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华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如图丙所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小华应该比较图乙、丙,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深度相同;(2)乙、丙;大;(3)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Ⅱ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操作有如下主要步骤:①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并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并塞上塞;燃烧完全后,松开弹簧夹.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
(2)若测量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3)由于实验完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以得出氮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等.
故答为:(1)③②①④;(2)红磷的量不足;(3)难溶于水.
Ⅲ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
(1)分析比较图(a)与(b)或(c)与(d)可以得出:当接触面相同时回,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答,滑动摩擦力越大;
(2)分析比较图(a)与(c)或(b)与(d)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
故答案为:(1)当接触面相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
Ⅳ 小红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
①分析、比较图(a)或(b)或(c)中物距与像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物距都大于像距,而像的性质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因此可得出结论: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看出,物距不断减小,像距不断增大,像也随之增大.
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像、像距均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Ⅳ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
(1)用玻璃板代替抄平面袭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蜡烛必须高度、粗细完全一样,否则无法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4)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会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可以换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簿的玻璃板.
Ⅵ 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应问题.注: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
(1)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空气,说明该实验装置是用于探专究酵母菌的呼吸属方式的;酵母菌兼性厌氧菌.
(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的pH下降,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1、2试管均变黄,2号试管较1号试管黄色深.可见,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是二氧化碳.
(3)酵母菌在有氧时代谢旺盛,繁殖快,在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所以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酵母菌种加入葡萄浆后,发酵瓶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密闭.
(4)酵母菌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如果给酵母菌提供含
18
Ⅶ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
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装置漏气,实验值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Ⅷ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①是酒精灯,②是试管,③是铁架台,④是量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