尘,并且
不能在温度过高(45°C以上)、过低(一10℃以下)的环境中工作。放置一段时间重新启用前,须用吸尘器将元件积存的尘埃除去,然后用电吹风将元件烘干,最后须测绝缘电阻值,至少在1MΩ以上,一般应在5MΩ以上。只有在进行了以上步骤以后,方可启动SCR。
2)、一定要先启动鼓风电机,然后选择主电机的转向。再给定额定电流值(即额定钻井扭矩值),最后开动主电机,即给出一个电压值(转速值)。
3)、一般说来应先启动冷却风机及合上励磁开关后再合主开关。如先合主开关,那就该尽快合上励磁关。
4)、运行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电流大小(PLC操作柜上的扭矩表反映出主电机工作电流的大小)。
5)、各部分电缆应连接牢靠,焊接部位不应有虚焊现象。
6)、由于光线照射及空气的氧化作用,电缆会发生老化现象,使用二年以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裂开、剥落老化现象,一般说,使用四年后应更换电缆。
弱电控制系统
1)、PLC柜、操作柜均为正压防爆系统,要配备动三大件,保证空气的干燥、清洁,不含易燃、易爆危险气体。
2)、使用操作柜时应先合上电源开关,再打开操作柜开关,最后打开PLC开关,停止操作时先关PLC,再关操作柜,最后关电源柜。
3)、PLC柜操作柜也应注意防潮防尘,但因其具有防爆结构,相应地防潮防尘能力也较强。
主电机
1)、吸风口应朝下,防止雨水进入。
2)、主电机外壳不应承受本身重量以外的负荷。
3)、由于主电机停止转动,加热器即自动加热,当长期不用时应关掉加热电路。
4)、电枢及励磁部分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当小于0.8MΩ时必须先烘干再工作。
5)、主电机轴伸锥度、粗糙度、接触斑点均应符合要求。
6)、由于泥浆管路从电机中心穿过,故在密封要求上必须严格。
7)、正常钻井时,每天应在主轴承部位加润滑脂。
液压系统
1)、油箱的液位不低于250mm,油温不高于80℃。
2)、过滤器应定期更换滤芯(3月至6月),具有发讯装置 的过滤器更应勤清洗和制订相应的更换措施。
3)、液压油必须干净,在使用三个月以后应更换。
4)、开泵前,吸油口闸阀一定要打开,出口管应与系统连起来。
5)、管路连接一定要可靠,注意各部位组合垫。o形圈不要遗忘,在不经常拆卸的螺纹处可以使用密封胶。
6)、滤芯应经常清洗,半年应重新更换滤芯,二年至三年应更换高压胶管。
7)、要防止在拆装、搬运、加油、修理过程中外界 污染物进入系统。
8)、液压源的溢流阀应调整至略高于泵的压力限定值,一般地不要在无油流输出情况下启动泵。
本体部分:
减速箱是一个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重要部件,润滑油应经常更换(三个月至半年),油面应保持一定高度,初次装配需经充分空运转跑合,出厂前应更换为干净的润滑油。减速箱内装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箱体外装有温度变送器,用来监视润滑油的温度,现已调整为75℃,超过此温度,PLC操作柜相应的红灯将显示,并有声报警。
两个防喷器(手动、液动各一个)均应密封可靠,试压在50Mpa以上。正常情况下当主轴转动时,不得操作内防喷器,只有发生井喷井涌时才操作,使之关闭。起下钻时为节省钻井液的消耗,应将内防喷器关闭,开钻前一定要先打开内防喷器,再开钻井泵。
上卸扣机构应根据钻杆的尺寸选择相应牙板,各油缸之间的协调动作借助于减压阀、顺序阀来调整。
上卸扣机构与回转头相连的链条长度应调整合适,略微松弛一些,可起到安全的作用。
E. 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纵向振动载荷计算
张 辉1,2
(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49)
摘 要 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动的作用下产生轴向振动载荷,影响管柱的强度安全。本文建立了具有复杂结构的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纵向振动力学模型,利用振动力学理论求解了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特性及轴向振动载荷,并分析了轴向振动载荷沿管柱轴向及随平台升沉振动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台升沉振动的作用下,作业管柱顶端截面上的轴向振动载荷最大,是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上的危险截面;当钻井平台的升沉振动周期接近作业管柱的固有周期时,管柱将产生极大的轴向振动载荷。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钻柱设计及强度校核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深水钻井 管柱力学 纵向振动 振动载荷
Dynamic Axial Load Calculation of Pipe Stringin Deepwater Jetting Conctor Operation
ZHANG Hui1,2
(1.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Beijing 100101,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In deepwater drilling conditions,dynamic axial loads e to vessel heave will be generated in pipe string,which bring dangerous to the deepwater operations.Mechanic model of complex pipe str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in deepwater jetting conctor operation i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bration mechanics,pipe str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characters and dynamic axial load are solved.The change rules of dynamic axial load along with the pipe string length and vessel heave period a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ynamic axial load e to vessel heave is maximal at the top of pipe string,which is the risk section in pipe string.The extreme dynamic axial load will be generated when the vessel heave period is close to the natural period of pipe string.Solutions of the mode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nding string design and strength check under deepwater jetting operation.
Key words deepwater drilling;pipe string mechanics;longitudinal vibration;dynamic load
在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浮式及半潜式钻井平台受波浪载荷的作用会产生升沉振动。尽管平台钻机上通常安装升沉补偿装置,但无法完全补偿平台的升沉运动。作业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动的作用下发生纵向振动,产生轴向振动载荷。随着水深的增加,管柱的纵向振动固有频率增大,若平台的升沉振动频率接近钻柱的纵向振动固有频率时易引发共振,将产生极大的振动载荷,使管柱发生破坏。即使作业管柱的轴向振动载荷不超过管柱材料的屈服极限,管柱在轴向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并将加剧带缺陷管柱的损坏。
在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过程中,作业管柱的结构较为复杂。本文针对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建立了管柱纵向振动力学模型,求解了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特性及其在平台升沉振动作用下的总向振动载荷,为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设计及强度校核提供了依据。
1 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纵向振动力学模型
图1为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串示意图。其中上部管柱为送入管柱,下部管柱外层为导管,导管顶部安装井口头、送入工具及基座,内层为管内底部钻具组合,底部钻具组合上带有稳定器,下端接钻头[1,2]。
图1 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示意图
送入管柱上端与钻井船相连,当平台发生升沉运动时,管柱会随平台做整体升沉运动,同时还将发生纵向振动,管柱上任意点的位移为平台升沉位移与管柱自身纵向振动位移之和。作业过程中,送入管柱上端与钻井船相连,为固定约束;导管下放到泥面之前,管柱下端为自由端;当导管入泥后,导管下端可近似为固定端。
2 深水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轴向振动载荷求解
2.1 管柱的无阻尼纵向自由振动特性求解
如图1所示,将管柱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划分为性质均匀的若干段,依次编号为1,2,…,m+n+r。对于导管上端连接的基座、送入工具、井口头以及底部钻具组合上的扶正器、钻头等工具,可将其看作集中质量块。设其中第i段的纵向自由振动振型函数为χi(s),则整个管柱的振型函数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sm=L1,为送入管柱的总长度,m;sm+n=L2,为送入管柱与导管的总长度,m;sm+n+r=L3,为送入管柱与底部钻具组合的总长度,m。
由振动力学分析知,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振型函数需满足振型方程[3,4]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Ei为管柱第i段的材料弹性模量,Pa;Ai为管柱第i段的横截面积,m2;mi为管柱第i段的线重,kg/m;ω为管柱纵向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rad/s。
方程(2)的通解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为声波在管柱材料中的传播速度,m/s。管柱的相邻两段之间满足位移和内力的连续条件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其中在L1处的连续条件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入泥前,导管和底部钻具组合下端均为自由端时,其纵向自由振动边界条件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入泥后,导管下端为固定端,底部钻具组合下端仍为自由端,且带有集中质量块,其纵向振动边界条件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令b1=1,根据式(4)至式(7)可以求得管柱纵向自由振动的各阶固有频率ω及振型函数φ(S)。可以证明,该模型中的管柱纵向自由振动各阶振型具有正交性,因此可以采用模态叠加法求解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动作用下的轴向振动载荷。
2.2 管柱的纵向受迫振动载荷求解
若不考虑平台钻机升沉补偿装置的作用,则作业管柱上任意质点的位移等于由钻井船升沉运动引起的刚体位移及由管柱纵向振动引起的弹性位移之和。由受力平衡得到考虑阻尼的管柱纵向受迫振动平衡微分方程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u为管柱的纵向振动位移,m;C为管柱纵向运动阻尼系数,无量纲;y为钻井平台的升沉位移,m。
用模态叠加法,设方程(8)的解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an(t)为广义坐标,无量纲。
代入方程(8),并利用振型函数的正交性可得如下方程组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为管柱的第m阶广义质量。
若模型中采用比例阻尼系统,则方程组可解耦得[5]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ζm为管柱的纵向振动第m阶阻尼比,无量纲;
假设平台以正弦形式振动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式中:y0是平台的振动幅值,m;Ωs是平台的升沉振动频率,rad/s。
求得方程(12)的解为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管柱的轴向振动载荷与管柱的结构、弹性模量、横截面积、线重、轴向运动阻尼及外部激振力的大小和频率等参数有关。编制计算机程序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特性参数及纵向受迫振动载荷。
3 算例分析
以南海某井为例,该井作业水深1272m,钻台面补心海拔25m。喷射安装Φ762mm导管(内径711.2mm)至泥面以下80m处,底盘、低压井口头及喷射导管送入工具等井口工具总重70kN。导管内底部钻具组合可简化为Φ203.2mm的钻铤(内径71.4mm)。作业过程中使用Φ660.4mm的三牙轮钻头,重5.5kN。钻头之上18m处安装有Φ660.4mm的稳定器,重5.5kN。导管送入工具之上连接12根Φ127mm的加重钻杆(内径76.2mm),总长为110m,用Φ127mm的钻杆(内径108.6mm)作为送入管柱。
3.1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纵向振动特性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及周期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纵向自由振动参数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前4阶振型函数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作业管柱的振型曲线(导管下端自由)
图3 作业管柱的振型曲线(导管下端固支)
3.2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纵向振动载荷
当导管下端自由时,假设平台的升沉振幅为4m,振动周期为8 s,管柱的纵向振动阻尼比为0.05。导管喷射安装作业管柱的纵向受迫振动振型曲线及轴向振动载荷沿管柱轴向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总振动位移及总振动载荷分布(导管下端自由)
从图2和图4中可以看出,在平台振动周期为8 s的情况下,导管下端自由时,作业管柱的受迫振动位移曲线与第1阶振型曲线相似,说明管柱在振动过程中以第1阶振型为主。从图4中还能看出,当导管下端自由时,管柱的轴向振动载荷在送入管柱顶端最大,向下逐渐减小;因此对于轴向振动载荷来说,送入管柱顶端为危险截面。由于加重钻杆与导管及BHA的连接处还装有送入工具、井口头等,因此加重钻杆下端的轴向振动载荷与导管及管内BHA顶端的轴向振动载荷之和不完全一致。
当导管下端固定时,管柱的总轴向振动还包括平台与海底的相对运动作用于管柱上产生的振动,作业管柱的总振型曲线及总轴向振动载荷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喷射下入导管作业管柱的总振动位移及总振动载荷分布(导管下端固定)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导管入泥深度较大、下端近似为固定约束时,管柱的振动位移及振动载荷以平台与海底的相对运动作用于管柱上产生的振动为主。
送入管柱顶端的轴向振动载荷随平台升沉振动周期的变化如图6所示。
图6 送入管柱顶端的轴向振动载荷随平台升沉振动周期的变化曲线
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平台的升沉振动周期接近表层套管作业管柱的固有周期时,管柱将产生非常大的轴向振动载荷,从而导致管柱发生破坏。
4 结 论
1)文中模型能够求解包括钻井管柱、完井管柱及隔水管串等具有复杂结构的深水作业管柱的纵向振动特性及振动载荷。
2)在平台升沉振动的作用下,作业管柱顶端截面上的轴向振动载荷最大,是深水钻井作业管柱上的危险截面。当钻井平台的升沉振动周期接近作业管柱的固有周期时,管柱将产生极大的轴向振动载荷。为保证作业管柱的强度安全,在深水钻井钻柱和送入管柱设计及强度校核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管柱轴向振动载荷的影响。
3)当作业管柱的轴向振动载荷不超过管柱材料的屈服极限时,管柱在轴向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并且将加剧带有缺陷管柱的损坏。
4)当打开平台钻机上的升沉补偿装置时,作业管柱的外部激振力将发生变化,其轴向振动载荷也随之改变。
参考文献
[1]张辉,高德利,唐海雄.喷射安装导管作业中喷射管串力学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148~151.
[2]胡海良,唐海雄.汪顺文,等.白云6-1-1井深水钻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6):25~28.
[3]Everage S D,Zheng N J,Ellis S.Evaluation of heave-inced dynamic loading on deepwater landingstrings[C].SPE 87152,2005.
[4]诸德超,邢誉峰.工程振动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张亚辉,林家浩.结构动力学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F. DSC是啥意思
1、DSC是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的简称,即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性能类似德国博世公司的ESP(电子稳定系统)可在汽车高速运动时,提供良好的操控性,防止车辆发生甩尾或者漂移现象,从而获得精准的操控性。是电子主动安全保护系统的一种。
2、DSC是钻柱补偿器的缩写
钻柱补偿器Drilling String Compensator也叫被动补偿器。主要补偿平台的升沉起伏运动,使得钻柱下的钻头具有恒定的钻进力,保护钻头和提高钻进效率。
3、DSC,信号控制控制器的缩写
单片机中的应用,相对于DSP来说,功能速度可能不及DSP,处理器的位数可能低于16位。
4、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以低成本的纳米二氧化钛和光敏染料为主要原料,模拟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数字选择性呼叫
DSC(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 Terminals;数字选择性呼叫)是船舶在中高频波段发射遇险报警和普遍呼叫使用的一个普遍呼叫系统,由岸台发射收妥通知。
6、差示扫描量热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一种热分析法。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热的形式)与温度的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网络-DSC (钻柱补偿器的缩写)、网络-DSC (信号控制控制器的缩写)、网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网络-DSC (船舶呼叫系统)、网络-差示扫描量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