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观察与整理
“科学始于观察”,观察的发展是实验。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素材与资料的主要直接来源。观察是在基本不改变客观对象环境下,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计划通过人们的感官或借助于仪器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感性认识活动,获取经验事实。观察的主体是人,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对立关系。被观察的现象和过程,只有在自然条件下可重复,观察才具有科学意义。被观察对象的本身现象和过程,是客观的,是第一性的;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反映,带有一定主观性,是第二性的。前者是客观事实,后者是经验事实。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查鉴定,有关经验事实的材料,才能称作“原始资料”。因此,本书引用的重要区域地质资料,都是通过野外验收与作者实地观察,并可重复的地质事实。由于观察既是知觉过程,又是思维过程,根据“观察渗透理论”,观察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并发挥联想对比,才能充分认识被观察事物的属性。这与观察者的理论素质,及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有关。如在大别造山带研究中,把早期拉伸线理(L1)与稍后的主期褶皱枢纽(L2)方向一致,看成是同期构造,误判为“A”型剑鞘褶皱,并导致一些错误推论。借助于观察仪器和设备的帮助,可将感官无法感知的各种信息转化为感知的形式(如地质客体的化学组成、物性特点、年龄信息等),或放大到可感知的范围(如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等)。上述被观察对象的样品采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代表性、针对性,并与野外观察对象相一致。观察者要亲自采集和鉴定,实现宏观和微观的观察结合,对有关分析结果,要结合野外宏观现象,进行综合判断,而不以主观愿望来取舍。
“实验”是有目的选择自然界中的典型过程,加以改变或控制,以便在最有利条件下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经验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由单纯观察所不能看到的新事实和真面目,从而检验假说和理论的正确性。只有实验结果的重复出现,才能确认新事物被发现。没有实验,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是由实验者、实验装置和实验对象构成。由于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和实验再现,只能设计与研究对象具相似关系的替代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获取与原型实验(自然现象)相似的信息。如李四光常用泥巴做构造模拟实验,“企图把自然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用模拟的方法在实验室再现”(吴磊伯,1981),基本取得了成功。在变质岩石学中,根据热力学原理,用不同物质进行高温、高压实验,利用相平衡条件下形成的矿物与矿物对,计算出其形成的温压条件,被认为是研究变质作用理论基础。上述模拟实验,与自然界实际发生的现象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根本的不同。被实验的物质组成与结构,设置的温度与压力及其动态过程,介质及富含流体程度等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因此,根据矿物组合所测算的温压条件是一种静态状况,只能作参考。特别是在深达地幔情况下的深俯冲实验,目前的技术条件还难以实现。
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与事实后,运用理论思维方法,将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从中找出本质与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并以一定形式予以发表,才算完成研究工作。整理材料是为了表述需要,而表述只有通过科学整理材料,才能上升为规律或理论的认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都需要用包括科学抽象、逻辑思维(由科学概念、科学判断、科学推理组成)、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其他有关科学方法来完成。一个成熟的地学工作者,应能自觉地运用上述科学方法,克服科学概念不清,逻辑思维混乱,判断不实有误,分类类比不明,分析综合不透,归纳演绎脱节等弊病,高水平地完成研究工作。
地学研究中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对形成重要科学认识都是极为重要的。这里借用达尔文在辞世前一年自传补记上写的几句话:“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的成功取决于我复杂的心理素质。其中重要的是:热爱科学—善于思索—勤于观察和搜集资料——具有相当的发现能力和广博的常识。这些看起来的确令人奇怪,凭借这些极平常的能力,我居然在一些重要地方影响了科学家们的信仰”。这对我们这些具平常能力的地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贰』 如何观察和描述实验对象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记得采纳啊
『叁』 如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使瓶内的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专气球变大,故本题属答案为:气球胀大;CO 2 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肆』 人造雪实验观察对象
(1)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是实验的观察对象;
(2)碘粉受热,版就会升华为气权态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
(3)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碘粉和棉线;(2)固态的碘;碘的蒸气;固态的碘;(3)先升华后凝华.
『伍』 用这个实验装置来观察线圈互感现象可行吗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对的,工具的连接也没问题,实验没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电源的电流太弱,没有产生有效的磁力线被第二个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二是,检测的表灵敏度不够,检测不到已经产生的电流,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陆』 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中为什么在烧杯上加一个盖
(1)图甲中,用水浴法给海波加热,可以使其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升高得比较缓慢,易于内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
图乙容中,在烧杯上加一个盖子,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故答案为:(1)能使海波均匀受热,且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减少热量的散失;(2)熔点;沸点.
『柒』 求安徽六安中考理化实验注意事项,详细点!
注意下,进试验室要喊声 老师好 。留个好印象是很重要的
还有不是必须的器材不要举手要,能不麻烦老师的不要麻烦老师》》
还有
试验前先把试管等再洗一下,以防上次试验没洗干净,不然你不就悲剧了?
本次物理试验考试共6大题,内容包括力、热、电、光,实验着重考查了基本仪器的使用,电路的联接等常规试验。现将考查要求及考试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归纳如下。
1、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
操作考核要求:
正确安放天平、调节横梁平衡;物体和砝码放置位置(左物右砝);能用镊子取砝码和移动游码;会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够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洁。
典型错误:
①使用前没有做到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调整天平平衡时,调节平衡螺母方法不对,学生操作比较盲目。
②使用时不知把天平两边底座的橡皮垫圈去掉;
③有的学生用手移动游码,也有部分学生用手拿砝码;
④称量时,没有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加减砝码的顺序不对,没有按照先大后小,然后再调游码的顺序;
⑤没有做到称量完后,先记下读数,后把砝码放回盒中,最后把游码移回零刻度处;有的学生实验仪器整理好后再写实验数据。
⑥读数时不会累加数据,不会读出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
⑦测量结果无单位。
⑧实验后不整理器材。
2、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探究电压表的使用
操作考核要求:
联接电路时电键断开;正确联结电路(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电表正负极接线正确;滑动变阻器连接及开始滑动触头位置是否正确;滑动变阻器调节方法是否正确(缓慢调节,使阻值逐渐改变);会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够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洁。
典型错误:
①使用前没有注意电表量程的大小,电表量程选择错误,不会正确读数。
②电路联接时电键不断开;
③变阻器联入电路时(开关闭合前)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④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组织全部接入或短接);
⑤电表正负接线柱连接错误,很多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为负值;
⑥电压表串联;
⑦测量结果无单位;
⑧拆除电学实验装置时,没有先断开开关,后拆除连接元件的导线。
⑨实验后不整理器材;
⑩电路出现故障时无从下手,实验观察对象错误,很多学生重点不是观察电表读数,而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3、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操作考核要求:
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测量温度时是否正确放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是否正确(稳定时读数、读数时不能从液体中拿出、观察视线正确);冷热水混合时要搅拌;会正确读数和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够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洁。
典型错误:
①实验前没有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
②冷热水混合时不搅拌;
③用温度计搅拌;
④读数时温度计拿出液面,不能按要求去规范读数,读数视线未能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⑤测量结果无单位;
⑥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完全进入水中,温度计玻璃泡与量筒壁接触;
⑦有的学生没有见过温度计,温度计误作体温计,用前甩几下;
⑧实验后不整理器材。
4、探究水中金属块的浮力测量
操作考核要求:
会检查仪器并对弹簧秤进行校零;读数时方法正确(物体要稳定、观察视线要正确);会计算浮力大小;实验结束后能够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洁。
典型错误:
①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着刻度线;
②弹簧秤(测力计)不校零;
③物体未稳定时就读数,记录实验数据;
④不会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⑤实验后不整理器材。
5、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操作考核要求:
蜡烛、透镜、光屏安装顺序正确,且三者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能通过改变物距得到清晰的实像;会改变物距并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会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够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洁。
典型错误:
①少数同学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摆放错误,不能把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调节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找实像时蜡烛、透镜、光屏三者随意移动,未能清晰的调节出实像;
③不会直接观察虚像;
④不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直接填写书本上成像规律的结论);
⑤不会读物距大小(在光具座上);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常见的基本实验仪器不会操作和使用,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顺序安排不当。学生对测量仪器的量程、分度值不会认,不会正确读数,实验动手能力较差,试验测的数据记录不完整,没有单位等。
通过观察学生考试,还可以看出学生除了出现一些典型错误之外,还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不会正确审题,实验报告不按要求填写。学生应试能力差,宣布考试开始后就急着做题而不认真审题,不认真阅读实验报告要求,按照要求去操作,往往忙中出错,丢了不该丢的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今后教师除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训练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捌』 实验装置名称和仪器各部分名称
(1)编号的仪抄器名称:a铁架台;f水槽; (2)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图A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从该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冒出,得出的结论是气密性好; (4)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所以还需要酒精灯. 故答案为:(1)铁架台;水槽;(2)漏斗;烧杯;玻璃棒;(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好;(4)酒精灯.
『玖』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对两侧放置砝
(1)实验时通过观察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因此研究对象是小车.实验时,盛放钩码的小盘也要对小车施加拉力,为了防止小盘的拉力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要两个小盘的质量相等.
(2)两个砝码质量相等,提供的拉力也相等,这是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平衡是否产生影响.木块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共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故答案为:(1)小车;质量相等;(2)大小;同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