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智能电网,都包括什么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的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
B. 智能电网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装置有哪些新要求
具有遥控、遥测和遥调的能力。
C. 智能电网的基本构架是什么
这是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
根据美国、欧盟和我国提出的一样设想,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但由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国际上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智能电网就是为电网注入新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工程技术等,从而赋予电网某种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
主要特征:
(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这一条其实与上一条密切相关。
(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与新能源接入比例受限、节能减排需求相联系,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
(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D. 什么叫智能电网 ,「智能」在何处
利益相关,业内人士。智能电网就是某公司立的一个噱头用来搞政绩,立项目经费的东西。智能电网里提及的所有概念,在没智能电网之前就发展10几年了。那时候叫电气自动化,多接地气的名字。
E. 实现真正的智能电网,自动装置应采用什么样的硬件结构么
这个问题太大了
首先大家都智能电网的定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那结构就更不用谈了
我觉得还是先从基础看起把
F. 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就业方向
G. 坚强智能电网给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学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对电力专业同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智能电网给电来力系统自动装置提出了自更高的要求:即对现在的电网进行“信息化” 和“人性化”的改造。
在软件方面要求更多的应用智能控制,例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等等
在硬件方面则要求各类电器最大程度的信息化,网络化,人性化。使处在智能电网系统里的各类电器设备结成信息网,能够实现从发电方到用电方的全方位网络化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将继电保护原理与信号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使今后的电网更加“信息化” 和“人性化”“人性化”,这对电力专业的同学来说无论是对学习还是今后的生产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H. 什么叫智能电网
电网在宏观角度上主要由主网和配网构成,其网络节点就是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这些节点又通过各种电压等级的传输线路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这里暂时忽略发电侧)。主网主要负责电能量的大范围、远距离传输和调度,配网则面对用户,即把主网上传输的高压电能量降压后分配给具体的用户。因此,智能电网的实现就是两个方面:主网智能化和配网智能化。
主网智能化是服务于电网从业人员的,其技术实施的立足点主要是变电站,即对变电站中各类一、二次设备及其监控系统实施智能化革新(完全新建或在传统变电站基础上进行改造)。其“智能”主要体现在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全景式监控与诊断评估、一键式顺控操作、自动故障处理、智能巡检(机器人或联动视频系统)、辅助决策等等。试想,某个地区(区域)电网内所有变电站如果都实现上述智能化监控过程,则该电网有可能在宏观上涌现出全局性智能。
配网智能化是同时服务于电网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其技术实施的立足点主要是在用电侧引入某种能够直接与发电侧进行互动的机制,海量用户可通过该机制参与到电能量的协调分配中,且这种参与并不需要用户多做什么,你只要像平常一样按需用电,就可以参与配网资源的优化,这样的结果在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是以很多方面的科技进步作为基石的:
首先是IEC-61850规约的提出使原来使用103、104或很多乱七八糟规约的设备,能够统一使用该通信标准,这就为各种电力设备的信息互动、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
然后是电力设备本身的技术提升。一次设备方面,封闭式组合电器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一键式顺控操作、多维度设备状态评估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还有电子式互感器的发明与应用也使变电站的数字化程度更加彻底(传统互感器采集的压流模拟量是需要通过二次系统进行数模转换的)。二次设备方面,区域式继电保护装置的出现不仅节约了二次系统成本,而且可以远程实现宏观站间保护逻辑(当然,其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再然后是交换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配合智能组件系统的提出,使所谓电网大数据(区域电网全景信息)的高速传输与汇总成为可能,进而利用某些技术手段来分析、挖掘和处理电网数据。
最后是机器人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高清摄像头上融合各种红外、紫外成像功能、联动功能、图像识别功能)的发展,进一步替代人工运维。
总之,我国在主网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技术应用还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至于配网智能化方面,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I. 什么是智能电网
实际上目前对于智能电网没有统一的定义,各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并且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其不断细化。
目前智能电网主要以是实现运行信息全景化、 数据传输网络化、安全评估动态化、 调度决策精细化、 运行控制自动化、协调最优化,并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灵活协调、 优质高效、 经济绿色。
首先得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
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可视化呈现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选自Hightopo变电站可视化案例----
Hightopo电力三维可视化场景,满足多维度呈现变电站运维场景,实现变电站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运维设备、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变电站设备的全状态感知力与控制力,增强变电站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高运检精益管理水平。
采用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根据变电站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进行还原外观建模,通过 HT 实现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也提供结合 GIS 地图展示所有电网点位的解决方案,实现将数量庞大的点位数据呈现在三维地图上。
下面我们以【智慧变电站】系统为例,将「智能」分析到底~
运行状态全局监控
通过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在地图上实时展示变电站正常、警戒、告警等状态信息,可快速的定位发出预警的变电站。
电力接线图展示
主控室大屏上展示的变电站一次设备电力接线图,利用 HT 技术绘制的 2D 组态图,也可升级为 3D 组态图,更加炳若观火。变电站的电压电流进出回路以及各一次设备的状态皆可以通过 3D 组态图的形式展现,使得非专业人士所不能理解的连接关系,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显示在 Web 场景中,实现大众易理解的展示目的。
智慧检修
时间轴展示最近30条自检数据,当系统开始自检时,所有传感器将会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检测情况,时间轴将自动插入一个时间节点,用户可自行查阅历史检修记录,并且导出相应的自检报告和检修方案。
J. 对开展智能电网,需要哪些设备,要详细的。
智能电网的核心的关键技术是大型计算机,也就是类似中国的银河、华光等超巨型的计算机。智能电网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根据使用情况(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即时动态的分配每条输电线的能量,达到最优化的能源分配方案降低损耗。所以输送的设备到没有什么特别的,现在的电网的每个变压器都有带有数据接口都能即时的反馈各种数据,每个大型的变电站都是联网控制的。
所以核心其实就是巨型计算机,智能电网需要一个足够强大快速的计算机数据系统实时的分析每一根电网的温度、功率、负荷,每个变压器的负载以及某个小区的实时能源消耗和预计消耗等来即时调整每个变压器、输电网的功率来达到电能的最大利用率。所以你会发现凡是计算机发达的国家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就高。美国就不用说了,全球唯一一个真真实现全国电网智能的国家,他某个镇上的一个小变压器都能对全国的电网产生影响。日本由于能源的供给多样化,风能、太阳能同时给电网送能源。所以日本的智能电网具备对天气实行24小时预估和监控,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绿色能源。并且根据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实际的能源消耗情况来关闭、开启煤电或者燃油发电站。